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學者證實: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確在山西汾陽

2020-12-17 風正楊帆正當時

4月3日,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唐史學會、汾酒集團聯合舉辦的「紀念杜牧創作《清明》詩1193周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論壇」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隆重舉行。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學文、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山西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李中元,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並講話,山西省社科院與汾酒集團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同時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社科院副院長宋建平、山西省社科聯副主席王志超、汾酒廠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等汾酒高層領導,來自全國各地六個省市八所高校、社科院的教授、專家學者以及新聞記者共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李秋喜董事長在致歡迎辭時,向與會學者專家表達了由衷的謝意和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清明》詩因汾酒而興,名詩與名酒是密不可分的。白居易曾有詩云「並汾舊路滿光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諸多大文豪都曾遊並汾並寫過詩。汾就是汾州,也就是現在的汾陽,他們來汾陽的重要原因就是這裡的杏花村有好酒。汾酒因《清明》詩而名,此詩讓汾酒家喻戶曉,締造了汾酒的一次重要輝煌。為了銘記杜牧《清明》詩給汾酒帶來的偉大貢獻,汾酒集團將杜牧正式列為「汾酒十賢」之一,塑像立碑,永久紀念。

近年來,不斷有關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兒的爭議。我們紀念杜牧不是為了參與這些無謂之爭,而是不想讓杜牧的千古名詩因那些惡意的炒作而蒙羞。的確有不少與杏花村重名的村子,但是其如今以及歷史上有沒有名酒不是幾句話就能改變的。杜牧是因為美酒而來到杏花村,又因美酒寫的《清明》詩,所以,我們有責任讓更多的消費者都能品嘗到杜牧所飲之美酒。只有誠信做事,用心釀酒,弘揚杏花村汾酒所承載的中國酒魂、《清明》詩魂,才算是對杜牧最好的紀念。

來自全國各地的唐史專家、詩詞專家、文化學者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從氣候、地理、歷史、詩歌、酒文化等多角度論述了杜牧與汾陽的密切關係,以及杜牧在山西杏花村所寫的《清明》詩帶來的深遠影響。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發言時說,根據有關文獻記載,杜牧早年至少曾兩次遊歷汾州,而且在這裡寫了《清明》詩。從詩的意境來看,杜牧的情緒並不高,很有可能是想起了曾在此地做官的曾祖父,觸景生情「欲斷魂」。再從汾陽生產名酒的歷史看,杏花村遺址考古發現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時期就有先民在此進行原始釀酒器,其標誌性酒器具就是杏花村遺址發掘的小口尖底甕。

