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島商業的繁華謝幕 龍山商業街將改建停車場

2020-12-16 青島新聞網

2018年伊始,青島人防龍山商業街結束32年的歷史,與島城人揮手告別。

原標題:32歲龍山商業街謝幕關停後將被改建為停車場

龍山商業街曾經是當年青島最時髦的地方,是很多老青島記憶裡一個鮮活明豔的商業符號。在一波波商業浪潮的洗禮之下,如今的它無奈走向蕭條,款款謝幕。按照規劃,龍山商業街將被改建為停車場,假以時日,它將以新的面貌重回島城人身邊。

■人去樓空

只剩一戶未搬完

1月5日上午,龍山商業街已然空空蕩蕩,一家家商鋪大門緊閉,只有通道中間幾盞白熾燈亮著,提供著微弱的光線。

從1月1日開始,擁有32年歷史的龍山商業街停止營業,門口的LED屏和張貼的公告對外宣布了這一消息。50多家業戶陸續搬離,尚未拆除的門面、牌匾、貨架和散落在玻璃門內的紙箱、包裝袋、模特架,隱然表露出這裡曾經的繁華與喧囂。

此時,整個龍山商業街只剩下一家業戶還沒有徹底搬完。黃衛衛找來兩個朋友幫忙一起打包,用幾隻手電筒照亮已經停止供電的攤位,在做最後的清理工作。衣服已經裝了五六個大袋子,貨架上、地面上還擺著一些沒收拾。「本來是讓元旦前搬完的,但是我最近事情太多,沒來得及,一忙完就趕緊過來搬了。」她打算先把這些貨品找個倉庫放起來,然後再想想怎麼處理。

黃衛衛在龍山商業街做服裝生意22年了。1995年,她原本在即墨賣衣服,聽說龍山商業街很火,就搬到這裡。「那時候連攤位都不好找,大家都想到這裡開店。」黃衛衛說,她剛來那會兒正是龍山商業街最紅火的時候,每天人頭攢動,客流不斷,她隔半個月就去廣州進一次貨,從來不愁賣。「每逢過年之前那個月還有夜市呢,得開到晚上9點多才打烊。在我們這裡,幹得好的話一年掙個幾十萬沒問題。」

「就這麼結束了……」黃衛衛一邊打包,一邊不時環顧幾眼她的攤位,感慨不已。如今大部分業戶都遷到了中山商城重新營業,黃衛衛卻打算改行,「幹了這麼多年累了,先休息一段時間,再規劃一下幹什麼。20歲就在這裡幹了,幹到現在都快50歲了,要走了,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昔日繁榮

曾人多如餃大箱收錢

正如黃衛衛所說,曾經的龍山商業街攤位難求,很是紅火。1981年,龍山人防通道建起了龍山賓館,四年之後建起了商業街,又過了兩年向江蘇路拓展延伸了一段,形成了現在的龍山商業街,面積有5萬平方米。

「當時龍山商業街的建成很轟動,購物、住宿、餐飲、娛樂都有,是全國開發最早的人防綜合商城。」青島市人防地下商業街管理中心主任潘海盛告訴半島記者,1988年全國人防平戰結合先進經驗交流會在青島召開,龍山商業街曾被當作典型向全國推廣。

服裝銷售是龍山商業街的特色。「和別的地方比,當時龍山商業街的服裝比較時髦、新潮,很多業戶從廣州、北京進貨,有些還從日本、韓國、法國、義大利進貨,賣的都是高檔貨。你出去跟人說衣服在龍山商業街買的,是很自豪的。」據潘海盛回憶,上世紀90年代是龍山商業街最輝煌的十年,很多老青島人都喜歡到這裡淘貨。「一件皮衣一兩千塊錢,放那時候來講也不算便宜,但是賣得很快,尤其是趕上過年,到臘月二十五六就賣空了,一件都剩不下,有的業戶連自己身上穿的都給賣了。」

