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曾在戰場和日寇廝殺,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2020-12-16 騰訊網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分享歷史故事,了解歷史文化,感受不一樣的時代背景。

楊森在川軍軍閥中有一個綽號:妻妾多。這楊森的真實寫照,根據史料他公開的妻妾就有12人,這些人給他生下子女達43人。、楊森對自己的妻妾管理也十分有一套,在他妻妾中幾乎沒有爭風吃醋。他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升官發財娶老婆他都實現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了。

楊森

民國時期,軍閥們對自己的子女要麼嬌生慣養,要麼是好好培養。其中嬌生慣養的居多,至於好好培養的,主要是想讓子女接班。這也許是受到了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自己創下偌大的家業,總要有兒子來繼承。比如東北王張作霖,就對他的兒子張學良火線提拔,在比如西北馬家軍的馬步芳,在兒子12歲的時候就成了少校。而身為軍閥的楊森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他也需要培養一個接班人。

楊森和古人一樣,身受嫡長子思想的影響,當時他最想讓自己的長子楊漢興接班。楊森對這個長子寄予厚望,但是他想不到楊漢興走向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接受新思想的楊漢興,不僅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還勸自己的父親楊森不要與人民為敵。最終楊森放棄培養這個兒子的願望,而且登報和楊漢興脫離父子關係,也就是說楊森不認這個兒子了。

長子不成器,楊森將目光轉向了次子,他決心培養自己的次子楊漢烈。楊漢烈字北魂,1917年出生。他是楊森的二兒子,如果不出意外,他會成為一個富家公子哥、但是大哥楊漢興接受了新思想,楊森宣布和他脫離父子關係,他實際上成為了楊森的長子,所以楊森十分注重對他的培養,畢竟楊漢烈是楊家的希望。

楊漢烈

楊森對這個兒子的培養不是按照富家少爺的標準,相反十分嚴格。早在1933年的時候,楊森就將他送到北平讀書,此時楊漢烈16歲!那個時候的北平可不太平,日軍蠢蠢欲動,楊森此時能夠將兒子送到北平,就是為了一下磨鍊楊漢烈。

恰好此時長城抗戰爆發,楊漢烈和同學們一起到前線勞軍去了,楊森一看,好小子,有老子的風範。但是他也害怕自己的這個兒子有什麼閃失,立刻讓他回來,不過此時楊漢烈想去戰場,但是他的父親不同意,於是他考入了黃埔軍校,希望通過這條路走上戰場。

楊漢烈從完埔軍校十六期騎兵科畢業後,擔任了第133師搜索連排長。他可不是來鍍金的,因為這搜索連不僅要在戰時需要承擔偵察使命,在平時也要經常跟著部隊去搜集情報。楊漢烈這個搜索排長擔子的不輕,是需要經常上戰場去拼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楊漢烈在部隊得到真正的鍛鍊,楊森對這個兒子的表現也十分滿意。於是在楊森的提拔下,楊漢烈擔任20軍騎兵連連長,因為20軍是楊森起家的部隊,也可以說是他的私軍。

楊森這樣的任命,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楊森是在刻意地培養自己的兒子,不過在當時這種現象很常見,也沒有人會說什麼。不久楊漢烈擔任第27集團軍特務營營長。這兩個職務都十分重要,騎兵連擔負起拱衛軍部的使命,而特務營擔負保衛集團軍總部的使命。

楊漢烈不僅是靠關係擔任要職的,人家也有真才實學,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候,當時楊漢烈是騎兵連長。在戰鬥中20軍的側翼遭到日軍的偷襲,如果被日軍攻破側翼20軍很有可能就會被全部殲滅。此時周圍只有楊漢烈的騎兵連,在這更危機的時刻楊漢烈帶著騎兵連140名官兵向日軍發起了衝鋒,楊漢烈帶隊伍堅持了兩個多小時,身體多處受傷,終於等到兄弟部隊的支援,否則楊漢烈就殉國了。

