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2020-12-22 騰訊網

香港新聞網9月22日電 臺灣農產品外銷量今年大幅銳減。作為島內農產品最大「消化」地的中國大陸,如今進口量卻出現下滑趨勢,究其原因,似乎不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這麼簡單。

據臺「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月到8月主要出口地前三名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其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值為6.6億美金,佔比20.9%,年增長率為負21.6%,與去年同期出口值8.4億美金相比,整整少了1.8億美金。

前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分析稱,除了受疫情影響,這種變化也與農產品品質問題、技術問題、還有兩岸關係問題相關。他表示,從今年1月臺灣「大選」、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到6月的「罷韓」,加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會不會延續,這些重大政治議題都讓臺灣貿易商和農民十分擔憂。另外,兩岸關係也會影響大陸民眾的喜好。兩岸關係越走越冷,就會影響到大陸消費者的主觀購買意願。

與之相似,南臺灣不少民眾也陷入了「蕉急」狀態。據報導,今年端午節過後,由於產銷失衡,島內的香蕉價格一直走低。往年兩岸關係熱絡時,還有大陸來解臺灣果農的燃眉之急。如今,外銷市場打不開,蕉農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香蕉爛在地裡,或是以低價賤賣給臺「農委會」當化肥,十分辛酸。

事實上,近來臺灣香蕉幾乎年年滯銷。然而,臺當局領導人卻多次以一些奇葩理由來掩蓋自己無力外銷、無力從根本解決農民問題的事實。

有臺灣「香蕉大王」之稱的李國輝也直言:「臺灣香蕉如果沒有外銷、只有內銷,臺灣蕉農一定倒。」他同時表示,ECFA是一座橋梁,讓臺灣農產品運到大陸可以零關稅,如果ECFA這條線都要切斷,明年臺灣蕉農勢必會過得很辛苦,可能大家都會沒飯吃。

自ECFA籤署以來,大陸方面切實履行承諾,保障了ECFA的順利實施。從2010年到2019年,早收清單中臺灣對大陸出口農產品的增長超過了2倍,大陸也成為了臺灣農產品外銷第一大市場。

然而,「眼盲心盲」的臺當局卻看不清形勢,大走「聯美抗陸」路線。一方面,臺當局為了「舔美」,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入臺,不僅危害島內民眾健康,還大大衝擊了本地豬肉養殖業;另一方面,臺當局展開大規模圍剿陸資行動,甚至攛掇「美國在臺協會」以及所謂日本、歐洲「駐臺代表」,討論「重組供應鏈」,暗示要與大陸「經濟脫鉤」。

真相是,臺灣與大陸「經濟脫鉤」純粹是個偽命題。據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統計,今年8月,臺灣對大陸

含香港

出口額為144.6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累計1至8月,臺灣對大陸

含香港

出口額為938.8億美元,出口規模創歷年同期新高。大陸依然穩居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中國國民黨「立委」李敏貴表示,國際經濟不會完全按照政治邏輯運轉,以現今兩岸經貿往來,臺灣無法脫離大陸產業鏈,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無法自絕於大陸之外。

