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半個世紀,值得記取的鏡頭應如恆河沙數。值此金馬50之際,從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裡翻檢出一幕幕頗具代表性的鏡頭,供大家撫今追昔。最輝煌的一幕,莫過於獲獎的那一刻,金馬加身時的榮光。
1-9
尤敏 《星星月亮太陽》
金馬獎的第一步
1962年第1屆
1962年10月31日,金馬獎開始奔騰,「金馬」二字取金門、馬祖的頭一個字組合而成。當年有「玉女明星」之譽的尤敏抵達臺灣時,民眾熱烈歡迎。首屆金馬頒獎禮在當時的國光戲院舉行,尤敏憑《星星月亮太陽》成為首屆金馬獎影后,首位影帝是性格小生王引,為金馬獎揭開序幕。
阮經天和凌波
凌波讓臺北瘋狂
1963年第2屆
1963年,主演《梁山伯與祝英臺》而紅遍臺灣的凌波因為參加金馬獎首度來到臺灣。18萬臺北人放下工作課業湧上街頭,只為一睹「梁兄哥」的風採。那一天,臺北被香港媒體稱為「狂人城」。有趣的是,當年金馬獎評審對她深表肯定,卻因為她是反串男主角,不知該如何給獎,因此決定頒發「最佳演員特別獎」。
對於首座金馬,凌波謙稱當年只是運氣好,碰上好劇本、好角色以及極好的導演李翰祥,才能有此佳績。不過走紅後的凌波也多扮演古裝小生,後來遇到《烽火萬裡情》(1968)讓她一改形象,演出現代苦旦,終於成為金馬影后。她的二兒子畢國智也在電影圈打拼,其導演新作為《控制》。
10-19
《汪洋中的一條船》
李行三度獲得最佳導演
1978年第15屆
1978年,李行憑《汪洋中的一條船》奪得最佳導演。這是他繼《養鴨人家》(1964)、《秋決》(1972)之後第三次奪下這一獎項。他也因此成為金馬史上獲得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導演之一(另一位是香港導演杜琪峯)。在李行40年導演生涯中,不論是健康寫實電影、瓊瑤愛情電影、還是史詩電影,都能居於領導潮流地位。
林鳳嬌戲如其人
林鳳嬌
1979年第16屆
臺灣文藝片時期紅遍大街小巷的「二林二秦」常在金馬獎露臉。1978年,林鳳嬌以《汪洋中的一條船》角逐影后,當年敗北。1979年二度角逐,以《小城故事》中的啞女角色一舉登上影后寶座。戲如其人,林鳳嬌在舞臺上一派嬌羞。金馬50,金馬執委會力邀「二林二秦」同臺,但林鳳嬌還是婉拒邀請。
玉婆駕到,驚豔全場
1979年第16屆
1979年,47歲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泰勒現身第16屆頒獎禮上,當時全場掌聲雷動。泰勒用中文對全場說:「謝謝!」被主持人張艾嘉問及當演員是否一直是她的願望時,她說自己小時候就愛幻想,「演戲讓我夢想成真。」
鄧麗君首次亮相金馬獎
鄧麗君首次亮相金馬
1980年第17屆
一代歌后鄧麗君首次獻聲金馬舞臺是在第17屆。她演唱的是《小城故事》,並柔聲祝福金馬有更大進步。鄧麗君所演唱的無數金曲曾在後來的華語電影中不時出現,成為展示時代印記不可或缺的背景音樂。這年除了鄧麗君的歌聲之外,金馬獎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主題曲《金馬奔騰》:「讓金馬帶動,電影的巨輪,如金之純真,如馬之奔騰……」
張艾嘉又主持又入圍
1980年第17屆
既有影片入圍,又是頒獎禮主持人,張艾嘉在1980年的金馬舞臺上不無焦慮:「得獎雖然只是一種鼓勵,可是我現在最需要這種鼓勵!」引來全場笑聲。不過第二年她才如願以償,奪得影后。張艾嘉的身份可謂多變:歌星、演員、導演、編劇、製片,早已被稱為全能才女。金馬執委會稱,張艾嘉跨越五個不同世代持續開創代表作,「為明星國度開創更豐富的光譜」。
阿蘭·德龍好帥
1981年第18屆
「西方情聖」阿蘭·德龍出現在金馬舞臺,無疑是1981年金馬獎的焦點,與他搭檔的是「東方影后」蕭芳芳。蕭芳芳與46歲的阿蘭·德龍面對面,驚喜道:「天啊,你好帥!」並問他:「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演員,你喜歡這樣的頭銜嗎?」阿蘭·德龍當即糾正:「我比較喜歡說是帥氣,不是美麗。」
譚詠麟的影帝「是真的」
1981年第18屆
在香港歌壇聲名鵲起的譚詠麟居然在1981年成為金馬影帝。上臺領獎時他的國語還略顯生澀,他開心地說:「假如我是真的———果然是真的!」成為當屆頒獎禮上的經典佳句。《假如我是真的》正是他主演的王童導演的電影片名。
20-29
周潤發用五國語言說謝謝
1985年第22屆
