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窮根」是民生之首

2020-12-14 環球網

本報記者劉久鋒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發生率較高的省份。

貴州,是全面小康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地方。

貴州作為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能否在2020年破解貧困,事關全局。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國家扶貧戰略,突出「把產業扶起來、把教育提起來、把路修下去、把『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人口搬出來,對『兩無』貧困人口政策性保障兜底」重點工作,有序實現貧困縣、貧困鄉(鎮)「減貧摘帽」,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脫貧人口收入持續增加,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發展

——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要以決戰貧困、同步小康的決心打好扶貧攻堅這場戰役

貴州在脫貧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全省還有600多萬貧困人口,人均GDP不足800美元,何談小康?山連著峰、溝挨著壑,怎麼發展?近600萬農民外出務工,村是空殼村,人是留守人,難題怎麼破……

省委書記趙克志曾經在很多場合說自己就是貴州最大的扶貧辦主任,扶貧是貴州的頭號民生工程。

跳出扶貧看扶貧,最大的扶貧是發展,最深的動力在改革。省長陳敏爾說,發展是第一要務、扶貧開發是第一民生工程,要堅決打贏扶貧開發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近年來,貴州對外的聲音日益響亮,「走遍神州大地,最美多彩貴州」的廣告沒有一天停止過,MV「貴州茶香」時刻縈繞在耳邊,農業園區的招商工作在全國各地輪番登場,優異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客商匯聚貴州,幫助貴州,助力貴州。

如今,貴州在喀斯特地區成功探索出種草養畜的「晴隆模式」,奏響扶貧開發、石漠化治理的「生態牧歌」;分布在雲山霧繞間的600多萬畝茶園,已成為貴州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農民一畝茶園的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最高可達到8000元。產茶區應運而生的大批加工企業,帶動約50萬人就業。

精準

——幫扶到戶,措施到人,幫助每一個貧困戶「斬斷窮根」,走出一條可持續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改革創新添動力,精準扶貧則是扶貧工作提質增效的關鍵之舉。作為新一輪扶貧攻堅主戰場,貴州開始重新掂量扶貧。今天,扶貧之於貴州,不是一項工作,而是全局和戰略;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民生之首、發展之要、趕超之策。

「貧困的人家在哪裡?細看細問『瞄靶子』,瞄得精細又準確,找準對象好下米。貧困的原因在哪裡?分類分別『梳辮子』,梳得精細又準確,因人施策胸有底……」這首朗朗上口的「精準扶貧十子歌」,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唱響在烏蒙深處的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

貴州,在精準扶貧上做足了功課。貴州精準扶貧的管道,就是集團幫扶、黨建扶貧、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等。去年年初,貴州省就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和大學畢業生、農村知識青年55864人,組建成11590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開展幫扶工作,實現了全省貧困村全覆蓋。

準在機制創新。2014年,貴州對地處重點生態功能區,不具備新型工業化發展條件的關嶺、紫雲等10個縣調整綜合測評辦法,取消GDP考核指標,加大農業發展、旅遊產業發展、就業與收入、生態環境等類別考核比重。制定了新的《貴州省貧困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推動貧困縣工作考核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

準在對象明晰。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細分扶貧對象是第一步。2014年,貴州完成了9000個貧困村、278萬戶、745萬人的信息錄入工作,為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提供了準確依據。

準在立足實際。貴州系統推進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確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2014年全省扶貧生態移民搬遷17.2萬人。

準在措施到位。精準扶貧對象戶確定後,將扶貧發展資金與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掛鈎,各地開始逐戶量身定製脫貧良策,實施結對幫扶、產業發展、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社會保障「六個到村到戶」。

實效

——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長期以來,路不通,思路也不通,貴州農村大多種玉米,越種水土越流失,越種越窮。山人自有山人計。近年來,貴州立足山地資源稟賦,通過建設高標準的農業示範園區,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加快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

2015年伊始,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副省長陳敏爾說,貴州「5個100工程」建設中,只有農業園區建設上不封頂,地方有能力的話,建的越多越好。

如今,貴州200多個高效農業示範園區成為龍頭,200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引領發展,2萬多家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今年,貴州農業園區數量將達到350個,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總銷售收入800億元。

什麼賺錢種什麼,什麼賺錢養什麼。瞄準市場需求,貴州加快推進農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菸草、蔬菜、茶葉、精品水果、特色小雜糧、中藥材、特色養殖等重點產業。2014年,糧經作物面積比達41∶59,非糧產業增加值佔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80%。

