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各行各業遭受重挫,失業率又飆新高。
據港府近日公布數據,8月至10月的失業率為6.4%,失業人數25.7萬,續創16年新高,其中運輸業成重災區。
為幫助企業在疫情下不大幅裁員,香港特區政府自今年5月起推出兩輪「保就業」計劃,代僱主支付員工的部分薪水,以解燃眉之急。
特區政府通過兩輪保業計劃為僱主發放總額約484億港元的工資補貼。但保就業計劃11月底結束,意味著曾參與計劃的企業,可在12月起恢復裁員減薪,年底裁員潮將至!
為了幫助香港青年就業創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中指出將全力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就業發展。
特首林鄭月娥在11月27日公布《施政報告》,就疫情影響不少人失業,因此政府亦增加不同行業的就業機會,而且更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消息指出,就業計劃中,一般職位提供月薪至少有18,000元。
為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港府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提供2,000名額!港府指定企業要為每個香港青年一般職位提供月薪至少18,000元,當中10,000元政府會補貼。創科職位更有月薪至少26,000元,18,000元由政府補貼。
而與香港比鄰的城市珠海也伸出援助之手,珠海橫琴出新規,香港人前來創業可補貼3萬元!
珠海橫琴新區日前出臺《港澳人員到橫琴新區就業創業補貼辦法》,針對用人單位招用港澳人員社會保險、港澳人員到橫琴新區就業及港澳人員到橫琴新區創業三類項目進行補貼,其中符合條件的在橫琴創業的港人可一次性申領30000元補貼。
同時,中央也全力支持香港的相關措施,可以說對香港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措施如下:
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
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
中央支持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逐步擴大「互聯互通」合資格股票範圍;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標的。
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參與其運營發展,進一步深化合作,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
支持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踐「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支持香港深化與深圳合作,優化落馬洲╱皇崗口岸,在位處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以釋放香港口岸區超過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並於稍後進一步共同探討羅湖口岸的優化。
參考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的經驗,研究在港深陸路口岸亦實施「港車北上」。
支持廣東省聯同香港貿易發展局及有關商會,為港企提供政策諮詢、培訓和企業對接服務,以便港商拓展內銷管道和對接電商平臺。
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恢復粵港人員往來。
支持香港確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供應,在有需要時,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政策都是些好政策,希望受益的都是些愛國愛港的好青年,對於那些「黃絲」和「攬炒」派,香港不歡迎他們,大灣區也不歡迎他們。
而真正愛國愛港的香港青年,在如此多利好政策的加持下,相信能熬過疫情,在事業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