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經常吞沒來往的船隻。
凌雲山上的凌雲寺中的海通和尚認為水中必有水怪,便想到在巖石上鑿刻出一座佛像,借著菩薩的法力降服妖怪。
可惜海通和尚卻沒能這項浩大的工程完工,從唐玄宗開元初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前後歷經90年在三代工匠以及海通的弟子當地官員的努力下,樂山大佛才得以修建完成。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全身高71米,頭高14.7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樂山市的最高建築不超過68米,不是蓋不了更高的樓而是為了尊敬大佛。民間有言:矮佛三分,敬佛三分。
這座大佛到現在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也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處旅遊景點。有人聽說過這座大佛幾次閉眼的事跡嗎?
樂山大佛曾在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分別發生了閉眼事件,尤其是前三次閉眼的時間恰好是國內災難的年份,虔誠的佛教徒認為是大佛在悲憫眾生,紛紛來此跪拜。
科學的說法是,樂山大佛處於四川盆地,該地區空氣溼度比較大,空氣汙染嚴重導致酸雨現象加重,使得佛像上眼瞼變黑,多處表皮脫落,造成了佛像閉眼的視覺效果。也是大佛為什麼一千多年間只在見過後發生閉眼情況的原因。
神奇的是,自從大佛建成,從前經常發生沉船事故的此處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船難。
近來,樂山連日大雨,大佛的腳也被淹了。這是建國以來首次被淹,樂山市也形成了特大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