走進六盤水市天刺力集團生產車間,讓記者感到驚嘆:小小刺梨竟可以做出大產業。該公司研發生產項目投入1.18億元,建成了6條生產線,主要生產刺梨果脯、飲料、果酒和刺梨高端健康品,是目前同行業中加工能力最強、產品種類最多的企業。項目達產後,年可加工刺梨鮮果15萬噸,產值達12億元。企業在獲得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刺梨種植20萬畝,11萬戶29.5餘萬農民增收致富。

改革帶來新事物。梵淨山下江口縣寨沙村楊元菊家,碰到金融扶貧這個新玩意。2013年底,縣裡推進生態移民,整村遷到山外辦起農家樂。楊元菊屬「沒錢戶」,縣裡為她做了擔保,省財政又為她貼息3年。如今,她家的農家樂年收入超過40萬元。

一系列扶貧新政充分調動了各級幹部注重發展、關注民生的信心和決心,加快了扶貧開發步伐。4年來,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1149萬人減少到623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8%;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153元提高到6218元;25個縣525個鄉鎮實現「減貧摘帽」。

「第一民生工程」正託起山裡人的新夢想。為建成一個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實惠、人民群眾認可的全面小康社會,貴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委書記 楊亞林昭通市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深刻領會和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地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的鐵齒銅牙,作為決戰脫貧攻堅、促進跨越發展最有效、最有力、最根本的舉措,全力推動搬遷群眾既挪「窮窩」更斷「窮根」。
  • 「慢病不怠慢,窮根就會被斬斷」——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健康扶貧...
    新華社蘭州12月17日電  題:「慢病不怠慢,窮根就會被斬斷」——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健康扶貧見聞  新華社記者黃澤民、耿馨寧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上羅村衛生室有一本按滿紅手印的厚簿子。「慢病不怠慢,窮根就會被斬斷」。  這樣的厚簿子還有很多。這裡儼然是全村「醫療資料庫」。2006年至今的「兒童出生花名冊」記錄了全村兒童出生日期和家庭成員姓名,要求至少保存14年。「門診日誌」裡夾著幾張紙,一行接一行寫下村民的年齡、體重、血壓和測量日期。「慢病篩查登記表」上還有空腹血糖值和血型。  今年40歲的楊平安已經在上羅村行醫22年。
  • 貴州銅仁如何讓29.33萬人斬斷窮根子
    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是黨的政策讓他一家重新團圓了。據記者了解,貴州省銅仁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以來,已經有29.33萬人像冉飛一樣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利了。「候鳥」飛回來過去,冉飛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北漂」,父親和弟弟也在不同城市打工,母親則留在老家種地。
  • 創新工作方法開展扶貧 大唐河北帶領村民力拔窮根
    創新工作方法開展扶貧 大唐河北帶領村民力拔窮根 2019-01-03 10:43:00來源:央廣網
  • 南方日報:學前教育何以高居民生實事之首?
    《政府工作報告》十件民生實事中,前兩件就關乎教育。其中,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供給將大幅增加,計劃新增100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實現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0%、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80%以上的目標。同時,全省學前教育生均經費最低標準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學前教育何以高居十件民生實事之首?
  • 山西:教育扶貧 一場斬斷窮根的阻擊戰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精準扶貧、完勝脫貧攻堅戰役中,以扶志、扶智為根本的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近年來,我省義務教育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教育扶貧方式不斷拓展,教育扶貧技術、人才持續加強。今年,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普查驗收、對帳交帳階段。
  • 改建擴建新建學校位列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首
    本報訊(記者 晏飛 通訊員 計慧慧)1月17日召開的石岐區2019年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要傾力建設十件民生實事工程,涉及教育、交通、食安、政務服務、環衛等方面,其中,改建擴建新建學校位列該區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首。
  • 核酸檢測全覆蓋、新增負壓救護車被列為杭州年度民生實事之首
    提高傳染病防治能力相關措施,被列為杭州市政府今年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首。在4月27日的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人大代表投票確定了市政府2020年度十件民生實事,「新增市本級生物安全加強型二級實驗室1個,區、縣(市)疾控機構實驗室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全市新增負壓救護車30輛」被列首位。
  • 重視糧食 民生之首
    對於甘肅這樣一個自然條件艱苦、非全國糧食主產區的省份,糧食問題,民生之首,「飯碗要裝自己的糧食」,才能保證自己的飯碗有糧吃、才能為全國糧食安全做貢獻。  如何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主要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重視耕地。
  • 半月談|大山深處,恩施斬窮根
