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港建設釋放越來越多政策紅利,海南農旅融合迎來新風口

2020-12-16 界面新聞

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的阿羅多甘共享農莊,讓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文丨海南日報 傅人意

連日來,海口天堡嘉圓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忙得不可開交。儘管他手頭已經運營了3個農旅項目,近期,他又將投資目光投向臨高縣皇桐鎮居仁村的古銀瀑布景點,「我們將以旅遊景點為依託,注入農業元素,種植葡萄樹、打造咖啡廳、引入智能化養殖業,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海南「三農」建設在自貿港建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農村的發展直接關係到自貿港建設的成效與成色。《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重點培育油氣、旅遊、網際網路、熱帶高效農業4個千億級產業。」圍繞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做好旅遊業、熱帶高效農業的融合發展,將釋放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將對自貿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事實上,隨著自貿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發展機遇不斷出現,在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瞄準海南農旅融合新風口。

政策支持,創新土地制度釋放新活力

王斌經營著海口馮塘綠園共享農莊、海口田洋新坡休閒農業基地、海口果果都市農莊,他十分關注一些政策動向。近日,省委、省政府43條超常規措施出臺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目標,讓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自貿港建設將釋放更多的政策紅利。

共享農莊是海南發展農旅融合項目的重要載體。自2017年開展共享農莊試點創建以來,目前海南共創建共享農莊試點200家。

「這是我心中一直期待落地的政策!」5月14日,王斌拿著手機高興地和海南日報記者分享剛接收到的兩個文件:《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關於實施點狀用地制度的意見》《海口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海口農村土地經營權登記及流轉合同備案實施方案的通知》。

此前,讓王斌和其他共享農莊負責人感到「困擾」的是,農莊在農村用地上遭遇「尷尬」,由於很多用地手續不完善,農莊在建設民宿、加工產業園時受到掣肘。

「我省『三塊地』(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點狀用地改革等政策陸續出臺,這意味著農莊經營用地政策越來越明朗,以后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都可以辦理確權了。作為企業,可以依靠土地協議向銀行申請貸款。」王斌舉例說,在海口馮塘綠園共享農莊,農莊裡橄欖園佔地150畝,點狀用地政策的落地,有利於保護橄欖林農業生態,也有利於企業依法依規建設民宿,「農旅融合只有讓客人留下來,住下來,才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拉動更多的消費,真正地促農增收。」

在海南,一些農旅融合項目已經開始嘗到農村土地制度創新改革的甜頭。

兩年前,文昌潭牛鎮大廟村吾鄉共享農莊還只是一處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坤標的破舊老宅。得益於海南「三塊地」改革政策,海南梧鄉田園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每年3.5萬元的租金租下這戶老宅建設農莊,農莊生意不錯,吳坤標也因獲得租金脫了貧。

文昌好聖航天共享農莊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政策,發展航天太空民宿、航天餐飲等多種業態,帶動周邊村民吃上「旅遊飯」。該村被評為海南省首批五星級美麗鄉村。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治禮認為,在海南建設自貿港的背景下,海南農業農村發展要以納入自貿港建設的總盤子做好新定位,要以全域旅遊發展的新理念,圍繞服務自貿港建設,整體謀劃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業新業態,推進實施農旅融合和海南鄉村振興戰略。

他建議,海南進一步探索創新土地利用模式,在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適度放寬一般農用地使用範圍等方面取得突破,對一些荒地的使用方向,也可以適度放開和探索。

大有可為,「農業+全域旅遊」開拓新天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農業大膽地擁抱全域旅遊,是海南農業農村發展積極融入自貿港建設的極佳切入口。」張治禮說,未來,海南發展農業不能只停留在擴大生產面積、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造農產品品牌層面,還要在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遊、購、科普教育、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農旅融合項目,將農業功能從單一地提供農產品擴大為提供農業旅遊體驗。

