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真的是窮講究嗎?別急,先吃完這10種地道小吃再評價

2020-12-04 大叔做美食

老北京的小吃據不完全統計有近300多種,其中有非常知名的炒肝、豆汁、爆肚等等,清代《都門竹枝詞》寫道:「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糕炸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可見北京的小吃歷史非常悠久。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說老北京小吃其實只是窮講究,搞得花裡胡哨其實都是最廉價的原料。

在我看來,食物本身並不會「窮講究」,「窮講究」的是某部分吃它的人。對於老北京小吃,或者說任何地方的美食,擺在人們面前的就3種態度就足夠了,那就是喜歡,不喜歡,或者一般般。喜歡吃就多吃點,不喜歡就不要吃它,一般般的話就緣分到了再吃。沒有必要聽一些人說這個好或者這個是窮講究,就跟著去吃或者抵制,凡事要自己試過才知道。

所以,下面這10種代表性的老北京小吃,吃過後再來評價也不遲。

代表性的老北京小吃

1.豆汁

豆汁應該是老北京小吃裡名頭最響的之一了,它獨特的味道讓人們對它的態度是兩極分化,喜歡的人每天都離不開它,不喜歡的人連聞一下都難受。

豆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乾隆年間更是成為了宮廷飲料。豆汁色澤灰綠,是以綠豆為原料,通過某些發酵程序製作而成,《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得味在酸鹹之外,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

這種味酸微甜的飲料深得老北京人的喜愛,喝第一口的時候,那如同泔水般的味道讓人難以下咽,可是如果你忍著再喝上幾口,那感受就不同一般了,非常可能會上癮。喝的時候要配上各種鹹菜和焦圈。以至於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叫做「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

2.麵茶

麵茶是流行於北京和天津一帶的名小吃,雖然它叫麵茶,但是跟面和茶完全沒有關係。麵茶是由黍子面或者小米麵熬成的糊狀物,表面會淋上一層芝麻醬。

老北京人喝麵茶的時候,講究不用勺子不用筷子,就這樣單手端著碗,嘴巴貼著碗邊轉著圈喝。其實這種吃法倒不是因為炫技或者講究,而是因為麵茶很燙,用嘴吸留著喝不容易燙到,轉著圈喝也能同時喝到麵茶和芝麻醬。

3.豌豆黃

電影《霸王別姬》裡面有一句臺詞是「豌豆黃算個屁啊,要我說,這天下最好吃的,冰糖葫蘆屬第一。」

至於豌豆黃和冰糖葫蘆之間誰第一好吃,就仁者見仁了,但豌豆黃,絕對是老北京美食中數一數二的既有顏值又好吃的代表。

以前清朝宮廷裡面的豌豆黃,是使用白豌豆為原料製作而成,傳說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吃,而民間的豌豆黃則是使用糙豌豆進行製作。

豌豆黃的主要原料是豌豆和白砂糖,把豌豆泡在水裡5-6小時,然後漂洗乾淨後下鍋煮,煮到豌豆開花開花酥爛,然後不停攪拌打碎,再用濾網過濾,再回鍋加白砂糖煮至濃稠狀即可,等其冷卻凝固切塊食用。

4.驢打滾

驢打滾的原料裡同樣也沒有驢,而是由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等多種原料組合製作而成,成品為黃色、白色和紅色三種顏色相間,非常好看。

驢打滾同樣也出現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中,比如《我和我的祖國》第一段裡,黃渤扮演的林致遠就最愛吃驢打滾。有人說它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其顏色外觀像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5.炸醬麵

炸醬麵已經成為了老北京小吃的一個代表性符號,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得到,但要吃正宗的,還得去北京試試看。

炸醬麵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菜碼,炸醬和麵條。菜碼會使用到黃瓜絲,香椿,黃豆等等,切好煮熟備用。炸醬用的是半肥瘦的豬肉加上洋蔥在鍋裡炒,然後加上黃豆醬、甜麵醬等等佐料製作而成。等麵條煮好後,淋上炸醬,再放在菜碼,一道香濃美味又簡便的炸醬麵就製作完成。

老北京人吃炸醬麵,冷天講究吃熱的,稱之為「鍋兒挑」,熱天吃過水麵,但湯要盡。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謂之「全麵碼兒」。

6.炒肝

現在公認的炒肝的創製者,是清朝同治年間前門鮮魚口胡同的會仙居,他們創造出了一種不勾芡的炒肝,會仙居的炒肝出名了之後,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各個飯館和小攤都開始售賣炒肝,自此炒肝成了京城百姓日常美食之一。

