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見真情!天津東麗區與甘谷縣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

2020-12-17 澎湃新聞

天津,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發達。甘谷,甘肅省人口大縣、農業大縣、教育大縣、勞務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相距數千公裡的兩地,因東西部協作結緣。

1996年10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天津市對口幫扶天水市,全面展開扶貧協作工作,其中東麗區對口幫扶甘谷縣。從此,讓遠隔千裡的兩地,心心牽掛,緊緊相連。

發展產業 造血扶貧利長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攜手甘谷,天津東麗區並沒有將「扶貧協作」簡單定義為「給錢給物」,在產業合作上堅持「所需」與「所能」結合,「輸血」與「造血」並重,因地制宜,突出精準,不斷加快產業合作,推進幫扶項目建設,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

天津有資本、有技術、有市場,甘谷有產業、有生態、有勞動力,兩地優勢互補,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合作,使扶貧協作工作真正落在了民生改善上。

在六峰鎮扶貧車間,縫紉工們正在趕製一批校服。目前該車間共有80名貧困戶,每人平均每個月可以掙到2800元的工資。「家裡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顧,這幾年沒辦法外出打工。扶貧車間開辦後,我邊打工邊照顧家,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工資,增加了家庭收入。」六峰鎮六峰村建檔立卡戶程春霞高興地說。針對六峰鎮很多貧困戶不能外出打工,尤其是一些婦女需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生活比較困難的問題,2018年天津市東麗區創新幫扶方式,投入幫扶資金146萬元對六峰鎮原來的服裝扶貧車間進行了整體收購,專門吸納當地貧困戶女工進廠打工賺取工資性收入。

天津東麗區從扶貧協作資金中,專列420多萬元對甘谷縣運營情況好、帶富能力強的18家「扶貧車間」進行了整體收購,採取回購資產入股分紅的方式保證了村集體及農民的切身利益,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的幫扶方式的轉變。「東麗扶貧車間」在甘谷縣成立一年多來,幫助當地群眾968人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70人。

禮辛鎮尉坪新村的蔬菜產業基地去年建成了147個鋼架大棚,村民們在大棚裡種下了致富的希望。「帶動了70多戶貧困戶,相當於人均增收1000元。」甘谷縣禮辛鎮尉坪村黨支部書記賈小貞介紹說,這也得益於天津市東麗區的扶貧協作支持,「今年,天津又支援我們村再建設70個鋼構架無立柱蔬菜大棚,目前已經建成了40個。」

近年來,天津市東麗區大幅提高對口幫扶資金支持力度,累計到位幫扶資金3756.86萬元,其中財政援助資金3169萬元、社會幫扶資金587.86萬元,較2018年度增加1000餘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9個,開發村級服務性崗位2402個,扶持2959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帶動3.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

消費扶貧 助農產品「飛」出西部

今年4月28日,「津城獻愛心、精準助脫貧——天津市消費扶貧雲籤約」活動舉行。在甘谷縣分會場裡,甘谷縣農家秋韻石磨雜糧、白娃花椒農民專業合作社、田園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數家企業分別與天津東麗區津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鋤禾優品(天津)有限公司、天津米克朗商貿有限公司籤署了400萬元的採購協議。

待到今秋收穫的季節,一粒粒花椒、一顆顆蘋果、一袋袋雜糧掛麵,將搭乘天津市東麗區與天水市甘谷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感情線」,走出西部。

這份共享的「收穫」背後,正是東麗區與甘谷縣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做出的新努力——打破「輸血式」扶貧,用市場導向實現精準扶貧。

在對口幫扶框架下,近年來,兩地充分發揮優勢,堅持線下和線上相結合,探索出「網際網路+」扶貧協作新模式,充分對接東麗發達的電商平臺和先進的產銷模式,依託甘谷縣建成的5家農特產品電商銷售平臺,東麗區建成的9家線下扶貧展賣館,積極組織開展營銷促銷、品牌推介,推動蘋果、辣椒、麻鞋等「甘貨進津」消費扶貧行動,先後通過微信平臺認購、2019年中國•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消費扶貧展賣、藝術交流書畫作品義務展賣及線下扶貧展賣館銷售等方式,共幫助銷售甘谷縣農特產品折合人民幣約6332.19萬元,進一步提升了甘谷蘋果、辣椒、麻鞋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拓寬了甘谷縣農特產品外銷渠道。

