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的飯,竟然有毒?

2020-12-19 騰訊網

便當,始於中國,興於日本,返傳入中國,化身為現在的盒裝餐食。

「便當」一詞在中國南宋時只是形容一種便利的東西,後經過演變才成為了現在的一種便於攜帶的食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盒飯。

現如今便當已經覆蓋了我們的生活,中午吃上一頓自己親手做的,或是家人充滿愛意的午餐便當,簡直是太幸福的事了。

說起這份幸福,可能剛剛經歷過高考的孩子們最有發言權。

備考期間,考生都是卯足了勁兒的去學習,而家長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孩子們的飲食起居。

在福建省福州市十中的學校門口,每天都會準時出現一批人,為孩子們送來新鮮出爐且五花八門的愛心便當。

圖源於 | 梨視頻

有香味溢出屏幕的大塊牛排,加之雞蛋和蔬菜的標配,飽腹,美味又健康。

還有看起來是簡單的雞蛋湯,實則是湯底深藏蝦滑,蟶旁有肉,肉下有胡蘿蔔青菜和香菇的頂級高配。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家長還不忘附帶一杯酸奶來幫助孩子消化。

「在孩子的重要階段,我們要全力以赴做好後勤保障。」

父母費盡心思的為孩子做飯送餐,孩子自然能懂得,孩子知道「媽媽對我的愛都體現在飯裡了」。

偷偷問一句:誰家還缺孩子嗎?

你以為天下所有的考生都能得到這樣的待遇嗎?

你以為所有父母的飯菜都能被稱為愛心便當嗎?

錯!起碼在這位高中生的便當裡,叔就看到了「噁心」,體會到了「惡意」。

在推特的一位博主po出的媽媽便當裡,大多數都是下面這樣極為奇特的畫風。

這位思路清奇的媽媽,讓什麼吃到手指的恐怖新聞,成真了!

雖然比了愛你的形狀,但依然難以抵掉打開飯盒時的驚嚇感。

況且還是被拔了指甲蓋的一根手指,真是相當形象又噁心了。

再加上點兒「鼻屎」呢?是不是有內味兒了。

還不夠?那給你康康斷指的這個。

番茄醬當血,這位媽媽您一定是影視劇看多了吧。

一根不夠?那就來一碗好了!

瘋狂手指暴擊之後,媽媽給兒子的愛心便當的恐怖係數再度升級,這次是——

恐怖日劇《輪到你了》的經典臺詞「下一個就是你!」

在飯裡吃到什麼,讓你感覺最噁心?

吃到蟲。

而這位可愛的媽媽不僅讓兒子吃到蟲,還在兒子的便當裡上演了養蟲三部曲。

Step 1:蠶卵期

Step 2:幼蟲期

Step 3:蠶蛹期

除了蠶,還有知了的。

別說你震驚了,叔開始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也有些靚仔語塞了。

這位媽媽除了在兒子便當裡放了昆蟲的演變,還展示了屎的形成和牙齒變黃的過程。

從醞釀

到進行時

再到最後成品,一個步驟也沒錯過。

從牙齒長垢

到變黃

就連媽媽自己,最後也忍不住嘔了出來。

求:此時孩子的內心陰影面積。

面對媽媽的百般「整蠱」孩子無奈在推特上發起牢騷

「都來看看我媽媽做的便當吧!再想想吃下去的我是什麼心情...」

就是吃著這些千奇百怪的便當,這個孩子最後考上了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並在發文裡吶喊著:沒錯,我就是有著這樣的「好環境」。

搞笑的是,這位媽媽平日裡的正常創作,其實是這樣的。

配色多麼鮮明,擺盤不算精緻但也算別出心裁,仔細看她還細心的對水果進行了雕刻與造型。

這怎麼看,也很難讓人相信,這果盤和上面那些恐怖便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而擁有同款「假媽媽」的還不只這位同學一人,比如下面這個。

圖源於 | @幸運大獎

講真,叔要是哪天打開的便當長這樣,那多半兒是要嚇昏厥了,畢竟沒幾個人能想到,吃頓飯還得做好心理準備。

與這兩位惡搞的媽媽相比,下面這幾位,可就治癒多了。

比如出自一位韓國媽媽之手的,可愛的海綿寶寶;