這件事傳到楊森的耳朵裡,他嚇了一大跳,自己的兒子不僅不是草包,反而如此英勇,自己應該感到高興才是,但是他也害怕兒子在戰場上有閃失,於是他就用貴州省政府主席的名義,將楊漢烈調到貴州保安部隊當團長,等到這個團長擴編的時候,楊漢烈也順利成為少將旅長。

或許是楊漢烈的英勇事跡引起了他老子的擔憂,楊森怕自己的繼承人真會在戰場上陣亡,於是便以接任貴州省政府主席為名,把自己的寶貝兒子調到貴州省保安部隊當團長去了。後來這個團擴編為整編第79旅,楊漢烈也就順勢的當上了少將旅長。

此後楊漢烈官運亨通,1947年任貴州省直轄區保安司令,同年秋任重慶市保警總隊總隊長,1948年任第20軍79師師長。其實在擔任79師(79旅改編而來)師長的時候,楊森就想讓兒子當重建20軍的軍長。其實這也是他的私心作怪。他的計劃還沒有完全實施,解放軍就兵臨城下,楊森逃離,留下兒子。

楊漢烈畢竟在北平接受過新思想,而且幼年受到過他大哥楊漢興的影響,他也傾向於和平,在1949年12月26日楊漢烈宣布起義,成為解放軍的一員。

楊森

起義後楊漢烈所部改編為解放軍第19師,而楊漢烈也為四川的局部解放做出了貢獻。此後楊漢烈先後擔任西北軍區參議室副主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甘肅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員、西安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等職務。為國家和民族的統一,繼續做貢獻。1987年7月10日楊漢烈在蘭州病逝。