雖然炒肝這個名字跟它的原料對得上,但其實炒肝的主角並不是肝,而是大腸,約佔比例。而且炒肝也不是炒的,而是煮的,所以老北京這些小吃的名字由來還真是一個謎。

大腸清洗乾淨後過水,然後加入湯中煮沸,再放入蒜醬、口蘑湯、蔥花和澱粉勾芡,然後撒一層蒜泥,一碗濃稠味美的炒肝就製作完成,

7.灌腸

灌腸也是老北京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小吃,而且歷史很悠久,在明朝時期就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門大嚼亦堪憐。」

真正的灌腸,是有腸的,用澱粉加上紅曲糅合上色後灌到豬腸裡面去,然後再後續煎、炸或者炒,吃的時候切片,淋上辣椒、蒜末和薑末等等,用竹籤扎著吃。

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這種真正豬大腸的灌腸了,比較多的是用澱粉和紅曲捏成大腸的形狀,滋味雖然不如真正的灌腸香,不過勝在便宜,用油一煎味道也是不錯的。

8.爆肚

非常出名的老北京風味小吃,採用羊肚或者牛肚製作而成,牛爆肚分牛百葉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種,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兒、食信兒、葫蘆、大草牙。

雖然名字裡面有個「爆」字,它卻不是油炸食品,而是將新鮮的羊肚或者牛肚切好後,用沸水煮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等等藝人名人都非常喜歡吃爆肚。

9.艾窩窩

艾窩窩是老北京傳統風味小吃,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且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這上面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來,艾窩窩是用糯米做成外皮,包裹上芝麻仁、瓜子仁等等餡料做成的一種美食。

這種美食在明朝時期稱之為窩窩,那為什麼現如今卻叫艾窩窩呢?清朝的李光庭在《鄉諺》中有說明,以前皇帝想吃這種窩窩的時候,就吩咐道「御艾窩窩」,逐漸傳入民間後,百姓不能用「御」字,於是就稱之為「艾窩窩」。

10.酸梅湯

酸梅湯可以說是老北京夏天必備的飲料之一,冰鎮之後口感尤佳。

其實在古代,我們就有吃冰食的傳統,不過那時候受藏冰技術限制,所以只有皇室少數人才有福享受,到了清代,藏冰業高度發達,冰已經不值錢了,很多老百姓也能夠消費得起,所以冰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流行和發展。

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清代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湯,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錦盤,都是夏日消暑佳品。

老北京人喝的酸梅湯是由清宮御膳房傳到民間的方子配製,素有「清宮異寶,御製烏梅湯」之說,因此口味獨特。據說最為精製講究的酸梅湯,不用水煮,而用沸水浸泡酸梅。飲時也絕不往碗裡加冰,而是在湯罐外用碎冰塊「鎮」,所以酸而不烈,冰而不鑽牙床。

老北京的小吃還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上述10種可以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你有興趣試試嗎?

