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仁大明邊城景區:展示貴州歷史文化的大型綜合景區
銅仁大明邊城景區以明「史」為據,以明「軍事」為主脈,以貴州多民族融合的歷程為背景,以多元共生的「邊城文化」為內涵,是全面展示貴州獨特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的大型綜合景區。作為一座文化之城、故事之城、體驗之城,大明邊城將貴州600年來的方方面面呈現在人們眼前,集吃住行遊購娛及休閒、養生、體育、影視等為一體,成為西南最大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也成為歷史文化遊的不二選擇。
-
貴州銅仁:走近遺落塵埃的瑰麗「土司文化」
而在銅仁「一帶雙核」戰略中,將會深入挖掘好銅仁的商賈文化、碼頭文化、土司文化等,把銅仁歷史文化和本土文化做足,全力把銅仁建設成為傳承歷史、凸顯文化、彰顯特色的文化旅遊勝地。翻開歷史的燦爛篇章可以發現,土司文化在銅仁有著數百年的「記憶」,是銅仁歷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銅仁要打造世界抹茶之都,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近年來,以主城區為中心,玉銅松城市帶、烏江沿岸綠色城鎮為重要支點,銅仁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以特色鄉鎮特色村落為網點的新型城鎮體系日益完善,東西片區統籌發展加速推進,城鄉面貌顯著改善。除了經濟社會的變化,銅仁也有著更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境內氣候潤物宜人,歷史沿革源遠流長,自然資源豐腴富饒,旅遊景點獨特多姿。
-
中國特產美食——貴州——銅仁
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巖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於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於由此而設置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廢烏羅府,其大部併入銅仁府,銅仁由此得名1、糖醋芝麻冰涼粉
-
貴州奉獻世界一杯乾淨茶!銅仁用美麗回答一切!
18年前,銅仁日報記者張勇在採訪中接觸並熱愛上茶文化後,結識了大批茶界前輩和優秀人才,積極深入銅仁茶區挖掘茶文化,並主動到黔茶主產區的遵義市湄潭、餘慶、鳳崗,黔南州都勻、貴定等地挖掘茶文化。他擅長新聞策劃、重點報導和深度報導,其作品以深度、厚度和廣度見長,素有「新聞獎專業戶」「草鞋記者」茶葉記者「等美譽,持之以恆運用黨媒新聞記者身份積極推介黔茶文化,為擴大黔茶的影響力與美譽度貢獻了力量與智慧。
-
銅仁:武陵山地區的一座桃源城市,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秀麗
銅仁的市區位於錦江、大江、小江交匯處,在三江匯流的地方有銅崖聳立,古代曾發現銅佛三尊,故名「銅人」,逐漸演變為「銅仁」。銅仁的歷史文化較為古老,從戰國到南北朝隸屬於黔中郡(武陵郡)。東晉的陶淵明寫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記》,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因此,武陵也稱為了中國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
從水西千年土司文化看貴州古代歷史
9月27日上午09:30,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彝學研究院院長,著名的彝學專家王明貴教授蒞臨孔學堂明德廳開啟了孔學堂第790場公益講座,據了解,本次講座是「貴州歷史文化」系列講座第2講。王明貴教授 王教授從貴州歷史書寫的史料問題切入,對貴州古代史進行了詳細梳理,重點介紹了安氏土司史以及貴州彝族史。他表示,「沒有百年皇帝,卻有千年土司」,從妥阿哲到安勝祖,從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為蠻長,為羅甸王,為姚州刺史,為順元宣撫使,貴州宣慰使,為水西宣慰使,號凡六更。」
-
貴州銅仁8處靜美古村古鎮,感受土家族苗族歷史氣息
貴州,銅仁。位於貴州東北部,是武陵山區,有世外桃源的美稱。許多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繁衍,並長期與世隔絕,因而保留了較為古老的文化習俗。銅仁的少數民族在古代統稱「五溪蠻」,主要有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在各家文化的發展下,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古村古鎮。一起走進8處銅仁古村古鎮,共同感受那些久遠的歷史文懷。
-
千萬不可錯過的貴州銅仁地道美食
貴州銅仁也有許許多多受人歡迎的美食小吃,吸引了很多遊客和吃貨前去品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去貴州銅仁一定要品嘗的幾道地道美食吧!馬打滾馬打滾為傳統小吃,50年代曾行銷市面,倍受食客青睞,外地人來銅仁偶得食之,便有「相食恨晚,食之相思」之感,其原料以粘、糯米、黃豆為主,經浸泡、舂粉、揉製成湯圓狀煮熟後滾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黃豆粉即可食用,因翻形如馬打滾,故得此名,其味香甜可口,粘糯適宜。
-
貴州銅仁你可能聽說過,可銅仁的這五大特產美食你不一定吃過
銅仁是貴州的地級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著優美的風景,來看看銅仁有哪些特色小吃吧!銅仁特產一:渣辣麵渣辣麵是貴州銅仁的傳統名吃,有著悠久的歷史,選用糯米麵和上糟辣椒為主要原料,然後放置在罈子裡,過三五天後便可取出,用少量水調潤,用油炒制即可食用,所製作出來的渣辣麵酸辣可口,健康開胃。銅仁特產二:社飯社飯是貴州銅仁的傳統名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逢年過節的佳品。
-
貴州「銅仁沿河」來渝推薦旅遊 邀山城市民聽土家山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6日10時訊(記者 姜力菘)昨(25)日,貴州省銅仁市來渝推薦旅遊,邀請重慶市民到沿河縣聆聽烏江土家山歌、觀麻陽河黑葉猴、感受紅色革命老區文化。本次推薦會主題為感受「梵天淨土·桃源銅仁」,體驗「畫廊烏江·山歌沿河」。
-
「銅仁茅臺—題跋」酒上市發布會在貴州召開
2015年2月10日,金沙酒業集團在貴州銅仁花果山維景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新品上市發布會,正式推出旗下貴州大關酒業形象產品:銅仁「茅臺」—題跋酒。 金沙酒業集團董事長董兵總親臨現場參加了本次上市發布會,銅仁工商聯蘇主席、石阡張縣長及政府相關領導出席,張縣長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歡迎致辭,代表石阡縣政府表達了對銅仁茅臺—「題跋」酒上市的熱烈祝賀!
