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風味人間》已經是今年最好的美食紀錄片?

2020-12-19 百家號

陳曉卿老師可能是故意的,把《風味人間》放在貼秋膘的時候播出。在床上抱著電腦看第一集「山海之間」時,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羯羊,差點把小北北給饞哭了。

於是當晚就下單了2斤昂貴的草原羊肉,網絡上也有一大群被饞哭的惡鬼們表示,第二天就去下館子吃羊肉。小北北覺得,這就是一部高質量美食紀錄片的最好說明了:好看,想吃。

《風味人間》目前的豆瓣評分是9.3,與陳曉卿的金字招牌,《舌尖上的中國》的分數持平。第一集的播放量就突破了2億,跟當年的「舌尖」一樣,成為了爆款。

在「好看,想吃」這個方面,《風味人間》也就像陳曉卿掌管的兩季「舌尖」一樣,做得極好,比如小北北剛才說的石烤羯羊↓

製作禿黃油↓

香辣西瓜豆醬抹上熱氣騰騰的饃片,也把在戒碳水的小北北給饞哭了↓

海南雞飯,辣椒、大蒜、酸柑汁、雞湯調配的蘸料↓

澳門的葡式海鮮飯↓

無可挑剔的構圖、鏡頭、運鏡,將美食最最誘人的一面呈現出來,讓屏幕之前的我們恨不得能有個任意門,去這些地方大快朵頤。

光從「好看,想吃」這個層面來看,《風味人間》9.3的評分可以說實至名歸,但問題在於,陳曉卿對「舌尖」之後,這部時隔4年的大作的規劃,從來不止是讓我們流口水,不止是讓畫面勾引食慾。

《風味人間》的豆瓣頁面上,簡介是這麼寫的↓

重點在於全球美食和中國美食的對比,歷史長河中中國美食的變化,以及從「舌尖」開始就一直在說的「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而前兩點,小北北覺得,「山海之間」和「落地生根」根本沒有完成,這兩個主題應有的深度,目前播出的兩集完全沒有做到。

第一集「山海之間」,維度跨越了歐亞大陸,從中國的東海邊到荷蘭的大西洋邊,經度上從新疆、內蒙古的寒帶,到四川瓦屋山的溫帶,再到臺灣的溫帶,尤其是講大閘蟹時,江蘇太湖邊倏忽一轉,就來到了荷蘭的艾瑟爾湖,視野不可謂不大。

小北北能理解這一集的主題大概是講在如此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風貌中,人類(特別是中國人)發明了如此之多的美食,孕育出了如此之神奇的美食文化。但火腿、筍、蟹、土豆、巴楚蘑菇、旗魚這幾種食材,其聯繫在哪裡呢?由這幾種食材製作的中國美食,和他國美食究竟有何區別?這些最能拔高紀錄片立意和格局的深度層面,完全不見。

因此,儘管主題鮮明,但內容卻顯得凌亂,紛至而來的幾十種美食,只能引起我們的口水,而無法引起我們的思考。

第二集「落地生根」的主題是中國美食在其他國家的傳播,外來美食與中國美食的結合,並以此來對身份的認同追根溯源。比第一集做得更好的,是小麥、魚生、海南雞飯、秘魯中餐、澳式葡國菜等對主題的鮮明體現,但這五個小分支的數量,卻有點太多了。

由小麥在歐亞大陸不同地區呈現出的不同風味來開場,本來非常好,因為它是主食。吃主食,就會有配菜,而配菜的不同,食用方式的不同,全都是美食文化,借這種多變的搭配,單從小麥延展出去,「落地生根」這個主題就能得到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呈現了。

但如你所見,其他四個小分支雖然豐富了內容,卻使整體觀感變得浮光掠影,紛至而來的美食又只是引起了泛濫的口水而已。

因此《風味人間》即使仍然保持《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部的高水準,但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失望。相比《人生一串》、《街頭美食鬥士》、《美食不美》這三部今年話題度超高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就更加落入下乘。

這三部美食紀錄片都與《風味人間》一樣,每一集都有著鮮明的主題,《人生一串》6集的主題分別是肉、奇葩食材、素菜、筋蹄舌爪、骨頭、燒烤大師。

其他兩部則簡單粗暴,《街頭美食鬥士》裡白鍾元「流竄」在重慶、香港、曼谷、東京、夏威夷、泰國、福岡、哈爾濱尋找街邊小吃。《美食不美》每一集乾脆就以披薩、Tacos、家常菜、蝦蟹、烤肉、炸雞、炒飯、包餡食物為名字。

