椒江這條老街八方商賈雲集 曾是宋朝時的「商務區」

2020-12-21 湘湘愛旅行

椒江東山頭街始建於宋,歷經元、明,鼎盛於晚清,民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得到空前發展,八方商賈雲集,是東山、徐山、西山三個鄉(鎮)的商貿中心。南宋理宗年間開始形成的東山頭集市,一直延續至今。

其輻射能力達路橋區的桐嶼,是現椒江西南商貿集散中心。

永寧河水源流長

東山頭又名東山,包括上岸、東山頭街、前大、後大,居住人口以周姓為主。民國初始設東山鄉,直到2001年一直是鄉(鎮)政府所在地。(解放初期曾是黃巖縣雙洪區公所所在地)

從地理上來說,東山頭處於溫黃平原的北部,永寧河穿村而過。北臨近柵浦,得益於椒南水系、排灌方便、水路便利。又處於葭沚至路橋與洪家場至西山、黃巖二條通道的交叉口,陸路四通八達。

永寧河是東山頭的母親河。它四通八達的水路捷道,為東山頭提供了商機,逐步孕育成為商貿中心。橫跨在河上的永寧橋、小樹橋和新橋頭不僅給行人出入帶來方便,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秋高氣爽,沿著永寧河走,沿途偶有賣橘子、賣糕點的小販,給老街增添了一些煙火氣。每逢一、六市日,半邊街設有牛(羊)場、小豬場、柴場、樹場、水果行、米行、糠行。三角街水產品、農產品各種攤販雲集,異常熱鬧。

八方商賈雲集

東山頭街始建於宋代。河西沿永寧河岸而建,稱半邊街,寬3到4米,南北長約180米,中間有路廊可供行人歇息。河東稱東山頭街,寬4米。西段東西長100米左右,然後是丁字街口,人稱三角街。三角街是集市日最熱鬧的地方。

東山頭街西端的永寧橋連接了東西兩岸。街道原為石子路面,1920年周映江出資改為石板路面。沿河兩岸各砌有埠頭四個,配有小船,供水路客商上下和貨物轉運提供方便。

宋代後,橫貫溫黃平原的南官河、東官河的水道已形成,位於南官河(該河段後改稱永寧河)兩岸的東山頭,水路交通便利。葭沚、柵浦經半邊街至路橋,洪家場經東山頭街過永寧橋至西山、黃巖,陸路四通八達。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東山頭就有酒坊,理宗年間開始有雛形的市集形成。明代萬曆年間,曹衡開鑿柵浦引官河水由白鶴殿入椒江,修建柵川閘,柵浦成為溝通溫黃平原與靈江水域的中轉商埠。

東山頭臨近柵浦,通過內河直接與柵浦聯繫,以運銷當地及周邊盛產的稻米及黃巖西鄉輸入的竹木之類,成為各類物資的集散地。八方商賈雲集,成為東山、徐山、西山的商貿中心。

老街宅院多

新中國成立前,東山頭主要工商行業有:元益百貨綢布店;永盛、周正元、萬元等5家酒坊,生產和經銷黃酒、燒酒、醬油、醋;協興南北貨店;大來、長春、泰和堂3家中藥房;周聽記和恆昌兩家米廠;還有麻帽店、成衣店、製鞋店、打銀店、碗店、雜貨店、鹹貨店、副食品店、豆腐店、小五金店、打鐵店、染坊、理髮店、照相館、壽坊、飯店、客棧、當鋪、錢莊(三家)等。

經濟的繁榮,財富的聚集,東山頭建造了許多大宅院,著名的有旗杆裡、新屋裡、李福泰、石柱裡、三透裡、牆裡店等。還有用條石、磚砌築的三層炮臺3個,用來保家護院。

記者逛到東山頭街一家叫「牆裡店」的雜貨店,店內掛滿一把把嶄新的雨傘、賣零食、生活用品、也賣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兒。據當地人說,這裡原是洪家供銷合作社東山分社。

東山頭人、現年87歲的老人陶東友告訴記者:「牆裡店是民國時期留法學士、地主周煦初家的房子,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是周煦初專門建給大兒子結婚用的。後來周煦初在1950年被槍斃了,他的後代都搬到東上洋村白鳳去了。

