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友們常打趣說:水裡魚多空鉤都能釣,水裡沒魚你就是掛人肉都沒用!這話真箇是話糙理不糙,常常被釣友提起。
但是說真的,沒魚的水咱們釣魚人一眼就看得出來,也不能夠去沒魚的水裡。釣魚難就難在,明明水裡有魚,但就是釣不到,怎麼折騰就是不咬鉤,這才是最讓人頭痛的!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自然規律,畢竟魚是活的,生活在大自然中,肯定是會受到天氣、環境以及認為的影響,而不是時時刻刻等著吃你的鉤。
早些年那是好釣,那是因為以前資源真是好,釣魚的人也沒現在那麼多。那時候汙染也沒這麼嚴重,水都不是很肥,加上魚又多,但凡是吃的它們都不會放過,能不好釣嗎?
現在卻是剛好相反,資源越來越差,釣魚的人卻是越來越多了。不管是大江大河,基本上很少能見到清澈的水域了,基本上都是比較肥的水。魚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年電魚的、網魚的,海了去了。
言歸正傳,現在雖然資源差了,但是用心找找,野釣還是有地方的。今天我們就說說,為什麼有些水域,明明看到有很多魚,卻釣不到,都有哪些原因。
一、人為影響——電、網、毒!
這三種,基本上是釣魚人最恨的三種人了吧。從對釣魚的影響上來說,肯定是藥師>電工>網工。
藥師就不談了,最可恥的就是這種人!往嚴重了說甚至是謀財害命!但凡被毒過的地方,可能一片水域都得廢好幾年!釣魚是不可能了。
網工其實對釣魚影響不算太大,尤其是自然水域,畢竟水是活的,魚也會從別的水裡遊過來。只是希望網工們用大點的網眼,不要搞什麼斷子絕孫網。
電工的話,對於釣魚影響還是有的,也很常見,所以更為釣魚人所恨。被點過的水域,輕則三五天不開口,重則魚再也不來了。
如果我們釣魚的水域被這些人光顧過,那麼短時間還是不要去了,另尋他地吧。
二、天氣影響——風、溫度、光。
除去人為影響之外,天氣可能是對釣魚影響最大的因素了。釣魚人也都知道,天氣不好魚不開口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沒風的時候可以選擇大水面,如果風大則選擇小灣子、橋洞下、水草及樹蔭附近為好。
光照方面,如果沒有強陽光的話,那麼對於釣魚的影響不大。如果是大晴天,陽光較強的話,尤其是深秋和冬天這樣的冷天,因為陽光的照射,水面的溫度升高很快,很容易造成魚兒上浮。並且魚兒上浮時釣浮也不一定吃餌,所以釣早晚比較合適。
至於溫度,這是對釣魚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了。氣溫的驟升驟降對於釣魚都不友好,都會導致魚不開口,釣草洞都不一定管用。出釣最好選在氣溫穩定的日子,如果非要釣,儘可能釣深水,因為深水溫度相對恆定。
三、釣位選擇問題。
很多人老愛選老釣位,其實老釣位未必就好。首先還是要根據前面說的兩點來判斷這個老釣位是否適合當前的魚情。比如老釣位非常明顯,釣魚人能想到,電工也能想到,如果被電工光顧過,你能釣到魚嗎?
至於其他的釣位選擇上,以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無非就是樺尖、大壩、洄灣、入水口、橋洞等特殊地形。因為這些地形都方便魚兒覓食、躲藏。
地形選擇上一定要結合當天的天氣因素綜合考慮,不要盲目迷信老釣位,相信自己的判斷。
四、出釣時機沒把握好。
就像前面說的,氣溫驟升驟降會讓魚兒不開口。如果我們剛好選擇大變天的當天去釣魚,那麼空軍是非常正常的。
當然魚兒不可能一直不吃東西,氣溫的突變會讓魚兒不開口,但只要魚兒適應了,肯定還是要進食的。在這種時候就更得把握好出釣時機了。
理論上是早晚好釣,但是如果早晚作釣效果不理想,就可以試試大中午去釣,也許會有意外收穫。
五、魚沒機會咬鉤。
窩子裡有魚,它們也想吃東西,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它們吃不到。最後搞得魚也著急,人也著急。這是為什麼呢?有兩種可能:
1、小魚太多,大魚搶不到。
首先大魚大多數時候肯定是在水底或者較深的水裡的,而小雜魚基本都是在水皮和中上層。其次大魚吃餌比較謹慎,一般都要觀察、試探一番才會真正一口悶。小魚就不同了,看到水裡有東西就要上去搶,無腦搶食。不空以前在家裡後面的一條小河裡釣魚,裡頭鰟鮍泛濫,彈一團菸灰下去都吃得乾乾淨淨。
2、抽竿的頻率太快。
冬天不比夏天,夏天魚活性高,吃東西也積極,經常是看見吃的就衝過來一口悶,直接就是一個黑漂。
冬天就不同了,冬天魚兒都是懶洋洋的,慢悠悠的進窩,小口的吃餌,所以我們一定要多一些耐心。不要拋竿沒多久就想換餌,沒準魚兒正朝這邊遊著,你卻提竿了。
前期快速抽竿抽窩子沒啥問題,但是等到差不多了,就要放慢速度,以守為主。
今天寫得比較多,但是基本都是在現在這個季節非常適用的。現在秋冬交接,出太陽就小魚鬧窩,天一陰就死氣沉沉,所以掌握好時機和技巧是非常關鍵的。
感謝大家的觀看,祝釣友們大鯽大鯉,天天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