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華牛原創
2003年,中國藥劑師韓力發明了電子菸;至今,中國擁有全球電子菸90%的專利、90%以上的產量,以及接近90%的出口。
隨著電子菸的高速發展,更是爭議纏身。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電子菸的監管日趨嚴格。
安全性存爭議
近日,美國衛生部門官員發現,對於備受關注電子菸引發的神秘肺病,大部分患者肺部都出現了維生素E醋酸酯。這進一步表明了這種物質與此類疾病之間的關聯。
據了解,電子菸是模仿傳統菸草的電子產品。它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甚至給吸食者帶來的感受也差不太多。早在2013年,就有德國研究人員對電子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發現電子菸含有大量丙二醇,可能對呼吸道刺激進而引發一些急性症狀,危害性可能比傳統捲菸還要大。而此後也屢有研究認為,長時間吸食電子菸,或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與此同時,電子菸也是有危害的,甚至危害不比香菸少。對於這一點業內人士、科技人士都有了共識,因此「像管理香菸一樣管理電子菸」的呼聲越來越高,有關部門治理力度也越來越大。
值得關注的是,電子菸如今已經開始瞄向了青少年群體,尤其在學校附近的超市、小店熱賣。既然電子菸也是煙的一種,既然電子菸也同樣存在危害,甚至是危害還不小,那就應該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像管理香菸一樣嚴格管理電子菸。
今年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要求各類市場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發布電子菸廣告。
電子菸公司逆勢IPO,半年利潤超9億元
曾經火熱的電子菸行業陷入寒冬,但在這寒冬裡,電子菸巨頭麥克韋爾仍選擇逆勢而上,擬赴港上市。
12月19日,深圳市麥克韋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麥克韋爾」)以控股公司思摩爾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思摩爾」)的名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獨家保薦人為中信裡昂證券。
據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麥克韋爾營業收入分別為7.07億元、15.65億元、34.3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0.3%。公司毛利率也從24.3%增至41.5%,對應歷年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89億元、7.3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2.9%。
今年上半年麥克韋爾業績進一步增長,營業收入為32.74億元,同比增長178.4%,淨利潤為9.31億元,同比增長415.9%,毛利率達41.5%。
麥克韋爾上半年淨利潤超9億元,但其表示主要消費市場則是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隨著中美兩國均加強了對電子菸的監管。分析人士認為,行業監管等變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摩爾的布局,公司赴港上市並未趕上好的時機,而從行業情況來看,思摩爾未來業績也存在很大的下行壓力。
結語
回顧過去的一年,電子菸品牌的百花齊放,再到陷入寒冬。曾經「新鮮體驗」「健康無害」「幫助戒菸」的宣傳語成為企業的賣點。同時電子菸是一個複雜的利益構成體,除了安全問題之外,還要接受道德與傳統勢力的桎梏。
隨著電子菸的監管升級或許也將加速行業洗牌。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子菸行業原本缺乏監管,生產過程缺乏標準,整個行業都是無序發展的,像國內有一千多家電子菸企業,很多都是「三無」產品。監管之後,行業或將迎來洗牌,優勝劣汰一批,長遠來看或許更有利於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