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莓做成了大產業 揚州農旅融合「融」出一片春光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遊客們在採摘黑莓。

揚州網訊 (記者 周晗)在秀美的儀徵馬集鎮,千畝黑莓園裡的黑莓最近熟了。綠色枝葉間,紅果朝天指、黑果壓彎枝,滿園的果子如繁星點點,吸引著遊客前來。

6月23日,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揚州)專場推介暨首屆江蘇省黑莓文化節活動在此拉開帷幕。依靠黑莓種植、黑莓深加工、農事體驗與觀光旅遊等農旅融合項目,長在丘陵山區上的這片黑莓產業融合發展基地,每年引來遊客8萬餘人次。

如今,這種農旅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觀光體驗園區和基地,已遍布揚州城鄉大地。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市共有休閒觀光農業經營主體630個,接待遊客人數達1400多萬人次,營業及帶動性收入達66億元。

以莓為媒 小小黑莓變「網紅」

「一顆優質黑莓的誕生,要經歷無數次嚴苛的考驗,現在已進入成熟期,大家儘管放心採摘。」當天上午九時,雖然下著雨,但遊客們熱情不減。工作人員帶領穿著雨衣的遊客,穿梭在色彩斑斕的黑莓樹叢間。另一邊,不少遊客打開了手機,向網友們直播這如畫的田野風光。

「因為疫情,出門遠行旅遊不太安全,鄉村休閒旅遊無疑是最佳選擇。」現場一位遊客感慨說,鄉村地廣人少、空氣新鮮、生態優美,正是放鬆心情的好去處。

據黑莓產業融合發展基地負責人徐厚軍介紹,截至當天下午,僅通過網絡直播,就實現黑莓銷售收入40萬元。

小小黑莓,何以產生巨大吸金能量?

「別小看這個不起眼的漿果,背後可是一個大產業。」徐厚軍介紹,當地黑莓種植已有八九年,最初是合心村67戶農戶成立合作社小規模種黑莓,後來與百匯園集團合作,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圍繞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目標,對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開展深度合作,不僅開發出了黑莓果肉果汁飲品、黑莓原漿、黑莓果醬、黑莓凍乾粉等系列產品,同時還研發了黑莓花青素提取等深加工生產技術。

如今,馬集黑莓種植企業(農民合作社)已達14家,涉及二三次產業領域的精深加工和文旅融合企業20家,發展黑莓標準化種植基地3000畝,帶動周邊300多農戶畝增收入5000元以上,並已形成了「產業聯農融合,效益延伸共享」的新型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基地,線下吸引遊客8萬多人次研學觀光、採摘休閒,線上引流直播帶貨,每年實現綜合收入過億元。

去年,馬集被確定為江蘇省黑莓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農業產業化省級示範聯合體。小小黑莓變「網紅」,已在這裡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農旅融合 田園大地「寫滿詩歌」

位於揚州西郊的潤德菲爾莊園,雨水掩不住花果香氣。記者昨從入口一路深入,茶園、草莓園、玫瑰紅油桃園、水晶梨園、水蜜桃園、葡萄園……紅黃綠白各色果子掛滿枝頭,不少果樹的腰部掛著文化名片——那是詩人們留下的墨跡。莊園主王璘介紹,潤德菲爾莊園以「農業+文化」的理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經常舉辦「鄉村音樂水果節」、「寫滿詩歌的大地」詩歌散文攝影大賽、「花海詩會」等活動,產生了農旅文化效應。目前這個莊園已成為揚州市唯一一家民間最佳閱讀基地,一些文人墨客則將這一方千畝莊園譽為「寫滿詩歌的大地」。

近年來,揚州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發展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充分發掘稻田溼地、油菜花海、森林氧吧等綠色生態價值,拓展出農業+文化、農業+教育、農業+旅遊、農業+康養等特色內容,並通過舉辦荷藕節、鴨蛋節、西瓜節、草莓節、黑莓節等一系列農家主題活動,促使融合後的農業產品和精神產品雙重增值。

如今,行走在揚州的鄉村田野間,有風景看、有故事聽、有產品購、有地方住……隨著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產業的勃興,大量資本陸續下鄉,迅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點上有特色、線上有示範、面上有規模的農旅融合產業示範點,展現著村容村貌的巨大變化,映射著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成果。

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市休閒觀光農業經營主體達到630個,年接待遊客人數達1400多萬人次,營業及帶動性收入近66億元。

綠色發展 鄉村振興更有「含氧量」

「+旅遊」,給轉型中的農業帶來什麼?