張治禮曾經多次到中國臺灣考察農旅融合項目,他注意到,臺灣和海南的農業耕地面積、農業從業人員數量、農村人口等多方面相似。「不同的是,近年臺灣農業從業人員收入結構中,來自一產的比例為23%,77%的收入來自二產和三產。而海南農業從業人員的收入基本來自一產,即銷售農產品所得。可見,我們在農旅融合、促進三產融合上大有可為,在這些方面發力可大大提高海南農民收入。」

此前,張治禮去臺灣宜蘭縣考察,當地利用「一根蔥」做起來的一個農旅融合項目讓他印象深刻。「園區由一家三口種植了一片蔥園,遊客可以自己摘蔥,體驗做蔥油餅,還可以購買一些蔥醬農產品,這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模式事實上是對『農業生產+農事體驗+農業科普』的深入挖掘,他們的年收入是20萬元人民幣。蔥園的遊客主要來自當地的學生和外地遊客。」

海南熱帶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院院長柯佑鵬認為,農旅融合是海南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由省情決定的。相對而言,海南農產品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弱,應借鑑臺灣「小而精」「小而美」模式,淘汰低質低效農產品,並緊抓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機遇,以品牌強農、農旅融合將資源優勢化為市場優勢。此外,省政府提出打造4個千億產業項目中,旅遊、農業位列其中,如果農旅融合,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

事實上,近年來海南在鄉村硬體上不斷升級,為農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截至2019年,我省共驗收評定816個美麗鄉村,打造出三亞吉陽區中廖村、海口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瓊海博鰲鎮沙美村、文昌龍樓鎮紅海村等一批美麗鄉村。截至目前已有73個特色產業小鎮動工建設。東方新龍果果小鎮、三亞蘭花風情小鎮等,充分發揮農旅融合的帶動效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2020年,海南將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舉措,圍繞「田字」型高速路、濱海旅遊公路,加強規劃管控,立足資源特色,抓點、建線、推面,做好示範推廣,力爭年內完成184個美麗鄉村建設,確保2020年建成1000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

據省農業農村廳統計,2019年全省休閒農業企業430個,同比增長2.1%;帶動農戶5.7萬戶,同比增長20.6%;海南省休閒農業接待遊客1583.38萬人次,營業收入30.8億元。

大力探索,構建三產融合新業態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放在農旅融合項目上。西瓜巧克力、西瓜保溼噴霧、西瓜購物袋……在陵水潤達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園區生產的優質新鮮果蔬和深加工產品及以西瓜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

「遊客從生產大棚了解到農作物的現代化生產過程後直接能抵達西瓜村驛站,在這裡可以稍作休息,品嘗園區內的美味蔬果,還可以購買到優質農產品和精美的文創產品。這個過程實際是以田園集市、農事活動等文旅項目帶動農產品消費,實現一二三產的有機結合。」陵水潤達現代農業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去年底建成潤達西瓜村項目,該項目分為驛站和市集,是園區嘗試農旅融合的一個重要載體。

「海南省農科院目前已和三亞亞龍農莊合作,將傳統農業和園林園藝結合,通過科技嫁接技術,讓園區芒果的造型、顏色不同,讓遊客體驗更豐富的農旅產品。」張治禮表示,下一步,省農科院將探索構建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海南農業農村新業態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對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局限於育種、生產,而是更多從種苗、技術、服務、加工等全產業鏈方向服務布局。

他認為,大力發展農旅項目,一是要緊緊圍繞服務自貿港建設目標,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構建包括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共享農莊、民宿等在內的農業新業態產業體系,引導其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二是要加快新業態發展和新業態體系建設,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社會治理等短板,加快海南以全域旅遊為目標的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海南鄉村振興。

柯佑鵬指出,海南的農旅融合項目目前普遍存在「輕一產、缺二產、重三產」的問題,即不重視農業生產,缺少農產品加工,重視旅遊業環節,而三產提供的又是大眾化旅遊產品,缺乏本地化、特色化、與一產關聯大的產品。他認為,未來發展農旅融合項目,一是以第一產業為根本;二是精加工深耕細挖;三是目標遊客群市場定位明確;四是規劃把握精準到位;五是注重體驗營銷、口碑宣傳。「農旅融合只單純地發展某個環節遠遠不夠,要加大三產融合力度,開發出讓消費者有觸動、有共鳴的產品,要讓消費者走到哪都有想曬朋友圈的衝動。」

