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各種彭氏家譜。檔案局提供

流傳下來的彭氏家譜。

  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溧陽《彭氏宗譜》就是一例,「彭」氏是溧陽大姓望族,其家譜本分東門、南門兩支,但其中南門一支的家譜早已被美國人收藏,而其產權屬於日本東洋文庫。在修編彭氏家譜的過程中,上海圖書館無數次施以援手,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多次從中周旋,後經日本東洋文庫授權,修撰者,就拿到了美方複製的南門家譜的膠片,最終如願完成宗譜。

  要修家譜,先到常州

  在清代常州曾是四大印譜中心之一

  家譜,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起源於周朝,自漢以後,盛行於民間。如今,要修家譜,先到常州已成為業界共識。據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之光先生介紹,常州家譜編修在全國很有影響力,這與特定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常州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之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以「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孟河醫派」等飲譽全國。同時,常州還曾是中國清代四大印譜中心之一,至清朝晚期,除書坊外,民間有譜師、技工攜帶字盤、工具上門修譜。因此,常州民間修譜熱潮早於蘇錫而興起,體現了常州修譜傳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突出表現在藏譜、修譜人才眾多,舊譜收藏既早且豐。

  在當代修譜蔚然成風,印製更為考究

  近年來,隨著常州譜牒文化研究的開展和深入,當地興修家譜蔚然成風。據常州市民俗研究會譜牒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朱炳國介紹,這一波修譜主要以武進地區為主,溧陽彭氏、毗陵莊氏、牛塘馮氏、湖塘餘氏、橫山橋梅氏、宋氏、雪堰徐氏、馬杭賀氏、三河口湯氏、鄭陸姚氏以及宜興張氏和無錫張氏等數十部家譜相繼得以面世。

  這批家譜不同以前,完全實行男女平等,婦女都可入譜,同時家譜的印製質量也比先前更考究,自從前幾年三河口牟氏家族採用宣紙印刷開了先河後,家族修譜幾乎全部採用了更利於保存的宣紙,裝幀古色古香,很有書卷氣。

  牽動眾人,萬裡尋譜

  1族人合力

  匯集失落的族譜殘本,搭起編修班子

  彭氏,是溧陽五大姓氏之一,一直有「彭馬史狄周,吃穿都不愁」之說,溧陽始遷祖為彭顯。從2005年起,彭氏家族準備續修家譜。要修家譜,第一個先決條件是要有老家譜,但是經過戰亂及「文革」之後,很多家族都已尋不到老家譜了。彭氏族人在宜興等地僅尋到10多冊老家譜,據說這些還是在文革期間,彭氏族人用塑料紙包裹沉在水塘底才得以保存下來,而其餘被當作封建殘餘在破四舊時被焚毀。

  萬幸的是,溧陽彭氏族人從常州譜牒專家朱炳國編著的《常州家譜提要》中找到了線索:在上海圖書館還藏有一部《溧陽彭氏宗譜》殘譜。彭氏家族派人去複印來後,又尋訪到族人保存的部分宗譜殘本。在此基礎上溧陽彭氏家族正式啟動了續修家譜行動。

  現已退休的溧陽市經貿局彭自寬老人自小便從長輩口口相傳中知道,家譜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不修譜是不孝子孫。當初,他的父親在病危時,把他叫到跟前提及修譜一事,觸動了他要續編家譜的決心。他與在市級機關工作的彭氏宗親一拍即合,便請同是退休人員的彭留雙牽頭搭起《彭氏宗譜》的編修班子。編修過程中,他們發現還有幾支族人在收集來的家譜中沒有反映,應該還有其他版本的《彭氏宗譜》可以補充。他們雖花了大力氣,但在國內各大圖書館卻遍尋不著。

  2海外力量

  因產權保護,在美國圖書館複製宗譜不成

  後來,修譜人員找到常州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朱炳國幫忙。多年來,常州譜牒文化研究會在興起的家譜熱中推波助瀾,功不可沒,也與國內各大圖書館和海外一些研究機構建立了聯繫,給常州興修家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07年年初的一天,溧陽彭氏族人得到一個讓他們激動的消息:遠在大洋之外的美國收藏有他們的《彭氏宗譜》。這讓他們續修彭氏宗譜的願望有了希望。

  朱炳國立即與上海圖書館聯繫,通過他們了解到美國猶他州圖書館確實藏有一部完整的溧陽《彭氏宗譜》。於是,他又與在美國有貿易業務的上海森壓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美籍華人是裕興聯繫,請他無論如何幫忙複製一份過來。美國一直以來比較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是裕興到猶他州圖書館後,圖書館工作人員告訴他,只能在這裡看,不能複製,因為這部家譜的產權屬於日本東洋文庫,每一次使用都要對方授權。日本東洋文庫1924年成立於東京都,1948年起成為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分館,主要是收藏東方學圖書資料的研究圖書館。

