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貨以什麼都吃文明於世界,所有的入侵物種聽到中國吃貨都瑟瑟發抖,入侵物種強如小龍蝦都在中國被吃成了養殖品,簡直了丟了入侵物種的臉。我們經常對外國的生物入侵表示不理解:澳洲的兔子,麻辣手撕烤兔;冰島的生蠔,蒜蓉烤生蠔;對美國五大湖的鯉魚,糖醋魚、水煮魚。但是這次,面對有個國家的入侵物種,中國表示,一動不敢動,那就是印度的鯰魚。

鯰魚是印度的入侵物種,今年嚴重泛濫,佔領了印度的大小河道,是印度人很頭疼的問題。不過因為鯰魚又肉質細嫩骨頭少,味道甜美營養豐富,不少中國人都喜歡吃鯰魚,一道蔥燒鐵鍋鯰魚饞哭多少隔壁小朋友。於是印度人民大手一揮,決定都賣給中國人。中國吃貨表示,這鍋我不背。

為什麼中國吃貨對印度鯰魚意見這麼大呢?這要從鯰魚的習性開始說起了。鯰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各種髒亂差的環境都能生存下去。中國因為鯰魚的需求量比較大,市面上吃的到的肥美鯰魚絕大多數都是養殖出來的,品質可控,相對衛生。再輔佐中國高超的烹飪技術例如煎炒、紅燒、鐵板燒等做法,能夠激發鯰魚的香氣,鯰魚做出來才好吃。但是印度的公共環境實在是無法和中國相比。

以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為例,河面上常年漂浮著大量的垃圾,糞便和工業廢料也是直接向河水內排放,而且印度還有恐怖的水葬習俗,就是把逝去親人的屍體丟到恆河裡,隨著河水漂入海洋。這樣混合的黑臭汙水在印度十分常見,大部分魚類都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只有鯰魚堅持了下來。你能想像,在這種環境裡生長的鯰魚,真的吃的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