相關焦點

  • 文旅融合「融」出海南新天地,雅居樂陳卓林重新定義濱海度假概念
    據悉,雅居樂集團於11月6日摘得海南萬寧市山根灣地塊,再拓雅居樂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第二人生」文旅版圖,為海南文旅產業發展增添新活力,助力自貿港建設,共建美好新海南。
  • 三亞9大集團: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扛起國企擔當
    旅文集團《總體方案》提出的多項措施,是中國開放史上前所未有的制度設計。方案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旅遊業」「圍繞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推動旅遊與文化體育、健康醫療、養老養生等深度融合」「支持建設文化旅遊產業園,培育旅遊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創建國家旅遊度假區和5A級景區」等。
  • 駛向自貿港:雅居樂清水灣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2018年,海南迎來了他的而立之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個重大歷史節點上,黨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的決定,讓海南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再次站立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頭。最後,海南同樣也沒有發展包袱。海南人口不多,經濟體量在全國佔比小,再加上本就是特區,有開放探索的先天優勢。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是中國堅定致力於推進經濟全球化,打造中國特色自貿港的試驗田,也是和世界交流的新窗口。
  • 專家:海南應與新加坡提升合作水平 共享自貿港發展紅利
    專家:海南應與新加坡提升合作水平 共享自貿港發展紅利 2020-08-06 22:30:47來自中國和新加坡多家研究機構的專家表示,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當下,應提升兩地合作水平、共享自貿港發展紅利。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經起步,受到新加坡各界關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介紹,新加坡國內相關部門和機構非常希望了解海南自貿港建設,新加坡企業也十分關心海南的投資和營商環境。  作為已經成熟的自由貿易港,新加坡為海南提供什麼經驗?
  • 自貿風口,海南的千萬豪宅被誰買走了?
    來源: 鳳凰網房產今年以來,在前期政策支持、貨幣寬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多重激勵下,疊加土地稀缺和核心區位的優勢,高端改善需求藉機加快釋放,加之城市抗跌性強,海南純別墅產品成為了難得的優質投資標的,部分高淨值群體和專業機構投資購房熱情空前高漲。
  • 打造海南自貿港農產品交易平臺 冬交會「駛入」對外合作快車道
    在海南火熱建設自貿港的新機遇下,今年越來越多的參展商認為,冬交會開啟了對外合作新通道,海南農民種有市場、賣有對象、銷有市場。  省南繁協會秘書長、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揚認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種子事業好幹、能幹,冬交會給南繁制種企業提供更高規格的展示和交流合作的平臺。「制種產業畝產效益高,企業正探索種業與種植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加上種子生產加工基地配套,產業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戴揚信心滿滿地說。
  • 海南深入貫徹落實自貿港政策
    我省深入貫徹落實自貿港政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水平越來越高、步伐越踏越穩。圖為今年9月底,海南自貿港首條洲際航線——洋浦-南太-澳洲貨櫃航線正式開通運營。開放大門越開越大、開放水平越來越高、開放步伐越踏越穩……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以來,海南以超常規的認識、舉措、行動和實效,實現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努力打造開放新高地,切實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扛起新擔當、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 華熙生物落子海南自貿港 加快產業布局釋放產業勢能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全球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688363.SH)與海口國家高新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海南自貿港將建立"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位於海南自貿港的"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項目使用面積約72 畝,分兩期進行建設。
  • 海南自貿港建設方案公布逾半年 新增市場主體達19.1萬戶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組數據釋放的最大信號就是海南發展的前景具有吸引力。在各類政策支持下,海南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這將吸引更多希望得到快速發展的企業前往海南,分享海南經濟快速增長的紅利。
  • 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儋州這半年:在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中再...
    今年來,儋州在自貿港建設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改革發展成就顯著,城市綜合競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扛起了儋州擔當和作為。
  • 建設海南自貿港,最強力量在這裡!
