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牛原創:安全性存爭議 監管日趨嚴格 電子菸未來在哪?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華牛原創

2003年,中國藥劑師韓力發明了電子菸;至今,中國擁有全球電子菸90%的專利、90%以上的產量,以及接近90%的出口。

隨著電子菸的高速發展,更是爭議纏身。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電子菸的監管日趨嚴格。

安全性存爭議

近日,美國衛生部門官員發現,對於備受關注電子菸引發的神秘肺病,大部分患者肺部都出現了維生素E醋酸酯。這進一步表明了這種物質與此類疾病之間的關聯。

據了解,電子菸是模仿傳統菸草的電子產品。它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甚至給吸食者帶來的感受也差不太多。早在2013年,就有德國研究人員對電子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發現電子菸含有大量丙二醇,可能對呼吸道刺激進而引發一些急性症狀,危害性可能比傳統捲菸還要大。而此後也屢有研究認為,長時間吸食電子菸,或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與此同時,電子菸也是有危害的,甚至危害不比香菸少。對於這一點業內人士、科技人士都有了共識,因此「像管理香菸一樣管理電子菸」的呼聲越來越高,有關部門治理力度也越來越大。

值得關注的是,電子菸如今已經開始瞄向了青少年群體,尤其在學校附近的超市、小店熱賣。既然電子菸也是煙的一種,既然電子菸也同樣存在危害,甚至是危害還不小,那就應該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像管理香菸一樣嚴格管理電子菸。

今年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要求各類市場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發布電子菸廣告。

電子菸公司逆勢IPO,半年利潤超9億元

曾經火熱的電子菸行業陷入寒冬,但在這寒冬裡,電子菸巨頭麥克韋爾仍選擇逆勢而上,擬赴港上市。

12月19日,深圳市麥克韋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麥克韋爾」)以控股公司思摩爾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思摩爾」)的名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獨家保薦人為中信裡昂證券。

據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麥克韋爾營業收入分別為7.07億元、15.65億元、34.3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0.3%。公司毛利率也從24.3%增至41.5%,對應歷年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89億元、7.3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2.9%。

今年上半年麥克韋爾業績進一步增長,營業收入為32.74億元,同比增長178.4%,淨利潤為9.31億元,同比增長415.9%,毛利率達41.5%。

麥克韋爾上半年淨利潤超9億元,但其表示主要消費市場則是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隨著中美兩國均加強了對電子菸的監管。分析人士認為,行業監管等變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摩爾的布局,公司赴港上市並未趕上好的時機,而從行業情況來看,思摩爾未來業績也存在很大的下行壓力。

結語

回顧過去的一年,電子菸品牌的百花齊放,再到陷入寒冬。曾經「新鮮體驗」「健康無害」「幫助戒菸」的宣傳語成為企業的賣點。同時電子菸是一個複雜的利益構成體,除了安全問題之外,還要接受道德與傳統勢力的桎梏。