考古發掘進一步證實這裡早在商代就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在北朝時期更已經生產了上層皇室貴族飲用的「汾清」酒,並且成為宮廷貢酒,近代以來又多次獲得殊榮,特別是獲得了1915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高獎——甲等大獎章,更是讓汾酒一舉馳名世界。汾陽杏花村汾酒不僅生產歷史長,而且連續不斷,又是國際名酒,得到盛唐時代偉大詩人杜牧創作的《清明》詩之垂青與讚美是自然無疑的。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安介生發言時說,山西在唐代政治地理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與影響,并州地區在唐代實際上是與上京長安、東都洛陽共同構成了唐朝政治地理的樞紐地帶。唐代晉中地區的發展,與當時的水環境,改善及水利建設有著密切的關聯。太原三城依水為城,與水相依。而汾州在當地官員及百姓的努力建設下,同樣溝渠縱橫,水域生態良好。就地域環境的細節而言,唐詩中所提到的「汾陽花」、「杏葉鞍」以及汾州詩人薛能所作「杏花詩」,特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牧的《請明》詩,更能為汾酒以及杏花村早期歷史提供確鑿無疑、很有價值的史實依據。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薛平栓發言時說,唐代文人大量的吟酒詩,不僅生動形像地反映了他們對於各種酒的消費情況,也極大地豐富了唐代的酒文化;文人吟誦美酒,對於唐代酒的生產與消費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杜牧早年遊歷山西時,在汾州寫下的《清明》詩,則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學者呂世宏發言時說,唐敬宗寶曆元年,杜牧二十三歲,朝中唐敬宗貪玩成性,東部地區河北三鎮割據,上黨劉悟也懷有二心,面對國家內憂外患,杜牧心急如焚。一方面寫了《阿房宮賦》希望勸諫唐敬宗,另一方面寫了《上澤潞劉司徒書》準備勸說劉悟統一河北三鎮。公元825年杜牧壯遊山西,仲春二月從長安出發東行洛陽,去潞州,勸說劉司徒不成功,北上遊太原府,南下並汾古道,寫下了《并州道中》《邊上聞笳三首》等詩歌,途徑汾州寫下了《清明》一詩。我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討,不論是從自然氣候、歷史區位、還是詩人杜牧創作清明詩時間等史證看,杜牧《清明》詩所指之處就是山西汾陽杏花村,且有大量翔實的依據可查。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發言時說,汾酒是我國釀酒業中獨佔鰲頭的古老品牌,早在北朝時期就已經享譽中華,至今仍然保持著國家級名酒的身份。歷代文人們對汾酒的偏愛以及對汾酒的頌揚,使得汾酒披上了其它名酒所沒有的光彩外衣。唐朝時期的汾酒名之曰「乾和酒」。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列出唐朝名酒17品,其中就提到「河東之乾和」。河東,泛指山西,具體釀造地點在汾陽。除了杜牧以《清明》詩讚美詩人汾酒的前身乾和酒外,其他大詩人也紛紛贊之,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卷37《偶作寄朗之》就發出了「鬥醲乾釀酒」的吟唱。張籍則寫出「釀酒愛乾和」 (詩見《全唐詩》卷384)的詩句。現存敦煌文書中有唐人王敷所著《茶酒論》,其中亦將「劑酒乾和」列為一代名醞。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王永平發言時說,1、否定杜牧是《清明》詩作者的做法是站不住腳的。陳寅恪考證《清明》詩時認為,它所描寫的氣候物象應當是中國北方的景色。2、1980年以前,杜牧詩實指汾陽杏花村沒有任何爭議,1982年以後由於經濟利益作用,進而對其地望展開考證,並形成了激烈的爭論。至於詩中所言的「杏花村」到底是虛指還是實指,我認為是實指,是指山西汾陽。3、汾陽杏花村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御酒「汾清」酒,唐宋時期的「幹和」汾酒,以及著名的「羊羔酒」都是杏花村汾酒的前身,吸引了杜牧在內的無數文人墨客。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博導石雲濤發言時說,太原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長安至太原的驛道,途經汾河谷地,見證了唐代詩歌的興盛發展。裴度、令狐楚、嚴綬等往來於此的高官、名士極多,張籍、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為此賦詩。晚唐詩人杜牧早年曾有北上遊邊的經歷,他當時尚未入仕,走「太原—長安驛道」返長安時,路經汾酒的生產地汾陽,並在這裡向牧童打聽何處有酒家。他的《清明》詩當寫於此次行役途中,反映的心情與《并州道中》《遊邊》《邊上聞笳三首》《邊上晚秋》相同,都是年輕人為謀求前程奔波道途的落魄心情的寫照。

蘭州財經大學敦煌文化研究所教授高啟安發言時說,世人皆知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清明》詩盛讚的山西杏花村「汾酒」為山西名酒,世之佳釀,歷史悠久。其實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廣為傳播的一味佳釀——「羊羔酒」,就是宋代的汾酒,出產在今汾陽。其流行並馳名,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大有關係,因宋太祖早年曾在山西一帶遊歷,喜歡飲用山西酒,登基後命令將山西一帶釀酒方作為宮廷法酒,「羊羔酒」因此而成為宋代宮廷法酒之一。直到清代,雍正皇帝仍然密旨年羹堯進貢「羊羔酒」。

綿山研究專家、文化學者杜國華發言時說,寒食清明節源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70年的歷史。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當過西河郡太守——西河郡便是後來的汾州,是綿山的父母官。唐朝初年民間在寒食清明節掃墓並郊遊的習俗已經蔚成風氣,並引起朝廷的注意。杜牧年輕時,來並汾古道壯遊,寫下了千古絕唱《清明》詩,並促成唐朝的寒食清明節假日增加到七天,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

上海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中國武則天學會副會長趙劍敏發言時說,通過對杜牧詩文、資料的研究可知,對并州(太原府)地理、人物、軍事等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情結,而汾陽則是并州重要之縣。我認為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指的應是汾陽的杏花村,并州汾陽的牧童同樣確曾遙指杏花村。

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山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高春平做了總結髮言,他認為:唐朝是中國白酒文化高度發達興盛時期,也是汾酒第二次走向國際市場的巔峰時期,李白、白居易、王勃、杜牧的詩篇在日本、高麗等國達到了「童子解吟」、「胡兒能唱」、朝野喜聞樂見的普及程度。晚唐大詩人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唱,更讓杏花村汾酒再度揚名中外,成為千古傳頌的贊酒名句。