-
貴州九溪:挖掘傳統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600多年前,明朝為平定及穩定南方,先後實施「調北徵南」和「調北填南」,數十萬的軍、民、商陸續屯集在以安順為核心的貴州,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軍屯、民屯、商屯等的安順屯堡文化。 張世福趕製的衣服,正是從600多年前的漢陽鳳裝,到如今從漢陽鳳裝上延續600多年的屯堡服飾,他個人一年要製作大約600多件,銷往劉官屯、楊關屯、舊州、二鋪等各地屯堡村寨。
-
貴州銅仁特色美食「鍋巴粉」,味道清香爽口,清熱消暑
鍋巴粉是貴州銅仁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由綠豆做成的,成薄紙狀,綠色,切成長條狀後煮食。鍋巴粉因製作的成品與用鍋做飯時蒸出的鍋巴頗為相似,故名之曰「鍋巴粉」,是銅仁人喜歡吃的一道經典美味。從鍋巴粉的原料、製作、口味到吃法,每一個環節皆打上了濃濃的「銅仁烙印」。
-
貴州銅仁如何讓29.33萬人斬斷窮根子
據記者了解,貴州省銅仁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以來,已經有29.33萬人像冉飛一樣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利了。「候鳥」飛回來過去,冉飛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北漂」,父親和弟弟也在不同城市打工,母親則留在老家種地。一家人四散在各地,每年只有過年才能聚在一起。
-
貴州歷史筆記|貴州的「漢三賢」究竟是哪裡人?
大概因為貴州的居民基本是外來移民,本土文化影響較小,早期漢文化在貴州境內的傳播速度很快。在不斷滋生出來的文化人中,湧現出了一些影響較大,在歷史上享有盛名的人物。被列為「漢三賢」之一的毋斂縣人尹珍,就是其中的代表。貴州的州縣地名中,極少有用人名冠名的,位於黔北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卻是一個例外。
-
貴州六個地級市名稱的由來,有的簡單粗暴,有的充滿文化氣息
不同民族分布區域的地名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心理狀態、風俗習慣和其他文化特徵, 有天堂,下面有蘇州杭,據說蘇州杭的地名有屬於杭州山水的文化基礎, 在貴州省,這個西南名族大省,其地名有什麼特色呢?貴陽是大明王朝隆慶三年( 1569 )設置的貴陽府,1941年設置貴陽縣,1941年成為貴陽市, 關於貴陽的地名來源,據清王成璐《貴陽府志序》記載,「(貴)山在城北二裡,郡治建在它的南邊,所以叫貴陽, 古代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所以貴陽是貴山陽的意思。
-
貴州歷史文化的魅力不斷「升溫」
55年前,22歲的陳祖武離開家鄉貴州前往北京深造時,「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依然是家鄉留在他記憶中的「最初形象」。談今昔對比,陳祖武感慨萬千,「用翻天覆地、滄海桑田來形容如今的貴州,一點也不為過。」 「我離開家鄉時,一窮二白、貧苦落後是家鄉的面貌。
-
貴州旅遊攻略 |舌尖上銅仁,迷霧仙境!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仙境之都銅仁的美食。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漢、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是銅仁小吃中的主要代表。
-
貴州文化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羅舒一行來銅調研
12月2日,貴州文化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羅舒,貴州文化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貴州省歌舞劇院董事長萬光偉一行來銅調研2021年國際山地旅遊暨第十六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文藝演出籌備工作,銅仁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統戰部部長孟麟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