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蕭山寧圍。萬向集團公司大門正對的那尊小老鷹塑像默默地見證著周遭發生的一切。
萬向集團公司多功能廳。肅靜的靈堂,低回著哀樂。
院外,是陸續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趕來為魯冠球送行的人們。
院內,數百名萬向員工身著工作服,胸帶白花,整齊肅穆地候著。
四十多年來,他以「奮鬥十年添個零」年均25.89%的增長業績,把萬向從一個小鐵匠鋪經營成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領軍企業,發展成為一家涵蓋製造、清潔能源、現代農業、金融服務等多領域的現代化跨國企業集團。
他從1999年開始探索清潔能源,通過自主研發、技術積累、國際合作、戰略併購等多種方式,形成了強大的核心技術和製造能力,成長為行業代表企業,並取得了新能源專用車、商用車、乘用車全部車型公告,造車實力獲得國家認可。
2015年,他提出投入2000億元,在杭州建一個智能互聯、面向國際的雙創平臺——萬向創新聚能城。
悼詞以濃縮的語言概括了魯冠球的一生。
這裡是萬向人再熟悉不過的會堂。萬向創業48年間,大大小小的慶祝、表彰會都是在這裡開。人們習慣了歡歡喜喜來這裡,聽董事局主席魯冠球作報告。魯主席一口濃重的蕭山話,常常將大道理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每聽一回,都讓萬向人覺得勝讀十年書。「奮鬥十年添個零」,萬向人都意氣奮發地前進著。
誰知,這一切,戛然而止。
10月25日中午,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在與病魔抗爭了兩年有餘後,於家中辭世,享年74歲。
噩耗傳來,大多數萬向人錯愕不已。從親人沉痛的懷念中,人們知道了更多:3個多月前的廠慶日,員工們還從視頻上見過魯主席講話;9月,員工們剛剛從報章學習了魯主席對企業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體會;十九大勝利召開,在醫院治療的魯主席還要求在病房安裝電視,以同步聆聽十九大報告……
大家都期盼著魯主席康復歸來,期冀著在那條通過公司大門的小徑上偶遇他,看到他的笑臉,聽到他中氣十足的講話。
誰知,這一切,不再回來。
惟一的兒子魯偉鼎,萬向集團總裁,六天後的今日依然難以接受這個最深切的痛。平時不愛被父親找的他,仰天長嘆「我沒有父親了」。「最可愛的父親,創造了高人均收入,卻沒有達到人均壽命。」魯偉鼎代表家屬致的答謝詞感人肺腑,處處皆是淚點。這位平日裡瀟灑倜儻的年青企業家,展現的孝子情懷,像一枚催淚彈,擊中了會場所有人的心。
從美國千裡迢迢趕回來奔喪的萬向美國公司總裁倪頻,站在親屬席的最後一位,接受慰問。今天,他的身份不是那個在美國披襟斬棘、立下赫赫戰功,讓美國人交口稱讚的中國人,他是魯冠球的小女婿。
奔波勞累了數天的萬向員工們連日來沒有停工,白天照常出工,晚上放棄休息時間,搭建了弔唁會場裡裡外外所有的臺,掛上了大氣磅礴的輓聯——
「復興先驅民企巨擎傳奇人生生如錢潮名天下
時代楷模家國棟梁大德流芳芳播萬向定春秋」
弔唁板上是萬向人最熟悉不過的一段話——
「一天做一件實事,
一月做一件新事,
一年做一件大事,
一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一條條幅上的字顯然不能表達大家的情感。
「我們永遠愛戴您!感謝您為我們留下美好的一切!我們會讓一切更加美好!」3條橫幅連起來讀,你會看到樸實的萬向人對創始人的承諾。
草木含悲。淚眼婆娑的人們一抬頭,望見院中大屏幕上的魯冠球像。秋日暖陽下,魯冠球笑眯眯地站著,很自然很親和。背後是萬向集團公司的車庫,那裡停過買回來的車,更有由萬向力挽狂瀾在美國復產的卡瑪。
跟隨了魯冠球多年的攝影師陳明告訴記者,這幅照片攝於2013年。那一天,魯冠球剛剛會見好客人。陳明抓住時機,抓拍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上午10點40分,告別儀式結束後,魯冠球的靈柩被緩緩抬出。
10點49分,杭州殯儀館的浙AEL531號車載著這位堅強奮鬥了一生的老人,緩緩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48個春秋的萬向。
人們不忍,簇擁著往前,目送靈車駛離萬向路。
此時,令記者感動的場景再次出現,堅強的萬向人,含著眼眶中的熱淚,步行回到工作區繼續工作。
今日,這位永遠跟黨走的時代先鋒,猶如雄鷹,飛回了空中。他留給這個世界,留給萬向,留給世人的財富,依然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