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賣鳥、街頭理髮……南護城河邊人群密集,口罩半戴不戴

2020-12-17 騰訊網

賣花的、賣鳥的、街頭理髮的……近日,豐臺區右安門橋邊遊商聚集,儼然形成了一個小市場,這讓住在附近居民深感憂慮:「這麼多人聚集,又是鳥,又是小蟲,不太好吧!」

賣鳥賣食 口罩半戴不戴

昨天上午10時,豐臺區右安門橋附近人聲鼎沸,沿河邊的臺階往下走,一路上有不少市民正提著鳥籠遛彎。

「這鳥叫『倍兒』,叫聲好聽,平時我賣600多,現在一口價150。」河岸邊,一位老者坐在石欄上,指著身旁鳥籠裡的三隻小鳥,旁邊一對夫妻在石臺上擺出幾個裝滿「油葫蘆」蟲小盒子。一時間,小小一處河堤十幾位居民聚在一起,提著鳥籠或坐或站。其中有人沒戴口罩,也有的只把口罩掛在下巴上。

「出門急,忘戴了。」聽到記者問,賣鳥的老者趕忙拉起圍巾擋住臉。「那邊有賣鳥食的。」順著老者手指的方向,只見一位小夥子被四五位老大爺圍著,身旁的電動車上掛著幾大包鳥食。

「這個市場是最近自發形成的,每周四、六、日三天大家會不約而來,因為怕城管,所以位置不固定,城管一來,大家就散了。」賣鳥食的小夥子說,由於南護城河附近的河堤邊「沒人管」,養鳥、賣鳥聚集的人多。

遊商賣花 與城管打遊擊

提起城管,旁邊一名賣花的遊商說,「現在他們三班倒,專抓我們,倒不是因為我們賣東西,而是防止有遊商聚集。」提起防控,這名遊商顯得不太在意。

「這批花我頭春節就拿過來了,現在花都開敗了,再不賣就砸手裡了。」只見遊商身旁一輛白色老年代步車裡,君子蘭、蟹爪蓮、臘梅……大大小小的花盆塞得滿滿當當,連車頂棚都擺滿了。此時他正從車頂搬下一盆君子蘭,極力向一位女士推銷著,兩人相隔不到一米,口罩卻均拉到了鼻子下面。

「別賣了,別賣了,都散開。」不一會兒,有城管部門安排的安保人員前來對聚集的遊商進行勸阻。但不一會兒,又有不少人聚在河岸東邊聊天。

「我們主要管遊商扎堆的問題。」一位安保人員說。

街頭理髮 消毒馬馬虎虎

「剪頭髮嗎?只要8塊錢一位。」向東走十幾米,在右安門西公交站附近,一個身穿白大褂、頭戴小紅帽的大姐湊到記者跟前。她帶著記者一路穿過右安門橋橋洞,來到右安門外西頭條附近,只見一個丁字路口,竟有3個街頭理髮攤位,每個攤位的地面上都堆積了不少頭髮茬。