相關焦點

  • 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地在大陸,疫情將衝擊臺外銷市場
    大陸多年來為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地,根據島內最新貿易統計資料,去年臺灣出口大陸農產品金額達12億7583.8萬美元,佔總出口值的22.9%,出口量為56萬4481噸;比前年金額增加0.7%,出口量增7.6%,雙創新高。
  • 臺灣農產品最大外銷市場仍是大陸
    據臺灣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出口大陸農產品金額為12億7583.8萬美元,佔總出口值的22.9%,出口量為56萬4481公噸;比前年金額增加0.7%,出口量增加7.6%,雙創新高;尤其臺灣重要農產品如稻米、鳳梨、芒果、蓮霧、蜜棗、釋迦等品種的數量和價格均出現成長現象,不過茶葉、
  • 臺灣農產品商:大陸是最重要外銷市場 盼兩岸關係好產品旺銷
    多位臺灣農產品展商受訪表示,大陸是最重要外銷市場,盼兩岸關係好,產品旺銷大陸。  高雄月光山蔬果運銷合作社此次參展帶來金鑽鳳梨、蜜寶火龍果等特色水果及醬鳳梨等加工農產品。該合作社負責人桂在興說,臺灣盛產亞熱帶水果,他們種植的鳳梨等水果口感好、品質上乘,廣受島內外歡迎。  「大陸是我們最重要的外銷市場。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挫,打算開拓東南亞市場
    臺灣一年有約5萬噸鳳梨銷往大陸,為降低肺炎疫情影響銷售,臺「農委會」祭出三箭,除加強拓銷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加強農產品加工外,也與量販通路、電商平臺合作拓展內需。陳添壽稱,臺灣一年約產40幾萬噸鳳梨,其中30萬噸內銷,外銷至大陸市場約5萬噸。鳳梨將在3月進入盛產期,不過,今年面臨肺炎疫情,恐怕影響農產品外銷。
  • 臺灣農產品外銷遭疫情波及,高雄鳳梨、蜜棗影響最大
    據臺灣中時報導,新型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大陸延後開市,臺灣農產品外銷也遭波及,高雄市府評估,目前以鳳梨、蜜棗影響最大,尤其元宵節後鳳梨大出,大陸此時減縮訂單,高市農業局嚴陣以待,希望將外銷訂單轉移至新加坡、香港,同時加強島內通路。
  • 臺灣水果業者:受疫情影響外銷大陸受阻,只能選擇苦撐
    臺灣長龍農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長龍,經營兩岸果品運銷15年,他接受訪問時表示,臺灣水果外銷大陸佔整體一成,且外銷九成都往大陸送,依賴大陸程度高,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份外銷簡直停擺,20多天做不到業績,只能選擇苦撐,但3月有開始好轉跡象,主要就看大陸市場恢復的速度而定。
  • 國民黨前「立委」:RCEP讓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岌岌可危
    更糟糕的是,中國大陸也不一定要跟臺灣買農產品,大可以從越南、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進口成本更低、品質也不錯的農產品,這對臺灣農漁畜牧業帶來的衝擊太大了。 中國大陸及東協都是臺灣重要農產品出口地,根據「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到10月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前十名為中國大陸20.7%,日本16.3%,美國13.7%,香港7.9%,越南7.2%,泰國4.6%,韓國4.5%,澳大利亞2.4%,馬來西亞2.2%,加拿大2.2%。
  • 臺灣釋迦外銷大陸維持正常,出口量逆勢增長
    臺灣農產品銷售受新冠肺炎疫情震蕩,釋迦因疫情爆發前過半已售出,因可宅配、外銷正常,且提早預警而銷量成長。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引發經濟緊縮,臺灣地區農產品不論內、外銷都受影響。原本最怕受疫情影響而滯銷的釋迦反而幸運,銷量逆勢成長。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回暖而且價格還高了
    高雄的鳳梨3月下旬開始進入豐收季,以去年來說,外銷量大陸佔九成以上,受到疫情影響,一二月外銷訂單比起去年同期也掉一半,現在封鎖措施逐漸解禁,物流可以運送,這個月訂單又開始增加。但臺東的鳳梨,要到五六月份才採收,卻有人盜用農民的圖片,散播滯銷假消息,衝擊農產品買氣。
  • 臺灣農產商:大陸是最重要外銷市場 盼兩岸關係好產品旺銷
    多位臺灣農產品展商受訪表示,大陸是最重要外銷市場,盼兩岸關係好,產品旺銷大陸。高雄月光山蔬果運銷合作社此次參展帶來金鑽鳳梨、蜜寶火龍果等特色水果及醬鳳梨等加工農產品。該合作社負責人桂在興說,臺灣盛產亞熱帶水果,他們種植的鳳梨等水果口感好、品質上乘,廣受島內外歡迎。「大陸是我們最重要的外銷市場。若能實現產銷一體,不僅能滿足大陸人民的消費需求,對臺灣農民也大有幫助。」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逐漸回暖,批發價比去年同期還要高一點
    高雄的鳳梨3月下旬開始進入豐收季,以去年來說,外銷量大陸佔九成以上,受到疫情影響,一二月外銷訂單比起去年同期也掉一半,現在封鎖措施逐漸解禁,物流可以運送,這個月訂單又開始增加。但臺東的鳳梨,要到五六月份才採收,卻有人盜用農民的圖片,散播滯銷假消息,衝擊農產品買氣。
