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奇而又親切,藉由一杯茶,我們能和陌生人對坐暢聊,也能與親朋舊友談心話敘。一杯茶湯裡,不止盛載茶的浴火重生,也見證著茶人的成長。一杯清茶,溫暖一片人心。今天,一起跟上茶人蒲雄斌的腳步,藉由一場茶席的美學足跡,聽茶席心語,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對話——
結緣香茗
「都說茶是天地之靈物,
世人取其芽葉將茶入道,
用心守候孕育出這世間最天然的飲品,
而我與茶的對話從兒時就開始了……
入席溫壺
作為福建人,我知道很多小孩都是在茶香中長大的。父親是一位地道的茶葉經銷商人,在父親殷切期待的目光中,也因自己從小對茶就有份特殊的情懷,高考畢業那年,我毅然填報了茶學院,自此便正式開啟了我的學茶之路。」
茶之馨香
「大學的學茶,
讓我深切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
我們的茶文化哪怕是放到世界上,
也一點兒都不會黯然失色,
就如我今天表演所用到的青花杯。
說到青花瓷,它可是中國在世界的一張名片,那小小杯盞上的天青色煙雨,不知氤氳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
來賓賞茶
今天所用鬥笠杯器型更有利於在細品茶湯後回味杯香,這如同我眼中的祖國,它不言不語,卻自有一番雋永的大國風範。杯器雖簡,卻蘊含著傳承了近千年的中國茶禮、人情。」
風雨磨礪
「如果說大學是一個習茶人的搖籃,
那麼步入社會就是茶人夢的歷練與綻放。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給陌生人泡茶的畫面嗎?
你還記得第一次被茶客問倒的是哪一個問題嗎?
現在想想,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必須親身去經歷的,就如我手中的這把小銀壺,哪怕有高貴華麗的出生,也須經歷茶與水的不斷磨練,他日方能蛻變成茶佳器。銀壺泡茶能夠提高茶湯甜度,降低苦澀,使茶湯柔和,用於衝泡今天的正山小種紅茶再合適不過了。
提壺注水
世界紅茶在中國,中國的紅茶在世界。桐木關作為世界同緯度自然生態最好的產茶區,也誕生了世界級紅茶的工藝。正山小種獨具特色的青揉工藝,讓許多愛茶人領略到制茶人的匠心獨運。茶湯香甜,茶色紅亮,甘醇佳韻,令人著迷。」
細微美好
「沒有哪位茶人天生就適合開茶店、
經營茶空間,從茶藝師的實習肇始,
每天的日常清潔和物品擺設都是必修課。
慢慢地我才明白:
細節決定成敗,
正是細微之處的美好成就了將來茶席上的美學。
分茶湯
自古好茶之人皆好茶器,今天我選用的是德化白無把公杯,內壁輕薄而通透,更能彰顯茶湯色度。配以亞麻茶席布,色澤沉穩耐看而不喧賓奪主,只靜靜烘託器物之美。
我們以宋代的《瑞鶴圖》作此次茶席主題,希望能夠帶領大家回到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的那天。有官員向宋徽宗報告:數十隻仙鶴在宣和門上空盤旋飛舞,不肯離去。一時之間,全城的官員百姓爭相觀望。宋徽宗認為仙鶴是祥瑞之兆,一定會給國家帶來好運,當場揮毫潑墨,畫出了流傳千古的《瑞鶴圖》。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茶人喜歡這畫中仙鶴自由翱翔的樣子。」
回甘之味
「後來的後來,
我的習茶之路並沒有按照人生的劇本在走,
曾經無數次幻想,
學茶歸來能親手為父親泡上一壺好茶。
當我完成學業並投身茶事,父親卻已因病離開……每次端起茶杯,茶湯入口,腦海中總會湧起遺憾:若是父親還在,他一定也喜歡這茶。記得父親泡茶時總說:茶會苦澀一時,不會苦澀一輩子。這也許就如我手中的這杯紅茶,入口微澀,但卻滿滿的香和甜。我想這正應了那句「初品不懂茶中意,再品已是茶中人了」。
來賓請茶
中國茶的未來,也是我們年輕一代茶人的未來。我們堅信中國茶的未來一定會在世界閃耀光芒,讓世界每一位愛茶人都品著同一杯好茶——中國茶。」
起身行禮
「如果有生,我還是一樣會選擇做茶,因為茶滋養了我們的身體、魂靈,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共同期待中國茶閃耀茗天。」
編輯:慄子茶
來源:茶駝《茶業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