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節儉之風成為「中國風」

2020-12-19 中國軍網

節儉不止是節水節電節糧等日常生活的行動,其實在匯聚民意民智、共商發展大計的全國兩會也有體現。

在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深入推進之際,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亦呈現出一些可喜變化:從不擺鮮花、不掛彩球、不鋪紅地毯,到自帶水杯、洗漱用品;從駐會保障人員減少,到杜絕餐飲浪費……節儉務實的會風不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贏得了公眾、媒體的紛紛點讚。

兩會是民主集中體現的平臺,也是彰顯作風形象的重要窗口。會風的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值得尊崇和弘揚的國風、民風和家風,也是彌足珍貴的黨風、政風和作風,傳遞的不僅是中國形象,更是中國信心、中國力量。「節」的是人力、物力和財力,連接的是地氣、是民心。

勤儉節約,不僅是良好的社會風尚,也是價值追求和理想信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社會倡導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但仍有一些現象值得警惕:一些黨員幹部「儉以養德」的觀念樹得不夠牢固,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依然存在;還有的人認為,在「三期疊加」的陣痛凸顯的形勢下,需要高消費刺激經濟增長,所謂的「中國式浪費」仍有市場。晚清以降,八旗子弟遛狗架鳥,醉享太平,耗盡了當年的銳氣虎氣,遇有戰事,敗如山倒,民族幾有滅種之虞。以史為鑑,教訓猶在。須知奢靡之風一旦形成,就會導致理想之河乾涸、信念之牆坍塌、精神之樹枯萎,事業的衰敗也會自此開始。身處好時代,過著好日子,尤要警惕「由儉入奢易」的教訓。

勤儉節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強盛之魂,也是永遠不能丟掉的時代精神。如果說奢靡之風是衰亡之種,那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則是「興國之光」,是我黨我軍走過崢嶸歲月、戰勝艱難險阻、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保證。抗戰時期,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從新加坡回到中國,蔣介石花800銀元宴請他。而到了延安,毛澤東則用自己種的豆角、西紅柿招待他,整頓飯只花了1.5元。回到新加坡後,陳嘉庚深有感觸地說,共產黨「其領袖及一般公務員,勤儉誠樸,吃苦耐勞」,「由是斷定國民黨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當前,要實現富國強軍的宏偉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這要求我們必須繼續大力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勤儉節約,不僅意味著倡導勤儉的理念,還要自覺養成節約的習慣。追溯歷史,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無不興於勤儉,敗於奢靡。堅持勤儉節約,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符合現代文明發展大勢。身為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做勤儉節約的有心人。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嚴起,把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貫穿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把減少辦文、辦公、辦會成本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個枝節上。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監察監管機制,保持常態、形成長效,上下發力、共同使勁,惟其如此,節儉之風才能成為流行風、中國風。

(《解放軍報》2015年3月12日 02版)