誰也想不到一個軍閥的兒子,還上戰場和日軍廝殺,最後還成了將軍,在最後的關頭投入到人民的懷中中,他的一生也算是傳奇了。

相關焦點

  • 曾發動統一全川之戰的楊森,是如何崛起的?他究竟有多少兵力?
    沒錯,四川有相當一部分軍閥都崛起於此。 當時,楊森的同學有成為四川王的劉湘、有割據一方的四川軍閥唐式遵、潘文華、王贊緒等人。也正是因為這個淵源,在四川軍閥之中,這些人形成了以劉湘和楊森為首的速成系。
  • 他曾是抗日英雄,結婚12次,90歲娶17歲少女,他就是梟雄楊森
    在中國古代,由於社會局限性,出現了很多反道德,反倫理的惡性風氣,比如女子裹足,比如男人三妻四妾,甚至妻妾的多少已然成為一些貴族男人的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社會的逐漸進步,辛亥革命爆發後,西方自由主義思想進入我國國門,關於婚姻,人們也逐漸提倡自由平等。
  • 近代四川軍閥之概述
    大陸解放前夕,四川各派系軍閥首腦人物紛紛率部起義,或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或遣送解散,到此,為禍四川長達半個世紀的軍閥派系之爭鬥歷史,最終結束。5月22日,陳宦宣布四川獨立,和袁世凱斷絕關係。陳後為川軍及四川人民所迫,無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護國戰爭結束,入川滇、黔軍佔據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慶等重要城鎮,並且四川督軍羅佩金奉行「弱川」的政策,壓制川軍。川軍將領深感禍將及己,第二師師長劉存厚乘機聯絡川軍各部共謀驅羅。1917年4月18日,劉存厚率部圍攻駐成都皇城之羅佩金部,劉羅之戰爆發。
  • 1949年「雲南王」龍雲起義後,兒子卻被解放軍擊斃,這是為何?
    不久後,便在香港和黃紹竑、賀耀祖等44名原國民黨的軍政人員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歸向人民;新中國成立後,龍雲離開香港,前往北京,隨後就被委任為中央政府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 悲情大帥:擊敗叔叔後獨霸四川,率軍出川抗日病逝於抗日前線
    劉湘在抗戰爆發後親自率軍出川抗戰,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病逝於武漢前線,他的民族氣節令人頗為敬佩。 劉湘字甫澄,出生於四川大邑一個殷實的地主家庭。劉湘從小就不愛讀書,卻喜歡行軍打仗的方略。十七歲時,他瞞著父親,投筆從戎,考入了四川陸軍講習所,畢業後升入四川速成學堂。在速成學堂,劉湘認識了一個同學,這個人就是楊森。楊森,將是劉湘日後的一生之敵。
  • 亂世英雄——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們
    四川軍閥有自己的道義和規矩,每次打仗之後都會做三件事:1.看望敗方的父母、妻兒,把他們安頓好;2.發電報給失敗者,告訴他不要跑了,自己不會再追趕,同時告訴他,他的家人平安無恙;3.進城安撫百姓,穩定人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川的勢力最大的幾個軍閥。
  • 軍閥楊森的十二金釵(7~12)
    軍閥楊森一生情史豐富,妻妾成群,他一共有12個老婆,號稱「十二金釵」,上文說了前6位,今天順後6位。第七個老婆曾桂枝。曾桂枝祖籍是貴州,她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楊森的養女。曾桂枝從小就聰明伶俐,到了14歲時就出落的楚楚動人了,整日面對著這麼一位可人兒,楊森最終強制性地將自己的養女變成了自己的七姨太。曾桂枝憑藉著自己的聰慧和美貌,很受楊森待見,楊森就想把她培養成社交名媛,於是就把她送去上海讀大學。
  • 石牌之戰,胡璉率部殲滅日寇2萬多人,挽救了國民黨,堪稱悍將!
    抗戰時期,國軍負責正面戰場,往往損失慘重,最後戰敗,例如著名的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雖然大家竭盡全力廝殺,但是國軍武器裝備落後,戰術不精,所以只能節節敗退,可是在石牌一戰,胡璉的十一師卻力挽狂瀾,以一個師長的兵力打敗了日寇。當時,國民政府坐落在重慶,所以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寇當然不會輕易捨棄掉他,為了佔領重慶,日寇其實有三種選擇的方向。
  • 他是「樊哈兒」的原型,娶40位老婆,在「黑幫」的地位堪比杜月笙
    十幾年前電視劇《傻兒師長》系列,在川渝地區熱播,裡面「樊哈兒」大智若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不但是袍哥會的舵把子更是一位抗日英雄,很多人都以為這個人物是杜撰的,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電視劇就是以他為原型改編的,他就是「傳奇將軍」範紹增。
  • 川軍中此人資格最老,劉湘都得叫他一聲老師,死後葬在八寶山
    我們都知道,川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為驅除日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川軍的「死」字旗更是被後人傳頌。川軍中也湧現了不少的著名抗日將領,像劉湘、楊森、王銘章、饒國華等等,都是十分有名的川軍將領。劉湘熟悉近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此人。