    大到自貿港政策發布,小到貧困戶家裡的條件改善,故事不同,但背後的主旋律卻是相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海南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推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為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時代新徵程打造主力軍、夯實主陣地、挺起主心骨,譜寫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 「免稅」政策產生「蝴蝶效應」 海南電影產業迎新機遇
    「免稅」政策產生「蝴蝶效應」  今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公布,自貿港在稅收政策和吸引人才方面優勢明顯,隨著「零關稅」、低稅率等政策紅利逐漸釋放,給海南電影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 海南省旅文廳廳長孫穎一行考察阿拉丁集團,深入探討海南自貿港創新...
    近日,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簡稱海南省旅文廳)廳長孫穎一行受邀來到阿拉丁控股集團考察,並與集團董事長陽仁強等進行座談,雙方圍繞海南自貿港以及旅遊文化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她指出,海南擁有國內不可替代的地理自然資源優勢,在國內整體加快推動"內循環"的大背景下,具有很強的發展動力。《方案》的發布為海南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心針"。當前,航空、酒店業正在快速恢復,包括旅遊文體行業在內的許多行業龍頭和領軍企業紛紛加碼布局海南,海南旅遊文體產業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的頒布,正在積極促進海南免稅購物消費的快速發展。
  • 【民企與自貿港共成長】劉漢惜:自貿港建設賦予健康食品發展新契機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0日電 (尹海明)海南是中國著名的熱帶島嶼省份,當地椰子、咖啡等特產,給每年來此旅遊度假的數千萬中外遊客留下深刻印象,也成就了一批知名企業。海南建設自貿港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讓企業看到了更大的發展前景。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惜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大好良機。
  • 文體界人士熱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深耕海南 鋪就...
    海南自貿港建設下的三大主導產業框架,給三亞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自貿港時代的新機遇——發展自貿港文化產業,實現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文化融合創新以及文化支撐。《總體方案》中針對大型國內外遊樂文化設施和國內外體育賽事的政策利好,一定能很好地促進三亞文化產業的發展。
  • 9個問題帶你讀懂:海南自貿港稅收政策哪些行業、個人先受益
    來源: 第一財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一大亮點,即海南採用特殊的稅收制度安排,特殊在哪?有哪些優惠?誰能享受?多位財稅專家給你帶來詳細解讀。然後,在推動產業升級方面,《方案》提出對鼓勵類產業企業生產高增值產品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結合上述生產設備原料的進口稅以及企業所得稅優惠,該政策將極大釋放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紅利的輻射範圍,有利於打造創新性高附加值的高端產業,推動島內高新技術製造產業的發展。
  • 農行海南分行打造服務海南自貿港首選銀行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標誌著這一重大國家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兩年多來,海南農行作為服務地方金融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以「建設精品銀行、平安銀行、綠色銀行、家園銀行四位一體美麗海南農行」為總目標,傾力打造服務自貿港首選銀行,為建設美好新海南積極貢獻金融力量。
  • 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首都航空外籍機長落戶三亞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後,更多高端人才、國際人才湧入海南優質人才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根據自貿港對外開放要求,海南需要樹立國際化眼光、全球化視野,更大力度地引進國際人才。海南省政府一直堅持不懈地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先後出臺《海南省引進人才落戶實施辦法》、《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引進外國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2020-2024年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首都航空三亞分公司始終密切關注海南自貿港發展情況,將公司業務發展與自貿港建設需求緊密結合,力求為自貿港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 顧清揚:「成功和卓越,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唯一選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顧清揚:「成功和卓越,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唯一選項」■ 海南日報記者 梁振君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 「聚力自貿港,共創新未來」 全聯書業商會布局海南新開端
    2020年11月19日至21日,由全國工商聯、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以「聚力自貿港,共創新未來」為主題的民營企業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投資對接峰會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全國工商聯、海南省政府、全聯直屬商會、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代表等約150餘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