韓燕在龍山商業街賣了27年皮草,一度同時開著8家店,還賣時裝、鞋包。她對當年生意的火爆同樣記憶猶新:「有時候人多得跟下餃子似的,你想挪個地方得用兩手把人扒開,我們用大紙箱子收錢,到晚上數錢,整整一箱。」

盛極一時的龍山商業街吸引了不少外地業戶慕名而來,尤其是江浙地區的商戶。潘海盛說:「我對一個姓黃的小夥子印象特別深,他是溫州人,剛來的時候又瘦又小,感覺還是個小孩呢,我當時懷疑他能不能行啊?但是他學習能力特別強,很快就把生意做大了,還在外面開了店,在青島結婚生子,還把家人接了過來。」

除了在服裝上引領潮流,龍山商業街在休閒娛樂上也很趕時髦。「現在的商場都打造吃購玩綜合體,我們那時候有餐飲中心,有火鍋城,還引進了電子遊戲機、撞球、『時空隧道』,這些娛樂項目當時在青島都是比較早的,還辦過全市的撞球比賽。」潘海盛說。

■經歷滄桑

2000年是個分水嶺

今年65歲的李大爺住在江蘇路附近,離龍山路商業街不過幾百米遠。他見證了龍山商業街從建成到關停的全過程。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龍山商業街是個非常體面的消費場所,「穿的戴的都從這裡買,全國各地的東西都買得到,年輕人結婚也喜歡來這裡買結婚用品,東西都很新穎、時尚」。

2000年以後,李大爺到龍山商業街購物的次數逐漸少了起來,「很多老城區這邊的人都往東部搬了,人少了活力就不足了,這個商業街也就不像以前那麼熱鬧了」。

潘海盛也認為,2000年是龍山商業街的一個分水嶺。隨著青島市政治經濟中心的東移,商業格局悄然發生變化,東部、北部等各大商圈的形成分散了部分消費者,再加上電商興起帶來的衝擊,龍山商業街生意開始緩慢下滑。

「更明顯的下滑出現在2013年以後,不少大型商場陸續建成,電商的發展勢頭更迅猛,衝擊也更大了。」2012年,龍山商業街業戶由鼎盛時期的400多家縮減到270多家,到2017年僅剩50多家。

「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韓燕對龍山商業街的逐漸蕭條頗感惋惜,看著身邊互相競爭又共同奮戰的一家家業戶在十幾年時間裡陸續撤離,也一度對自己的生意前景產生懷疑。「青島的大商場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改變或者選擇。」

不過在韓燕看來,龍山商業街最後的50多家業戶都是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金子」,是同行業裡的精英。「最近這四五年,商業街已經沒落了,幹不下去的早就走了,留下的肯定是生意還能幹的。」韓燕說,在皮草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她已經擁有了一大批固定客源,僅靠這部分客源就能維持比較穩定的收入。「我們這50多家基本都是這種情況,一直到關停前一天還賣了些貨。」

■再履新職

關停後將建停車場

與龍山商業街同時關停的還有36歲的龍山賓館。潘海盛參與了龍山商業街的全部歷史,也參與了更早時候龍山賓館的建成過程。

「龍山賓館是背負了歷史使命的。作為旅遊城市,當時的青島沒有足夠遊客住宿的賓館,為解決供需矛盾,市裡就決定把龍山人防通道改建成賓館。」據潘海盛介紹,龍山賓館規格很高,彩電、收音機等高檔設施齊全,省、市領導人都曾接待過。不過到了1996年,隨著周邊商旅酒店逐漸增多,龍山賓館職能削弱,未再利用。

1985年,在原有龍山賓館的基礎上,人防通道利用剩餘空間增設了商業街。潘海盛認為,這個改變也是歷史必然。「這時候個體經濟開放了,湧現出很多個體戶,一方面為了刺激和繁榮消費市場,一方面為了安置就業,龍山商業街應運而生。」1988年,龍山商業街擴建,這一項目被列入當年青島市11件民生大事之一,「從這個定位也能看出,龍山商業街在當時的作用和地位是很重要的。」潘海盛說。