    半月談記者 譚元斌大山巍巍,如何斬斷百姓窮根?各方合力下,曾經8縣市均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程度為湖北之最的恩施州,截至2018年底,已實現89.6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宣恩、來鳳、鶴峰從貧困縣退出,全州貧困發生率由30.61%降至5.83%。決戰貧困,恩施實現跨越式發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黑龍江佳木斯樺川縣:拔掉窮根 送走窮神
    不難發現,有些貧困村、貧困戶扶不起、窮依舊,就像長了窮根一樣,實際上不是他們不能致富,而是缺乏一種脫貧致富的勇氣,缺乏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堅持走脫貧攻堅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之路,創新扶志扶智「思想扶貧」載體,激活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拔掉思想上的窮根,送走精神上的窮神,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
  • 山西襄汾力查美香源泡菜加工廠 斬斷「黑鹹菜」之根
    這次在群眾反映後,再次成立由食藥監、工商、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對該加工廠涉案物品實施了異地扣押,並對現場已經腐爛變質的半成品進行當場銷毀,斬斷其基本生產條件。同時,聯合執法組加速推進案件查處力度,進一步核實涉案物品貨值,認定違法條款和處罰依據後將進一步深挖,對相關業主依法進行嚴懲。
  • 浙江將「嬰幼兒照護」列為民生實事之首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在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浙江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首,提出2020年將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200家,新增託位5000個,就緩解「託育難」問題釋放出了積極信號。 孩子不到3歲,上不了幼兒園,年輕的雙職工父母忙於打拼,誰來照顧孩子?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放開,這一問題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家庭。
  • 夯實民生之本 築牢民生之基
    2018年,區人社局全面完成「創新創業出成果、人才工作出品牌、民生保障出實招、人事管理出效率、黨風廉政出標杆」工作目標。   紮實推進局系統62項目重點、創新工作。   超額完成市、區9個考核指標。
  •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成今年浙江十大民生實事之首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成今年浙江十大民生實事之首 2018-01-25張茵 攝   中新網杭州1月25日電(見習記者 張煜歡)食品安全、學前教育、交通治堵……25日,在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浙江省長袁家軍作政府工作報告,承諾今年要辦的十大民生實事。  為民辦十件實事,是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常客」,更是浙江省政府對該省人民的千金之諾。
  • 寧夏西吉:「耕讀傳家」拔窮根
    新華社銀川10月9日電題:寧夏西吉:「耕讀傳家」拔窮根新華社記者任瑋「說起來我們村也算是『秀才村』了,這幾年平均每年都能考出去10個左右大學生。現在不一樣了,貧困學生能免學費、領補助、辦貸款,家裡再窮都能上學。作為寧夏最後一個未摘帽的貧困縣,西吉縣近年來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僅今年春季學期,全縣各學段資助學生近3.9萬人次共1800餘萬元。建檔立卡戶馬玉珍家,就是教育扶貧政策的受益者。今年56歲的馬玉珍身體不好,幹不動重活,在村裡提供的公益性崗位做環衛工,每月掙796元。
  • 民生國美聯名信用卡 新戶激活首刷雙重贈禮
    9)若在獲贈禮品前,持卡人卡片或帳戶處於逾期、凍結等非正常狀態,或在活動結束前銷卡(戶)的,本行有權取消其領獎資質,持卡人亦不得以此要求本行對其進行任何形式的補償。10)本活動及未盡事宜仍受《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個人卡)領用合約》、《中國民生銀行民生信用卡章程》以及其他相關文件約束。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所有。
  • 種上辣根 拔掉「窮」根
    種上辣根 拔掉「窮」根——東光縣小侯村靠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本報通訊員 杜九升 孫連科 本報記者 王汝汀8月24日下午,在東光縣龍王李鎮小侯村南一片綠油油的辣根田野,村黨支部書記張春榮正在向下鄉調研的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今年俺村又擴種了800畝辣根,現在長勢喜人
  • 「幼有所育」民生問題之首,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
    中國政府的民生目標,十七大報告、十八大報告概括為「五有」: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十九大報告,加入「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早、幼教從此成為「七有」民生問題之首。2018年兩會,0-3歲託育服務的全程監管,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穩定就業是民生之本
    就業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位於「六穩」、「六保」之首。就業做不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失去支撐。因此,穩就業一直都是全市的頭等大事。穩住就業這個民生根本,要抓住問題關鍵,落實惠企政策。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要把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與穩定就業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深化「春風行動」,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充分發揮企業政策信息員等制度優勢,打通政策惠企「最後一公裡」,努力降低企業用工成本,以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