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竟有航空兵:為湊錢留洋學飛機賣了一艘巡洋艦

2020-12-17 科羅廖夫

一百年前中國在技術上大幅度落後世界發達國家,但那時候還不存在西方國家因為恐懼中國崛起而實施的對華技術封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發動的潛艇戰令協約國海軍頭疼不已,海軍的飛機也開始廣泛用於海上作戰用於作戰,西方國家海軍開始大力發展航空兵,這引起了中國軍界和輿論界的強烈興趣,他們認為飛機和潛艇這兩種新興的武器是未來海上作戰利器,也是強國禦侮之道。

1914年,日本首先開始探索航母和艦載機作戰,這一年日本將一艘5800噸的貨船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起名「若宮號」,該艦可以裝載4架水上飛機,用吊車吊放,水上起降。隨後若宮號參加了日本對德國佔領的我國青島膠州灣的作戰,日本海軍使用艦載機首次進行了偵察、投彈,以及通信和指揮工作,這是人類戰爭歷史上第一次受到來到海上的空襲。

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密切關注日本航母作戰和艦載機的發展,海軍部要求組建飛機、潛艇力量的呼聲很高,北洋政府也想趁此機會擴充軍力,於是北洋政府決定籌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

時任海軍總長的劉冠雄開始著手籌劃。劉冠雄是北洋水師的老人,早年留學英國,在甲午海戰中任致遠艦的姊妹艦——巡洋艦靖遠艦幫帶大副,屢有戰功,後任4300噸主力巡洋艦海天艦管帶。因為是袁世凱的嫡系,劉冠雄一直在北洋水師官運亨通,就是1904年將甲午海戰後清朝最大的兩艘軍艦之一的巡洋艦海天艦觸礁損毀,也未影響步步高升,1912年升任北洋政府海軍部總長,海軍上將軍銜,成為民國的第一位海軍上將。

民國初建,海軍建設百廢待興。中國陸海交錯,此時海防任務繁重與海軍力量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為了從裝備、戰術、人才上全面加強海軍建設,北洋政府海軍部著手制定了十年發展計劃,其中發展海軍航空兵和潛艇被作為不對稱作戰的重要力量建設被提上日程。海軍建設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北洋政府海軍部決定先派出海軍留學生,赴美國深造,學習先進的海軍飛機製造和應用技術,以及潛艇戰技術。

然而,當時的北洋政府內外交困,財政吃緊,難以支付留學費用,海軍只能自籌資金,這可難壞了劉冠雄,沒有錢什麼也辦不成。就在此時,一筆意外的款項從海外送到了劉冠雄的手中。

原來,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為振興海軍,曾向國外訂購了12艘戰艦。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倒臺,外購艦艇有的已經竣工,有的接近竣工,但繼任的北洋政府卻難以將購艦款項付清,致使一部分軍艦因欠款被外國廠方拒絕交貨,飛鴻號巡洋艦就是其中之一。

飛鴻號巡洋艦宣統年間清政府預備設立海軍部,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率團赴歐美日考察期間訂購的巡洋艦,購買時的目標是作為中國海軍的高等訓練艦,儘可能配齊當時海軍最先進的裝備,為中國海軍購買大型軍艦預作人才儲備。

圖片:清廷向美國紐約造船廠訂造的輕巡洋艦飛鴻號,圖為該艦在船廠裡組裝。

該艦由美國紐約造船廠建造,排水量2600噸,編制230人。主炮為2門15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式炮,還有4門10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式炮,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1磅馬克沁桌球機關炮2門,18吋魚雷發射管2具。以二千多噸排水量來說,6門100毫米主炮的火力顯得很強悍。飛鴻艦動力為六座Yarrow燃煤鍋爐四部Parson式6000匹馬力透平主機(也叫做蒸汽輪機),航速可以達到20節。如果該艦進入中國海軍服役,那就是中國海軍史上第一型裝備蒸汽輪機的先進軍艦,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燃油軍艦。

該型艦共建成三艘,採用統一設計,分由英、美三家船廠建造,三艦完工時清政府已經倒臺,應瑞艦和肇和艦由國民政府結算接收。飛鴻艦因國民政府用債券抵算未付款逾期不能兌現,無力再支付艦款,於1914年被希臘轉購,成為希臘海軍的赫拉號(Helle)。這條性能非常好的巡洋艦在兩次大戰中都十分活躍,一戰時曾經多次襲擊土爾其艦艇,二戰期間於1940年12月被義大利潛艇擊沉。

由於在飛鴻號等三艘巡洋艦的建造過程中,清政府支付過3萬英鎊的保證金費用,飛鴻艦被轉賣後,這筆錢隨即退還給中國。此時正在為籌措留學款項發愁的北洋政府海軍部銀行帳號上突然出現了這一筆巨款,如飲甘霖的北洋政府立即決定將這筆錢全部用來資助海軍赴美留學生。