  • 他在川軍閥中有「靈官」之稱,資格很老,四川王劉湘都要叫他老師
    除了劉湘在四川軍閥中比較有實力的還有楊森、鄧錫侯等。要說資格最老的還是這一位,他被稱為「王靈官」,還是劉湘見了他也要叫一聲老師,他就是王陵基。1908年王陵基擔任四川陸軍軍官學速成學堂副官,而在四川軍閥中,四川王劉湘和「妻妾多」楊森都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速成學堂,也就是說兩人都曾經是王陵基的學生,而這兩人最後都成為川軍中的實力派,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王陵基在川軍中的資格,在後來劉湘等還一直喊他老師。
  • 岱峻:楊森九姨太蔡文娜之死
    她是大名鼎鼎的國軍20軍軍長楊森將軍的九姨太。而她這一篇論文所寫,基本上就是楊森和他的妻妾故事,甚至包括自己。蔡文娜在論文《一個過渡時期的家庭》中,稱楊森「家長」,或代稱「甲」。楊森是1884年生人,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為止,共有十個夫人,育有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另有六個夭折。截止蔡文娜論文完成時的1944年,時年六旬的楊森娶妻九位。
  • 他是「雲南王」龍雲之子,49年隨盧漢起義,解放後為何被槍決?
    自1927年發動政變,將雲南老牌軍閥唐繼堯趕下臺後,主政雲南長達18年之久;人稱「雲南王」。1945年10月3日,杜聿明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在昆明發動「十·三」政變,「雲南王」龍雲被趕下臺後,被蔣介石囚禁於重慶,後被轉往南京。1948年11月,在陳納德將軍的幫助下脫困,輾轉遠走香港。
  •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為什麼最終是劉湘勝出了?
    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蔡鍔率軍進入四川,劉湘受命堅守瀘州,川軍第二師師長劉存厚倒戈,偷襲瀘州,面對護國軍和倒戈川軍的雙重攻擊,劉湘各個擊破,先打敗第二師,逼其繳械,後主動進攻護國軍
  • 他是國軍軍長,抗戰有功卻也妻妾成群,後懸崖勒馬、反蔣起義
    十四年年的抗日戰爭中,我軍民同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和犧牲,當時的國人同胞大都抱著犧牲一切的決心,不分老幼,不分南北,與日寇血戰到底。而當時比較出名的軍事將領,現在為我們所熟知的有李宗仁、傅作義、張自忠、戴安瀾等等,他們的英雄事跡永遠被國人銘記。
  • 西北軍抗日名將孫連仲,部下先後起義,寧都起義給紅軍送一個軍團
    孫連仲部的池峰城堅守臺兒莊,給日軍造成極大麻煩,阻擊了日軍進攻,成為臺兒莊大捷最輝煌的一役。孫連仲與許多國軍將領一樣,對內戰比較反感。在抗日戰場上才會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土地革命時期,第三次反「圍剿」,二十六路軍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領部下發動了寧都起義,這支武裝源於孫連仲的部隊。
  • 大軍閥楊森:家有「十二金釵」,七妾是其養女,九妾是校花,二人均被...
    其實也不怪大軍閥,12個老婆,43個孩子,湊在一起恐怕要犯密集恐懼症,要一一相識也著實為難。 此軍閥就是楊森。 楊森一輩子東徵西戰,朝秦暮楚,有地囤地,沒地再搶,官越做越大,人稱「滾地龍」。 北伐勝利後,楊森投到蔣介石麾下,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後又任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又任貴州省主席、重慶市市長。其實楊森也打過不少敗仗,但他能屈能伸,身處亂世,楊森知道生存第一,先活下去然後再活好。 在國民黨人物中,不乏福壽雙全之人。
  • 率全家參加抗日,自己和六個兒子都犧牲在戰場
    戴萬齡 他就是戴萬齡,戴萬齡的祖上原本山東人,但在乾隆年間,因饑荒而逃難到吉林敦化,後又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到戴萬齡這一代時,已成為敦化一帶的首富,擁有著數千畝土地以及各類手工作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地主。 雖富甲一方,但戴萬齡從不壓迫老百姓,甚至哪家有難時,他還會私自救濟幾兩銀子。
  • 馮玉祥三番五次倒戈,為什麼還有很多軍閥曾和他結盟呢?
    說起馮玉祥來,可以說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能夠從一個士兵一步步到擁有數十萬軍隊的大軍閥,不得不說此人非常有能力。有人說他是愛國將軍,在抗戰爆發後,他確實一直奔走於各種抗日獲活動,民族大義早已取代了他內心的個人得失。 不過由於他一生中時常背主倒戈,使得其落下了一個倒戈將軍的稱謂。
  • 1949年,朋友勸這位國軍名將起義,他沉思良久說:忠臣不事二主
    在國民黨軍高級將領中,不乏文武雙全之人,比如孫立人、張靈甫等等,今天介紹的這位魯道源,也是一位典型代表,在戰場上痛打日寇的同時,也不忘吟詩作賦。魯道源是雲南保山昌寧人,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30歲時成為陸軍少將,是當時最年輕的少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