明清汾商以汾酒為龍頭產業,杏花村蒸餾酒技藝在國內的廣泛傳播,則要從明朝初年起,主要途徑:一是移民傳播,大批汾酒釀酒技師也跟隨者移民隊伍,分布到全國18個省,汾酒釀造技藝由此在全國廣為傳播。二是晉商傳播,今天,全國各地歷史較久的白酒產地,往往是晉商雲集之地,有很多地方白酒的前身,就是晉商開設或參與的酒坊。山西人把汾酒技術帶到貴州,生產出了茅臺酒。晉商進入陝西,西鳳酒誕生。晉商到達瀘州,出現了瀘州最老的窖池。由此可見,明清兩朝,晉商構築的汾酒傳播之路,勾畫出了今天中國白酒產業的布局。

6000餘年的杏花村遺址史,2000多年的汾陽置縣史,1000多年的杜牧《清明》詩史,100多年的巴拿馬甲等大獎史在中國酒史上空前,獨一無二。我認為均可佐證杏花村汾酒是白酒祖庭,中華酒魂,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牧「牧童遙指杏花村」無需爭辯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鑄鐵證——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確在山西汾陽
    清明時節,山西汾陽杏花村春風送爽,桃李芬芳。3日下午,來自中國唐史學會、山西省社科院、復旦大學等機構專家學者聚首杏花村,紀念杜牧創作《清明》詩1193周年,並論證唐代詩人杜牧《清明》詩的誕生地。近年來,圍繞杜牧《清明》詩中所寫「杏花村」歸屬何地一事,中國多地發聲爭搶,先後有「安徽池州說」「湖北麻城說」「山西汾陽說」等。對此,來自全國的唐史專家、詩詞專家、文化學者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從氣候、地理、歷史、詩歌、酒文化等多角度論述了杜牧與汾陽的密切關係,以及杜牧在山西杏花村所寫的《清明》詩帶來的深遠影響。
  • 杜牧《清明》一詩中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原來它在這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佳作。然而,詩人筆下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泛指說。此說以《唐詩鑑賞辭典》為代表,認為杜牧詩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那個杏花深處的村莊,美麗的村莊裡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正等候著雨中來客。杜牧所描繪的意境,確實讓人回味無窮。二,山西汾陽說。
  • 杜牧《清明》中,「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眼見得山西要被專家組「開除」,山西抬出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山西專家說:杜牧祖父曾在汾陽當刺史,死後就葬在此間!《清明》寫杜牧上墳的心情,所以「欲斷魂」,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為什麼專家認為山西汾陽不是「杏花村」所在地呢?因為山西氣候註定了它在清明節前後,不可能像詩中那般「雨紛紛」。山西汾陽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每年清明節前後,當地多大風,空氣中的水分易蒸發,降雨稀少,乾旱嚴重,且經常突發降溫降雪。
  •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杏花村是山西杏花村嗎?杜牧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肯定不是山西!年年清明,敬宗追遠。今逢清明,遍地哀思。杜牧的《清明》不僅為後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也使「杏花村」名滿天下。國人歷來就愛蹭熱度,尤其是此詩具有極高的酒文化價值,從而引發了多地的「杏花村」之爭。據悉全國有十多處杏花村,遍及江蘇、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僅在安徽,歷史上就曾有四處杏花村。究竟哪裡才是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呢?這點,我們得從杜牧的宦遊經歷說起。
  • 杜牧《清明》裡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很多人不知道
    《清明》是杜牧在清明節這天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內容主要寫他在清明春雨中的所見。因其無一典故,也無一生僻字,通篇都是通俗易懂的語言,毫無雕琢的痕跡,卻寫得自然流暢,所勾勒的景象也非常的清新、生動,加上境界優美,又富含意蘊,所以歷來廣為傳誦。然而在《清明》的流傳中,卻出現了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即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
  • 酒茶香—《清明》中的杏花村在哪你知道嗎?
    可以說只要進過學堂的人都會背上幾首古詩,其中就有一首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對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的地點,很多人一定會認為是山西汾陽杏花村。因為一是杜牧詩中說的說「酒家」,而山西汾陽杏花村就因出產名酒汾酒和竹葉青出名的,非常容易關聯起來。二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的宣傳推廣,自然擴大了汾陽杏花村的知名度。
  • 杏花村之爭,山西汾陽人笑了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一千多年來流傳不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因此名聲大噪。問題來了,全國叫杏花村的地方不在少數,杜牧的杏花村筆指何處?且不論是學術的爭鳴,還是利益上的爭取,有了懸案就有了考證和爭論。
  •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清人郎遂寫了《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詩《杏花村》收入,後來《江南通志》亦將該詩收入,並言杜詩中的杏花村就在貴池。此外,《清明》詩中「紛紛」細雨的描寫,與煙雲伏地的江南春雨具有的特點相吻合,而與爽朗高曠的晉中氣候大為不同。長江南岸的貴池,自古以來多杏花,域西有杏花村,直到今天還出產葡萄酒。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個關於杏花村的故事~
