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天地「糧」心,珍食莫蝕
「倉中有糧,心裡不慌」,餐飲浪費是在浪費資源。糧食是一種重要資源,戰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平時「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洪範八政,食為政首」,古往今來,吃飯問題、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一定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
【地評線】節約每一粒糧食:居安思危,惜食有食
【地評線】節約每一粒糧食:居安思危,惜食有食 澎湃特約評論員 斯遠 2020-08-11 14:59 來源:澎湃新聞
-
弘揚「四無糧倉」精神 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紀念我國「四無糧倉...
在紀念「四無糧倉」創建60周年的日子裡,我們登門拜訪和慰問了80多歲高齡的當年餘杭「四無糧倉」創建者邢福河、汪柏銘兩位糧食老前輩,並鄭重授予他們「新中國 四無糧倉 創建者優秀代表」光榮稱號;組織各省區市糧食局長參觀了餘杭「四無糧倉」陳列館,實地考察了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庫的現代化糧倉;在「四無糧倉」發源地召開全國糧食系統紀念「四無糧倉」創建60周年座談會。
-
雨花區牛角塘社區:娃娃賽詩詞「講糧心」 手繪「節儉餐盤」送居民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孩子們上演詩詞PK,字字句句「講糧心」;在百個紙制餐盤上繪上節儉主題的手繪畫,送給居民倡導踐行「光碟」。今日,一場新穎的「文明餐桌 光碟行動」在雨花區左家塘街道牛角塘社區舉行,志願者們更把文明倡議送到韶山路、勞動中路等沿線300餘個門店,提倡節儉「新食尚」。「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米粒,一粒粒,堆成糧堆高萬米」,詩詞PK賽上,孩子們唱主角,節糧詞句讓大夥受益匪淺。如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
來安縣汊河鎮:文明節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節約糧食」既是文化傳承,也是時代要求。近年來,來安縣汊河鎮始終積極踐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新理念,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樹立危機意識,讓「舌尖上的節約」蔚然成風。 一米一粟來之不易,傳承勤勞節儉美德。「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
-
機關食堂勁吹「舌尖上」的節儉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導積極向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省黨政機關積極行動,號召全體機關幹部職工以身作則,在反對餐飲浪費上走在前、作表率,樹立愛糧、節糧新觀念。
-
大興餐飲節儉節約之風
大興餐飲節儉節約之風本報評論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再次點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強調糧食安全問題,意義重大。
-
節糧惜糧,零陽商會在行動
,簡潔、生動的珍惜糧食標語張貼在餐飲場所入口處、菜譜封面上,醒目地提醒著前來用餐的消費者節約用餐、文明用餐。近日來,零陽商會積極行動,在商會餐飲企業中大力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行動,通過餐飲消費節約提醒、開發價廉物美的大眾菜品、「光碟」有禮、加強後廚管理等方式,將節糧惜糧的傳統美德融入經營理念 ,推動崇尚勤儉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 。
-
人民日報:珍惜每一粒糧食 食物不是用來浪費和炫耀的
有關網絡平臺負責人表示,如果直播內容有浪費糧食或是以假吃、催吐、宣揚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平臺將進行嚴肅處理,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帳號等處罰。吃飯本是個人私事。但是,「大胃王」們卻公然將飯桌搬到直播間,在眾目睽睽之下,以驚人的食量來「圈粉」。為了表現「驚人食量」,他們先拼命地吃,再偷偷地吐,甚至還吃藥催吐,以便騰出胃部空間。
-
讓節儉之風成為「中國風」
節儉不止是節水節電節糧等日常生活的行動,其實在匯聚民意民智、共商發展大計的全國兩會也有體現。在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深入推進之際,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亦呈現出一些可喜變化:從不擺鮮花、不掛彩球、不鋪紅地毯,到自帶水杯、洗漱用品;從駐會保障人員減少,到杜絕餐飲浪費……節儉務實的會風不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贏得了公眾、媒體的紛紛點讚。兩會是民主集中體現的平臺,也是彰顯作風形象的重要窗口。
-
節約在貿大:光碟「糧心」,不負美好「食光」;且讀經典,探尋愛糧密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北京市有關工作要求,我校後勤與基建處聯合學工部、研工部、團委、校工會、扶貧辦等部門,以世界糧食日為節點,開展了一系列師生愛糧節糧主題教育宣傳周活動。
-
廈門市糧食行業協會成立20周年慶典暨2020年世界糧食日主題紀念...