1915年春,北洋海軍部選拔了31名學生,派往美國留學。在這些學生中,巴玉藻、王助等人學習飛機技術,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工程,一年後獲該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為了積累製造飛機的經驗,巴玉藻畢業後受聘為寇蒂斯飛機廠設計工程師和通用飛機廠總工程職。王助畢業後來到波音飛機製造廠,擔任該廠第一任總工程師。在他的幫助下,波音飛機製造廠很快扭虧為盈。他們為美國早期航空工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兩年以後,學成回國的留學生們進入了民國海軍各部門服務,為中國的航空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熱衷於飛潛作戰的北洋海軍部在福州馬尾還開辦了第一所海軍飛機潛艇高等學校(飛潛學校),共培養三屆學生56人,培育海軍飛行員21名。1918年還在馬尾船政局開辦了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 「海軍飛機工程處」。

1919年8月,中國第一架海軍飛機試製成功,被命名為「甲型一號水上教練機」,時距美國萊特兄弟1903年首制原始動力飛機僅十餘年,鑑於國產飛機首製成功的意義突出,北洋政府曾發出嘉獎令。甲一號飛機為雙桴雙翼水上飛機,總重量1055公斤,動力為100馬力活塞發動機,最高時速130公裡,續航340公裡。

從1919年到1926年,馬尾船政局陸續造出各式飛機15架,性能不亞於同時代歐美各國所製造的飛機,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建設成功的開端。例如丙型一號機是中國第一架水上轟炸機,其續航距離已經達到850公裡。1928年7月製成的丁一式海鷹和丁二式海雕號水上魚雷轟炸機,最大時速180公裡,飛行高度為3800米,最大起飛重量2.5噸,海面爬升率每分鐘160米,裝有機槍、火炮各1門,攜帶炸彈8枚,還能帶1枚魚雷。1930年製成的江鴻號飛機,曾由馬尾起飛至漢口,在長途飛行中經受住考驗,顯示了我國當時較高的航空工業水平。我國航空工業起步不晚,但在舊中國,政治混亂,經濟凋敝,科技發展屢受制約,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雖擁有優秀的設計和製造人材,終因各方勢力掣肘和經費不足等困難而難展航空宏圖。