在潘海盛看來,龍山商業街的關停,意味著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光榮卸任。根據規劃,龍山商業街被劃歸華通集團,將由後者改建為停車場。「周圍停車場太少,青大附院及周邊停車難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龍山商業街這塊地下空間面積大、條件優,建成停車場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潘海盛介紹,華通集團還將劃出一部分區域建成大數據中心,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信息服務。

「龍山商業街雖然關停了,但它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而是在完成一種使命之後,承接了新的歷史使命。」潘海盛認為,它依然可以成為很多青島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 換地重生 /

日久生情,業戶居民難捨龍山

面對龍山商業街的關停,李大爺連稱「不舍」。「雖然這些年在這裡買東西少了,但這是個人防通道,冬暖夏涼,尤其是到了夏天,涼快得很。我住得近,沒事兒就溜達著過來避暑納涼,以後恐怕不行了。」

更不舍的是龍山商業街的業戶們。作為商業街負責人,潘海盛成為它最後的「守門人」。最近幾個月時間裡,不少業戶找潘海盛「求情」,想挽留商業街。「他們長的在這裡待了30多年,短的也有十幾年,感情太深了。」元旦過後的一天早上,潘海盛在商業街裡碰見一個以前的業戶,「我問他,你不是搬走了嗎?怎麼還來。他說早上出門習慣性地就往這邊走,到了之後才反應過來走錯了。」

剛剛得到通知要從龍山商業街搬走那幾天,韓燕整夜睡不著覺。「我今年51歲了,27年時間都在這裡,說是把青春獻給了龍山也不為過。」韓燕覺得龍山商業街是她的一個福地。生意最好的時候,除了龍山商業街,她還在南京路、中山路、臺東等地開了好幾家店,2013年孩子考大學,她要去北京陪讀,打算關一部分店,想來想去最終只留下了龍山商業街的店。「龍山就像我的一個根據地,根據地是不能動的,它也是我起步的地方,從情感上我不能關了它。而且它面積大、租金低,從成本考慮也不能關。」隨後幾年,實體服裝店普遍受挫,韓燕慶幸當時的決定,「留著其他那些店說不定賠了呢。」

同樣難以告別龍山的還有趙麗娜。她40歲從幼兒園教師的崗位上退休,閒不住,跑到龍山商業街賣起了女裝,幾年後因為競爭太激烈改賣男裝。「從1991年開始幹起,坐著綠皮火車到廣州進貨,夏天車裡40多攝氏度,每次進一兩萬塊錢的貨,為了防止錢被偷,用尼龍絲襪把錢包綁在腰上,捂得腰上起痱子,又紅又腫。」趙麗娜能吃苦,生意做得也好,老客戶多,搬離龍山商業街的前一天還賣了一千多塊錢的貨。

已經66歲了,趙麗娜原本打算不幹了,想到手裡還壓著點兒庫存,又搬到中山商城重新開張,要再試試。「龍山那個地方,真是特別捨不得。當年站得腿疼、顧不上吃飯,就是有那麼股子勁頭,那是我奮鬥過的地方。」

心懷希望,重新激活中山商城

相隔不遠的中山商城,成為30多家龍山商業街老業戶的新場地。中山商城也被劃歸到華通集團下,遵循自願原則,龍山商業街老業戶被安置到中山商城,享受4到8個月免租優惠。這幾天,搬到中山商城的老業戶已經陸續開張。

趙麗娜在整理貨物時,遇見了一位老客戶。「你們一來,把中山商城給撐起來了。」這位客戶的想法與趙麗娜不謀而合。「中山商城這幾年也不太行了,只剩下稀稀拉拉幾十家店鋪,好的時候也有幾百家呢。我們這一來,那些空著的商鋪利用起來了,又激活了。」