關注世界糧食日
-
[浦東]楊思高級中學:日積一善種下「糧」心 揚善慎思功在千秋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一個月前在羅馬發布。報告說,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需要各方共同應對。以節儉為基礎,我們才能重新認識物質的意義,在簡單中感受到豐富和充盈,善用資源、學會珍惜。 吳敏: 新華社一份《網民呼籲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反映了當前我國餐飲環節上觸目驚心的浪費現象,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和國家關心群眾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為民情懷。
-
【地評線】紫金e評:節儉辦宴,喜慶中的新風尚
剪紙 孫洪香10月2日,筆者參加了一位至親的90歲壽宴。當天,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趕來的嘉賓,吃著具有地方特色的燴土膘、藕粉圓、肉圓、清蒸鯧魚、泥螺等鄉土菜餚,一股濃烈的親情油然而生。另一場婚宴中,筆者與一對新人攀談得知,起初,新郎認為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計劃婚宴每桌上20道菜餚。後來,新郎接受了新娘節儉辦宴的建議,將菜餚減為11道,價格不到原來的一半。
-
重慶大渡口區落實「三化」教育培養學生節儉意識
成立節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明確小組成員工作職責,保障食品新鮮度、保證食品安全衛生。連續6年實施「陪餐制度」,並實現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全覆蓋。區教委不定期組織督查組,通過隨機抽取、實地走訪形式,對各校「節糧」情況進行專項督查,並將督查情況在全教育系統通報。對班級剩菜剩飯進行嚴格稱量,納入班級考核。 二是教育常態化,樹立節儉意識。
-
央視力推《天地糧人》 圍繞糧食反腐講"糧"心
央視力推《天地糧人》 圍繞糧食反腐講"糧"心 發布時間:2006年07月2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天地糧人》劇照 7月23日晚,20集電視劇《天地糧人》在央視八套高調播出,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注糧食安全、直面「糧食腐敗」問題的反腐大劇。
-
廣西人,我們都要有「糧心」!
廣西人,我們都要有「糧心」!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2020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假期,唐志常主動去地裡幫忙。 唐志供圖糧食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感懷於「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付出,驚嘆於「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穫,也不要忘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美好品德。每一粒糧食都應該有它的歸屬,不僅是在世界糧食日,每一天,我們都要給予糧食足夠的珍惜和尊重。
-
張家港市第一中學營造校園節儉文化 開展「糧心」行動 傳承節儉美德
□蘇報記者 水木近日,張家港市第一中學開展了「節儉養德,舌尖有道」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攜手多方資源,創新服務理念,強化精細管理,講好校園「糧心」故事。此舉積極營造校園節儉文化,讓節儉信念根植於心,由心化行。
-
高港:早茶議事會「吃」出文明節儉風
交匯點訊 「摒棄講面子、講排場的陋習,反對奢靡之風、盲目攀比,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8月20日,在泰州市高港區大泗鎮舉辦的委員生日早茶議事會上,高港區政協主席薛永忠的開場白言簡意賅。圍繞節儉文明、特色小鎮建設等,與會人員邊吃早茶邊議發展想對策。「號召身邊的人加入『光碟族』行列;倡導理性消費、合理配餐,做到用餐不多點、辦酒不鋪張、剩餐要打包;各餐飲服務單位要主動引導顧客適量點餐,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來自無黨派人士界的區政協委員常建斌倡議,養成勤儉節約的文明好習慣,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
梅亭詩刊 022期 惜糧
尾聯代入作者的情感,腳步踩踏在青啊、黃啊的炫麗色彩之上是多麼有韻味啊,隨著秋色的濃淡,溫柔之情也不時地湧上心頭,繾綣柔懷掛肚牽腸。面對如此美景,哪個人又不心生愛憐呢?通篇緊緊圍繞金秋主題,結構合理,遣詞精當、情景交融、筆法靈動,堪為賞景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