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恩銘,2012 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最初,我在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開發工作。新店鎮的核桃種植規模在清鎮位居第二,當時我們購買了一批核桃苗木,當師傅送來苗木時,帶我的中心副主任在籤收前仔細地查看了苗木的情況。當他拿起幾棵樹苗看了看後皺起了眉頭,和旁邊的工作人員一再確認後認為樹苗質量不合格,要求拖回重運。原來,這些苗木都是實生苗,至少要十年後才能結果,可能有些還不會結果。
那時我才知道,鄉鎮工作是多麼不容易,尤其是農業工作更是不易,想要完成好一項工作任務,必須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技術。之後我經常與前輩同事深入田間地頭,翻閱農業書籍,掌握農業動態,不斷提高本領,努力做一個合格的農技工作者。
2015 年,我被任命為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識別、退出、數據採集錄入、動態管理,扶貧項目的申報、實施等工作繁重、任務艱巨。我和單位領導同事們一起理清工作思路,找準工作方法,圓滿完成了新店鎮 2 個國家級貧困村摘帽出列及其他各項工作目標。
2017 年 4 月,因工作需要,我調動到清鎮市扶貧開發扶貧中心工作。我主要負責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的使用管理工作。資金項目的扶持是助推脫貧攻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做到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才能精準脫貧。
為強化扶貧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提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規範扶貧項目管理,我參與制定了《清鎮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確保了扶貧資金陽光下運行,並妥善為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提供跟蹤服務。
2017 年到 2020 年,我們陸續扶持實施了產業扶貧到戶項目、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入股類項目 268 個,通過農產品銷售、資金分紅以及減少生產成本,有效助推全市 3000 餘戶 10000 餘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
如今,我參與扶貧工作已有 8 年。接下來,我將繼續管好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繼續強化產業項目扶持力度,鞏固脫貧成效。
我的扶貧 / 脫貧故事
貴陽晚報 +/ZAKER 貴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樊成瓊 實習生 邱婷程
編輯 柴瀟蕾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