在鮮明的主題之下,這三部美食紀錄片也全都把「好看,想吃」放在第一位。小北北之前在寫《人生一串》時就曾贊它「看了就想吃,吃了還想看,看6集胖6斤」,《街頭美食鬥士》第一集重慶篇把不能吃辣的小北北饞得,去吃了一頓哥老關。

《美食不美》裡的大部分食物雖然都吃不到,卻還是讓小北北滿城地找Tacos吃(而且找到了,還是一家墨西哥人開的)。

起碼從成片來看,這三部紀錄片都沒有要賣情懷、說文化,從始至終都是這個好吃、那個好吃,一直吃吃吃。但美食與美食之間、美食與地域、美食與人物之間的精妙聯繫,卻為片子本身織成了一張細密網格,所謂文化、情懷,以毫不搶戲、不顯山露水的背景出現,反而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人生一串》裡,長沙人的塑料普通話,既是人物自己的調侃,也是燒烤這個國民夜宵的樸實和幽默。

而《美食不美》中的每一集,都是美國的外國美食,經過變化、適應或者創新的美國外國美食。比如義大利人在布魯克林開披薩店,用酒瓶擀餅底,

比如主持人戴夫張直言不諱地說身為韓裔的自己,年輕時候一點都不想碰韓國食物,現在卻在家裡做著韓國傳統餐,在自己的餐館裡做出一道「紅燒鱈魚」,「有些想葡萄牙菜,韓國菜,但味道卻是四川風味」。美國亞裔尋找認同、確認位置的歷程,就這樣通過幾道菜表現了出來。