「您這推子消毒了嗎?」見有人問,理髮的大姐這才掏出一瓶酒精消毒液往電推子和圍布上噴了噴。

「你放心,我弄完一個就消一次毒,今天一上午我都推了好幾個了。」旁邊的攤位上,一位沒有戴口罩老先生正在理髮,並說,「我老在這剃頭,沒事。」

「疫情期間,對於這些遊商,真應該用更嚴的措施好好管管。」對於護城河邊的聚集的亂象,一位市民說。

據介紹,右安門外原本有一處無照經營的鴿市,幾年前被取締後,如今每逢周四、六、日,附近的商販便會在護城河南岸的南廂綠地聚集。去年,屬地有關部門在綠地四周加裝了圍擋,並安排安保人員監管,但遊商仍然難以徹底根除。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實習記者 張雪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吳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賣花啊,梔子花」……
    下班的人群急匆匆地衝入地鐵口,勉強收起雨傘,收起神色慌張的神情。就聽旁邊傳來一句曳長的吆喝:「賣花啊,梔子花,10元5把。」 蹲在地鐵口賣花的阿婆,梳著一絲不亂的髮髻,穿著月牙白的布衫,身邊的竹篾籃子擠滿了剛摘下的嬌嫩花朵。「賣花啊,梔子花。」縱然是步履匆匆,你也會被這軟糯的賣花聲吸引。雖說是賣花人無意,但你敏感的心靈偏偏被牽起種種情思。
  • 老人街頭賣花啃幹饃 開網吧賣涼皮掙過2套房
    老人街頭賣花啃幹饃 開網吧賣涼皮掙過2套房
  • 一對文鳥好可愛 護城河邊孵寶寶
    原標題:一對文鳥好可愛 護城河邊孵寶寶 護城河邊文鳥築巢的冬青樹。  中國江蘇網8月22日訊近日,在南京鼓樓區閱江樓護城河岸旁的一排冬青樹上,飛來了兩位特殊的貴客——一對文鳥夫婦。它們飛到這裡的冬青樹上搭窩、下蛋,經過精心的培育,還繁殖了自己的後代,似乎要一直在這裡呆下去。  記者在閱江樓護城河岸邊看到,這裡一排排的冬青樹長勢很好,高的有3米多。而這對文鳥夫婦的窩就搭在冬青樹枝杈葉上,鳥窩有兩個拳頭大小,是用蘆葦花草編織而成的。
  • 組圖:護城河邊飛來一對文鳥 冬青樹上繁衍後代
    近日,在南京鼓樓區閱江樓護城河岸旁的一排冬青樹上,飛來了兩位特殊的貴客——一對文鳥夫婦。它們飛到這裡的冬青樹上搭窩、下蛋,經過精心的培育,還繁殖了自己的後代,似乎要一直在這裡呆下去。記者在閱江樓護城河岸邊看到,這裡一排排的冬青樹長勢很好,高的有3米多。而這對文鳥夫婦的窩就搭在冬青樹枝杈葉上,鳥窩有兩個拳頭大小,是用蘆葦花草編織而成的。鳥窩呈橢圓形狀,窩內顯得特別精緻,還留有雞蛋大的洞口,便於它們進出。附近一位市民稱,搭好窩後,文鳥就在窩裡產下一枚鳥蛋,又過了四天,連續產下三枚蛋。
  • 不同人群選用口罩指引 普通人要用N95口罩嗎 正常人口罩推薦
    關於印發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的通知  肺炎機制發〔2020〕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為指導不同人群科學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口罩,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和擴散,制定了《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和使用技術指引
  • 武安「賣花爺爺」引發愛心潮 家鄉人民送去關愛
    為救患癲癇病的養子北京街頭賣花——    武安「賣花爺爺」引發愛心潮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通訊員王海波 記者馬國勝)「孩子已經做完了手術,手術所需的18萬元費用也已經得到了解決。前不久,為籌集給患有癲癇病的養子做手術的費用,郭和興老人在北京街頭賣花,引發了愛心潮,大家還給他送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賣花爺爺」。家鄉人民也趕往北京看望,給他送去關愛。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他的養子已於3月28日在北京天壇醫院做完了手術。    一條微博引發愛心潮    在北京三裡屯,每天晚上都會有一位老人推著一輛三輪車賣花。
  • 不同人群口罩該怎麼選 分5個等級
    不同人群口罩該怎麼選  1、低風險級:推薦使用普通口罩或可不戴口罩  在選擇口罩上,不同環境和場景,是否需要佩戴有防護級別的口罩,也是需要大家進行了解的。不過目前各個公司還處於在家辦公,以及各學校延遲開學的階段,暫時還很少出現類似的聚集情況,但在日後陸續復工、開課之後,在選擇口罩方面,推薦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較好。但同樣需要避免密集接觸,並且保持好通風和疫情關注。
  • 不同風險人群如何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如何選用?
    (二)出現可疑症狀需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佩戴口罩,可選用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與他人接觸情況,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調查。(三)遠距離出行人員,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為疾病流行地區。
  • 理髮記憶:戴不戴口罩?對於八九十年前來說,是一個頭大的問題
    理髮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行當,隨著疫情防控的逐步見效,一些符合標準的理髮店和「TONY老師」陸續開始復工。因疫情影響,民眾更加留意理髮店的衛生狀況,理髮師們也在服務過程中自覺自愿地戴上了口罩。其實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關於理髮師是否應佩戴口罩,曾一度也是個社會熱點話題。
