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有媒體報導「一年賣20億餃子」的三全食品生產的灌湯水餃在湖南湘西、甘肅酒泉兩市抽檢出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此後,又有網友曝出科迪、金鑼等廠家的40批次產品樣品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表示擔憂此類速凍水餃的安全問題。大家想知道,非洲豬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到底傳不傳人,豬肉還能吃嗎?
非洲豬瘟,到底傳不傳人?
「昨天還在吃,好怕自己得上豬瘟。」有網友評論。
「病毒都不耐高溫,100℃沸水中煮十來分鐘就死了,煮熟吃問題不大,豬瘟病毒也不感染人。」有人勸慰。
「不傳人?高溫可殺滅?我不信?!既然能殺滅怎麼還能檢測出來。」有網友質疑。
對於公眾的疑問,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留美博士後盧洪洲指出,即使病毒在熟食加工過程中已經被殺滅,但是病毒序列還在,也就是俗稱的「屍體」還在,那麼病毒核酸檢測還是可能檢測出陽性。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除家豬和野豬外,其他動物不會感染該病毒。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屬於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型病毒。此外,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較為敏感,60℃持續加熱20分鐘即可滅活,正常的烹飪,煮熟了吃是可以滅活的,消費者不用過於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熟食還是需要注意煮熟煮透了再吃。」盧洪洲博士提醒。
豬肉還能不能吃?
有網友稱,「還是自己包的餃子放心。」但也有網友質疑,「如果三全是按常規採購,那說明問題豬肉已經流入市場,自己包的也會有『問題』」。
那麼,豬肉是不能吃了嗎?
盧洪洲博士表示,非洲豬瘟發現近100年來,全球範圍內沒有發生過人感染非洲豬瘟的情況。非洲豬瘟疫情不會影響豬肉及其製品的食用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豬肉及其製品。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既沒有把非洲豬瘟列入人畜共患病,也沒有列入多種動物共患病。有關國家科研人員曾經將非洲豬瘟的病毒接種到犬、鼠、兔等10餘種動物做感染實驗,均未發生感染。
為什麼還要防控非洲豬瘟?
基於當前的研究證據,我們可以肯定地講,非洲豬瘟確實不傳人。那為什麼還要防控非洲豬瘟?
盧洪洲博士表示,感染了非洲豬瘟的豬肉上可能還存在非洲豬瘟病毒,雖然暫時還沒有研究表明對人有什麼生理上的影響,但是,大家對病毒的認知都處於有限階段,能不吃當然就不吃了。
另外,非洲豬瘟病毒常溫下可存活數周,通過與病豬、帶病毒的豬和軟蜱(一種寄生蟲)接觸傳播,被病毒汙染的人、車輛、糞便、墊草、泔水、環境、未加工熟制的豬肉產品等都能傳播疫情。
如果沒有做熟煮透的話,非洲豬瘟病毒將會在人體的糞便中存活,作為一個傳播媒介,病原將可能被攜帶傳播到全國各地。一旦發現某農場中有感染病情出現時,原則是一豬染病,全場撲殺。可想而知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只有有了有效的防控才能減少之後更大的利益損失。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表示:「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所有已發疫情均已得到及時有效處置,目前疫情呈點狀發生,總體可控。但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已形成了一定汙染面,傳統的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疫情傳播途徑錯綜複雜,風險難以完全阻斷,且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以上因素共同決定了防控工作的複雜性和長期性。」
事實上,根除非洲豬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根除疫情,有些國家用了5年,有些甚至用了30多年。
病毒會不會變異?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也指出,目前沒有人感染豬瘟病毒的病例,某種病毒是否能成功感染宿主,主要是由宿主的細胞受體所決定的。當宿主細胞表面具有病毒入侵所需要的受體時,病毒才能夠進行感染。而人體細胞表面沒有非洲豬瘟病毒入侵所需要的受體,所以,即使沾上或者進入了人體,也無法感染人體細胞,反而很快被人體內的吞噬細胞吞噬消滅。
有人會質疑說,豬流感起初也不感染人呀,前些年還不是突變出來了甲型H1N1豬流感,就變得能感染人了。曹清主任解釋,流感病毒(Influenza)家族均為RNA病毒,當它們侵染宿主後,需要通過逆轉錄的方式先將自己變成一條DNA。由於逆轉錄這個過程的保真性並不好,複製出來的新病毒就特別容易產生突變。這就是流感難以控制的一大原因。
而非洲豬瘟病毒是DNA病毒,其突變速度遠遠低於RNA病毒。我們就假設它最終能突變得傳染人了,那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進化時間,不太可能短期內出現能感染人的豬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