搬遷之前,趙麗娜心裡直犯嘀咕,不確定生意還能不能做得起來,經過5天的觀察,她的顧慮慢慢打消了。「第一天沒生意,從第二天開始,每天能賣個七八百塊錢。反正8個月免租,算是給我們的一個過渡期,過了這8個月,要是行的話我就繼續幹。」

韓燕目前在中山商城租了3個店,生意也比預想中要好,每天能賣幾萬塊錢的皮草,老客戶居多。「店肯定還是要再養養的,畢竟是一個新的場地和環境。華通集團倒是沒有把我們搬過來就扔下不管,後期可能還會有優惠政策或者組織活動拉動人氣,計劃是臘月裡搞一個年貨大集。」

「和在龍山時一樣好。」這是韓燕對中山商城的期許。「其實也算是把兩個商場放在一起,互相借對方人氣,有人氣東西就不愁賣。目前來看,我對以後還是很有希望的。」

地下商街掘金不易,接力棒能攥多久?

曾經的龍山商業街、中山商城人頭攢動,是時代的弄潮兒。當年龍山商業街在和國貨、東方貿易大廈的正面交鋒中脫穎而出,款式新穎、價格靈活是它的制勝法寶。然而之後的十幾年,地上商業業態發展迅猛,各大商場鱗次櫛比,時尚的鞋服品牌和多樣的休閒項目將青年消費群體吸引了過去。漸漸的,龍山商業街落伍了,經營者與消費者一同變老,由青年長成中年,龍山商業街不再時髦。

從龍山商業街出來,再溜達著或坐幾站公交車去中山商城,是很多老青島的固定逛街路線。中山商城算是曾接過龍山商業街的接力棒,複製了它的輝煌,如今也與它面臨相似的命運。在龍山商業街老業戶搬進來之前,這裡也是空空蕩蕩,只剩幾十家商鋪在維持人氣,與熱鬧的往昔形成鮮明對比。經過了這次調整,前路如何依然有待時間考證。

地下商街曾經被我們賦予無數的商業想像。龍山地下商業街、中山商城這樣的老牌商街由盛轉衰,太古百貨、地景大道等商街也面臨挑戰。地下淘金並非易事,一個個項目在發展過程中無不遭遇陣痛。「地鐵一響,黃金萬兩。」仍有專家看好地下商街的未來,認為青島的商業發展現狀遠沒有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由於地表空間的有限,在黃金地段鑽地掘金為上策,而一條條地鐵的開通在將人們帶入地下空間的同時,也將再次觸動地下商街的神經。