圖源於 | 不粘人的拖根蔥

由墨爾本媽媽創作的,《飛屋環遊記》裡的慈祥老爺爺;

圖源於 | 今日雪梨美食

香港媽媽的皮卡丘;

圖源於 | 大公報-大公網

和日本媽媽的可愛飯糰。

圖源於 | Tata的吃貨星球

媽媽的便當可以搞怪嚇人,可以俏皮可愛,她們把智慧放到了食物裡,更把愛意放進了便當中。

叔至今還記得《請回答1988》中的一段情節。

眾所周知,劇裡善宇的媽媽是個做飯很難吃的人,不是齁鹹,就是能吃到雞蛋皮或是石頭之類的東西硌到牙。

但面對小夥伴的冷嘲熱諷,他總是不服氣的瞪一眼,然後繼續默默地吃著媽媽的愛心便當。

大多數人以為善宇只是吃慣了媽媽的菜所以不覺得鹹,但其實他也知道,媽媽的便當並不好吃,但他依然堅持每次都吃完。

即便是某次忘記吃,他也會在家門口的巷子裡吃乾淨再回家。

因為不想辜負媽媽的愛意。

圖源於 | 《請回答1988》

「不過偶爾,讓人有錯覺也行,只要能讓媽媽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料理王,再難吃的便當,吞下去就是了。

