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如何讓29.33萬人斬斷窮根子

2020-12-22 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劉加瑩)「今年,我們一家人可以在城裡過一個完整的團圓年了。」冉飛興奮地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是黨的政策讓他一家重新團圓了。據記者了解,貴州省銅仁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以來,已經有29.33萬人像冉飛一樣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利了。

「候鳥」飛回來

過去,冉飛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北漂」,父親和弟弟也在不同城市打工,母親則留在老家種地。一家人四散在各地,每年只有過年才能聚在一起。過完春節,這一家子又像候鳥一樣,往不同的方向「飛」走了。

如今,家鄉變了樣,冉飛一家人也都回到家鄉,成為家鄉的建設者。冉飛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他和弟弟目前在銅仁一家信息技術公司上班,是數據標註師,父親在銅仁市萬山區旺家花園安置小區當上了保安,母親在銅仁旺家微工廠的一家製衣廠上班。「我們一家人終於實現了同城上班」,這是最讓冉飛開心的事。

冉飛和弟弟在銅仁一家信息技術公司上班,從事數據標註工作。

不止是冉飛,他的鄰居們任晏妃、李雲福、錢曉琦、安景緒等人也受到易地扶貧影響,從不同的村子裡搬遷到銅仁市萬山區旺家花園安置小區。他們都有同樣的感觸:「以前想都不敢想能在城裡有房,現在不僅有房,環境還這麼好,這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啊」!

而他們這些人僅僅是銅仁29.33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中的一部分。隨著2019年11月20日銅仁市碧江區正光安置點搬遷入住19968人、銅仁高新區新興產業園安置點搬遷入住8578人,銅仁已經全面完成計劃易地搬遷29.33萬人。其中,跨區縣易地搬遷12.55萬,12.55萬人從深山區、石山區直接搬到銅仁主城區,數量之大、人口之多,相當於一個中等縣城規模,在全國地市中也屬罕見,創造了跨區域搬遷的「銅仁奇蹟」。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銅仁市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西部地區山高坡陡谷深,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較差,產業發展滯後,交通靠走、通訊靠吼,人民生活條件差,「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挪窮窩、斬窮根、奔富路,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總體部署下,銅仁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中的重中之重和頭號工程,將貴州西邊五縣部分貧困人口搬遷到銅仁碧江區、萬山區、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區,為西邊五縣騰出更多發展空間,為貴州東邊四縣帶來人口紅利,實現移民群眾快步脫貧、搬出地減負前進和遷入地加速發展三方共贏。

斬斷窮根子

搬家容易,致富難,斬斷窮根子靠什麼?

在旺家花園社區易地搬遷微工廠產業園走訪時,中國商報記者似乎找到了答案。雖值隆冬時節,這裡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縫紉機、鎖邊機擺放整齊,機器發出嗒嗒的清脆聲響,工人們正在熟練地操作著,趕製訂單。看到一件件衣服從自己手裡縫製出來,工人臉上露出了堅定自信的笑容。

「以前都是到外地打工,如今能在家門口的公司上班,這是在過去想都沒想過的。」任晏妃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2019年初,任晏妃進城前心裡曾犯嘀咕「進城後收入從哪裡來」,但是當地政府想在了她的前頭。「我們通過政企聯動,把扶貧微工廠建在安置區,通過辦公用地補償、就業補貼、崗前培訓補貼等優惠政策,重點引進服裝、鞋業、刺繡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旺家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羅煥楠說。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李雲福在工作隊和社區居委會的幫助下,也很快在家門口的微工廠錦航服裝廠裡找到了工作。她以前在老家種地,不懂技術,政府就按每天50元標準給予培訓補貼,讓工廠以工帶訓一個月。現在,她成了產業工人,愛人在當地做零工,一家人生活基本無憂。

據羅煥楠介紹,目前已有貴州苗繡、華羽服飾、阿里大數據標註公司等七家企業入駐旺家花園社區微工廠產業園,安置了600餘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人均月收入在2600元以上。

