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曉龍
非洲豬瘟從去年8月傳入我國以來,關於非洲豬瘟的傳言就「四處流竄」。非洲豬瘟到底是什麼?豬肉到底還能不能吃呢?
此病起源於非洲不傳染人
在非洲豬瘟來到中國前,大家對豬瘟並不陌生,平時生豬養殖戶說的豬瘟也叫古典豬瘟,最早在1885年暴發於美國,以後傳播到世界各大洲。中國大部分省都有發生。古典豬瘟不傳染人類,目前也有疫苗可以預防。
這次人們談論的非洲豬瘟和古典豬瘟並不是一回事,非洲豬瘟是由起源於非洲的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它並不是一種新的病毒,早在1921年就在肯亞被發現,現在一直存在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1957年先後流傳至西歐和拉美國家,多數被及時撲滅,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義大利的撒丁島仍有流行。
非洲豬瘟在2018年8月3日第一次進入中國大眾的視野,瀋陽市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並於8月3日上午11時確診。從這時起,對這種比較陌生的病毒的傳言便開始「四處流竄」。
人類到底會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呢?河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黃現青告訴記者,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非洲豬瘟從被發現到現在已經有97年,世界上還沒有發現一例人感染非洲豬瘟的報導。此外,非洲豬瘟病毒不耐熱,超過70℃且30分鐘就可以全部滅活,所以正常烹飪的豬肉,並不會傳播非洲豬瘟病毒。
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隱匿
非洲豬瘟病毒對人類健康無害,但是對豬來說卻是毀滅性的。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體內後,利用病豬細胞生產更多致病體,並通過體液、糞便等排到體外,繼續感染其他健康的豬,在短距離內甚至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鄭州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林萍說,農業部權威數據表明,人員與車輛可攜帶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複雜而隱蔽。
生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後易得其他疾病
有些人會有疑惑,既然非洲豬瘟不傳染人,為什麼政府還要採取這麼多措施整治?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豬肉產品為什麼要召回呢?
首先,非洲豬瘟病毒不傳染人,但會讓豬免疫系統變弱,更容易得其他疾病。這不但會導致豬肉的品質降低,還可能讓豬攜帶其他病原體,有些病原體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被非洲豬瘟感染的豬肉不要吃。
其次,對病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對相關人員、車輛消毒是為了阻斷傳染源。一方面,使得非洲豬瘟病毒在源頭上得到控制,不讓更多養豬場遭受「滅頂之災」;另一方面,避免不法商販賣病死豬肉。
最後,因為目前還沒有對付非洲豬瘟的有效疫苗,世界各國面對非洲豬瘟唯一有效的防範措施就是一經發現立即盡最大努力控制,召回可能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產品進行銷毀,阻斷病毒傳播渠道,保護本國生豬產業。
作為普通消費者,面對非洲豬瘟的謠言要理性,購買豬肉產品要通過正規的渠道,其所銷售的豬肉都經過檢疫部門嚴格的檢疫,可以保證豬肉的品質。豬肉一定要經過充分加熱後食用,做到不吃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