陷在幸福的錯覺中,沒必要急忙說出真相。

偶爾,錯覺反而讓人更幸福。」

外面的飯菜再好吃,也不如家裡的味道可口,外面的擺盤再精緻,也不如家裡的溫馨。

便當,它能讓人品嘗到家的味道,更能讓你在品味菜品的同時,想到某個深愛你且你也深愛著的人。

這,大概就是便當的魅力所在吧。

相關焦點

  • 這份速食自熱米飯,竟然比媽媽做的飯還好吃
    這份速食自熱米飯,竟然比媽媽做的飯還好吃,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唯有吃飽喝足才是生存的基本條件,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一日三餐那是一頓不能少,人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也是多種多樣,除了自己煮飯吃就是出去外面買來的現成,不過現在的人是越來越懶, 連門口都是懶得出了。
  • 香菇土豆這樣做,寶寶竟然第一次主動要求添飯
    作者:寶寶知道 秋天的雛菊 好了,話不多說,今天分享昨晚做的香菇土豆燜飯,萱萱竟然吃了還想吃!先上成品圖 昨天下午逛街回來,路上萱萱說要吃咖喱飯,但是我心血來潮要做燜飯,開飯的時候萱萱一看沒有咖喱扭頭就走,給她換了一個碗哄她吃,沒想到吃完了說:「媽媽,我還要吃一碗!」
  • 女友做的飯VS媽媽做的飯,男生:我想回家吃媽媽做的飯菜
    女友做的飯VS媽媽做的飯,男生:我想回家吃媽媽做的飯菜有一個不會做飯的女朋友是種什麼感覺,那就只有天天吃外賣了。偶爾給你做頓飯,還要把廚房給你炸了。這是非常恐怖了,這時候就非常懷念媽媽做的飯菜了,只從吃了女朋友做的飯以後,感覺外賣都是美味。
  • 西北小強:拍媽媽做的飯一年沒重樣
    「南瓜不要煮粥了,西北小強媽媽教你做發麵餅,比蛋糕都柔軟」「玉米面別做發糕了,西北小強媽媽教你新做法,一次10個都不夠吃」「辣椒不要炒著吃了,西北小強媽媽教你新做法,一次10斤不夠吃」……從這些短視頻的標題看出,一是郭歲強的合作夥伴媽媽廚藝十分厲害,二是他們家人的飯量可能都比較大。
  • 我在家媽媽做的飯VS老公在家媽媽做的飯,朋友看了:你老公真幸福
    我在家媽媽做的飯VS老公在家媽媽做的飯,朋友看了:你老公真幸福!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之後都喜歡過二人世界,想要擁有兩個人的獨立空間。所以很多人婚後都會和父母分開住,可是卻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很多孩子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父母寵著。
  • 媽媽的飯媽媽的味兒
    首先做法既簡單又省時,其次吃完之後會微微發汗,適合數九天早上出門,用我媽媽的理論解釋就是「肚子裡暖和了,身上就不冷了」。我初中時上學需要騎車差不多半小時,剛出門的寒冷可用早飯時產生的熱量抵擋一陣子,接下來的運動生熱,真的就不冷了。於是,我自己做了這個飯,白菜裡加上了媽媽給帶的肉。和記憶中的一樣好吃。
  • 這樣做的土豆餅比其土豆絲更好吃!媽媽,我還要加飯!
    土豆中含有毒的生物鹼元素,但一般經過170℃的高溫烹調,有毒物質就會分解,大家就不用擔心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道傳統美食--泡菜土豆餅但是泡菜土豆餅是韓國傳統美食,是我們中國的。主要有泡菜、土豆製作而成。配以豆漿,粥,尤適合做為早餐食用。
  • 媽媽做的飯之媽祖面
    年   味記憶中的年味,是炮竹迎接新春的樂章,是媽媽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是家人因歡聚一堂而上揚的嘴角。如今畫面已模糊,你我遠在他鄉忙於事業,對年味的回憶在媽媽做的的年夜菜中去找尋。
  • 小嶽嶽談媽媽做的飯丨「有一種感情叫我媽做的飯『不好吃』」
    媽媽做的紅燒肉、炸醬麵或者一碗粥都變成了讓人魂牽夢縈的佳餚。那些不好吃的飯竟也成為了我們對家人思念的一部分,成為了對母愛這份感情最深刻的理解。外賣員@左申平應該是糖醋鯉魚,因為做糖醋鯉魚必須要把魚先炸兩遍,平時不是說家裡吃個飯就要做這個,我出來的比較早,陪媽媽的時候比較少,回到家媽媽說你想吃什麼我就給你做什麼,我知道這道菜最麻煩,在外面吃到的也比較少,媽媽做的的這道菜永遠最好吃的,因為我知道這道菜最麻煩的,所以我說媽媽您做什麼菜的都好吃,但媽媽還是給做這道菜。
  • 懷念故鄉,童年,更有,媽媽做的燙飯
    一個偶然的機會,當飢腸轆轆的我正找地填肚子的時候,不經意間猛一抬頭,邂逅了老媽燙飯。燙飯,一個多麼熟悉的名稱,一個帶有強烈時代烙印的名詞,一種小時候每天必吃的主食,現在居然還有人專門經營!老媽燙飯,真是小時候老媽做的那個味道嗎?好奇心驅使我停下腳步。
  • 這首小歌謠竟然能讓孩子戒掉「餵飯」習慣!爸爸媽媽趕緊學起來!
    可是時間長了,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家長卻愁了起來:幼兒園裡沒有電視,沒有玩具,一頓飯就只有這麼長時間,孩子怎麼能吃好呢?孩子要是長期吃不飽怎麼辦呢?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這首小歌謠開始。6.培養「一口菜一口飯」的吃飯習慣。此外,在建立飲食習慣的時候,家長還需要注意:1.當孩子坐不住,想要離開,或者想要讓家長餵飯時,家長需要明確原則:吃飯就必須在這裡吃,在現在吃,如果離開就沒有了,直到晚上才能吃飯。然後堅持執行原則,中間不管孩子如何鬧,都不能提供食物,也不能提前開飯。