  • 誰把臺灣農產品賣到大陸?蔡英文、韓國瑜吵翻天
    中新網2月15日電 綜合報導,「到底是誰把臺灣農產品賣到大陸去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高雄市長韓國瑜連日隔空「交火」。蔡英文為2018年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金額破紀錄而洋洋得意。韓國瑜則要民進黨「別活在虛幻之中」!如果農漁民真的賺到錢,「九合一」選舉時會倒戈嗎?
  • 大陸購買臺灣農產品威脅「臺灣安全」?島內農民怒懟蔡當局!
    近日,島內農會怒不可遏,嚷著要讓臺灣的「爛」當局倒臺。原因是,臺灣銷往大陸的農產品也被民進黨當局貼上了影響臺灣「安全」的標籤。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聯合報》6日報導,臺「調查局」上周啟動選舉查察,「境外資金介入選舉」是查察的重中之重。
  • 臺灣石斑魚外銷大陸趨零,業者叫苦:產業快崩潰了
    屏東縣是全臺石斑魚產量最多的地方,以外銷為主,其中更有九成以上銷往陸港澳,但近期受新冠肺炎衝擊影響嚴重,屏東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生接受訪問時表示,石斑魚養殖產業目前大陸市場外銷等於零,港澳銷量也非常非常少,臺灣的內銷市場有限,因此產地收購價格低靡不振,養殖戶更是叫苦連天,只能選擇賤賣或硬撐
  • 臺灣農產品外銷數據漂亮?農漁民:臺當局自我感覺良好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昨天(14日)質疑,臺灣農產外銷創新高但農漁民賺不到錢,可能是因為被剝削。臺灣南部很多農漁民表示贊同,他們認為臺當局自我感覺良好,沒思考利潤分配是否公平。臺灣財團法人農漁會南區信息中心執行長林國正說,如果外銷真的這麼好,讓農漁民感受很好,去年島內「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在農業縣會崩盤嗎?應思考訂單收益是否被貿易商、資本家賺走。臺當局「農委會」數據漂亮,但去年多項農產品價格崩盤,引起許多農民抱怨。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阻,屏東縣政府聲稱「價格穩定」
    臺灣鳳梨去年外銷逾5.1萬噸創下新高紀錄,其中有97%外銷大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銷量比去年同期掉了2成,島內不少農民憂心即將迎來鳳梨盛產期,外銷鳳梨卡關回堵島內市場造成價格崩盤。對此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鳳梨價格持穩,並陸續外銷且穩定供應臺灣本地市場。
  • 島內專家: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相信ECFA不會輕易中止
    蕭仁傑說明,RCEP雖然沒有針對農業訂定專章,但相關項目開放程度低,農產品的撤稅率大約只有50%左右,這與RCEP之前亞太地區的農產貿易模式沒有太大差異,要說RCEP對臺灣農產外貿可能產生的衝擊,或許要等到後續長期深化後,RCEP成員細部談判,觀察農產品的互惠措施有無改變,屆時才有可能影響臺灣農業外貿競爭力。
  • 臺灣雲林縣土產柚子外銷大陸 2萬公斤先試水
    原標題:臺灣雲林縣土產柚子外銷大陸 2萬公斤先試水   中新網8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由農民組成的臺灣雲林縣農業經理人協會成立3年,今年在雲林縣府的輔導之下,首次外銷雲林鬥六市的柚子到大陸廈門,順利打通外銷通路。
  • 臺業者: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提高,外銷阻力增大
    每年5、6月為全臺鳳梨產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嘉義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訂單,相比去年減少許多,加上今年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相對提高,外銷阻力增大。嘉義縣大林鎮億鑫蔬果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兩岸關係不佳也有可能是今年鳳梨外銷大陸訂單減少的原因之一。至於嘉義縣政府推動鳳梨外銷日本,數量約僅銷大陸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簡源松1958年生,從事水果貿易商數十年,現為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嘉義市黨部副主委。
  • 前「農委會主委」:停ECFA,臺灣農產品可能崩盤
    馬英九時代「農委會主委」、前南投縣長陳志清向中評社表示,依目前兩岸對立氛圍來看,ECFA中止是可以預見的情況,假如ECFA停止,臺灣農產外銷將首當其衝,農民務必做好產量調節,否則恐怕出現價格崩盤。此外,民進黨當局失去ECFA後,預期將向美國尋求貿易協議,屆時美豬可能解禁來臺,農民要做好相關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