「名氣大了,種出來的瓜果更值錢了。」這是廣陵區沙頭鎮蔬藝小鎮「沙頭西瓜」種植戶董文斌的直觀感受。

沙頭是市政府「菜籃子」基地,近幾年通過舉辦草莓節、西瓜節等活動,互動開發鎮域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藉助旅遊傳播力,極大地提高農業品牌的影響力。其中,沙頭產8424西瓜已成為了揚州人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

在江都區淥洋湖村,朱靜和朱紅姐妹倆引入「稻田+文創+科技」概念,不使用化肥、農藥,還農業生產一方淨土。經過幾年的堅持,姐妹倆將農田打造成「稻米博物館」,推出「私人定製」「開心農場」等個性化服務,如今的稻田成為了親子教育基地。

「農旅融合,促使農業生產透明化進一步增強,倒逼農業生產向清潔化、綠色化轉型。」揚州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王波介紹,農旅融合吸引了大量資本下鄉,讓投資者看清了綠色發展的「溢價效應」。「如今,我市的農旅融合已漸入佳境。」

「未來的發展要避免同質化,避免低層次、重複建設。」王波表示,揚州正聚焦新業態、新生活、新動能、新模式,進一步整合資源,實現農耕文化、休閒旅遊、民宿、美味、農產品電商、農事體驗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既要讓農旅融合成為撬動三農增收的『金槓桿』,也要為城鄉居民提供更有『含氧量』的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服務。」