我是大叔,傳遞有趣有料的美食知識和烹飪技巧,喜歡記得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老北京小吃真的是窮講究嗎?別急,先吃完這10種地道小吃再評價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說老北京小吃其實只是窮講究,搞得花裡胡哨其實都是最廉價的原料在我看來,食物本身並不會「窮講究」,「窮講究」的是某部分吃它的人。對於老北京小吃,或者說任何地方的美食,擺在人們面前的就3種態度就足夠了,那就是喜歡,不喜歡,或者一般般。喜歡吃就多吃點,不喜歡就不要吃它,一般般的話就緣分到了再吃。沒有必要聽一些人說這個好或者這個是窮講究,就跟著去吃或者抵制,凡事要自己試過才知道。
  • 老北京小吃是窮講究?別急,先吃完這3種地道小吃再評價
    去北京怎麼著也要吃過這幾種這幾種小吃。不然根本也不算到北京。有人說老北京的小吃就是用廉價的材料賣高價,早就不值這個價了。在我看來,食物本身並不會&34;,&34;的是某部分吃它的人。對於老北京小吃,或者說任何地方的美食,擺在人們面前的就3種態度就足夠了,那就是喜歡,不喜歡,或者一般般。喜歡吃就多吃點,不喜歡就不要吃它,一般般的話就緣分到了再吃。
  • 老北京小吃就是窮講究?先吃完這3種地道小吃再評價
    去北京怎麼著也要吃過這幾種這幾種小吃。不然根本也不算到北京。有人說老北京的小吃就是用廉價的材料賣高價,早就不值這個價了。在我看來,食物本身並不會&34;,&34;的是吃它的人。對於老北京小吃,或者說任何地方的美食,擺在人們面前的就3種態度就足夠了,那就是喜歡,不喜歡,或者一般般。
  • 老北京小吃真的很挑剔嗎?別擔心,先吃這10種當地小吃
    不完全統計,老北京的小吃有近300種,包括著名的炒肝、豆漿、炒毛肚等,清代《都門竹枝詞》寫道:「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糕炸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說明北京歷史悠久。
  • 老北京的8種地道小吃,天沒亮就開始排長隊,你吃過幾種?
    老北京的8種地道小吃,天沒亮就開始排長隊,你吃過幾種?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今天呢,就和大家說一下老北京城的8種地道小吃,天沒亮就開始排長隊,你吃過幾種呢?如果你來北京城,都沒吃過的話,那真白來了。
  • 「富吃肚仁兒、窮散丹」,原來老北京小吃也分貧富!
    北京小吃品種繁多、名揚天下,您要是到了北京、不嘗嘗琳琅滿目的北京小吃,那誇張點兒說:跟沒來一樣!當然了,您說我就是來旅遊的,來看看,我不想吃,也不喜歡吃,那咱也沒槓抬!錯來北京小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歡的,最典型的就是豆汁兒,那味道之「酸爽」!雖被老北京人視為「本命食」,但外地(外國)來的朋友恐怕接受不了。
  • 老北京的四大小吃店,幾十年如一日,京味兒小吃就是講究
    老北京的四大小吃店,幾十年如一日,京味兒小吃就是講究!再一個就是從這買賣的火爆程度說起了,至今在咱北京城裡還能找到幾家名字很特別的小吃店,比方說爆肚馮等等,都是在老北京那會兒就聲名遠播的老字號,因為那會兒的北京小吃多數都是每家就一樣兒拿手的絕活兒,趕在廟會或者集市之前在家裡頭把東西做得了
  • 老北京小吃
    每次有朋友到北京來,要我帶他們去吃老北京傳統小吃,我就已經預料到他們吃完以後的反應。「就這?」這是輕的。「別讓我喝了,再聞一下我都要吐了。」這是喝完豆汁以後的真實反應。我也承認,老北京小吃裡,讓人一吃就喜歡的不多。不過,這些接地氣的美食,吃多了還是挺習慣的。有一點要誇的是,平民老北京小吃店,價格是真的實惠。
  • 您喜歡老北京的這幾樣冷飲小吃嗎?
    原標題:您喜歡老北京的這幾樣冷飲小吃嗎?暑熱難耐,整天貓在空凋屋裡不出來那也不現實,再說老吹那玩意也容易落病不是。早年間沒有空凋電扇人們也得避暑,除了手裡的芭蕉扇和西瓜、冰棍汽水那就是冷飲小吃了。
  • 老北京特色小吃,十三道風味小吃,個個美味誘人,都吃過就厲害了
    在老北京,有這麼十三道特色小吃,它們並稱為「老北京十三絕」,你們知道是那十三道嗎?一起來看看吧!【豆面糕】這道小吃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名稱,叫驢打滾,至於這個名字的由來嘛!我就不知道了,知道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哦!
  • 北京小吃兵法全攻略之爆肚,看老北京的宮廷小吃有多講究
    而這一篇,讓我們從爆肚談起。爆肚在北京的館子裡想找到爆肚這道菜並不難,但是如果是走進一家專賣爆肚的老店,卻根本在菜單上找不到爆肚這道菜。爆肚的肚指的就是胃,反芻動物的胃。因此由葫蘆、蘑菇、食信、肚板先吃起,然後再吃軟硬適中的蘑菇頭、肚領、羊肚芯,再吃嫩一點的散單,最後吃最頂級的羊肚仁。這也就是老北京人吃爆肚講究的「先吃香後吃脆」,即先吃難嚼的肚仁咀嚼其香氣,後吃那脆百葉之類的各部位。