相關焦點

  • 青島的中山路是一條老的歷史商業街,也是最繁華的商業街!
    中山路屬於一條老的歷史商業街,南北走向,南從前海棧橋,北到堂邑路德國酒吧街。中間包含著春和樓,劈柴院,工藝美術品商店,海濱海產品專賣,盛錫福,亨得利,百盛,利客來,天主教堂。中西隔壁的肯德基,麥當勞也在其中。機場702號線就在教堂與中山路口。觀光,餐飲於一體。
  • 老青島的最愛,地下商業街,不逛沒有過年的儀式感
    老青島的最愛,地下商業街,不逛沒有過年的儀式感現在年輕人過年買年貨、買新衣服分分鐘選擇網購,省錢又省力,可春節片片就是一個充滿濃濃懷舊氣息的節日,如果你要問在上世紀90年代時髦的老青島們都去哪裡買流行、買爆款,那當然是龍山加中山兩大地下商城。
  • 青島最初的樣子,臺東商業街
    青島最初的樣子,臺東商業街就像上海繞不過南京路,北京繞不過西單王府井,說起青島的商業街,自然繞不過臺東。建了過街天橋,道路兩側的老房子也全部拆除,搭建了新樓,區劃調整後,臺東區撤銷併入了市北區,隨後市北區政府提出了商業新區的概念,將威海路一帶規劃為商貿區,同時也被列為全市商業中心之一,臺東商業圈由此誕生。
  • 青島5條商業街區即將升級 未來將這樣打造(組圖)
    根據商務部通知要求,今年以來,市商務局對全市商業街情況進行調研摸底,向商務部重點推薦了——中山路特色街、臺東商業步行街、青島啤酒街、閩江路商業街、即墨古城文化旅遊休閒步行街5條擬升級改造高品位步行街據介紹,市商務局將修改完善《青島市商業網點專業規劃》,編制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
  • 傳統商業街繁華就此落幕? 看東莞商業街如何轉型升級
    在西正路同樣是做服裝生意的小唐對記者表示,她覺得近幾年來在老商業街區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的原因,跟東莞新開的商業綜合體越來越多有很大關係,匯一城、星河城、萬達廣場等等,到這些商場購物的人多,到傳統商業街逛的人就少了,客流少了,商家的經營自然會有問題。
  • 對標國際一流 青島三大特色商業街區將這樣改造
    國際商業步行街改造明春啟動三大特色商業街區對標國際一流中山路對標東京銀座、香港銅鑼灣日前,青島市政府印發的《青島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動方案》中提到,將加大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壯大消費新動能,加快將青島建設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 常州人心目中最繁華的南大街將成為「高品位」商業街
    常州南大街常州南大街就是這麼一個例子,作為常州市最老牌的商業街,常州南大街一直在跟隨著潮流的改變而發展。這是對常州商業街以往發展的巨大肯定,也讓常州商業街接下來的發展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常州南大街是一條百年老街,明清兩代開始,南大街就雲集了常州的許多商家,是常州的市中心商業地區,也是常州最早的商業街區。西至南大街、南自青果巷,北臨延陵西路,東西方向寬120米,南北方向長600米。
  • 中山路,一座城的商業母脈
    回顧 中山路的發端與繁榮中山路,始於1898年德國佔領青島時期在青島修建的最早的馬路,南接著名的風景名勝——棧橋,北接老青島著名的「大窯溝」,全長約1500米,呈南北走向。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山路人氣逐漸下滑,雖歷經四次改造,卻仍難恢復往日繁華。發展 老青島的商業中心區作為曾經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齊名的老青島著名的商業中心,中山路可以稱得上是青島的商業「母脈」。1923年,北洋政府頒布的《膠澳商埠暫行章程和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中,將中山路開闢為青島的商業中心。
  • 2300萬打造商業街繁華一時又歸於落寞 江大南路該何去何從?
    時隔9年,這條當年號稱建成後集娛樂、休閒、商務、消費於一體,為市民增添逛街、購物、休閒又一好去處的商業街,卻面臨人氣下滑、業態冷清、生意「落寞」的現實。  今年5月的一份公開資料顯示,按照南昌市商業街規劃目標,至2020年,南昌規劃範圍內共改造、新建29條重點商業街,其中並無江大南路的身影。那麼,這條曾經繁華的商業街該如何轉型迎來新生呢?
  • 大連中山區將重點推進5條特色商業街