相關焦點

  • 大興餐飲節儉節約之風
    大興餐飲節儉節約之風本報評論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再次點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強調糧食安全問題,意義重大。
  • 制止餐飲浪費 大興節儉之風
    為了有效制止浪費,各級有關部門要提高餐飲行業管理水平,大力倡導勤儉用餐之風,積極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要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社會規範管理之中,倡導「光碟行動」理念,強化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責任擔當,建立長效機制以制止餐桌上的浪費行為。 筆者認為制止餐飲浪費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 中秋節儉之風勁吹 中國月餅「內銷轉出口」
    中秋節儉之風勁吹 中國月餅「內銷轉出口」 今年,中共中央在中秋國慶兩節前四次重申禁止官員用公款送月餅及其它節禮,反「四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新社記者於中秋節前夕走訪了位於這一地區的部分部委。  在國家發改委、中國財政部和中國住建部的傳達室,記者走訪期間,沒有出現月餅或其他禮品的蹤影。發改委和財政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傳達室沒有存放過送來的月餅,也沒有聽說單位中秋節會發放月餅或其他禮品。
  • 【地評線】用「糧心」紀念「糧食日」 崇尚「節儉風」
    民以食為天,是中國的古訓,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硬道理。聯合國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近6.9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8.9%)處於飢餓狀態,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8.9億人,即全球人口的9.8%受到飢餓影響。糧食危機危及人類生存,危及世界和平發展,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必須擁有「糧心」。  世界面臨糧食危機,但是,糧食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 「光碟行動看我的」⑧丨行光碟之風,養節儉之德
    《行光碟之風,養節儉之德》貴州民族大學 歷史學 果康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知糧食可貴,今天應如是。節儉無疑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約光碟添彩,盤中美食豐足,更惜點滴天物。光碟行動的核心是節儉,我們常說節儉是一種美德,然而,這種節儉不應該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應該是一種習慣。「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這種「侈」凝結在糧食中就是餐桌浪費,這種浪費確是一種當亟需改正的惡習。
  • 漫評:不妨多些「小碗菜」式的節儉之風
    「高鐵小碗菜」引領舌尖節約的新潮流,以往在大部分高鐵上提供的食物,基本都是以大份快餐為主,對於一些飯量較小的旅客來說,「被迫」浪費成為一種無奈。「小碗菜」的推出,不僅讓旅客多了選擇,提升了用餐質量,更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餐飲浪費,對於營造厲行節約之風、反對浪費具有深刻意識。  食物「精緻化」,光碟「習慣化」。
  • 市場吹起「節儉風」月餅「輕裝上陣」
    「輕裝上陣」的月餅,吹起了中秋「節儉風」,符合當下制止浪費、節約糧食的價值追求。 月餅市場 勁吹「節儉風」 往年中秋,各種精美包裝的月餅禮盒不一而足:碩大的包裝盒,雖然只有幾塊月餅,可重重疊疊多層包裝,材料、設計極盡豪華奢侈,價格動輒數百上千元,包裝成本超出月餅成本許多。
  • 《歡樂飯米粒兒》節儉之風弘揚傳統美德
    原標題:《歡樂飯米粒兒》獲好評 節儉之風弘揚傳統美德   遼寧衛視第六季獨創小品劇《歡樂飯米粒兒》融合時代需求,以詮釋中國家風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根基,在引領核心價值和傳遞正能量上尤為突出,每個故事單元都極大力度的貼合大眾精神文化需求和審美情趣,因而廣受百姓喜愛。
  • 今年的福建月餅流行「節儉風」
    這樣的月餅讓消費者既為之咋舌,又難忍好奇。  另外,隨著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加深,「養生之風」似乎也刮到了月餅界。廈門某酒店就在今年推出了低糖月餅,還有以黑松露、纖麩、芝麻等為餡料的月餅,把營養價值高、脂肪低、富含膳食纖維等作為這些月餅的賣點。
  • 倡樹節儉之風 爭做「節約達人」
    據統計,對於13億人口的中國而言,每年我國餐廚垃圾就有6000萬噸。每年浪費食物總量500億公斤,相當於總產量1/10。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可供2億人吃一年。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意義重大,當前有農業科技的發展,我們固然不需要為有誰來養活中國擔憂,但也絕不允許我們隨意浪費吧!」某中隊指導員盧光林發現個別戰士浪費的問題後,隨機開展了名為「說說我們舌尖上的浪費」的教育課,引發了官兵的思考。