隨著電子菸的監管升級或許也將加速行業洗牌。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子菸行業原本缺乏監管,生產過程缺乏標準,整個行業都是無序發展的,像國內有一千多家電子菸企業,很多都是「三無」產品。監管之後,行業或將迎來洗牌,優勝劣汰一批,長遠來看或許更有利於行業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30家電子菸公司CEO解讀全球監管,集體為行業發聲
    MG:近期全球範圍有多個國家或地區對電子菸採取了較之前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這是從美國蔓延開來的,據報導稱直接的緣由主要是有疑似致死的病例出現,而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報告,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結果還不明確。美國電子菸行業協會近期也發表聲明指出,含有四氫大麻酚或其他物質的劣質街頭電子菸是導致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消費者無需擔心從正規渠道購買的電子菸的安全性。
  • 雪加創始人:希望國家儘快出臺標準來規範和監管電子菸產業
    雪加創始人:希望國家儘快出臺標準來規範和監管電子菸產業 澎湃新聞記者 張寧 2019-06-20 19:16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子菸立法監管勢在必行:根本不是戒菸產品 存虛假宣傳
    電子菸有害健康監管主體不夠明確立法監管電子菸勢在必行近日,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電子菸的危害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電子菸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菸進行監管。
  • 電子菸行業深度報告:日韓HNB市場日趨成熟,本土菸草企業實現突破...
    機構:華創證券評級:推薦在《電子菸行業系列深度一:行業大勢浩浩湯湯,新型菸草乘勢而起》、《電子菸行業系列報告二:溯既往看全球菸草體系,展前路析新型菸草未來》、《電子菸行業系列報告三:詳解中國菸草體系,國內菸草市場面面觀
  • 監管來了!電子菸要輸了?
    這意味著,電子菸的線上渠道被斬斷,品牌方能賺到的錢也就縮了一大截。而仍身處在這場熱潮上的人,儘管深知這是早晚的事,卻依然有藏不住的彷徨。悲觀,電子要涼?這盆冷水澆得有些猝不及防。獵雲網第一時間聯繫了多方人士,包括各大電子菸品牌及其背後投資方,以及主流的電商平臺。他們大多表示剛剛得知消息,會嚴格按照國家監管規定來實施,後續應對措施待討論。
  • 明知故問 | 備受爭議的電子菸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電子菸,有人說它是年輕人吞雲吐霧間的健康兇手,有人稱它是續共享單車之後的新風口。嗅到這一趨勢的人,紛紛入局電子菸。拿情懷做手機的羅永浩,在頻繁質押錘子科技股權後,也開始轉行電子菸。儘管在安全性上始終遭到質疑,但電子菸依然是資本追捧的寵兒。今年以來,已有多個電子菸品牌完成首輪融資。
  • 2021年電子菸監管壓力將再加劇?
    新修訂的未年成人保護法將於2021年6月1日實施,首次將「電子菸」列入「煙」的範圍,圍繞未成年人保護,國家菸草局、市場監管總局連續兩年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而近日北京市菸草專賣局按照國家菸草專賣局部署,開展了第五次統一行動,對線上引流、抽獎促銷等任何形式或渠道進行網絡銷售及廣告宣傳電子菸的行為給予督促整頓。未成年人保護,再次成為相關部門監管電子菸的「籌碼」。
  • 阿里下架電子菸!天貓、淘寶電子菸店鋪關閉 電子菸監管趨嚴
    今日凌晨,阿里巴巴發布聲明,即日起下架電子菸產品。目前在天貓、淘寶APP搜索電子菸等關鍵詞,均顯示無相關商品服務,部分品牌店鋪也已經關閉。全文如下:阿里巴巴:配合監管合規要求 即日起下架電子菸產品2019年10月30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附件一),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
  • 電子菸的藍海與挑戰:創業先行,未來卻未知
    而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為何現在電子菸能夠成為「送禮佳品」,代表著時尚和健康?通過對多位業內人士的了解,我發現如今的電子菸早已成為一個新風口,是創業的「新基地」。在熱錢湧動之下,電子菸熱潮已然來到。不過有關電子菸的爭論及政策方面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看來,電子菸還會在爭議漩渦中掙扎向前。
  • 電子菸的核心是煙油 然而僅有3家頭部品牌敢於涉及
    2019年以來,電子菸行業成為資本青睞的焦點和輿論話題的中心,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殺向電子菸賽道,追趕資本寒冬下的新風口。與此同時,各家品牌也從煙油入手,開發更適合國人的全新電子菸產品以徵服國內消費市場。
  • 電子菸躲貓貓:「一號通告」揭開的監管真相