與此同時,為加快攜手奔小康步伐,東麗區和甘谷縣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東麗區40多家愛心企業、個人、社會組織累計為甘谷縣捐贈實驗教學儀器、助學金、慈善資金、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小雅智能音箱、醫療器械、醫療用品、路燈、愛心大米、無人機、路燈設備折合人民幣587.86萬元。

2019年,在東麗區委統戰部的銜接協調下,東麗區採購了六峰鎮騰達「扶貧車間」所生產的溫暖大禮包5750個,價值230餘萬元,全部用於支持甘谷縣貧困戶冬季過冬。

如今,越來越多的甘谷特色農產品走進天津的各大超市,擺上了天津市民的餐桌,天津的愛心物資也被源源不斷地送到甘谷縣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手中……一往一來,天津東麗與天水甘谷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是單向幫扶,更是兩地找準產品市場「契合點」,共同發展進步的「攜手之行」。

扶貧強智  激發活力拔窮根

扶貧先強智,人才是關鍵。在扶貧協作工作中,兩地積極開展幹部人才交流,為甘谷縣決戰脫貧、決勝小康儲備人才資源,架起了兩地深化交流合作的橋梁。

2019年,東麗區先後選派1名縣級幹部、2名科級幹部、30名專業技術人才赴甘谷縣開展掛職交流、支教支醫等方面的幫扶。在「請人才來幫忙」的同時,甘谷縣還積極「送人才去學習」,共選派1名縣級幹部、12名科級幹部、47名專業技術人才赴東麗區開展掛職鍛鍊、培訓學習,組織116名副科級領導幹部赴東麗區參加黨務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和鄉村振興戰略培訓班,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路,增加了才幹、鼓舞了鬥志。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過程中,甘谷縣和東麗區人社部門攜手積極拓寬勞務協作渠道,搭建勞務培訓輸轉就業平臺,組建成立了天津市東麗區甘谷縣勞務協作服務工作站,協調組織東麗區40多家企業來甘谷縣舉辦東西部勞務協作「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393個,籤訂就業意向協議32人,輸轉15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到天津地區就業,推薦246名貧困學生到東部職業(技工)學校就學,1014名貧困勞動力到省外其他地區就業,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200人,創業成功148人,帶動貧困人口791人,創業成功率74%,有力地促進了甘谷縣勞動力轉移就業脫貧。

甘肅省東谷亮麗照明系統有限公司採用「扶貧車間+貧困戶」的生產模式,古坡鎮通過「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打造成了集觀光旅遊、採摘體驗、藥用於一體的古坡草原菊花谷,帶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展現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

合力攻堅  同心共築小康夢

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兩地黨政領導共商協作,共謀發展,建立了高層推動、互訪交流的聯席會議制度,遠隔千山萬水的兩地,因一批又一批幹部的互訪交流學習,變得山水相依。

「自2017年新一輪東西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兩地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對接交流,加大幫扶力度。在組織領導、資金支持、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產業合作及攜手奔小康等6個方面開展深度協作幫扶,開創了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協作交流新局面。」中共甘谷縣委常委、副縣長朱德勇鏗鏘有力的話語,訴說著兩地結對幫扶促脫貧的深情厚誼。

朱德勇說,甘谷縣對於東麗區投入的幫扶資金,嚴格按照雙方確定的幫扶計劃,堅持精準到戶到人的原則,重點用於產業發展、改善到戶基礎設施、「兩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弱項上。東麗區收購的18個扶貧車間,一方面解決了領辦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採取回購資產入股分紅的方式保證了村集體及農民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在於,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幫扶方式的轉變。另外,針對甘谷農業大縣農特產品多、急需在東部開拓消費市場的情況,東麗區政府積極搭建平臺,成立了16家消費扶貧館,推進兩地企業的市場對接。