  • 不同人群選口罩指南:醫護人員和普通人分別這樣帶
    【CNMO新聞】疫情期間,每個人都必須要戴上口罩才能出門,這使得口罩變得供不應求。甚至因為恐慌心理,很多人在能買到口罩的時候都會去買防護性能更好的口罩,以求萬無一失。不過這樣又導致了很多真正需要防護性高口罩的醫護人員沒有相應的口罩可帶。
  • 隨身空間文,被婆婆打斷三根肋骨,她開空間賣花賣藥,娘家老少寵
    隨身空間文,被婆婆打斷三根肋骨,她開空間賣花賣藥,娘家老少寵今天阿九給大家推送的是女主帶有空間的穿越重生小說,都是阿九精選出來的,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幾本小說,堂堂21世紀頂級特工,一穿越就被婆婆打斷了三根肋骨,她打開空間賣花賣藥,賺大錢、娘家老少寵上天
  • 小火爐+剃刀 石家莊65歲「理髮狀元」街頭秀手藝
    曾榮獲石家莊地區飲服系統技術表演賽理髮第一名的理髮老藝人,退休後重操舊業,騎著裝滿理髮家當的三輪車走村串巷趕集理髮十餘年。街頭理髮象徵性收費,遇到困難戶更是分文不收。王振生老人說:理髮與錢無關,只想有生之年,傳承父輩傳下的手藝,為鄉親們服務。
  • 情侶街頭遇賣花女孩 原本10元1朵被強收100元
    昨晚,南京市民小張帶著自己的女朋友在夫子廟一帶逛街,路上遇到了一個賣花的小姑娘。小張心想女朋友沒有要求自己給她買玫瑰花,自己作為男同志應該主動點,況且還是個小姑娘在賣花,孩子也蠻可憐的。於是,小張就詢問了玫瑰花的價格,小女孩說10塊錢一朵。小張便從錢包裡拿錢出來,可誰知自己剛把錢包打開,小女孩就突然自己伸手抽出了一張百元大鈔,然後把玫瑰花丟下就跑了。
  • 新鮮的玫瑰花多年沒漲過價 海寧這位奶奶賣花圖什麼
    近日,海寧長安的小夥伴朋友圈上有這樣一條信息:  照片上的老太太頭髮花白,想必年紀已經不小了,那她為什麼會在街頭賣花呢?她是有什麼困難嗎?小編在長安街頭找到了她。  花白頭髮的賣花老奶奶  每年4月,海寧市長安鎮上鬧市地段就會出現了一位賣玫瑰花的老奶奶,老奶奶雖然頭髮花白,但神採奕奕的,很健談。
  • 國家衛健委:四種類型口罩推薦使用人群及正確佩戴使用原則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為了做好對於不同風險人群的防護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指南中對於口罩佩戴使用的原則,成人、兒童佩戴哪種口罩及注意事項都有詳細的介紹。
  • 白蘭花與申城的纏綿故事,最後的賣花阿婆在星空下講給你聽
    五位阿婆中最年長的的王阿婆,老伴去世後一個人在家悶,但又不想幹涉子女生活,於是喜歡花的她索性賣起了花,如今「賣花工齡」已有20年。實際上,王阿婆生活裡還是個「資深股民」,算起來炒股時間比賣花還要久,對她來說,賣花絕不是為了營生,而是在做「一輩子最快樂的事情。」
  • 65歲「理髮狀元」街頭秀老手藝 不收困難戶分文
    近日讀者來電:  有位老人騎著裝滿理髮家當的三輪車,走村串巷理髮十餘年,遇到困難戶還分文不收。  曾榮獲石家莊地區飲服系統技術表演賽理髮第一名的理髮老藝人,退休後重操舊業,騎著裝滿理髮家當的三輪車走村串巷趕集理髮十餘年。街頭理髮象徵性收費,遇到困難戶更是分文不收。
  • 賣花阿婆齊聚浦東九六廣場 城市香氣活動帶來海派花香
    「賣花阿婆」幾乎是上海街頭平均年齡最大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上海堅持賣白蘭花的僅有十餘人。  五位阿婆中最年長的的王阿婆,老伴去世後一個人在家悶,但又不想幹涉子女生活,於是喜歡花的她索性賣起了花,如今「賣花工齡」已有20年。
  • 1種人群3個地方必戴口罩
    為防止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廣東對重點人群逐一落地核查,幾類人必須做核酸檢測。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建議市民仍要隨身攜帶口罩,一種人群和三個地方必須戴口罩。他強調,對於個人而言,預防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不要放鬆日常防護:一是要隨身攜帶口罩,一種人群和三個地方必須戴口罩: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必須戴口罩;到超市等人群密集地必須戴口罩;乘坐交通工具或到密閉場所必須戴口罩;到醫療機構必須戴口罩。
  • 口罩,最好別摘!
    醫院就診、住院人員、陪護和探視人員必須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5. 居家隔離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患者共同生活的人員必須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6.機場、火車站、客運站、地鐵站、輕軌站等交通運輸場所的工作人員,公共汽車、計程車、網約車等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員,在工作期間須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2.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普通門診、急診、病房等醫務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的口岸工作人員、司機、警察、服務、保安、保潔等人員,工作期間必須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