    視覺中國法治周末記者 宋媛媛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際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網售禁令」,讓電子菸告別了「大躍進」時代。之後,電子菸迎來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治理期。京東、淘寶、阿里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作出響應,陸續下架電子菸,屏蔽電子菸關鍵詞。雖然主流電商平臺已經將電子菸及相關產品下架,但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和社交媒體上找到電子菸並不是難事。
  • 銀川電子菸市場面臨監管難題
    那麼,銀川市面上是否有電子菸出售,這些電子菸到底能否戒菸,對人體又有哪些危害,相關部門又是如何監管的呢?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部分超市仍在出售電子菸 8月13日,記者走訪了銀川市一些藥品超市、零售超市和部分電子菸專賣店。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大藥品超市已不再出售電子菸。
  • 電子菸一周內遭三連殺 禁令升級後監管標準亟待落地
    短短一周內政策層層加碼,電子菸迎來迄今最密集的一波監管。爭議纏身的電子菸「清新,不像傳統香菸那麼難聞。」有著10年煙齡的徐博,是一名新晉電子菸用戶,喜歡薄荷味的電子菸。寧寧因為較便宜的價格選擇了電子菸,一個煙彈30元左右可以抽2周,比傳統香菸便宜。近年來,電子菸多樣的口味和相對傳統捲菸的價格優勢,讓不少年輕人成為電子菸的擁躉。
  • 電子菸監管將有更大進展2020年中國電子菸市場規模預測(附圖表)
    日前,國家菸草專賣局召開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確保專項檢查行動取得實效,推動電子菸監管取得更大進展。電子菸是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後,讓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
  • 阿里巴巴:配合監管要求 即日起下架電子菸產品
    11月7日消息,阿里巴巴今天對外發布公告稱,為了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針對電子菸的監管要求,平臺從即日起下架電子菸相關產品、禁止電子菸相關產品的銷售及廣告投放,同時做好商家諮詢及消費者售後保障服務,感謝廣大商家理解並支持。
  • 電子菸銷售需從嚴監管
    一方面,電子菸廠家通常著力宣傳其產品不含對人體危害巨大的焦油、固體顆粒物,可以「戒菸」「清肺」;另一方面,監管不到位也加深著人們關於「電子菸不是煙」「電子菸無害」的錯覺。電子菸真的健康嗎?去年3·15晚會給出了明確答案:不健康。
  • 打響線下爭奪戰 電子菸生死競速
    電子菸在線下市場跑馬圈地,是由於我國近期出臺了相關通告,要求不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電子菸。目前,多家主流電商平臺已屏蔽了「電子菸」關鍵詞。未來線下實體店將成為電子菸角逐的主要「戰場」,但這也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伴隨監管趨嚴,電子菸行業將迎來發展的新拐點。
  • 超1800家電子菸企業暗淡退場 2020年中國電子菸市場前景如何?
    中商情報網訊:電子菸,曾火爆市場、站上風口的產品,隨著危害健康的爭議出現、監管力度加強等因素影響,市場的火熱不及之前。7月14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方案》,提出要求通過專項檢查,以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更加嚴厲的治理手段,全面清理網際網路電子菸售賣,全面強化對網際網路平臺的監管,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電子菸種類較多,液態電子菸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發展的歷史更久,使用人數也更多,尤其在歐美地區十分流行。
  • 電子菸「黑色十一月」:多品牌線上銷售存死角 線下監管或成最後一擊
    通告發出後,悅刻、雪加、鉑德、魔笛、靈犀等電子菸企業先後做出了表態,稱「堅決支持並執行電子菸網上禁售規定」。但根據報導來看,通告發出四天內,以上電子菸在天貓、京東等平臺均可正常購買。  對此,各級菸草專賣監管部門對電子菸監管進行了專項部署,11月5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菸草專賣局等監管部門約談了京東、快手等9家暫未下架電子菸的平臺。
  • 六個維度深入解析:電子菸究竟有沒有「毒」?
    Juul類即為我們所熟知的電子菸;• 世衛組織指出,雖然與電子菸相關的具體風險水平尚未最終估算,但電子菸無疑是有害的,因此應當受到監管;• 行業標準的不規範,導致了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參差不齊。用料是否安全合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子菸有害物質的含量;• 香料、枸杞、人參、蟲草等不合規的添加劑,也會產生新的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