  3專家相助

  與美日協調數月,終獲家譜縮微膠捲

  是裕興十分失望,他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朱炳國,溧陽彭氏族人也很無奈。朱炳國說不管怎樣總要再努力一下,他想到了對自己研究譜牒文化幫助很大的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中國家譜總目》主編王鶴鳴,還有另一位專家周秋芳,他請兩位專家出馬與日本東洋文庫理事長木真原稔和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理事長沙其敏周旋交涉。

  「由於語言不通,牽涉到兩個國家,再說對國外法律也不太清楚,不知從哪下手,主要是王先生和周女士幫助做了大量工作」,彭自寬說。經過數月的電話溝通和多次協調,日本東洋文庫終於同意授權美國猶他州圖書館,讓溧陽彭氏家族使用一次收藏的《彭氏宗譜》,並且給予使用優惠,只收取120美元工本費。2007年國慶節前,彭氏家族得到了來之不易的4卷家譜縮微膠捲。這些縮微膠捲屬於幻燈片性質,只能看而無法直接使用。他們又找到上海圖書館用幻燈轉換機刻成光碟,至此,全套46冊的溧陽《彭氏宗譜》歷盡周折終於回到家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常州望族彭氏家族 因何從美國請回「家譜」
    原標題:僅花120美元工本費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天一閣藏王氏、彭氏兩份雕版,記載兩個家族的興衰
    家族文化在近幾年裡越來越受重視,家譜在維繫人心、聯絡感情上的價值也就越來越受人關注。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素來注重搶救和傳承傳統文化,近年來以「搶救老家譜,傳承新家譜」為工作重點,在家譜的保護徵集上不遺餘力。
  • 夏邑古城第一望族-彭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夏邑彭氏家族源於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遷於夏邑縣,經過歷代彭氏宗親的持續努力,在夏邑縣逐步站穩腳跟,並成為夏邑縣歷史上的最大的名門望族。可以說,在夏邑縣厚重的歷史上,彭氏家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後來無人能超越。
  • 城市筆記|辛苦修譜20年 七旬老人一己之力打造彭氏「終極家譜」(上)
    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彭家聚會從一本家族族譜開始的修志之路彭忠東原籍四川廣安。他回憶,自己8歲的時候,有天看到家裡有一本粉紅暗花緞子硬殼裝裱的小冊子,但不知道幹嘛的。「後來了解到這是父親手抄的《彭氏族譜》。」90年代,彭忠東調到成都工作。
  • 家譜尋根·探源︱興家風 淳民風 正社風
    文丨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伶亞《青山彭氏家譜》封面近日,省彭祖文化研究會邀請專家舉行了「家譜尋根·傳承好家風」小型座談會,大家對如何傳承好家風暢所欲言,表示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 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彭氏後人彭忠東多年來編纂家譜、人物誌嘔心瀝血。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  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74歲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彭忠東耗時20餘年編寫的《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收錄了世界範圍內三萬餘彭姓人士信息,時間跨度近5000年。
  • 山西興起宗親「尋根熱」 海內外宗親「修家譜敘舊情」
    山西興起宗親「尋根熱」,海內外宗親修家譜、敘舊情。 李新鎖 攝  中新網太原4月28日電 (記者李新鎖)28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彭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在山西,以姓氏文化為紐帶的宗親聯誼、家譜編修機構不斷湧現,逐漸形成一種「宗親尋根聯誼」的熱潮。  27日,從馬來西亞趕到山西的世界彭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彭雲釗在山西太原、忻州等地尋訪彭氏名人遺蹟,看望彭氏族人。期間,包括北京、山東、四川、重慶、湖北等16個省市的彭氏族人亦從各地趕到山西赴會。  據介紹,山西目前大約有5萬餘名彭氏族人。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答: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譜牒、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 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標識符號,因此,家譜、族譜也可以表述為記錄某一姓氏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係的圖冊。
  • 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自從去年退休後,彭偉忠一年多來一直在石井村走訪調研,如今在他的手機裡滿是當地村民的家譜和老照片,他的最大心願是要重新編制彭氏家庭的村志和族譜。 「如果不記載保留下來,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後這些都可能會消失。讓後人知道家族真實的歷史,知道了本源才會更好去傳承。」正是出於對他的信賴,村裡的老輩人將一本珍貴的上百年的家譜交予他保管。