    中山區是大連「老牌」商業區,市政協委員王紅在今年遞交了一份提案,實地調查了中山區一些特色商業街的現狀,她認為,目前一些「特色商業街」缺乏整體規劃和產業導向,檔次偏低,規模偏小。如何能讓市民更願意到商業街來?中山區政府在近期的提案答覆中回應,中山區今年將打造8-10條特色商業街,請專家來「把脈定位」,並將出臺扶持政策。天津街還將再談「振興計劃」。
  • 青島哪些地方可以購買到特產 青島特產購買地
    1、中山路商業街  中山路商業街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道,這裡有鐘錶店,旅遊紀念品商店,手工藝品,玉雕,牙雕等等青島的特色產品,如果你想購買青島的特色產品,中山路商業街就是非常不多的選擇,逛累了,還可以在這裡品嘗青島的特色美食。
  • 中山路商業街,比較古老的一條商業街,走過路過記憶中晃過!
    青島的中山路是一條有著百年歷史、聞名全國的商業街,曾經是青島的「名片」,也可以說是青島商業的「母脈」。這裡既有高檔的名品,也有中低端的小商品,更有許多著名的老字號商鋪,還有各種漂亮的青島歐式建築。走過棧橋的遊客大多會逛一逛中山路。
  • 鄭州最繁華的街道,堪稱當地商業街鼻祖,更與王府井、南京路齊名
    我就是先來到京都老蔡記,在這家幾十年的老字號店裡吃了頓早餐,又在旁邊雜貨店買了點東西,才去溜街的。德化街,一條蘊涵百年歷史的街百年德化街,半部鄭州商業史,鄭州的商業起端,是從德化街開始的。在鄭州,德化街被稱為鄭州的「南京路」,這是一條文化街,美食街,旅遊街,商業街,打卡街,更是一條蘊涵濃鬱歷史氛圍的百年老街。德化街的發展,要從1901年的一條鐵路談起,曾經的京漢鐵路,讓這裡騰飛。開啟火車時代的鄭州,讓南來北往的商人從這裡歇腳,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商業集聚區,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天天如趕會,日日似過年」。
  • 解讀春節期間的上海市淮海路:有些中國年味,商業繁華仍無起色
    2019年春節假期已經到了最後一天,上海市在春節期間並非空城,魔都各處繁華的地方很多,體現了各種的商業繁華。與上海市繁華的商業區相比,春節期間的上海市淮海路也張燈結彩,也有了一些中國年味,但是商業繁華卻依然沒有起色。
  • 青島金華路老廠房蛻變 企業搬遷促新住宅
    日前,青島榮達針織及大華實業相鄰地塊項目發布規劃,將變身為全新的居住地塊,至此,金華路沿線規劃新建樓盤數量再次增加。加上已經完成拆遷的中油通用機械廠以及已經停產的葡萄酒廠,如果一旦啟動改造,將使金華路沿線將徹底改頭換面,形成一條新的住宅密集區。
  • 繁華的青島,迷人的風景,青島各個城區有什麼特點?
    城陽區,青島的郊區,在李村區的北面和即墨區的南面,繁華程度可以,很多的鮮族人在此地做生意居住,韓國人15年年底後已經走的差不多了,沒有很繁華的商圈,有魯邦風情街那種漂亮的街道,也有華潤萬象區等等,但是人口多,各種商店夜市等等也不少。
  • 山東青島:地下「長出」時尚城
    交通、商業、旅遊、生活全部進入地下,一個全新的、創意的「地下」新青島,將展現時尚與活力之城的全新魅力。連接13個大項目重塑商圈作為投資20多億、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的「長江地一城」,其不僅將帶來新潮的設計、全新的業態,更重要的是將把青島西海岸最繁華的的長江路不同的商場、寫字樓、住宅區,形成完整的城市時尚生態鏈。
  • 青島七大商圈格局逐步形成 商業版圖進入「戰國時代」 ?
    中山路:歷史與時尚的完美碰撞與棧橋的緊密相連也是中山路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條擁有海風般浪漫的商業街也成為必去的景點之一。吸引更多的普通消費者來這裡休閒購物!而且,中山路離青島的標誌性景點棧橋很近,離青島火車站也不遠,而輪渡碼頭、膠州灣海底隧道的出入口也都在中山路商圈內,這些都是外地人來青島不能錯過的風景。伴隨著海底隧道、跨海大橋的貫通,青黃相連,方便了黃島甚至膠南、日照等地的消費者到中山路來消費。
  • 上海一繁華商業街,名氣不輸古文化街,人稱「中國商業第一街」
    上海是一個非常繁華的都市,在我們國內恐怕很難找到能夠與這一個城市相媲美的城市,因為這裡實在是太繁華了,2019年這裡創造了381555.32億元的GDP,3.8萬的GDP總量已經是很多省都不還能夠達到的水平,而這裡的人口數量卻只有2428.14萬人,而那些GDP與這裡差不多的省,人口大都在5000萬左右,只用了不到一半的人口,就創造出了與之相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