再拐個彎,便是周煦初建造的碉樓。「大概我十歲的時候,碉樓蓋起來了,有70多年的歷史了。剛開始房主是為了看家護院,後來變成了東山人民公社。」陶東友介紹。

【來源:浙江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椒江章安:復活老街 繪就古韻 提升美麗城鎮顏值
    浙江在線12月3日訊(通訊員 徐麗平)椒江章安老街東西延伸,長約660米。曾經,老街商賈雲集,人丁興旺;如今,老街雖經歷歲月的侵蝕,但其遺留的古蹟仍彰顯著歷史和人文的價值。  為保護傳承老街文化,不讓千年老街蒙塵,自去年以來,章安老街開始啟動修繕改建工程。
  • 章安老街,承載著你我難以割捨的眷戀
    章安古街,當地人口中的最親切的老街。老街呈東西走向,660米長的街巷上,有300多間老屋,以章安橋為界,整條老街分為東西兩部分,橋東屬華景村,橋西則屬回浦村。古街上,八方商賈雲集,人聲鼎沸。老街上的老行當老街很長,似直猶曲,幽靜得有些蒼涼。街不寬,三塊青石板的規制,兩邊店鋪相連,卻少有開張,十之八九門窗緊閉,人去樓空,大概這段街難進汽車,故很安靜,行人稀少,偶有一兩輛自行車、電動車安靜地駛過。
  • 黃巖這條老街只有千米長,卻濃縮了千年的繁華
    唐宋時期,潮濟古街稱「潮際鋪」;五代及宋朝時,潮濟設鋪,居備禮鄉;民國時為潮濟鄉;解放前夕叫清際鄉;黃巖解放後,1949年5月建制為潮濟鄉,1952年歸頭陀區,1958年稱潮濟管理區,1961年調整為潮濟人民公社,1962年又改為潮濟鄉,1994年12月撤鄉為潮濟村,屬北洋鎮。
  • 武漢這條500年老街,曾被譽為「天下第一街」
    大漢口的繁華商業與一條古老的百年老街緊密相連。這條街對於任何一個生在武漢、長在武漢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而對於生活在礄口的地道漢口人來說,更是對它熟悉不過。
  • 台州有條老街,短短200多米,卻被稱為「小上海」
    最近,我來到浙江省台州市旅遊,在台州的市區椒江區,我們發現了一條非常「低調」的老街,那就是「海門老街」。雖然「海門老街」人不多,顯得比較清靜,但椒江區這條僅存的從清朝末年延續至今的商業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椒江東商務區最強停車攻略來襲
    現在說到椒江吃喝玩樂的人氣聚集地,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市民廣場對面的東商務區。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不管是朋友約會還是公司聚餐,幾乎都能在東商務區找到合適的好去處。小編有時下班了還沒想好去哪裡解決晚餐,沒關係,先到了東商務區再說,肯定能搞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從東商務區人氣高漲,人流量劇增,停車也成了一個大問題,一個大煩惱!不過,接下來再也不用憂愁了,小編一口氣搜羅了很多隱藏在附近的停車場,給大家參考。
  • 宋朝巔峰時期:宋仁宗的太平盛世,眾星雲集的巔峰時代
    清朝時皇太極建立清朝,依然成為清朝歷史上不可抹去的重要節點。康乾盛世、大唐盛世,這些真實存在的時期,都已成為歷史上值得銘記的重要時刻,是這些重要時期,讓中國歷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個時期不一般,因為這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眾星雲集的巔峰時代,人才數量更是不可估算。
  • 這條百年老街迎來「新生」 雲南還有這些雕刻了記憶的老街
    每座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一條老街往往見證了一座城的變遷保山市的這條百年老街即將迎來自己的「新生」近日,記者從隆陽區板橋鎮青龍街道路保護修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多方徵求有關專家昆明文林街一條文藝範老街從雲南省文聯大樓前的翠湖北路,拐上一個斜坡,便是文林街。文林街形成於明清時期,原先只是一條小土路,因地近貢院(今雲南大學址),是科舉考生雲集之地,取「文人如林」之意,被稱為文林街。1952年更名青雲路。1983年復名。
  • 這11條快被遺忘的老街,逛到第一個就已淚目……
    婁塘老街成片成片的明清建築,整條整條的彈格路,卻拾起了阿拉的故鄉情懷。也許這個百年前商業重地,已不見繁華,但蜿蜒街巷與縱橫水系交織的街巷格局仍在,「婁塘街,條條歪,七曲八彎十七八個天井堂」的古語還可以流傳下去。
  • 陝南這條最「好吃」的老街 你要不要去逛逛?
    「石泉老街上央視了」最近,石泉人的朋友圈被這條消息刷屏了……2月27日晚《記住鄉愁》之《石泉老街—古風厚道》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紀錄片講述了生活在老街上的幾個代表人物的故事
  • 來這些讓時光駐足的古鎮老街