    自古就是「直松萬株」、「溪泉四出」的汾陽八景之一。提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講到的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清明時節,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觸景生情,深感異鄉的惆悵,於是便向借酒消愁。
  • 杏花怎麼開,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就在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千百年來早已家喻戶曉,由此也引出了一個問題:詩中所說的「杏花村」究竟在什麼地方?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中國以「杏花村」為名的地方至少有十幾處,其中影響最大、被認為最有可能是杜牧詩中杏花村的有三個,分別位於山西汾陽、湖北麻城、安徽貴池。在旅遊業興旺發達的今天,這三個地方為了誰才是「正宗」杏花村大打口水仗,爭得不亦樂乎,圍觀的吃瓜群眾也看得一頭霧水。
  • 國際名酒聚首山西汾陽 共話世界酒業發展
    範麗芳 攝   中新網呂梁9月19日電 (範麗芳)9月19日,第二屆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在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汾酒城開幕。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名酒和中國17大名酒齊聚汾陽。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原來真實的杏花村是這樣
    又到清明時節,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佳作——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過,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不是清明節,而是「杏花村」。話說回來,杏花村正是因為杜牧的這首詩,從此變成了釀酒或賣酒的名址。
  • 杏花村既是地名也是酒名|杜牧|李白|青樓|酒肆_網易訂閱
    —《清明》  有一關於青樓文化的書,認為酒家皆有「當壚女」,酒與青樓女關係緊密;並進而「完全有理由懷疑」「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問的本是妓家,而『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二字也隱隱暗示了答案。」此論頗為牽強,在此略作一駁。  關於《清明》一詩,史上確有諸多爭議,主要圍繞三個方面,一是作者問題,是否為杜牧所作?二是地名問題,杏花村所指為何,究竟在哪?
  •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他見我戴副眼鏡,像個讀書人,大概為了拉近距離,就提了個文雅的問題:「你一定聽說過杜牧吧?」 「是唐朝的那個詩人嗎?」我沒想到司機也知道杜牧。 「對呀,就是寫『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那個。而且告訴你吧,那首詩就是為咱池州寫的。」
  • 《清明》中行人指的是什麼人?杏花村指的是村子還是酒館?
    馬上又要到了清明時節了,回去掃墓的的朋友也蠢蠢欲動,在準備著回鄉之旅,在古代有一首非常知名的寫的清明時節的場景,那就是杜牧的《清明》。很多人可能要問,詩中的「行人」就是指路上的行人嗎?杏花村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村子叫做杏花村,還是說是一個酒館的名字?我認為理解這首詩要從作者的生平的講起。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面因為牛李黨爭被牽連,輾轉多地任職後後,到了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 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即將開幕!
    明天,這件大事將「霸屏」山西人的朋友圈!9月19日,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即將在汾陽開幕。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博會將於9月19日-21日在汾陽會展中心舉行,國內各大知名白酒企齊聚汾陽,品美酒、遊美景、嘗美食、賞美文,同遊詩意杏花村、共話白酒新未來。本屆酒博會共設白酒祖庭展、歷屆酒博會成果展、第20屆比利時布魯塞爾烈性酒大獎賽酒品展、汾酒等九大名酒展、酒文旅展、酒文化藝術作品展等10大展區。
  • 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開幕
    9月19日上午,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在汾陽市開幕,線上直播展銷同步啟動。省、市、縣有關領導,六大烈酒產區、協會嘉賓、名酒企業、專家學者、媒體代表雲集山西汾陽,共話酒業發展。汾陽杏花村被譽為「中華名酒第一村」,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境內中國汾酒城更是被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城。
  • 舉杯邀賓話詩酒——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啟幕
    9月19日,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在汾陽市的會展中心開幕,線上直播展銷同步啟動。本屆酒博會以「舉杯杏花 品味世界」為主題,旨在探索白酒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把汾陽打造成為富有魅力的酒文化旅遊目的地」。
  • 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來了
    9月19日上午,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在汾陽會展中心開幕,線上直播展銷同步啟動。白酒祖庭展、歷屆酒博會成果展、第20屆比利時布魯塞爾烈性酒大獎賽酒品展、汾酒等九大名酒展、中清15大酒企名酒展、山西白酒展、呂梁白酒展、杏花村白酒展、酒文旅展、酒文化藝術作品展等
  • 詩中提到的杏花村到底在何處呢
    晚唐詩人社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的杏花村到底在何處呢?數百年來,眾說壇,爭論激烈,但還是沒有一個定論。據調查,我國各地有80多個取名「杏花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