在錦繡坊,記者看到一排排繡女們安靜地坐在繡案前低頭忙碌著,那一雙雙曾因常年辛苦勞作而變得粗壯的大手,拿起繡花針來卻也嫻熟自如。看到繡品上奼紫嫣紅、形態各異的花朵,記者十分好奇繡女們是怎麼做到完全不用畫底稿就能熟練操作的。「在當地政府安排下,我們都到錦繡刺繡坊免費學習刺繡,花色、技法已經熟記在心裡了。現在我有了技能,可以自力更生了,這種感覺特別好。」錢曉琦對記者說。

昔日在山裡手握鋤頭靠天吃飯,如今手拿繡花針描繪美好生活。

在當地政府安排下,繡女們都到錦繡刺繡坊免費學習刺繡,花色技法已經熟記於心。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過來後,當地教育局還統一為搬遷子女安排了就近入學。錢曉琦滿懷感激地說:「我們一家五口原來就擠在一間木屋裡,村裡到鎮上要走一個多小時。現在孩子上學有了著落,離家又近,比在老家好太多啦!」

安景緒則在社區的幫助下經營著一家超市。「現在超市的營業額每天有2000多元,火爆時日營業額能超2.4萬元。」安景緒笑呵呵地說。安景緒的大兒子安東尼在隔壁開了一家理髮店,一家人每月收入逾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銅仁,千千萬萬普通百姓因易地扶貧搬遷開啟了嶄新的生活。他們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小超市、雜貨鋪、禮品店;在企業裡幹起了保安、保潔員、導遊、售票員;他們學習種植新技術,成了新型職業農民;他們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訓平臺學起了刺繡、縫紉、裁剪等技術,成為工廠裡的產業工人。擺脫了背井離鄉漂遊不定的打工生活,回到家鄉照顧年邁的父母、陪伴年幼的孩童、建設美麗的家園,這些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眼裡充滿了希望。