    唐昌古鎮最有分量的古建築莫過於文廟,它始建於宋朝,是四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的一磚一瓦都反映著儒學思想,光是大門就暗藏玄機。文廟的正門設兩入口分置兩側,中間是一面十餘米寬的朱紅色廟牆,上面寫著「萬仞宮牆」四個金色大字,這是文廟的第一道屏風,取意「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以此告誡眾學子,萬事只有找對門路,才能收穫真知博學。
  • 南京這條獨具特色的高淳老街!你知道嗎?
    南京高淳區,有著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人們習慣稱其為「高淳老街」。當然高淳的老街不只這一條,但這條高淳老街,卻以其獨特的風光讓遊客流連忘返。老街東西全長800米,寬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稱一字街。
  • 臺灣寫真:探訪桃園大溪老街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臺北四月二十五日電 題:大溪老街的前世今生——探訪桃園大溪老街側記  中新社記者楊伏山陳立宇  臺灣桃園縣大溪老街聞名遐邇。記者日前應臺北朋友的熱情邀約,驅車前往這座已有近百年歷史的桃園縣第二大鎮探訪。  漫步大溪和平老街,一棟棟中西合璧、別具一格的舊式建築引起了記者的注目。
  • 江蘇最原始的老街沒有開發,帶你回到50年前的小鎮
    這座古鎮歷史悠久。 早在吳越時期,當地就有村落存在。 自然城鎮形成於南宋時期。 直到明代,古鎮經濟蓬勃發展,基本形成了現在的格局。傳說古鎮北有龍潭。 村民經常遭遇「惡龍」。 人們開河建橋,以控制惡龍。 河流穿鎮而過,故名長河。 其實,這條長河並不長,蜿蜒穿過古鎮,搭起的橋也並不高大雄偉。 它是簡單地用三四條石條做成的。 沿河每隔100米左右就有一個洗衣碼頭。
  • 誤入澄江老街深處,想來當年也曾風光無限
    雖然飯沒吃成,但一圈溜達還是挺有收穫的,這對我們這群喜歡老街古鎮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意外驚喜。老街是真老街,老房子是真老房子,破舊斑駁滿是時光流逝的痕跡,這種絕對的原生態是那些仿建和復建的現代化老街根本沒法比的。雖然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碼頭老街,沒看到什麼名勝古蹟也沒遇到什麼名人故居,更沒有多少旅遊開發價值,但這才是人間煙火氣的真正所在。
  • 悠悠古道今不復,濃濃深情伴老街,大足陪你重走小川東道
    小川東道上的老街有很多,古樸陳舊的高坪青龍老街,孕育出一代高僧的智鳳半邊街,繁榮一時的萬古老街,傳說鳳凰在此休息飲水的國梁鳳池老街,久負盛名的雍溪老街……如一壇窖藏多年的老酒,像一幅幅泛黃卻透著溫暖的老照片,這裡沒有車來車往的喧囂,沒有商販叫賣的煩擾,更沒有為吸引遊客而精心編排的故事。青苔石路,古木蒼勁,嫋嫋炊煙,有的只是不被外界打擾的淳樸與安寧。
  • 蕭縣,龍城的老街
    經過歲月風雨的洗禮,見證小城老街繁榮和興衰!龍城,舊稱蕭國,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人傑地靈,文化積澱深厚,自秦漢起就為貫通東西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之地,素有「文獻之邦"的美譽。從元明時期至今,這條街走出去好幾個舉人、進士。老街見證了朝代更替,社會動蕩,人世間的冷暖。
  • 道不盡的老街情懷,承載了多少重慶人的記憶!
    今天的《老街說故事》,我們就來說說南濱路這幾條老街。 慈雲老街人文攝影   熟悉的街景,滿載的回憶,總有些故事會跟一條老街、幾棟老建築有關,情懷滿溢,終成這城市裡抹不掉的記憶。位於南濱路的慈雲老街,便是這樣一個傳承城市文脈的載體。   從童年時坐在長輩膝頭聽說慈雲老街的故事,到長大後關於老重慶的記憶,再到客走他鄉時忘不了的家鄉情……都繞不開這條蜿蜒的老街,可以說這裡匯集了一部巴渝文化史。
  • 西部明珠:十條有故事的老街,值得去走一走
    下面這十條歷史名街, 要麼歷史厚重, 要麼文藝小資, 要麼有那兒時美食 拉薩八廓街 千年轉經路
  •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老街,佛坪老街已有百年,美食雲集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老街是一種情懷。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總會去老街逛一逛,尋找這座城市的歷史。陝西佛坪縣就有一條老街古色古香的老街上美食雲集。在縣城裡隨意步行,總能發現一些特色美食。佛坪老街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老街窄窄的,機動車開不進去,只能步行遊覽。老街長几百米,已有百年左右的歷史,不同於周圍那些新式的高樓,這裡韻味古樸,生活悠閒。沿街是一家挨著一家的店鋪,有當地土特產,更有來自各地的美食。佛坪當地最有特色的美食當屬熱麵皮了,這是佛坪人最喜歡的早餐,當然來自陝西各地的美食這裡都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