《等待黎明》
上世紀80年代,周潤發經歷從「票房毒藥」到「金字招牌」的命運轉折。1985年,金馬獎慧眼識英雄,給予發哥個人生涯的第一座金馬獎:他憑《等待黎明》奪得金馬影帝。當時他竟然分別用中文、英文、日文、西班牙語、泰語依次說出謝謝。第24屆,他以《秋天的童話》再度封帝。
梅豔芳夢寐以求
1987年第24屆
金馬獎曾是梅豔芳夢寐以求的鼓勵。她在1987年憑《胭脂扣》拿下第24屆金馬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她上臺時仍然緊張,說道:「我站在舞臺上已經有不短的日子,可是今天我是最緊張的。」平復心情後她表示非常開心,「夢寐以求,我的心願,金馬獎!」
巨星中的巨星,張曼玉封后
張曼玉封后
1989年第26屆
1989年張曼玉第一次奪得金馬影后。她總共贏得四次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還以《滾滾紅塵》(第27屆)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並且創下連續4年都有作品入圍的輝煌紀錄,為金馬獎立下難以超越的「張曼玉障礙」。今年張曼玉擔任「金馬50」大使,更顯意義非凡。
林青霞終於等到了
1990年第27屆
林青霞
「我們林小姐終於等到了!」在第17屆就以《碧血黃花》第一次入圍最佳女主角獎,第27屆才以《滾滾紅塵》登上影后寶座,林青霞當晚感慨地說:「從臺下來領獎臺,距離這麼短,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近;但對我來說,好像走了幾個世紀那麼遠。」該片編劇三毛當晚盛裝出席角逐最佳編劇獎,結果未獲獎。兩個多星期後,三毛自殺。
史上最激烈的一次,王家衛贏了
1991年第28屆
第28屆,李安、王家衛、關錦鵬、楊德昌四大導演競技。頒獎人徐克打開信封時說:「猜猜看,我現在是誰?」他咳嗽一聲開始表演,說:「謝謝老闆鄧光榮。」王家衛勝出!」
30-39
張國榮五次提名,終成遺憾
1993年第30屆
1993年,張國榮憑電影《白髮魔女傳》的歌曲《紅顏白髮》奪得第3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上臺時連說意外:「可是我的野心不在於此,我希望下次來的時候,是拿另外一個項目的獎。」不過,張國榮的希望一直落空。他因《阿飛正傳》(1991)、《風月》(1996)、《春光乍洩》(1997)、《槍王》(2000)、《異度空間》(2002)參與金馬影帝的角逐,但都沒有得到肯定。五次提名金馬影帝,只在電影音樂獎項上抱得獎歸,不能不說是金馬史上的一大遺憾。
梁朝偉的第一個影帝獎:三十歲不晚
1994年第31屆
第31屆金馬獎上,梁朝偉以《重慶森林》拿下個人演藝生涯中的第一個影帝(第二年繼續憑該片拿到第一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他從梅豔芳手中拿過金馬獎盃時說,「想不到等到過了30歲,才拿到這個獎。」感謝的人包括媽媽、妹妹、劉嘉玲等人。現場有人高喊劉嘉玲的名字,梁朝偉說:「講(過)了!」全場鬨笑。
大陸電影首次入圍並拿獎
1996年第33屆
這一年,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奪得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這是大陸電影首次入圍並奪得最佳影片。該片在全世界贏得許多肯定,金馬也不例外地予以肯定。金馬獎對於姜文來說有無特別的意義呢?多年後,姜文回答很乾脆,「有,因為它是金馬獎。」
《臥虎藏龍》勇奪最佳影片獎
2000年第37屆
《臥虎藏龍》在這一年風光一時,金馬獎給予該片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視覺特效、最佳動作指導、最佳剪輯在內的6個獎項。
劉燁秦海璐同臺拿獎
2001年第38屆
劉燁、秦海璐分別憑藉在《藍宇》和《榴槤飄飄》登上第38屆金馬獎影帝影后寶座,創造兩個金馬史上第一:第一次影帝影后同時被大陸演員摘走;第一次最佳新人和最佳女主角同屬一人。
40-49
王寶強湊路費去拿新人獎
2003年第40屆
王寶強湊路費
十年前,尚為新人的王寶強在金馬獎獲得演技肯定。那一年,他以《盲井》獲得第40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和鄭允智並列)。有報導稱,他獲得金馬提名後,還是找北漂的好友湊了2000多元路費。那晚,王寶強在金馬後臺洗手間面對自動水龍頭束手無策,結果撞上劉德華,「還是劉德華過來幫了我。」插一句話,很多去金馬的人都會在廁所遇見劉德華:李安、王寶強、九把刀……「劉德華在鼓勵我耶!」
