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是小娘子最喜歡去的公園之一,這裡是京城唯一一處可以俯瞰到整個故宮的地方,那恢宏的氣勢絕對配得上一句話,「看,這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而且門票只需2元。這個時節還正是景山內每年牡丹花盛開的時候,公園裡奼紫嫣紅,芳香撲鼻。
景山並不是一座真正意義的山,它只是人工堆出來的。最初是遼、金建宮殿時,將挖地基的土堆在了這裡,成了土丘。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時,因土丘一帶正處大都城中心,這裡就被開闢成了專供皇帝遊賞的「後苑」,元代皇帝還曾在這裡躬耕,以昭示天下,並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青山」。
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在京城大規模建城,故宮就是那個時候修建的。依據「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之說,紫禁城(即故宮)之北乃是玄武之位,應該有"鎮山",所以就把筒子河、太液、南海和挖護城河的泥土都堆到了青山上,並改名「萬歲山」。又因它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也被稱為"鎮山"。後來為了防止元朝殘餘勢力圍困京城引起燃料短缺,明朝廷在青山堆了很多煤,所以景山還有「煤山」的別稱。
1655年,清順治帝借《詩·殷武》中描述商朝都城內有一座景山的典故,加之這裡又是帝後們"御景"之地,取「景」為景仰高大的意思,便將「萬歲山」改稱「景山」。乾隆十五年,景山被劃入了皇宮的重要組成部分,乾隆在此大興土木,這裡也逐步發展成為一座集祭祀與美景為一體的皇家花園。至此景山迎來了最輝煌、繁盛的階段。
作為曾經的皇家花園,園內種植的花朵自然也要是「花中龍鳳」,雍容華貴的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現在這個時節,正是它們鬥豔爭芳之時。自唐代以來,牡丹就成了人們追捧、讚譽的對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牡丹芳》中吟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賞牡丹》中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更是耳熟能詳。在清代末年,牡丹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雖然如今我們的國花還一直沒定,但一元硬幣的正面就是牡丹。
白居易也曾專門為《牡丹》作詩,「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月中虛有桂,天上漫誇蘭。」
景山中的牡丹種類繁多,個頭也著實是大,連花苞都好像一個蟠桃那麼大。
靠近景山南門的地方有個九樓牌樓和壽皇殿,那是明、清兩代皇帝停靈、存放遺像和祭祖的地方,順治帝去世後就曾在此殿停靈。康熙帝去世之後,雍正將康熙的「遺像」供奉於這裡。乾隆帝登基後,也將他的父親雍正帝的「御容」供奉於壽皇殿。
雖然景山叫山,但這座人工堆土而成的山其實就是座「小土丘」。45.7米的身材,與三環外將它環抱其中的摩天大樓們相比簡直就像個小矮子,但三環之內幾乎無高樓,所以這毫不影響在景山上的君臨天下之感,也不用擔心爬不動山。
登上山頂萬春亭的這段路上會碰到幾個亭子。景山一共有五座亭子,萬春亭東側兩座,西側兩座,曾經裡面都是供奉鎦金佛像,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國聯軍劫去了四尊,還燒毀了大部分亭子,所以如今看到的都是後來翻修的。
萬春亭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最高、最佳的觀景點,沒有之一。萬春亭前的正南面就是故宮博物院的北門「神武門」。
站在萬春亭前,就可以把故宮9999間半房盡收眼底,還可以俯瞰到整個北京城。
除了看紫禁城,向西望去,可以看到北海和北海裡著名的白塔。北海以前是和景山一起作為皇家御苑的。
朝北望是壽皇殿,以及兩側的鐘樓和鼓樓。再向後是地安門和中軸線延伸到奧林匹克公園的玲瓏塔。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北京自元朝開始,就設計了一條被建築大師梁思成讚美為「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南起永定門,中至天安門、故宮、景山,北至鐘鼓樓,乃至後來因奧運後延長到的奧林匹克公園都在這條中軸線上。
向東看,就是北京著名的CBD,也是北京的天際線,包括外形有很多爭議的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最高的那個建築是創下了8個世界之最和15個中國之最的北京新地標——中國尊,高度超過了500米。
看過「朕為你打下的江山」後,下山的路上還有一個地方值得一停,那便是明崇禎帝自縊殉國的地方。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朱由檢自覺有愧於祖宗,用自己的腰帶吊死在了景山上的一顆歪脖槐樹上。其實朱由檢是想做一位好皇帝的,勤於政務、勵精圖治,還經常熬夜加班工作,可惜生不逢時,天比心高、命比紙薄。不過如今那顆歪脖樹已經不在了,眼前看到的這顆是後來用一顆古槐代替的。
務必注意:北京的公園現在都需要提前在網上預約買票,現場沒有售票的,進門刷網上買票時身份證號的身份證即可。有老年證或年票的不用預約。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