  • 香濃美味的炒肝,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講究傳統就別用勺子吃
    憑著這種味道,這些地方小吃才能夠頑強地跨越久遠的時光,一直延續下去。不同的古城也會滋養出不同的風土人情,而這些地方小吃,往往是風土人情最為有力的代表之一。作為歷史名城的老北京城,自然也少不了這些別有風味的小吃,光是出名的就有十三種之多,被稱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
  • 一次就成功的老北京小吃驢打滾,好吃好看好學
    老北京小吃驢打滾也叫豆面糕,曾是八旗子弟愛吃的滿族小吃,傳統做法要用黃米麵,裹上甜豆沙,摻入桂花、青紅絲之類,再滾上一層炒的噴香的黃豆面,軟糯香甜! 今天澤瑞媽就和大家分享這道老北京小吃的做法,只是沒那麼講究,家庭版,只需用到糯米粉、豆沙餡、黃豆面,呵呵,不能再少了啊。
  • 老北京小吃都是黑暗料理嗎?一哥帶您見識這6樣傳統小吃
    作為一個吃貨,去各大城市旅遊時,地方特色小吃是少不了的。而且這些小吃往往遍布全國,我們可以在大排檔,美食街一探究竟。像什麼天津大煎餅,樂山缽缽雞,蹺腳牛肉,重慶小面,河南燴麵,東北烤冷麵,武漢熱乾麵等.雖然食材、工藝可能不及本地講究,但也圖個熱鬧。
  • 楊冪化身老北京小吃推薦官,提問網友:都認識是什麼嗎
    8月24日,楊冪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面更新了一則動態,正文中楊冪曬出了四張老北京的經典小吃,並且提問網友:都認識是什麼嗎?作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由楊冪來擔當老北京小吃的推薦官實在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楊冪此次挑選的四道老北京小吃分別是焦圈兒,豆汁,豌豆黃和炒肝兒,除了第二道豆汁外,剩下的三道小吃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但是單看這幾張照片其實起不到太多的宣傳作用,不知道楊冪什麼時候考慮做一期邊吃邊介紹的老北京小吃的美食分享,想必通過這種方式肯定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關注老北京小吃。
  • 老北京人「難以忘懷」的4種小吃,遊客嘗後:不會再「上當」!
    老北京人「難以忘懷」的4種小吃,遊客嘗後:不會再「上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都有一些特色美食,而有一些特色美食帶火了這座城市,從而美食的名聲是非常大的,吸引了不少的遊客,也有一部分遊客嘗後表示不會再「上當」了,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老北京人「難以忘懷」的4種小吃,來看一下你都吃過嗎?第1種就是麵茶。
  • 讓人又愛又恨的老北京傳統小吃,您吃過幾樣?
    滷煮火燒、醬牛肉、燒餅」憑良心講沒有一家兒符合正宗老北京傳統味道的,先說這滷煮火燒包括著名的那家老字號和接待過美國副總統的那家店,不客氣的說真不如當年一間門臉兒兩張桌子那時候的味道好!就是要沿鍋邊碼一圈兒火燒一直咕嘟咕嘟在鍋裡煮著隨吃隨切,那火燒吃到嘴裡兒又勁道又軟又入味,現在大多店鋪火燒根本不在鍋裡煮,吃到嘴裡是又幹又硬,這還能叫「老北京滷煮火燒」嗎?
  • 理一理老北京小吃真的好吃嗎?
    周末體驗了一下老北京皇城根文化,護國寺小吃,聽說清朝大臣三四點上朝之前為了填飽肚子,都要吃飽了就上朝,所以會在皇城根吃早點,發展出來老北京小吃最早雛形,既然大臣都每日都品嘗的食物一定好吃接下來我也品嘗其中幾樣感覺一下
  • 老北京小吃都是黑暗料理嗎?一哥帶您走近科學見識這6樣傳統小吃
    作為一個吃貨,去各大城市旅遊時,地方特色小吃是少不了的。而且這些小吃往往遍布全國,我們可以在大排檔,美食街一探究竟。像什麼天津大煎餅,樂山缽缽雞,蹺腳牛肉,重慶小面,河南燴麵,東北烤冷麵,武漢熱乾麵等.雖然食材、工藝可能不及本地講究,但也圖個熱鬧。但唯獨北京的小吃很少在外地露面,你也可以說北京人戀家不出去闖蕩,但就連北京城裡這些個小吃也快成非遺了。
  • 老北京小吃的「皇家情緣」
    所以不得不寫文章再把「老北京小吃」褒獎幾句。可見,「炸糕」這一老北京小吃與慈禧結緣甚深。知之者,自然知道如何用調料;但是不知者,尤其是外地同胞,不知道如何放調料,這不是糟蹋老北京小吃嗎!一次,一位外地客人手裡端著一碗麵茶在喝,一邊喝一邊皺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