相關焦點

  • 「斬斷窮根」是民生之首
    如今,貴州在喀斯特地區成功探索出種草養畜的「晴隆模式」,奏響扶貧開發、石漠化治理的「生態牧歌」;分布在雲山霧繞間的600多萬畝茶園,已成為貴州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農民一畝茶園的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最高可達到8000元。產茶區應運而生的大批加工企業,帶動約50萬人就業。
  • 貴州美食哪家強?銅仁梵淨山小吃堪稱一絕
    梵淨山都知道「貴州銅仁梵淨山 離天只有三尺三」,得名於「梵天淨土」,是個值得一去的好地方,這裡不花過多篇幅描述它的美景了,畢竟一個合格的食客比較關心的是銅仁的人們在吃些什麼?其實我老家就在貴州德江縣,雖然來到貴陽後深陷於貴陽美食,但其實銅仁的許多美食是絕對可以拿到貴州美食擂臺上來打的!!走吧 看看1.
  • 「銅仁茅臺—題跋」酒上市發布會在貴州召開
    2015年2月10日,金沙酒業集團在貴州銅仁花果山維景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新品上市發布會,正式推出旗下貴州大關酒業形象產品:銅仁「茅臺」—題跋酒。  金沙酒業集團董事長董兵總親臨現場參加了本次上市發布會,銅仁工商聯蘇主席、石阡張縣長及政府相關領導出席,張縣長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歡迎致辭,代表石阡縣政府表達了對銅仁茅臺—「題跋」酒上市的熱烈祝賀!
  • 婁勤儉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貴州銅仁考察
    新江蘇訊(記者 耿聯/文 肖勇/攝) 8月4日至5日,省委書記婁勤儉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貴州銅仁學習考察並看望慰問我省援派幹部。婁勤儉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落實好黨中央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重大部署,以更深遠合作推動美麗江蘇與多彩貴州在高質量發展中攜手共進。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省長諶貽琴一同考察。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銅仁旺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巾幗錦繡坊考察。
  • 貴州銅仁你可能聽說過,可銅仁的這五大特產美食你不一定吃過
    銅仁是貴州的地級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著優美的風景,來看看銅仁有哪些特色小吃吧!銅仁特產一:渣辣麵渣辣麵是貴州銅仁的傳統名吃,有著悠久的歷史,選用糯米麵和上糟辣椒為主要原料,然後放置在罈子裡,過三五天後便可取出,用少量水調潤,用油炒制即可食用,所製作出來的渣辣麵酸辣可口,健康開胃。銅仁特產二:社飯社飯是貴州銅仁的傳統名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逢年過節的佳品。
  • 2020梵淨山抹茶大會在貴州銅仁舉行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慕德貴,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少榮,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達新、市政協主席陳康等領導出席會議。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介紹,近年來,銅仁緊扣打造「世界抹茶之都」的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深耕抹茶產業、豐富抹茶產品、提升抹茶質量,發展抹茶的基礎越來越夯實、品牌越來越響亮、市場越來越廣闊,成為推動銅仁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健康生活的新時尚、助農增收的新動力。
  • 來貴州去銅仁,中國西部名城,看看當地都有些什麼美食?
    中國西部名城,來貴州去銅仁,看看當地都有些什麼美食?銅仁市是貴州省轄地級市,這裡有著「中國西部名城」之稱,更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銅仁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城市,聚居著土家、漢、苗、侗、仡佬等29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種文化,而每一種文化都有著自身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特色。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地都有哪些美食,如果有機會來到銅仁一定要嘗一嘗哦!
  • 銅仁這套「打法」闖出了精準扶貧新路子
    12月11日,在「全國報業推動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座談會暨百名社長總編走進銅仁聯合採訪活動」啟動儀式上,貴州省報業協會會長劉慶鷹慷慨激揚地作詩一首,為銅仁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點讚。何玉琳 攝銅仁被譽為「梵天淨土·桃源銅仁」,素有「黔中各郡邑、獨美於銅仁」之美譽。然而,銅仁地處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武陵山區腹地,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 繼碧江區之後,銅仁又添一員「福將」,「紫袍玉帶石」儲量豐富
