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近日,市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廣州港要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積極申報設立廣州自由貿易港,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水上觀光特色旅遊品牌等。
爭取遊艇入境15天免籤
未來廣州要大力發展水上休閒產業。制定廣州郵輪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爭取成為國家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開展郵輪綜合旅遊政策和創新試點。鼓勵境內外郵輪公司在廣州開闢郵輪航線,推動郵輪旅遊與遊艇旅遊、「珠江遊」及岸上旅遊的有機融合,豐富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綜合旅遊產品。深化主輔結合的郵輪布局發展模式研究,南沙作為主力港,以大中型郵輪為主;黃埔為輔助港,以中小型郵輪為主。
此外,還要發展遊船遊艇休閒產業,豐富「珠江遊」水上特色旅遊產品,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水上觀光特色旅遊品牌。利用城市周邊珠江水網自然生態景觀,拓展水上特色「慢行」休閒旅遊產業。促進遊艇業健康發展,支持在廣州建設區域性國際遊艇博覽交易中心,發展遊艇生產維修保養、設計、展覽、人才培訓等產業。落實穗港澳遊艇雙向「自由行」,完善遊艇出入境管理機制,爭取遊艇入境15天免籤政策。
完善 「7×24小時」通關
行動計劃中還提出,到2020年廣州的自由貿易港建設要取得突破。借鑑國際自由貿易港發展實踐和先進經驗,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積極申報設立廣州自由貿易港。同時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放寬貿易投資準入條件,建立離岸型經濟管理體制,實現貿易自由;探索基於國際貿易業務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金融、外匯管理規則,實現資金「自由流動」。利用南沙毗鄰港澳的優勢,拓展自由貿易港發展空間,實現自由貿易港與港澳在通關監管、貿易規則、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有效對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
在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方面,將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進一步支持駐穗口岸查驗機構加強口岸軟硬體建設,打造「數字口岸」。落實「5+2」通關模式,完善南沙港區「7×24小時」通關保障。全面推廣使用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升應用實效,深度對接國家標準版,探索與香港、澳門地區和「一帶一路」國家的跨地域合作。完善「網際網路+易通關」、智檢口岸、全球質量溯源體系、CII易檢、智慧海事,建設海上智能服務中心,助推國際貿易最大程度便利化和自由化。加大降費減負力度,降低進出口環節制度性成本等。
行動計劃目標
到2020年,完成港航相關項目投資1000億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3000萬噸、貨櫃通過能力500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6.5億噸,貨櫃佔比力爭達60%;
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2500萬標箱,貨櫃航線達到250條,其中國際班輪航線120條,力爭每年新增1~2條歐美航線;貨櫃吞吐量國際排名力爭提升1~2位;
商品汽車運輸完成150萬輛;郵輪旅客吞吐量完成75萬人次,力爭達到100萬人次;
全市港航相關產業企業註冊數超過6萬家,本地航運企業經營船隊規模超過4000萬載重噸。
建海空聯運通道和鐵水聯運樞紐
未來廣州港還將加強與多種交通方式的聯運,建設海空聯運通道和鐵水聯運樞紐。依託南沙港區、廣州深圳香港機場、白雲空港綜合保稅區,發揮海港和空港疊加優勢,探索建立貨郵海空聯運通道,逐步推進發展海空聯運中轉業務。完善蓮花山、南沙客運碼頭等客運口岸至香港國際機場海空聯運通道建設,儘快開通白雲國際機場至南沙郵輪碼頭旅客通道。加快建設南沙港區連接周邊地區的快速通道,完善進出南沙港區高速公路收費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成本,吸引貨物向南沙港區集聚。
重點推進廣中江高速(放馬互通立交收費站末端至桂格大道連接線)、番莞高速(「虎門二橋」段)、黃欖幹線、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黃埔老港集疏港道路建設,搭建北向、東向主幹集疏港通道,減少集疏港交通對黃埔中心城區的影響,逐步實現集疏港道路和生活通道分離。重點實施臨江大道東延線、港前路(石化南路-開發大道)、石化北路(含廣園路立交)、大沙東路四期(華坑路-開發大道-筆崗路)等工程建設。
(責任編輯:馬習習)
中國網地產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引導正確的行業輿論導向為己任,為行業上下遊關聯企業、相關產業提供一個高效溝通與互動的優質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