  • 揭秘重慶雲陽彭氏宗祠:隱匿山林的國寶,不凡的一百年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圍繞彭氏宗祠而立的,另有3座清代院落。早年,均為彭氏家族生活起居的場所,如今也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彭寧說,家族有一本家譜,紙已泛黃,目前在年過八旬的叔爺家,複印本則被重慶大學相關學者借去研究。清乾隆中葉,彭家先人彭光奎,因家鄉湖北省武昌府大冶縣(今大冶市)水災連連,無以為生,聽聞渝東一帶富庶無比,便孤身入川。
  • 弘揚傳統家風:彭氏家族舉行首屆宗親聯歡會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馮 剛)1月7日,嶽陽市曉朝賓館內喜氣洋洋、高鵬滿座,由嶽陽市彭氏文化研究有限公司主辦的彭氏家族首屆宗親聯歡會在這裡濃重舉行來自嶽陽市、嶽陽縣、平江、湘陰等各市縣的近千名彭氏宗親參加了此次宗親聯歡會。        晚會在莊嚴的祭祖儀式中拉開帷幕。
  • 濰坊高密呂氏家族、李氏家族捐贈家譜
    9日記者獲悉,濰坊市檔案館舉辦家譜和文史資料捐贈儀式,來自高密的呂氏家族代表、李氏家族代表,濰坊市檔案館、高密市檔案館的相關科室的工作人員共10餘人參加了接收捐贈儀式。張志霄館長代表濰坊市檔案館接收了來自高密的李氏家族代表李玉儉、李儲恩捐贈的《高密李氏家譜》一套,《李儲恩書法集》、李儲坤的《心靈的飛躍》、李玉儉編著的《愚石筆譚》;來自高密的呂氏家族代表呂熙富、呂熙祥捐贈的高密呂氏續譜委員會編寫的《高密呂氏族譜》兩套,張志霄館長向捐贈者代表頒發了捐贈證書,與捐贈者合影留念。
  • 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時間跨度近5000年
    彭氏後人彭忠東多年來編纂家譜、人物誌嘔心瀝血。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74歲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彭忠東耗時20餘年編寫的《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收錄了世界範圍內三萬餘彭姓人士信息,時間跨度近5000年。
  • 周氏家譜
    4524【江蘇常州】蔣灣橋周氏續修宗譜十二卷 (清)周濟棠復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愛蓮堂木活字本 十二冊 日本 美國 4525【江蘇常州】蔣灣橋周氏宗譜十四卷 (民國)周履雲 周國樑等九修 民國四年(1915)愛蓮堂活字本 十四冊 北圖 人民大學 江蘇常州市圖(存五卷) 美國 (民國)周履雲 周國樑等九修 4526
  • 李氏家譜
    )李念達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尊制堂刊本 二冊 美國 註:又名《李莊簡公家譜》。【遼寧鐵嶺】長白山李佳氏族譜不分卷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寫本 四冊 美國 2082【遼寧鐵嶺】長白李氏家譜 清鈔本 一冊 北圖 註:書籤題《長白李氏家譜傳》。
  • 家譜的故事:日照丁氏家族史事
    家譜,也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姓的世系和姓氏中重要人物事跡的譜籍,無論趙錢孫李,還是周吳鄭王,家家都有一部「史」,姓姓都有一本「書」。中國最早的家譜,可追溯到夏商周。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
  • 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時間如梭,2014年春節期間,郭集居住在縣城的彭氏家族成員每年一次的聚會時,彭學祥、彭高雲、彭學慶、彭鳳林、彭衛東、彭鳳雷、彭剛等向我提出了想尋根問祖,敘修族譜之說,算是族人正式把敘修族譜之事,提到議事日程之上。可是,大家都苦於盲人摸象,對於郭集彭氏的淵源都是知之甚少,無從考察考證。
  • 尋根探源 傳承家風——老濰縣家族家譜展側記
    千百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這就是家譜。9月2日,在十笏園文化街區3號美術館,作為第二屆陳介祺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的「追根溯源 家風傳承——老濰縣家族家譜展」正式拉開帷幕。
  • 莆田這座穿過五百年血雨腥風的府第,是彭氏家族科甲世延的象徵
    彭公祠,彭氏家族科甲世延的象徵文:林春榮 圖:木痴在坊巷的西端、大度街鄰近,有一堵古舊的照牆,古老而又整齊地屹立在坊巷的一角,面向坊巷的一個小門,是這座宅第的入戶通道。興化府城的每一座官宅府第,背後都是某一個家族或幾個家族跌宕起伏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的主人,都是科甲入仕的莆田鄉賢,都是這些科甲綿延的世第留給興化府古城不可缺少的歷史和人文。
  • 數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譜文化
    記得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大使柴澤民上任後的一件大事,便是接受了一冊美國國家圖書館饋贈的山西聞喜(柴澤民故鄉)柴氏家譜,這令柴大使在且驚且喜之餘,由不得感嘆洋人搜羅之廣泛,用心之良苦,對異邦文化研究之孜孜矻矻。司馬遷曰:「百事不泯,有益於史乘者,譜也……族人無譜,則昭穆混淆,人不知祖,則姓紊亂,與禽獸何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