    銅仁市是貴州東北部城市,地處武陵山腹地,處在重慶、湖南三省交匯地。在古代銅仁也算是偏遠地區了,但是明清兩朝,這裡還是湧現出6位大書法家,所以銅仁又被譽為「書法之鄉」。到了現代,銅仁也屬於貴州通往內陸的門戶城市,交通建設還是比較優越的,主要鐵路有滬昆鐵路、渝懷鐵路、湘黔鐵路,出行便利。
  • 貴州銅仁:為「新市民」搭建「追夢橋」
    楊老秀原是貴州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石樑鄉兩岔河村人,2019年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跟隨大兒子一家搬遷到松桃團山社區安置點,兒子和兒媳長期在外務工,楊老秀在城裡的新家和10歲的孫子一起生活。「沒搬來之前,心裡很矛盾,想搬又怕搬。
  •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委書記 楊亞林萬人。探索工程總承包、一體化運作模式,用一年左右時間高質量建成了新增集中安置區,同步配套建設的44所學校、33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公共設施已基本建成投用。在群眾入住之前,提前半年準備搬家事宜,對搬遷對象逐一開展政策清、就業清、產業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專項行動和動態管理,做到幹部責任清楚,群眾心中有底。二是奏好產業就業支撐「樂業曲」。
  • 千萬不可錯過的貴州銅仁地道美食
    貴州銅仁也有許許多多受人歡迎的美食小吃,吸引了很多遊客和吃貨前去品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去貴州銅仁一定要品嘗的幾道地道美食吧!馬打滾馬打滾為傳統小吃,50年代曾行銷市面,倍受食客青睞,外地人來銅仁偶得食之,便有「相食恨晚,食之相思」之感,其原料以粘、糯米、黃豆為主,經浸泡、舂粉、揉製成湯圓狀煮熟後滾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黃豆粉即可食用,因翻形如馬打滾,故得此名,其味香甜可口,粘糯適宜。
  • 貴州奉獻世界一杯乾淨茶!銅仁用美麗回答一切!
    茶,是貴州一張名片,是中國一張名片。  記者:在你心裡,如何定義茶文化?  張勇:中國是茶葉發源地,中國是茶的故鄉,又是產茶大國。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飲茶始於神農時代,已有五千年歷史。「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作為百姓開門七件事之一,茶仍是倍受歡迎的禮物。
  • 中國特產美食——貴州——銅仁
    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巖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於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於由此而設置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廢烏羅府,其大部併入銅仁府,銅仁由此得名1、糖醋芝麻冰涼粉
  • 銅仁又添一員「福將」,紫袍玉帶石儲量豐富,有望領跑全市經濟!
    銅仁市是貴州東北部的城市,位於武陵山腹地,重慶、湖南三省的交叉點。 古代銅仁也很偏遠,但明清兩朝,這裡還出現了6名書法家,因此銅仁也被稱為「書法之鄉」。 到了現代,銅仁也是貴州省通往內陸的入口城市,交通建設比較優越,主要鐵路有滬昆鐵路、渝懷鐵路、湘黔鐵路,出行方便。
  • 貴州旅遊攻略 |舌尖上銅仁,迷霧仙境!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仙境之都銅仁的美食。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漢、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是銅仁小吃中的主要代表。
  • 貴州銅仁特色美食「鍋巴粉」,味道清香爽口,清熱消暑
    鍋巴粉是貴州銅仁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由綠豆做成的,成薄紙狀,綠色,切成長條狀後煮食。鍋巴粉因製作的成品與用鍋做飯時蒸出的鍋巴頗為相似,故名之曰「鍋巴粉」,是銅仁人喜歡吃的一道經典美味。從鍋巴粉的原料、製作、口味到吃法,每一個環節皆打上了濃濃的「銅仁烙印」。
  • 貴州銅仁以「明」史為據 挖掘600年前的歷史文化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金妮/文 孫凱/圖)貴州銅仁人文歷史綿長厚重,荊楚、巴蜀文化在這裡相互浸潤融合,留下了許多歷史的印記。特別是明朝永樂十一年,設立銅仁府,形成了獨特的古城建築和街區。如今,銅仁市按照「一帶雙核」文化旅遊發展戰略規劃,正在連片恢復重建古城文化、商埠文化等為一體的城市旅遊核心景區。
  • 第12屆貴州茶博會銅仁產銷對接活動與您相約江口
    5月28日,以「乾淨黔茶·全球共享」「梵淨抹茶·香溢天下」為主題的第12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銅仁產銷對接活動在江口縣舉行。本次活動為期兩天,以茶葉銷售為主題,結合銅仁市茶葉目標市場渠道建設,採取小型化、分散化方式,配合第 12 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主會場組織開展銅仁市產銷對接系列活動。初夏時節,江口縣觀音山生態茶園基地滿目蔥綠,與會人員在茶園互動交流,「網紅」茶主播也紛紛入鏡,再次讓觀音山茶園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 貴州「銅仁沿河」來渝推薦旅遊 邀山城市民聽土家山歌
    本次推薦會主題為感受「梵天淨土·桃源銅仁」,體驗「畫廊烏江·山歌沿河」。銅仁市文旅部負責人介紹說,沿河是 「中國土家山歌之鄉」,有著豐富獨特的土家文化,重慶遊客到沿河可以聽土家山歌、品土家美食。據了解,貴州銅仁沿河縣位於貴州省東北角,和重慶酉陽接壤,擁有美麗的烏江畫廊,全縣總面積2468.8平方公裡,是全國四個單一、貴州省唯一的土家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