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20-12-16 學長嶽頌揚

中華文化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物數不勝數,字畫,珠寶,青銅器等等,他們要麼還在墳墓裡安息要麼被私人收藏,要麼則是在博物館裡供後人瞻仰。今天就來看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吧。

一: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收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北京也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作為元明清的首都,北京的土地下埋藏了無數的文物想要在這些文物裡脫穎而出它的價值可見一斑。

而它就是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裡面繪畫的人物比紅樓夢裡出現過的還要多,為後人描繪了北宋東京的生活。

除了大眾熟知的清明上河圖還有一個重器那就是大禹治水玉雕。

這是製作於清乾隆年間,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大,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

二: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裡收藏著中國名氣最大,體積也是最大的兩個青銅鼎: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銅鼎。

這兩個都出自商周時期。其龐大的體積和精美的製作工藝,不僅體現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也反映出了那時候中國人在製作青銅的高超技藝。

三:河北博物館

這件文物的名氣依然不小,在各大盜墓小說中頻頻出現。第一件出自漢代中山靖王的墓穴中。後續又發現了多件金縷玉衣,通體用金絲將上千片玉片連接而成。和墓主人的身材比例達到一比一,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四:湖北博物館

湖北博物館有兩件鎮館之寶,一個是越王勾踐劍,一個是馬王堆幸追夫人的屍體。其中越王勾踐劍更是被稱為我國第一劍,超過兩千年時光依舊鋒利無比。它體現了我國高超的冶金工藝。

五:湖南博物館

素紗襌衣也許是世界上最輕的衣服了。將它摺疊起來甚至可以裝進火柴盒,現代工藝依舊達不到這件衣服的工藝水平。它體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養蠶工藝和紡絲。

今天就先介紹這幾件了,有沒有被我國的歷史所震撼呢?

相關焦點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  本文我們約請姜松老師為全國廣大讀者推薦「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圖文很長,不能一口氣讀完,讀者可慢慢品味。  對於熱愛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朋友們,利用世界各大博物館資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
  •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大量古代文物慢慢向我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根據我國文物考古的規定,一般在哪裡出土的文物,都是放在當地的博物館進行保護及展出。
  • 國際博物館日去看鎮館之寶
    今年「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的活動主題,讓不少市民想要走進博物館中,目睹各種館藏風採。  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清明上河圖、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獸首瑪瑙杯、南京博物館的紫砂提梁壺、天津博物館的雪景寒林圖……每個博物館中都有最為珍貴的「鎮館之寶」,而濟南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又有哪些奇珍異寶呢?參觀時的注意事項1、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
  • 探訪青州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
    9月16日,「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走進青州博物館,重點參觀了青州簡史陳列廳和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廳,同時近距離觀瞻了「宜子孫」玉璧、龍興寺佛教造像和明代趙秉忠的狀元卷三大「鎮館之寶」。  青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四萬餘件,有八個常設展廳,展出文物2000多件,2008年5月,青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一家縣級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上虞帖》內容前言:世界各地都會設置博物館,設置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儲藏價值連城的物品,在博物館中,多得是價值連城的物品,無論是古代博物館還是現代博物館,之所以可以擺放在博物館裡,那麼這件物品一定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 鎮館之寶 | 黃巖博物館:東漢青瓷五聯罐,中國陶瓷界的「老祖宗」!
    博物館   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記錄城市的發展   見證歷史的變遷   每個博物館都有鎮館之寶   兼具文物價值、藝術價值   收藏價值、史料價值   是一個博物館的靈魂   是進入博物館不得不看的珍品   「同心苑」策劃推出   「鎮館之寶」視頻專題   帶你一睹浙江各地展館的   鎮館之寶   聆聽歷史聲音   感悟先人智慧   體味璀璨文化   今天   讓我們跟著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走進青州博物館 三大"鎮館之寶"走出國門
    龍興寺佛教造像,青州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青州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的狀元卷(來源:山東圖片庫 攝影師:劉篤龍)   中國山東網9月16日,「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走進青州博物館,重點參觀了青州簡史陳列廳和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廳,同時近距離觀瞻了「宜子孫」玉璧、龍興寺佛教造像和明代趙秉忠的狀元卷三大「鎮館之寶」。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
  • 國際博物館日 盤點四川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組圖)
    國際博物館日 盤點四川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組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16年05月18日09:27 圖1:圖為四川博物院鎮館之寶——戰國嵌錯水陸攻戰紋銅壺。外形:侈口、斜肩、鼓腹、圈足,肩上有獸面銜環。有蓋,蓋面微拱,飾捲雲紋、圓圈紋及獸紋,三鴨形鈕鼎立。
  • 江西省博物館邀你鑑選十大「鎮館之寶」
    江西省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經典文物——「商代鹿耳四足青銅甗」 觀眾駐足觀看大江網訊 記者朱正、實習生潘路瑤攝影報導:1月18日,大江網記者從江西省博物館獲悉,該館從萬件館藏文物中遴選出20件,自1月20日起,按月逐一向公眾展示,最終選出10件經典文物作為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第一個就亮了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 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 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都是什麼,你了解嗎? 今天小編帶你看看這些珍品中的珍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6西安碑林博物館鎮館之寶: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餘四駿碎石片片記國恥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徵戰天下時騎過的六匹戰馬。
  • 五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湖南館是「野豬」,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博物館鎮館之寶:上海館是從垃圾堆撿的,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圖一、這是《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為晉朝王羲之的書畫作品,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大家,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垃圾桶裡的一張廢紙,成為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這位專家功不可沒
    鎮館之寶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文化底蘊的象徵,更是其雄厚實力的彰顯。在我國眾多博物館之中,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但要說哪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來歷最為傳奇,當然要數上海博物館了。在改革開放以後,負責研究青銅文物方面的專家馬承源老先生曾擔任上海博物館館長,他一生當中曾多次去香港購買文物回國,他在香港當地所看中的青銅編鐘,後來經權威專家組鑑定後發現是西周時期文物,取名為「晉侯蘇鍾」,今天還被當作鎮館之寶存放在上海博物館裡。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1951年7月26日,潘達於將大克鼎、大孟鼎歸還給了上海博物館。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克鼎始終是上海博物館的重器、鎮館之寶。西周大克鼎,又稱克鼎、膳夫克鼎 ,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