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後澳大利亞的所謂「反擊」,再次被「打臉」!
今年5月,商務部公布對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的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定。本周,澳大利亞宣布將針對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小麥之爭」還只是中澳貿易爭端的冰山一角,澳方正在利用煤炭等進口問題不斷向中方試壓。到底誰是受害者?汪文斌列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的調查只有4起。
同時,美方也加大了中方企業的打壓力度,不僅再將一批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還將4家中國公司移出了納斯塔克指數。軍事方面,還蔑稱中方拒絕參加中美海上軍事安全。
為此,王毅在同美國亞洲協會交流時,指出一些美方政客在涉華問題上的四個戰略誤判,「美方的強權邏輯只能激起中國人民更堅定的回擊。」
令人費解的是,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本周再次被提及。「強迫50多萬新疆民眾採摘棉花」這一拙劣的謊言,來自境外反華勢力的報告,外交部直斥背後的始作俑者——鄭國恩,並揭露了他四種「炮製大法」。
1
今年5月18日,商務部發布公告,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存在傾銷和補貼,決定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徵收期限為5年。
本周,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表示,澳方將就中方對澳大麥加徵關稅事在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並稱未來不排除就葡萄酒等在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這並不是第一次澳大利亞就貿易問題向中國發難。
此前,中國海關對進口煤炭的安全質量進行風險監測和分析,發現進口煤炭環保不合格情況較多,被澳媒炒作為「清關受限」,針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也被解讀為「進口禁令」。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已經收到澳大利亞的磋商請求,並解釋稱根據中國國內業界申請,中國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依法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依法採取相應貿易救濟措施。
「中方一貫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開展貿易救濟。」高峰表示,對澳方提出磋商請求表示遺憾,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進行處理。
不過面對澳方一再以「受害者」自居,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看不下去了: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事實上,正是澳方近年來將經貿、投資、科技等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還列舉了三個事實:2018年以來,十多個中方赴澳投資項目都被澳方以莫須有的所謂「國家安全」理由拒絕,中國去年對澳投資額較2016年下降85%。澳方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挑頭禁止中國企業參與5G網絡建設。更可笑的是,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總共只有4起。
106 VS 4,這麼簡單的數字對比,不知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看懂了沒?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編撰報告稱,中國持續努力對澳大利亞媒體進行影響和審查。
這一點無需外交部闢謠,澳大利亞媒體自己先打臉了。澳大利亞獨立媒體「APAC新聞」近日披露,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報告得到美國國務院19萬澳元的資助,有關指控沒有任何證據支持。
這種「謠言製造機」的話,又有幾分可信呢?
「坦率地講,這兩年我們從澳方聽到太多負面的聲音,看到各種消極的舉動,這自然會影響兩國關係的氣氛,以及兩國各界開展合作交流的積極性。」外長王毅在同美國亞洲協會交流時提出一個靈魂拷問:澳方應該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是澳方的威脅還是夥伴?
誠然,如果澳方把中國視為威脅,中澳關係如何得以改善?只有澳方把中國作為夥伴,中澳對話才可能繼續。
2
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告,中國又一批企業、高校及個人,以所謂「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為由被美國拉入「黑名單」,其中有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
路透社指出,此舉被視為美國本屆政府鞏固其對華強硬政策遺產的最新努力。
此外,應美方要求限制中國公司股票交易的要求,納斯達克已把4家中國公司的股票從其指數中移出。據外媒最新消息,川普已籤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不少分析稱,該法案可能阻止一些中資企業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
無論是「實體清單」還是限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都是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力證。
汪文斌指出,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違背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將嚴重幹擾兩國乃至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和貿易往來,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造成破壞。
事實上,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正日益提升,國際投資者配置中國公司股票日趨便利,即便個別中企不在一些國際指數之內,也不妨礙國際投資者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除此之外,美國印太總部的一份聲明,蔑稱中方代表拒絕出席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相關高級別視頻會議,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美方倒打一耙的說辭,很快被打臉。
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解釋說:11月18日,中方向美方提供了關於此次會議議題和安排的中方建議。但美方執意強推其單方面議題設想、任意壓縮年度會晤時長、改變年度會晤性質,甚至在雙方尚未就議題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企圖強壓中方參會。
美方這些做法顯然違反國際慣例,也違反中美兩國協議。「相互尊重和協商一致是中美兩軍處理任何問題的原則。」劉文勝指出,中方願繼續就會議有關事項與美方保持溝通,但需要美方切實尊重協定內容,真正與中方相向而行。
經歷了中美經貿摩擦以及疫情之後,中美關係為什麼呈現螺旋式下滑,跌入建交以來的低點?
王毅在同美國亞洲協會舉行視頻交流中給出了答案:根源在於美方一些政客在涉華問題上作出了一系列戰略誤判,「美方從戰略認知上執意將中國列為主要威脅,集中幾乎所有資源來打壓中國,實際上犯了方向性錯誤。企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方屈服,但美方的強權邏輯只能激起中國人民更堅定的回擊。」
「中方無意同美方打外交戰、媒體戰或其他什麼戰。」王毅還說,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打貿易戰沒有贏家,通過加稅施壓的辦法,事實已證明是飛去來器,搬起石頭砸了自己。雙方應當努力使下一階段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通過對話拓展合作、管控分歧。
3
在一些西方政客眼中,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又有了新版本——「強迫新疆民眾摘棉花」。
近日「全球政策中心」發布報告稱,每年有50多萬新疆民眾被迫從事棉花採摘工作,中國絕大多數棉花採摘是通過「強迫勞動」完成的。12月17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指責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實施「強迫勞動」。
強迫50萬人勞動、「包攬」中國絕大多數棉花採摘……這些聽著就非常荒誕的謊言,為何能堂而皇之出現一些西方智庫的報告上?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鄭國恩,正是他一手炮製了多個涉疆虛假報告。汪文斌甚至總結出他炮製謊言的四大套路——數據造假、無中生有、妄加揣測、玩弄數據遊戲。比如「新疆強制絕育」「墨玉名單」「新疆推行漢族殖民政策」等說法,完全禁不起事實的考驗。
鄭國恩為什麼熱衷於說謊?背後有何利益輸送?汪文斌直斥:鄭國恩實際上是美國政府成立的極右翼組織成員,也是美國情報機構操縱設立的反華研究機構骨幹,以炮製反華謠言、誹謗中國為生。
鄭國恩,報的到底是哪國的恩情?
受到鄭國恩之流的謊言影響,本月初,美國宣布對新疆相關棉花和棉織品發布禁令。商務部已經作出澄清:新疆民眾和中國其他地區民眾一樣,享受完全相同的工作待遇和條件,根本不存在所謂「強迫勞動」問題。中國駐歐盟使團、駐比利時大使館等也於近期均作出了類似回應。
汪文斌也再次強調,幫助各族群眾實現穩定就業與「強迫勞動」,這完全是兩個概念。新疆各級政府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眾就業意願,並為自願報名的勞動者提高就業所需技能提供必要的培訓。他還援引《新疆少數民族勞動就業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的4個村村民自願外出就業意願平均值高達86.5%,表明少數民族群眾自願外出就業意願十分強烈。
事實上,近兩年以來,聯合國官員、外國駐華使節、媒體記者和宗教團體等70多批團組、100多個國家的1000多人受邀赴新疆參訪。新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事實有目共睹,也是對這些謊言最好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