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市場銷售佔比不到10%,研發費用低,研發人才儲備不足,而報告期內銷售費用雙培增長。欲登錄科創板的湖南南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新製藥」)何以稱自己是一家創新型製藥企業?
近日,南新製藥回復了其科創板上市申請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在問詢函中,上交所對公司報告期內藥價大漲提出質疑,南新製藥則回應稱,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價格整體保持上升,主要是受兩票制影響,公司的銷售模式由招商代理模式逐步轉變為專業化學術推廣模式,銷售渠道、客戶結構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017年度為過渡期、2018年已全面轉為專業化學術推廣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南新製藥前身為湖南凱鉑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創建於2006年,是一家以創新藥研發為核心、集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創新型製藥企業,主要專注於抗感染、心腦血管、抗腫瘤等藥物領域。
研發不足,人才儲備亦不足
據了解,南新製藥旗下目前有1款創新藥上市,3款創新藥、2款改良型新藥在研,9款仿製藥產品在售,包括辛伐他汀分散片、頭孢克洛膠囊、頭孢呋辛酯分散片、乳酸環丙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等。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78億元、3.48億元、7.00億元,2017年、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4.99%、101.57%;扣非淨利潤分別為661.13萬元、2184.89萬元、4796.69萬元。
其中,仿製藥辛伐他汀分散片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3.63%、41.64%、39.28%,是公司的收入第一大單品,用於糖尿病調脂治療,而備受吹捧的基於核心技術研發的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則位居第二。
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在「兩票制」的影響下產品平均銷售價格顯著增長,2018年,公司所有藥品單價翻了一倍以上。
隨著公司各主要產品價格的逐步提升,毛利率整體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高,分別為 60.30%、71.13%和 85.58%。
業績趨勢向好,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公司研發投入(含費用化及資本化部分)分別為1648.35萬元、2175.22萬元、4151.70 萬元,佔營收比分別為2.83%、4.94%和5.93%,在行業內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
另外,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銷售人員144人,佔員工總數31.58%;而研發及技術人員僅42人,佔總人數的9.21%,其中研發管理團隊包括擁有國際製藥企業核心研發崗位工作經驗在內的博士僅3人,人才儲備很不足。專利方面,公司目前也僅取得8項發明專利。
但是,報告期內,公司在銷售費用上卻能夠大揮手臂,銷售費用連年成倍的增長,2016-2018年,南新製藥銷售費用金額分別為5454.12萬元、1.23億元、4.18億元,佔當期營收比分別為 19.61%、35.27%、59.67%,2017年、2018年銷售費用增長率分別高達124.76%、240.98%。
值得注意的是,大額的銷售費用中,近三年學術教育推廣費分別佔比59.66%、83.03%、91.4%,2018年學術教育費達3.8億元,當年營業收入為7億元,即每銷售一件產品,超過一半的費用是用於學術推廣。
對此,南新製藥解釋稱,由於新藥研發成功獲批上市之後,需要進行長期的、大量的學術教育才能被醫生所接受,其進一步表示,公司擁有多個獨家產品,尤其是創新藥,其特性往往不為市場所熟悉和了解,這就需要公司持續不斷的學術教育工作。
負債率居高 子公司涉嫌行賄
招股書顯示,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南新製藥負債率明顯較高,2016-2018年,公司負債率分別為72%、66%、62%。另外,報告期內,公司還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情況。
截至2018年末,公司合併報表未彌補虧損為7385.69萬元,母公司報表未彌補虧損為8795.68萬元。據南新製藥稱,由於公司目前業務收入規模較小,新藥研發投入較大,且大額銀行負債導致利息支出較高,其利潤難以在短期內覆蓋費用。
而截至2018年末,公司帳面值為1.25億元,當年的短期借款為1.5億元,佔流動負債比的52.93%;長期借款為1.35億元,佔非流動負債比的91.59%。
另外,公司應收帳款也逐年增長,2016-2018年分別為4043萬元、3286萬元、9906萬元,佔流動資產比分別為19.85%、19.79%、34.79%。
可見,南新製藥的資金流通現狀頗為緊張。據悉,此次募集資金總計6.7億元,其中1.4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另外,招股書顯示,南新製藥擁有三家子公司,其中南新製藥全資控股湖南凱鉑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和廣州南鑫藥業有限公司,而持有廣州南新製藥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南新)87%的股份。據悉,廣州南新連續兩次被捲入行賄案中。
據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法院(2016)閩0982刑初423號刑事判決書,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檢察院於2016年12月9日對被告人張某某提起公訴。公訴方指控被告人在向福鼎市醫院銷售廣州南新生產的辛伐他汀分散片等藥品時,允諾按照醫生的開方量給予回扣款,先後送給開具涉及案件藥品的吳某1、王某1、喻某1等八十三名醫生回扣款共23.7萬元,均被收受。
另據福建省古田縣人民法院(2017)閩0922刑初31號刑事判決書,福建省古田縣人民檢察院於2015年9月16日對被告人魏某某提起公訴。公訴人指控被告人在2005年10月至2014年1月間向福鼎市醫院等推銷藥品與醫療器械過程中,為了得到時任福鼎市醫院張某等七人的關照與支持,違反國家規定多次賄送給上述七人藥品、醫療器械回扣款共計人民幣38.42萬元,其中推銷的藥品生產商涉及到廣州南新。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白雲山(600332,股吧)僑光製藥有限公司(簡稱「白雲山僑光」)持有廣州南新13%的股權,而白雲山集團通過全資控股白雲山僑光而間接持有廣州南新13%股權。
另外,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湘投控股」)持有南新製藥38.10%的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湘投控股為湖南省國資委的全資子公司,湖南省國資委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另外兩名股東廣州乾元、杭州鼎暉分別持有公司20.95%股權和14.29%的股權。
產品批件即將到期
據了解,南新製藥最受市場關注的產品為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屬於原研藥,適用於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該產品2019年1-6月實現收入1.98億元,報告期內,2016-2018年該產品毛利率分別為59.77%、88.87%、88.10%。
據悉,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於2013年4月取得該產品的新藥證書和藥品生產批件,隨即成功上市,是國內唯一上市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注射劑。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的新藥證書與軍科院醫學研究院共有,同時該產品在國內抗流感病毒藥物市場的銷售佔比不到10%。
據南新製藥介紹,公司在國內僅取得帕拉米韋三水合物合成方法的專利,並未取得帕拉米韋三水合物專利在國內的授權。根據《藥品註冊管理辦法》(國家藥監局令第28號)相關規定,「新藥進入監測期之日起,不再受理其他申請人的同品種註冊申請。已經受理但尚未批准進行藥物臨床試驗的其他申請人同品種申請予以退回;新藥監測期滿後,申請人可以提出仿製藥申請或者進口藥品申請。」也就是說,該藥品批件在有效期屆滿後,將存在被仿製的風險。
除了帕拉米韋產品之外,招股書顯示,公司還有39個仿製藥批件即將在2020年內到期,根據公司對相關批件價值的綜合考量,南新製藥目前已按照批件再註冊要求有序開展其中13個藥品批件的申請工作,其餘26個藥品批件不再安排再註冊。
(責任編輯:劉海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