「到目前,天津市東麗區和天水市甘谷縣共完成鄉鎮結對、社區與村結對、村企結對、學校及醫院結對80多個,有71名縣處級以上領導進行了認親結對,為甘谷縣整縣脫貧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持。」朱德勇說,「當前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必將進一步升級加力,以有限的資金項目和無限的工作感情相結合,推動兩地心心相連,攜手共同奔小康。」

來源:甘谷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天津市東麗區幫扶甘谷縣脫貧 1.3萬人受益
    每日甘肅網天水訊(記者劉東亮 通訊員趙嘉貴)2017年以來,天津市東麗區為甘谷縣累計資助1351萬元,幫助2900多戶1.3萬多人脫貧致富,翻開了兩地深度扶貧協作的嶄新篇章。2017年,東麗區人社部門、職教中心與甘谷縣人社局、職業技術學校、騰達職校確定了聯合辦學、貧困家庭學生職業教育、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貧困勞動力輸轉、在津甘谷學生就業等5個層次的合作幫扶事項,並籤訂了合作意向書。
  • 廈門市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 助力臨夏州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這一關鍵時期,廈門市商務局主要領導帶領商務系統扶貧攻堅隊伍,遠赴甘肅省臨夏州,通過一系列活動多元幫扶,出實招、謀實效,傾力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多措並舉支持臨夏州企業及產品走出臨夏、走進廈門。
  • 東西部扶貧協作:演繹崆峒版《山海情》
    黨中央、國務院調整東西部扶貧協作對象後,天津市河西區結對幫扶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崆峒區,讓兩地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從此,相距1300多公裡的兩地幹部群眾,攜手書寫脫貧攻堅的新篇章,共同描繪小康夢的同心圓,演繹了一幕幕同樣盪氣迴腸的崆峒版《山海情》。
  • 關於加強和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建議
    2016年12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是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精神,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提出的指導性意見。
  • 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經驗入選2020年全國東西部扶貧...
    8月22—23日,國務院扶貧辦在雲南省怒江州、保山市舉辦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全國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東部9個省份、14個城市,中西部16個省份、20個市(州)200餘人參加培訓。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碧江區工作組報送的案例《深化協作共建·攜手共奔小康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典範》入選2020年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案例,並在培訓會上作交流發言。
  • 攜手並進 同心圓夢——天津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承德工作紀實
    再高的山,擋不住天津馳援承德的濃濃真情;再遠的路,割不斷兩地幹部群眾的一家親。一灣灤河水,津承兩地情。天津與承德之間,因為引灤入津工程,讓兩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因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讓兩地緊密攜手,共同向貧困宣戰。2016年,天津與承德「1+4」合作協議正式啟動。
  • 嘉陵區和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嘉陵區鄉村一角  嘉陵區和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雙方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幫扶機制,深入開展交流協作和項目對接,深化扶貧協作,攜手共繪東西部扶貧協作「同心圓」,有力地加快了嘉陵區脫貧奔康步伐。
  • 大愛滿溪州——濟南市歷下區、永順縣全面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大愛滿溪州 ——濟南市歷下區、永順縣全面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如今,讓兩個相距千裡的區縣心連心的是深深的幫扶情。 2017年,借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兩地牽起千裡之緣,攜手脫貧攻堅奔小康。用趵突泉水泡永順莓茶,茶香四溢。永順、歷下兩地人民,情深意濃。 深秋時節,在永順的山山水水之間駐足回望,一個個項目拔地而起,一個個產業書寫傳奇,一項項民生實事惠及百姓。
  • 臨安區施秉縣東西部扶貧協作邁步脫貧致富路
    杭州市臨安區結對幫扶施秉縣以來,兩地領導幹部積極主動對接,為確保各項協作工作落地落實,杭州市臨安區出臺了《臨安區助力施秉縣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兩地政府籤訂了《2018-2020年兩地結對幫扶框架協議》;施秉縣還明確一名本地縣政府分管領導分管協作工作,形成了東西部齊抓共管機制。
  • 中辦 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精神,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 千裡攜手共逐夢——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綜述
    一個是銅仁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山水經典,一城神仙」之美譽,兩個在地理上遙遙相望的城市,因「使命、責任、幫扶」而緊緊地交融在一起。貴州碧江卻因為地域和區位劣勢,與江蘇崑山存在著較大的發展差距。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精神,時代賦予了崑山責任使命,也給予了碧江發展機遇。