楊貴媚四度入圍終畢業
2004年第41屆
《無言的山丘》
臺灣演技女星楊貴媚1992年以《無言的山丘》首次入圍金馬獎,12年間接連入圍四次,直到2004年終於以《月光下,我記得》登上影后寶座。她在臺下一度緊張得咬手指,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喜出望外。她說:提名四次,畢業了!頒獎人劉德華說:「那我明年拿!」(他已入圍三次,當時還不知自己也會在這晚封帝)。楊貴媚在臺上喜極而泣:「我一年一年的失敗,可是我很勇敢」,「終於對得起所有希望我得獎的親朋好友。」
舒淇一直在哭
2005年第42屆
舒淇一直在哭
2005年當晚哭得最多的是舒淇。在感謝侯孝賢、工作人員、父母之外,也感謝頒獎給她的梁家輝,因為此前拿最佳女配角也由他頒獎,而且梁家輝擔心她情緒激動,早把手帕準備好了。舒淇演出《最好的時光》,一度入戲太深,之後九個月重度抑鬱。
李安見林青霞,「熬出頭了」
2008年第45屆
這一屆,李安和林青霞一起登臺,頒發「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和「年度臺灣傑出電影」。李安對林青霞說:「今年我來支持金馬獎最主要的動機是能和你站在一起頒獎。」他表示多年前在金馬酒會上看到林青霞,「她的光芒把所有人都蓋住了。」李安笑說,「我知道我今天是熬出頭了。」
金馬50,獨特紀錄
回顧金馬獎過去49屆,有一些特別的紀錄與數字:
●李行與杜琪峯兩位導演贏得過3次最佳導演的獎盃,並列第一。李行先後憑藉《養鴨人家》(1964)、《秋決》(1972)、《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獲得金馬獎。杜琪峯分別憑《槍火》(2000)、《大事件》(2004)、《奪命金》(2012)三次獲得最佳導演獎。
●電影《三個女人的故事》(第26屆)與《滾滾紅塵》(第27屆),得獎均為8項,為目前得獎最多之電影。
●第35屆電影《天浴》榮獲該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陳衝)、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為目前唯一一部大滿貫作品。陳衝也是首位橫跨導演、最佳女主角的得主(橫跨導演及演員),另外,陳衝也是金馬影史上第一位獲最佳導演的女導演。
●演員張曼玉連續入圍第26、27、28、29屆的演員獎,並連續在第26、27、28屆中得獎。同時她 也 是 第26、28、34、37屆 最佳女主角,為 獲獎 最 多女主角。獲獎最多男主角為梁朝偉,為第31、40、44屆影帝。
●演員成龍在第29、30屆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榮譽,成為首位連任的男演員。郭富城是第二位連莊的影帝,他憑藉《三岔口》(2005)和《父子》(2006)連續兩年捧起影帝桂冠。
●演員楊惠珊在第21、22屆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榮譽,成為首位連任的女演員。隨後蕭芳芳在90年代曾以《女人四十》和《虎度門》連莊影后。
●第28屆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有五位演員入圍演員獎,男主角:張震、張國柱;女主角:楊靜怡;女配角:金燕玲、姜秀瓊,為歷屆最多演員入圍。
●第39屆電影《香港有個好萊塢》和第47屆電影《當愛來的時候》風光入圍14項,成為史上入圍最多項的電影。
●第46屆最佳男主角,首次出現兩位得主,分別是大陸演員黃渤與香港演員張家輝。
●香港男演員杜汶澤是首位同時入圍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男配角兩個獎項的演員。分別以《低俗喜劇》和《D IV A華麗之後》入圍第49屆金馬獎。
●第43屆演員吳景滔憑藉電影《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成為金馬史上最年輕的得主,當時9歲。
( 責任編輯:孟祥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