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是廣東各大水系中最常見的野生魚,一位釣魚愛好者,只要拿根魚竿,去任何一條河道裡,無論是用蚯蚓還是商品餌,半天功夫都能釣回來半桶羅非魚......
然而近來,在廣州的許多江河水域裡,一種「血紅色」的羅非魚,卻大量出現,許多釣魚愛好者都頻繁碰見。
流溪河釣魚,男子釣起數條紅色羅非魚
「今年經常釣到這樣的,有的粉紅色,有的就是血一樣紅的那種啦......」
廣州釣魚愛好者鄒先生介紹說,他最近在流溪河垂釣,頻繁釣到這種體色豔麗的「奇怪羅非魚」。
這些紅色羅非魚,體色深淺不一,且大多魚身為粉紅色(接近透明),而魚尾、魚鰭,則呈現鮮豔的「血紅色」......
並且,這些羅非魚似乎更喜歡夜晚「出來活動」,夜釣的時候它們出沒更頻繁,有時候一夜能釣好幾條。
另外,除了流溪河,廣州的各大市內河道,和公園湖河裡,都有這種「血紅色羅非魚」的身影,且其數量有日漸增多的趨勢......
這些紅色羅非魚,是普通羅非魚變異了,還是新品種?
其實是「雜交魚」
事實上,這些血紅色的羅非魚既不是「汙染變異」,也算不上新品種,而是一種「雜交魚」——即人工培育的「紅羅非魚」和普通羅非魚的雜交後代。
「紅羅非魚」是羅非魚裡的「珍品」,它體型更似真鯛,肉質也如真鯛一般嫩滑軟彈,且腹腔無黑膜,因此天然就無泥腥味,其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遠勝普通的羅非魚。
(上為「紅羅非」,下位普通羅非魚,它們雜交的後代就是廣州河道裡近來多見的「血色羅非魚」)
而這種人工選育的「紅羅非魚」,進入自然水域後,與其他的奧尼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等的後代雜交,就產出了各種形形色色的「血紅色羅非魚」了.....
這些「血紅色」羅非魚能吃嗎?
在廣州,甚至整個廣東地區,關於野生羅非魚的食用價值,評價向來不高,不少人鄙夷地認為羅非魚是垃圾魚,只釣不吃。
不過,這些血紅色羅非魚,從其親代的肉質來推斷,食用價值依然還是很高的——當然前提是其生活的水域無汙染。
從其外形看,這些雜交的後代,雖然體型跟「紅羅非」已有差異,但肉質肌理可能還具有親代的特徵,烹飪起來應該還算美味......
網友們,你們見過這種羅非魚嗎?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