  • 山水相連 昆碧情深——寫在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周年之際
    崑山·碧江相隔1500多公裡,跨域5省,不懼群山阻隔,不畏路途艱辛,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攜手共建、同赴小康的一家人。2013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江蘇與貴州、蘇州與銅仁正式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崑山與碧江因此成為了協作共建的兄弟單位。
  • 越城區-馬邊彝族自治縣召開2020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
    昨天,越城區-馬邊彝族自治縣召開2020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   金曉明強調,接下來越城區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對口扶貧工作部署,進一步深化兩地協作,聚焦黨政互動互訪、項目建設管理、專技人才交流、弱勢群體幫扶等四大領域,統籌推進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社會幫扶各項工作,不斷增進兩地百姓福祉
  • ——我省開展電商扶貧東西部協作結碩果
    4月15日,隨著甘南州「天津館」O2O線下特色體驗館順利開館,東部沿海省份對口支援我省的隴南市「青島館」、臨夏州「廈門館」、定西市「福州館」共4個線下體驗館全部開館,標誌著我省電商扶貧東西部協作邁出堅實步伐,也為甘肅農產品「走出去」搭建起良好平臺。  搭建平臺,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  我省特色農產品豐富。
  • 中國涼都網:大連市代表團到六盤水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李熙妍 攝30日上午,召開大連市六盤水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座談會,聽取大連市、六盤水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情況匯報。要聚焦重點工作,進一步深化產業合作,在人力資源、勞務協作、消費扶貧、創建文明城市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務實合作,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堅持有限無限相結合,總結扶貧協作經驗,創新機制方法,找準結合點、把握互補點、拓寬合作面,確保向黨中央、向貴州省及六盤水市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 東西部扶貧協作傳佳話!8輛「健康專列」開進青川鄉鎮衛生院
    「此次爭取吳興區對口幫扶青川縣醫療急診急救能力提升項目資金,用於購置急診急救車8輛,解決了部分鄉鎮無救護車,群眾因病急診急救難的問題。」青川縣衛生健康局局長高飛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吳興區做了大量的工作,青川的基本醫療得到有效的緩解。這8輛救護車一定會對青川的醫療急救事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極大滿足兩所偏遠鄉鎮衛生院急救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需要。
  • 廣州聚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又上《人民日報》啦
    發展產業幫扶,用項目發展帶動對口地區經濟發展,增添脫貧動力;組織技能培訓,讓對口地區的貧困群眾儘快掌握一技之長,在家門口高質量就業;依託消費扶貧,幫對口地區的產業產品拓展銷路……2016年以來,廣州持續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按照對口幫扶地區的實際情況精準施策,幫助其減少貧困人口數量、實現脫貧摘帽。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作為全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的示範,自2016年起,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開始定點幫扶萬山區。在龍田村定點幫扶的蘇州高新區派駐萬山區扶貧幹部楊亮對初到龍田村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從全村百姓殷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扶貧幹部的信任和期望,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當地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 跨越千裡 路橋朝天攜手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區
    8月25日下午,廣元市朝天區——台州市路橋區兩地高層聯席會議召開,兩區主要領導深入交換扶貧協作意見,籤訂協作協議,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深入實施。路橋區委書記潘建華指出,今年以來,路橋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緊緊圍繞市委書記陳奕君提出「把對口幫扶當作家裡事、分內事」的要求,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支援與合作並舉,全力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兩地來往日益密切,合作領域持續深化,在交流結對、項目援建、產業合作、勞務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友誼之花越開越盛 發展碩果越結越多 武義—嘉陵東西部扶貧協作...
    南充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嘉陵區委書記廖倫志,武義縣委書記姚激揚就進一步深化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進行對接交流。武義縣領導章旭升、李唯、王昱、方黎明,嘉陵區領導宇旻、朱鵬(掛職嘉陵區委常委、副區長)、羅適參加會議。在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指引下,武義與嘉陵結緣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城市,至今已有3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