相關焦點

  • 104年前沙俄海軍航空兵第一次轟炸行動 水上飛機空襲土耳其港口
    為了保護這兩艘運輸艦的安全,沙俄海軍出動了「瑪麗亞皇后」號戰列艦,「卡胡爾」號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但事實證明,護航艦隊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土耳其軍艦根本就沒出現在宗古爾達克。「尼古拉斯一世皇帝」號的水上飛機由雷蒙德·馮·埃森中尉指揮,而來自「亞歷山大一世皇帝」號的水上飛機由亞歷山大·容克中尉指揮。
  • 民國時期中國海軍的縮影 令人惋惜的寧海級輕型巡洋艦
    海陸空軍抗敵出師圖(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自北洋水師後,中國海軍一直走在低谷中。從武昌起義開始到軍閥混戰,海軍軍費從未得到過充足的撥付。苟延殘喘就是那時候中國海軍最真實的寫照。一直到1931年國民政府才像日本訂購了一艘輕型巡洋艦增強海軍力量(中日之間複雜矛盾的關係不止於此,抗戰中除了黃埔系的軍官,旅日系軍官也是中國軍隊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 炸沉德軍防空巡洋艦,協助陸軍作戰,1944年的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
    適應未來作戰,海軍航空兵裝備更新,既有國產飛機也有租借飛機194410時40分,突擊第2集團軍在海軍航空兵與坦克支援下,向敵展開進攻,於11時楔入敵方第一道防禦陣地。戰役第一天,海軍第一炮群為支援陸軍開炮131次,發射炮彈2957發;而艦隊航空兵在及其複雜氣象條件下仍然起飛75架次。
  • 巡洋艦和驅逐艦有哪些差別?
    無論在火炮時代還是現代,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在於,除了噸位外,還看是否有裝甲。另外,根據我國海軍對巡洋艦的定義,巡洋艦是「噸位大,裝備大口徑火炮、飛彈,並有垂直裝甲」的戰艦,所以,新型驅逐艦055雖然排水量多達萬噸,但之所以仍被稱為驅逐艦,就是因為沒有裝甲。
  • 號稱「亞洲第一海軍」的北洋艦隊是如何遭日軍「剝皮」的?
    巡洋艦秋津洲,排水量3150噸,速度19節,25cm和12 cm速射炮,1892年7月下水北洋水師的三艘艦隻:巡洋艦濟遠,排水量2300噸,速度15節,21cm和15 cm炮,1883年下水巡洋艦廣乙,排水量1000噸,速度17節,12cm炮
  • 為何一開始實力不如北洋水師的日本海軍,甲午戰爭能夠獲勝
    掀起了一場以效仿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術方面洋務運動,他們的口號為「自強」「求富」。於是,在1888年。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水師。當時的北洋水師在亞洲來說,都是最強大的一支海軍力量。但是這場洋務運動並沒有使當時的中國像日本一樣走上富國強兵之路,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清朝政府十分的腐敗,而且朝廷中各派系之間明爭暗鬥。導致了國家的國防軍事力量空有其表而已。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擊穿重創
    【話說軍世】自明治維新開始的日本,海軍的發展和建設還是比較快的,1859年和1860年,英法兩國開始了裝甲艦的建造後,日本也於1869年的正式擁有甲鉄號裝甲艦,隨著清朝北洋艦隊的開始建設,國力有限的日本也開始琢磨如何對付這個強大的對手。
  • 二戰結束前的日本帝國海軍實力怎麼樣?有哪些裝備?
    甲午戰爭因為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為了對抗「北洋水師」新建造的軍艦,日本海軍延續了自己現代化的改革。「第一次中日戰爭」(日清戰爭,甲午戰爭)終於在1894年(明治27年)8月1日正式開戰,雖然在之前已經有了幾次交戰。9月17日,日本海軍在鴨綠江口的「黃海海戰」中重創了北洋水師,中國海軍艦隊損失了十二艘軍艦裡的八艘。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就在日本海軍一次次戰略指揮錯誤神奇操作下,日本一艘艘航母在太平洋海戰中,被美軍擊沉,1942年作為日本聯合艦隊最為灰暗的一年,日本的重型巡洋艦,卻站出來打一次又一次局部勝仗牽制著,美國艦隊推進的腳步,其中日本妙高號重型巡洋艦的表現最為亮眼,1942年2月27日一次著名海戰的在印度尼西亞海域打響,歷史稱為之為印度尼西亞戰役,爪哇大海戰,印度尼西亞自古以來就富得流油
  • 獲戰鬥之星最多的美艦,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防空不向飛機低頭
    在這一點上,美國海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和先行者。一直以來有這麼一種聲音,認為在航母和艦載機或者空中打擊力量面前,水面艦艇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甚至是"任人宰割"的"魚肉",這種觀點我們稱之為航母決定論或者空軍決定論。事實上在面對體系狀的敵人時,單憑一種或者幾種武器就能夠打贏戰爭的這種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況且水面艦艇也不是真的任人宰割,我們今天所講的防空特化艦就是這麼一個水面艦艇不向飛機低頭的故事。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海軍無奈,只能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搭配「宙斯盾」系統,變成服役至今的常青樹——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紅海軍也同樣為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維護費用擔心,再加上早期艦用壓水反應堆一直不夠成熟穩定,所以基洛夫級只建造了4艘。雖然單艦火力無比強大,但無法形成數量優勢,也不能隨意出動。
  • 不空前但絕後,「共產國際」號巡洋艦,繼承了蘇聯海軍的傳統
    這些大型艦船裡,大家可能聽說過甘古特級戰列艦、基洛夫級巡洋艦以及拖到戰後才完工的恰巴耶夫號巡洋艦,但對於一艘名叫「共產國際」的巡洋艦,知道的人估計不多。今天的主角就是這艘有些其貌不揚的船共產國際(Komintern)號其實是一艘沙俄時代遺留下來的防護巡洋艦,她是博加特裡(Bogatyr)級巡洋艦的3號艦。
  • 美軍中竟有一艘日本重巡洋艦的姊妹艦?還是建在沙漠中,用途詭異
    重巡洋艦是當時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上艦船,標準排水量1萬噸以下(實際上經常超過這個限制)、裝備口徑203毫米以下的主炮。舊日本海軍的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均於1932年服役,在太平洋戰爭中參與了多場重要海戰。到了戰爭末期的1944年10月下旬,雷伊泰灣海戰爆發。
  • 我們還能見到,即將被歷史淘汰的巡洋艦嗎?
    HMS貝爾法斯特,WW輕型巡洋艦在現今,還配備有巡洋艦的海軍有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秘魯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仍舊在編的巡洋艦有大名鼎鼎的有美國「提康德羅加」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和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甲午史專家陳悅說,應該以發現致遠艦為契機,建立系統的甲午海戰紀念館。
  • 最致命海軍武器在中國捲土重來!為何美軍固執地稱055為巡洋艦?
    5年後的今天,中國海軍首款萬噸級的055型飛彈驅逐艦首批六艘已經全部下水,首艦南昌號也已經在海軍服役。5年時間,恍然如夢,中國海軍卻已是今非昔比。中國軍事觀察人士從當年的欣喜若狂到如今的心如止水,即使是第六艘055大驅下水都波瀾不驚,目光聚焦在下一艘國產超級航母上。
  • 地中海被稱為義大利內海,為何二戰中義大利海軍卻沒什麼作為?
    7艘,其中先進的「維託裡奧.維內託」三艘,單艦主炮為3座3聯裝381毫米炮塔;還有「康特.迪.加富爾」級兩艘,單艦主炮為10門320毫米主炮;「卡歐.杜伊裡奧」級,為加富爾級的改進型號,主炮沒變,防空火力提升了。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沉沒戰艦致遠艦將重建(圖)
    隨著1965年操江號在日本神戶被解體,北洋水師所有的戰艦都已經走入了歷史的背後,只有這艘我國保留下來唯一一艘清末蒸汽輪船,依然能夠讓我們回味那個時代艨艟的影子,這是一艘清末振興海軍過程中,向外購買軍艦時附送的火輪船,其精美的雕刻,仿佛製作豎琴一般細膩的工藝,讓我們隱約感到,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為了實現近代化進行的那一次自強努力,曾有著異乎尋常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