  • 濟南年夜飯刮"節儉風" 青菜為主不要大魚大肉
    與此同時,節儉之風已經悄然刮到了這一市場。  進入臘月後,星級酒店陸續推出年夜飯預訂。在泉城大酒店三樓,年夜飯宣傳廣告擺在門前,價位最低的每位318元,最貴的每位398元。  在玉泉森信大酒店,年夜飯預訂也日漸火爆。"現在年夜飯包間價格有三種,分別是1888元、2088元和2288元。我們也會在網上推出春節自助餐的團購業務。"酒店餐飲部經理劉先生介紹。
  • 飯後打包不丟臉 潯城餐桌盛行節儉之風
    在幾日的走訪中發現,不僅大型餐館打包節儉之風盛行,街邊小餐館自助快餐店也會要求客人吃多少打多少。德化路附近的一家自助快餐店,由於價格實惠菜品豐富,吸引不少在附近工地工作的工人。「我們店裡12元一位,自己打菜自己打飯想吃多少打多少沒有任何要求,唯一的就是不能浪費。」
  • 「尾牙」宴颳起節儉風
    然而,海都記者調查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莆田的尾牙宴價格親民,颳起了節儉風。許多酒店放下「架子」,創新營銷手段,改走「大眾路線」。 餐飲價格平均下降近30% 連日來,海都記者調查發現,馬年的尾牙還沒到,莆田不少星級酒店就早早推出了尾牙宴。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尾牙宴的價格明顯下調,門檻降低,眾多星級酒店紛紛推出「平價」優惠,餐飲價格平均下降近30%,甚至50%。
  • 高港:早茶議事會「吃」出文明節儉風
    交匯點訊 「摒棄講面子、講排場的陋習,反對奢靡之風、盲目攀比,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8月20日,在泰州市高港區大泗鎮舉辦的委員生日早茶議事會上,高港區政協主席薛永忠的開場白言簡意賅。圍繞節儉文明、特色小鎮建設等,與會人員邊吃早茶邊議發展想對策。「號召身邊的人加入『光碟族』行列;倡導理性消費、合理配餐,做到用餐不多點、辦酒不鋪張、剩餐要打包;各餐飲服務單位要主動引導顧客適量點餐,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來自無黨派人士界的區政協委員常建斌倡議,養成勤儉節約的文明好習慣,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 商家紛紛刮出「節儉風」 聖誕樹「素麵朝天」
    青年報記者 吳愷 攝  東方網12月25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昨晚是平安夜,各個商區紛紛披上節日的盛裝,聖誕節裝飾已經成為上海年末生活的一大景觀。但受市場、政策、消費觀念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少市民發現,今年奢華的聖誕樹不再有,布景也紛紛瘦身,不少商場、寫字樓甚至將去年聖誕樹翻新使用,往年華麗的聖誕樹,悄悄吹起了節儉之風。
  • 中國古代的厚葬之風,始於何時,哪個朝代最嚴重?
    厚葬之風,興於先秦,盛於西漢,是中國古代影響深遠的一種傳統思想,作用甚微,卻貽害無窮。孟子的厚葬思想,對後來的厚葬之風的興起影響很大。關中本有重死之風,生前經營死穴的事,在秦國相當普遍,秦始皇13歲繼承王位,就在這個孩提時代起,秦始皇就開始修建自己死後的陵墓,一直修了30多年,到了死,工程還沒有徹底完工,其中所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真是無法計算。看看如今出土的兵馬俑,那人工特製的成千上萬的人俑,就已經超乎人的想像了,何況他陵墓中還有多得不能計數、貴得不能計價的奇珍異寶。
  • 享樂主義之風當誅
    理性認識當前黨內的享樂主義之風的現狀及危害,旗幟鮮明反對之,堅決果斷剷除之,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弘揚正氣,意義重大。 享樂主義之流弊:四種歪風 所謂享樂主義,就是以享樂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以享樂為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的生活作風是好的,但也要看到,黨內一些領導幹部深受享樂主義毒害,不能自拔。
  • 「濃妝」變「淡抹」、大塊變迷你 月餅市場颳起節儉「瘦身」風
    原標題:「濃妝」變「淡抹」、大塊變迷你 月餅市場颳起節儉「瘦身」風 新華社上海10月1日電 月餅包裝「輕裝上陣」、月餅分量「瘦身」、口味創新緊貼潮流……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大環境下,記者走訪商超、店鋪發現,今年的月餅市場正悄然發生新變化,呈現出拒絕過度包裝、興起節儉風等特點。
  • 宣城旌德紅白理事會:倡移風易俗節儉事 導文明宴請風
    婚喪嫁娶、起土上梁、喬遷升學……這些鄉村社會的常態化生活場景,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各具特色,大體相同的儀式和傳統,體現了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人文情懷。  然而在宣城市旌德縣俞村鎮鳧陽村,多年來卻有這樣一條約定俗成的村規——  白喜事酒席每桌不超過400元,禮金100元;紅喜事嚴控規模,避免了盲目攀比和鋪張浪費等現象,形成文明和諧的宴請風。  2月28日,在鳧陽汪村片,村民鐘有寶家中正在辦喪事。
  • 從古詩詞看古人的節儉之道
    有人或許會說,現在已經是21世紀的科技時代,不愁吃,不愁喝,完全沒必要搞節儉過苦日子。這種看法大錯特錯,中國幾千年的農耕社會凝結的智慧告訴我們,唯有節儉持家、治國,才能保證家道興隆、國運綿長。 很多節儉之道蘊藏在古人的詩詞歌賦之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留存於世,蘊含節儉之道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