有美食處,自然有人,有文化,而美食紀錄片若要把格局放到文化層面,那麼就必然要更加精心地選擇美食、呈現美食、排列美食、剪輯美食,缺一不可。

《風味人間》有美食,很多很多的美食,也許因為太多了,在如此大的格局之下,反而呈現出一種語無倫次的雜亂感來,我們知道你想表達的,不止是好吃,但抱歉,畫面所傳達出的,卻僅僅只有好吃了。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一部披著美食紀錄片外衣的「人間觀察」
    當然,在小崔看來,《風味人間》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題材選的討巧,或者說對美食的描寫精緻逼真,除此之外,對美食背後的故事和人的故事,才是這部作品真正的靈魂,我想很多觀眾會跟小崔一樣,我們在看《風味人間》時,或許會被咱們國內各種奇奇怪怪但看起來都很好吃的美食所驚嘆,但真正能讓我們對《風味人間》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是美食,而是美食背後的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悲歡
  • 陳曉卿談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 用美食紀錄片對抗同質化
    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近日於騰訊視頻收官,總導演陳曉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下世界上很多東西除了方言和吃以外  疫情下的製作不容易  經歷了16個月的拍攝,在25個國家之間往返奔波,直到開播前夕還在通宵加班,《風味人間2》在今年年初疫情爆發的時候還在製作中,大部分工作因此只能轉為線上,原計劃的雲南蔗糖煉製、年節腊味製作盛況的拍攝也沒能實現。對此陳曉卿頗為感慨:「疫情下的製作不容易,讓人愈發珍惜片中的擁抱。
  • 紀錄片《風味人間》探索海內外美食
    《風味人間》能否帶觀眾重溫美食中的鄉愁與感動?(圖為海報)   本報訊 (記者張禎希)由陳曉卿執導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月底以周播形式上線。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第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從電視螢屏「轉戰」網絡媒介後,推出的首部紀錄片作品。  據悉,紀錄片《風味人間》共分為八集,每集時長50分鐘。
  • 紀錄片回春潮:《風味人間》美食誘惑,西瓜視頻探秘宇宙
    文|阿木「人間至味在身邊。」周日,騰訊視頻《風味人間2》即將帶著各式各樣的美食回歸,這或將給已經趨於平靜的紀錄片江湖,帶來了一些新的活力。伴隨著視頻網站紛紛入局紀錄片領域,視頻網站也逐漸已經演變成為紀錄片主攻的戰場,而以優愛騰為代表的傳統視頻網站,在網絡紀錄片上已經小有成就,而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等也開始往這方面進軍。混戰背景下的網絡紀錄片體現出什麼樣的特徵?不同的平臺又對紀錄片展現出怎樣的偏好?全面進擊的視頻網站紀錄片還能怎麼玩呢?
  • 陳曉卿入職騰訊,打造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釋放了哪些信號?
    6月14日,在由騰訊視頻、企鵝影視聯合主辦的「紀錄生活的美:最IN紀錄片論壇暨《風味人間》嘗鮮會」上,官宣陳曉卿入職騰訊視頻任副總編輯,兼任稻來紀錄片實驗室負責人、《風味人間》總導演。與此同時,企鵝影視與陳曉卿團隊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共同打造的「風味」系列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正式公布首款預告片,完成「風味」IP系列的首次亮相。
  • 上拼多多買「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開始「玩」營銷了
    而無論是雲南玫瑰醬、北京芝麻醬還是,湖南剁椒醬,這一季的中出現過的食材,你大多可以在拼多多的「風味人間」專題購買,這也是這一季《風味人間2》在商業價值方面的新賦能,即用戶能夠通過紀錄片中的片尾廣告和電商平臺專區,跳轉至拼多多中的風味專題購買紀錄片中的相關食材。
  • 《風味人間》:探索紀錄片內容與商業價值的平衡點
    這樣緊湊的節奏背後,是國內商業紀錄片前所未有的繁榮熱鬧——尤其是在美食紀錄片品類中,「風味」系列IP、《早餐中國》、《沸騰吧火鍋》、《人生一串》等等各種各樣的美食紀錄片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下飯首選」。有人問我,什麼是以觀眾為出發點,我總會解釋說,你教別人什麼是好吃的永遠是錯的——你最好告訴觀眾,他們吃到的東西恰好就是最好的,這個才是你贏得觀眾的最根本的地方。」關於何為「從觀眾出發」,陳曉卿總結到。除了「從觀眾出發」以外,商業紀錄片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在於,它必須在額定的周期和預算之內完成。
  • ...大師陳曉卿又回來了,美食暴擊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上線
    《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陳曉卿團隊帶給大家的紀錄片就像美食紀錄片屆的春晚——觀眾既期待新一季的如期到來,又期待在片中發現新事物。新一季《風味人間》如何可以持續滿足觀眾的需求,並平衡商業與藝術?李勇對界面生活表示:「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風味人間》是一部面向觀眾的紀錄片,要努力實現傳播效益的最大化。
  • 感動味蕾,觸動靈魂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