相關焦點

  • 義勒力特鎮農旅融合 「融」出無限風光
    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緊握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金鑰匙」,以敖包山為核心區,打造農旅融合田園共同體,走上鄉村振興快車道。 燦爛的陽光下,站在敖包山頂端俯視山下稻田公園的稻海, 「紅城1947」、「興安盟大米 內蒙古味稻」兩幅巨大的3D彩稻景觀畫正煥發著現代農業勃勃生機。
  •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加強農旅融合 「融」出無限風光
    按照這一發展思路,北大荒各地利用農業景觀和資源優勢吸引遊客遊覽消費,圍繞「產業打底、旅遊增收」的思路,將「農業強、風光美、職工富」作為農旅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家變商家」,促進傳統農業提檔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農旅融合做活鄉村文章:美了鄉村富了百姓
    酒泉廣播電視臺微信號:jqtvwxpt瓜州縣西湖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旅結合精品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做活鄉村旅遊富民大文章,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走進西湖鎮田園綜合體,風車長廊、一片片果樹林,讓人目不暇接。遊人在園內納涼嬉戲、採摘果蔬、品嘗農家土菜,融入原生態、親近大自然、賞田園風光,一派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市民張媛媛:「花也開了,樹也綠了,環境也挺好的,然後在這裡吃點燒烤,喝點果啤之類的,感覺挺美好的。」
  • 農旅融合美沐川
    這條農旅觀光帶處於沐川櫻花公園和溼地公園之間,它將櫻花公園、溼地公園以及龍門大峽谷漂流等景點,串珠成鏈。花開時節,遊客白天觀花海、逛公園、玩漂流,晚上觀賞烏蒙沐歌大型實景劇,「生態農業+旅遊」給沐川增添了新的亮點。
  • 農旅融合,做活山水文章!潘安湖,值得期待~
    農旅融合,做活山水文章!賈汪發布連日來,潘安湖街道搶抓工期,全力推進馬莊文化大集、馬壯壯陌上田園綜合體、賈汪1921紅街項目建設,促進馬莊村旅遊產業發展,構建管理運營新模式,打造潘安湖農旅融合新樣板。
  • 開啟「中央廚房」產銷新模式 看揚州鄉村產業融合新探索
    導語  產業旺,鄉村興。鄉村振興中,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近日,全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來自全省農業農村工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鄉村產業發展先進地區代表齊聚揚州,共商推進全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大計。  揚州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典型案例」有哪些?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改革開放40年,催生出千變萬化的「三農」圖卷,國家層面頻釋強農惠民信號,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強,不但在現代種業、農村電商、農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廣發紅利,同時積極引導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引發了「農業+」多種熱潮。
  • 儀徵以莓為媒:從黑莓「紅」了看農旅「活」了
    6月23日,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揚州)專場推介暨首屆江蘇省黑莓文化節活動在此拉開帷幕。依靠黑莓種植、黑莓深加工、農事體驗與觀光旅遊等農旅融合項目,長在丘陵山區上的這片黑莓產業融合發展基地,每年引來遊客8萬餘人次。如今,這種農旅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觀光體驗園區和基地,已遍布揚州城鄉大地。
  • 「農民培訓」為溧陽農旅融合發展帶來新機遇
    我市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氣象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崑山市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溧陽是農業大市,也是旅遊強市,尤其是近年來,溧陽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迅猛發展,形成了一批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範帶動能力強的農企,在省內走在前列,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此次來溧觀摩的主題是生態休閒農業和田園綜合體,目的是讓學員們在實地觀摩中拓寬視野、取長補短。
  • 河南孟津橫水鎮:決勝脫貧攻堅,探索農旅融合產業帶貧新模式
    實施「津津有味」工程,保證產品供給高質量橫水鎮持續優化調整農業結構,以優質、安全、綠色為導向,加強與農業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合作,依託本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推廣種植優質特色農產品,發展紅薯、花椒、迷迭香等一批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項目。古縣村與河南洛水永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發展優質紅薯種植項目,培育出個大味美、香甜可口的高品質紅薯,在周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 農旅融合,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農旅融合,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與此同時,架鍋山村的十裡桃花紅二期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十裡桃花紅項目是以小水果品牌為依託著力打造的生態旅遊田園綜合體可以帶動全村產業升級實現農旅融合枝城鎮架鍋山村黨總支書記
  • 美麗鄉村丨宣恩:農旅融合讓鄉村變景區
    每到節假日,沙道溝鎮的一個個鄉村旅遊景點便迎來大批州內外遊客,這是沙道溝鎮農旅融合發展帶來的成效。」二臺坪村跑馬場二臺坪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當地村民多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為給村民開闢出一個長期持續的致富項目,駐村「尖刀班」作出了發展生態旅遊的決策,組織村民以土地、現金方式入股,並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規劃,村民變股民,大家幹勁十足。「村裡將流轉的土地交給村集體經營公司統一管理規劃,用於招商引資、規模化種植及旅遊開發,運營項目後所得收益分成。」二臺坪村黨支部書記郭華介紹。
  • 千島湖試水農旅深度融合
    千島湖試水農旅深度融合  這個「當一天農民,交一戶農民朋友」豐收採摘第一季活動,是千島湖旅遊集團在今年五月策劃的,意在通過「遊客+農戶」的認親結對模式,打造鄉村旅遊「點對點」產品,讓遊客得快樂,讓農民得實惠,實現「旅」與「農」的無縫融合。  近年來,隨著淳安綠道的不斷延伸,這些綠道在串聯起景區景點、風情小鎮、農業園區及特色村、精品村的同時,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產業類型——綠道經濟。
  • 「三生」同步「 三產」融合 三亞市首屆休閒農業旅遊節探索農旅...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書記黃興武在三亞市首屆休閒農業旅遊節開幕式上致辭 人民網訊 12月14日,三亞市首屆休閒農業旅遊節在大茅遠洋生態村拉開帷幕,本次休閒農業旅遊節以「椰風黎韻 爛漫田園」為主題,包含休閒農業論壇
  • 自貿港建設釋放越來越多政策紅利,海南農旅融合迎來新風口
    《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重點培育油氣、旅遊、網際網路、熱帶高效農業4個千億級產業。」圍繞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做好旅遊業、熱帶高效農業的融合發展,將釋放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將對自貿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事實上,隨著自貿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發展機遇不斷出現,在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瞄準海南農旅融合新風口。
  • 杭州淳安大墅農旅融合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從彩色水稻到觀賞蔬菜再到荷花,作為當地景觀農業的先行者,餘建蘇嘗到了農旅融合的甜頭,不僅200多畝的彩色稻米賣出了好價格,這片荷花田同樣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益——「光是蓮蓬賣賣一天少說都好幾百元錢。」「紅的、黃的、粉紅的,還有紅白相間的,今年這片荷花比往年肯定更吸引人,光是種在水田裡的品種就有7個。」
  • 珠暉區農旅品牌強壯鄉村產業 建成城市「蔬果園」「後花園」
    當地不少村民義務當起講解員,向遊客們介紹當地農旅資源、風土人情。   3月下旬舉行的梨花節,讓金甲梨園再次成為衡陽市鄉村遊熱點。近年來,珠暉區深挖山水、歷史、人文及農業資源,先後培育了金甲梨園等一批農旅品牌,打造了集吃住、遊玩、採摘、康養於一體的農旅結合產業鏈。目前,該區旅遊已覆蓋一二三產業,形成以紅色遊為基礎、綠色遊為支撐、古色遊為亮點的多業融合、區域聯動的「大旅遊」格局。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③|盤州市舍烹村:農旅融合 共赴小康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豐收北大荒 中華大糧倉|十大農旅融合示範點邀您來「探秘」
    金秋九月,稻菽飄香豐收北大荒,中華大糧倉在北大荒的千裡沃野上遍布著上百個農旅融合景點北大荒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堅持農旅結合特色發展之路產業興旺帶動旅遊業崛起壯觀的農業景觀和豐富的資源吸引著八方遊客這其中代表著國家農業最高水平的現代科技園區體現智慧農業豐碩成果的高標準示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