  • 做全職媽媽後,為一份30元菠蘿飯,毀了我們三年的婚姻|百家故事
    晚上準備做晚飯時,寶寶一直在哭,才幾個月的寶寶,不能單獨放在床上,寶寶根本坐不起來,陳雪只好一直抱著她,哄著她。哄了寶寶一個半小時,陳雪也餓了,沒有力氣做飯,就在手機裡,隨手點了一份外賣海鮮菠蘿飯,平常這個菠蘿飯要50塊,今天打折只要30塊。再把家裡收拾一下,把衣服晾了起來,差不多外賣就來了。外賣剛到家,老公也會來了。
  • 吃著榆錢飯,滿滿的時候的回憶,做出了媽媽的口味
    今年的陽光充足,天氣晴朗,這為榆樹的生長提供了天然條件,在桃園的樹中長的榆樹也生根發芽了,今年竟然長出了榆錢兒,它把我拉回了童年的記憶,讓我回歸了自然的生活。趁著修剪桃樹的工夫,我再次摘了榆錢兒。天然、野生、無人管的榆樹,再加上無毒的袋子,讓我摘了很多,久違的榆錢兒,上次吃的時候竟然是20年前,真是時間匆匆,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生活。榆錢飯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洗淨,在田地裡採摘的榆錢兒會有很多灰塵,挑出乾涸和樹的碎枝,用清水洗幾遍,把灰塵洗出去,在保證衛生的情況下,再撒些食鹽或者蔗糖,這個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定了。
  • 一碗「有毒的」月子飯,毀了孕媽的「健康」,許多產婦都在吃!
    在大多數家庭中幾乎都是婆婆或者媽媽來照顧月子,兩代人觀念的抗爭總會出現摩擦,前不久聽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一位姨娘在家照顧剛剛剖腹產10天的媳婦吃飯,寶媽忍著刀口的劇痛掙扎著起床吃飯,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的寶媽看見碗裡的白米飯有些詫異,但她依舊沒說什麼拿起筷子吃了起來,等米飯剛到嘴裡寶媽直接就吐了出來,並對姨娘說
  • 坐著高鐵看中國 | 媽媽做的飯就是回家的動力
    是什麼支撐你的回家路,大概是想念媽媽做的飯了吧孝感女孩李逸月國慶期間一路從上海站到武漢,再換乘動車回家,只為多吃幾頓媽媽做的飯。
  • 白菜飯包,做一次飯包,品味田園特色小吃,回味媽媽的味道
    白菜飯包從姐家回來,帶回各種喜歡吃的蘸醬菜,都是姐自己種的,純綠色,要抓緊吃掉。想起媽媽的味道,記得小時候上學來不及吃飯,媽媽就打個大飯包給我,能裝進一碗飯,邊走邊吃,吃到最後總是意猶未盡。真的很久沒吃飯包了,就做一次飯包,品味田園特色小吃,回味媽媽的味道。原料:二米飯、白菜葉、生菜、臭菜、香菜、毛蔥、辣醬。
  • 媽媽做的飯的味道就是留在心底那個叫做家的味道!
    相比一兩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遠方的心,我更希望花十分之九的時間在溫柔燈光下和媽媽吃完的一餐飯。」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什麼?是媽媽做的飯。媽媽做的飯的味道就是留在心底那個叫做家的味道。以前,太年輕,從來不知道自己究竟在過著怎樣「奢侈」的生活,每天回到家都能吃到熱乎的飯菜。吃著媽媽做的飯,只是吃飽罷了,沒有感覺出什麼味道。有時還責怪媽媽做的菜不好吃,發脾氣倒在地上。
  • 做幹煸四季豆時,焯水還是過油?很多人做錯,難怪夾生還可能有毒
    進來的小夥伴可以給小佳點個關注哦說到四季豆,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幹煸四季豆,這是一道正宗的川菜,而且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川菜,然而很多人至注意到幹煸四季豆的美味,而不知道四季豆沒炒熟的話,是有毒的,主要是刺激消化道,有概率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在炒四季豆時,一定要注意炒熟,未熟的四季豆千萬不要吃。
  • 媽媽給做的燜小米飯,我能連著吃兩碗,一下就吃撐了!
    媽媽給做的燜小米飯,我能連著吃兩碗,一下就吃撐了!只要媽媽給我做燜小米飯,我就能連著吃兩碗,一下就吃撐了!可是自從上了大學之後我不得不背上自己厚重的行囊,離開從小依賴的媽媽,離開了媽媽我必須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要獨立,自己要在外面收拾好自己的內務,還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 兒子,謝謝你給媽媽做的炸薯條
    兒子,謝謝你,謝謝你給我做的午飯:炸薯條。兒子,轉眼你十五歲了,只要在家就會給媽媽做飯吃。你做的飯很好吃,不管是雞蛋面,還是炒米,還是可樂雞翅···只要是你做的飯,老媽覺得沒有不好吃的。說實話,我真不知道是怎麼把你養這麼大的,也許,是你自己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