    大家對吃的熱情從每年層出不窮的美食紀錄片就可以看出,就算不能親自嘗遍天下美食,能「一飽眼福「也是一件美事。 而在美食紀錄片界,有一個讓吃貨們「聞風喪膽」的名字——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導演,一個被譽為「全中國最懂吃的男人」,由他執導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風味人間》第一季曾經火爆全國,廣受好評。
  • 《風味人間》獲贊 紀錄片展美好生活打動人心
    ——以《舌尖上的中國》聞名的陳曉卿擔任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周日一開播,好評如潮,節目畫面誘人、美食饞人、故事動人,被很多網友譽為真正下飯的節目。與其他美食紀錄片相比,《風味人間》最大的特點是「用全球視野觀察中國食物」,志在講述中外的人們對同一基本食材的不同處理,這樣大範圍的追根溯源,意在表達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異曲同工的。片中,「舌尖」系列的「御用配音」李立宏的聲音一出現就帶來「熟悉的味道」。不少網友感嘆,特意吃飽了才看的,還有的表示「頓時覺得手裡的外賣這麼難吃」。
  • 《風味人間》:探索紀錄片內容與商業價值的平衡點|爆款法則
    這樣緊湊的節奏背後,是國內商業紀錄片前所未有的繁榮熱鬧——尤其是在美食紀錄片品類中,「風味」系列IP、《早餐中國》、《沸騰吧火鍋》、《人生一串》等等各種各樣的美食紀錄片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下飯首選」。《風味人間2》中有大量的特寫甚至於微觀鏡頭「有觀眾微博私信問我,片子裡有這麼多大特寫的鏡頭,我們都看不到做菜的場景,你是怎麼考慮的?實際上這些特寫鏡頭是服務於年輕人的偏好的,它擺脫了大屏幕,但在手機屏幕上看起來可能恰好是最好的。」陳曉卿表示。
  • 「深夜放毒」大師陳曉卿又回來了,美食暴擊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
    《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陳曉卿團隊帶給大家的紀錄片就像美食紀錄片屆的春晚——觀眾既期待新一季的如期到來,又期待在片中發現新事物。新一季《風味人間》如何可以持續滿足觀眾的需求,並平衡商業與藝術?
  • 又要深夜「防毒」,《風味人間》,又一部關於美食的紀錄片上映!
    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眾所周知,自從《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後,並沒有收穫到預期的效果,也讓很多網友大失所望,但喜歡紀錄片的小久發現,又一部美食紀錄片在7月28日首播了,不由得笑出了聲,和小久一起來看看這部《風味人間》吧!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可甜可鹽《風味人間》回來了:原來流口水是美食紀錄片的最低標準
    然而,如果真的需要拿一部作品給世界介紹中國味道,那麼你可能不會有第三個答案:要麼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要麼就是《風味人間》系列。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當然是因為它拍的素材涵蓋了地大物博的祖國大地,而在《風味人間》裡更是巧妙地以全球視野,與我國美食的對比、呼應,頗有種「人類美食共同體」的調調。
  • 《風味人間》中的3款美食,這些美食能夠讓你知道什麼是人間美味
    最近有一部美食紀錄片相當火,它就是《風味人間》了。相信大家都對它不陌生吧,這部紀錄片剛出沒多久就被許多網友稱之為今年最好看的美食記錄片了,這部美食紀錄片的導演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陳曉卿老師。如果還有人不認識他的話,但是他有兩部美食紀錄片大家絕對都知道。
  • 日本人拍攝「中國美食紀錄片」走紅,網友坦言:吊打《風味人間》
    最近隨著《風味人間》的熱播,以前的美食紀錄片也再度走紅,許多網友都拿《舌尖上的中國》來與《風味人間》進行比較,雖然同是一個團隊做出來的,但兩部紀錄片的定位不一樣,《舌尖》更側重於中國傳統美食,而《風味人間》的視角更廣一些,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美食與中國美食進行比較,同樣的食材做出不同的風味
  •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鮮得嘞
    北京首映上,一位來自河南的觀眾看到「碾轉」感慨萬千:「我已經很久沒吃到碾轉了,感謝《風味人間》,記錄下已經快被我們遺忘的家鄉美食。」而在上海的首映上,一位自稱陳曉卿十年超級老粉絲說,自己是超級吃貨,也去了新疆,竟然對燻馬肉聞所未聞。首集講的內容很多,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食物種類。
  • 《風味人間》——看陳導的美食紀錄片永遠都是享受與煎熬並存
    對每一位「吃貨」影迷來說,美食紀錄片在心目中的地位絕不亞於美食本身,一個膏滿黃肥的大閘蟹特寫,勝過臺詞的萬語千言。《風味人間》以「追溯食物的本源」為主題,跑遍世界六大洲,和包括西班牙、冰島、衣索比亞在內的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片子在保證了高質量的同時,也較之以往有所突破。讓人驚喜的是,《風味人間》在陳曉卿此前的作品上又有所創新,包括拍攝的範圍從國內擴張至了全球,拍攝的技巧採用了「分子級」拍攝。
  • 《風味人間2》6天後開播,先看部美食紀錄片解解饞,牛癟火鍋給力
    愛美食,愛看美食紀錄片的小夥伴又有眼福了。《舌尖上的中國》前2季總導演陳曉卿要上新啦。他導演的《風味人間》系列美食紀錄片第二季定檔於4月26日首播。本季也是一共只有8集,感覺還是會不夠看的。《風味人間》第一季裡面就曾有很多鏡頭拍得無比誘人,可以說是一場又一場視覺盛宴,吃貨們統統繳械投降,豆瓣評分達到了9.1的高分。目前距離第二季《風味人間》開播還有6天,艱難等待中的吃貨們只能靠放出來的預告續命,但光是看這些預告片就已經忍不住狂吞口水了。友情提示,千萬不要在飢餓的深夜打開,你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