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又愛又恨的老北京傳統小吃,您吃過幾樣?

2020-09-18 大貓在行動

要說現在北京大街上碰見一個真正的老北京人還真不容易,一輛地鐵 裡也找不出兩個老北京人來,常聽到幾位老北京人湊在一起抱怨現在滿大街的餐廳飯館都掛著什麼「驢肉火燒、麻辣燙、沙縣小吃、蘭州拉麵」之類的招牌而老北京傳統小吃很難尋覓到,記得去年在網上看到一篇痛斥「南鑼鼓巷」全是外地人在經營所謂的「老北京」特產的文章,雖然全文都是髒口罵人的話但罵的絕對有道理,一幫外地人打著「老北京」的旗號形成了一個外地人專蒙遊客的旅遊景點,出售的商品跟「老北京」沒一點關係難怪挨罵。

其實北京目前也有經營老北京小吃的餐館(包括國營老字號),但是味道和質量跟真正的正宗老北京小吃有著天壤之別,網上也經常看到吹捧最好吃的老北京小吃如「醬牛肉、燒餅、滷煮火燒」等等的消息,於是我就照圖搜索從南城到北城從市裡到郊區全部品嘗了一遍結果簡直讓人大失所望,這些所謂評選出來的十幾家餐館製作的「滷煮火燒、醬牛肉、燒餅」憑良心講沒有一家兒符合正宗老北京傳統味道的,先說這滷煮火燒包括著名的那家老字號和接待過美國副總統的那家店,不客氣的說真不如當年一間門臉兒兩張桌子那時候的味道好!過去的「滷煮火燒」一進胡同就能聞到滷煮特有的香味兒,現在您就是站在鍋邊也聞不到那種香味兒,現在一碗滷煮裡面沒幾塊兒腸子而且腸子快切成絲兒了,幾乎全是肺頭和炸豆腐,除了鹹沒別的印象,為什麼叫「滷煮火燒」?就是要沿鍋邊碼一圈兒火燒一直咕嘟咕嘟在鍋裡煮著隨吃隨切,那火燒吃到嘴裡兒又勁道又軟又入味,現在大多店鋪火燒根本不在鍋裡煮,吃到嘴裡是又幹又硬,這還能叫「老北京滷煮火燒」嗎?

同樣醬牛肉也一樣,包括著名的「那條街」上的餐館以及國有、私營的那幾家百年老字號做出來的醬牛肉都是幹、硬、口感發柴不入味,說實話沒有一家符合過去老北京傳統醬牛肉的標準,完全失去了當年老北京醬牛肉特有的味道,真可惜了門口那塊「百年老字號」的招牌。

「芝麻燒餅」在過去不管是吊爐的還是普通餅鐺烙出來的那口感都是一樣的,普通餅鐺烙好後要再放到爐灶裡有一圈小平臺上再烤一定時間才能出售,那燒餅端出來老遠就聞到麻醬、椒鹽兒、芝麻混合的香味兒,咬一口又酥又軟香氣撲鼻,現如今這些店鋪的燒餅沒一家能達到這個標準。

如果您不贊成這個觀點沒關係,您要是老北京人我說三個地方您八成兒有印象,一個是「新街口」,當年一到新街口方圓幾裡都能聞到香油和麻醬的香味兒,因為新街口丁字路口往北路東臨街有個製作香油和麻醬的工廠、一個是崇文區的「法華寺」,當年您到了「紅橋、四塊玉.」一帶就能聞到濃濃的糕點的香味兒,因為在「有軌電車廠」對面是「第一食品廠」、再有就是「前門大街「,當年您還沒走到「前門臉兒」就能聞到那饞人的醬牛肉香味,因為在「前門臉兒」路西臨街就是老字號「月盛齋」的店鋪,這才是老北京正宗醬牛肉特有的味道,以上這三個地方雖然製作的食品不同但都能達到「十裡飄香」,現如今咱就說這醬牛肉包括」月盛齋」在內北京所有製作醬牛肉的商家那一家敢說能做到這一點?(由於篇幅有限對幾十種北京小吃無法一一評判只用以上三種舉例說明目前北京小吃行業的現狀)。

多年前北京也搞過幾次振興老北京小吃的所謂「早餐工程」,結果沒三天半就都消聲滅跡了現在北京大部分餐館的早餐仍然全是外地人承包經營的,跟老北京小吃一點也不沾邊,最早還搞過「西四小吃胡同」和「鼓樓小吃城」同樣也早就消失了,現在就剩下一幫外地人打著「老北京」旗號專蒙旅遊客人的「王府井小吃城」和「南鑼鼓巷」以及還在經營的後海「九門小吃城」,但這家匯聚了北京多家老字號的「九門小吃城」除了價格驚人外其小吃質量和味道實在不敢恭維,特別是一聽服務和操作人員滿口外地口音心裡馬上就涼了半截兒,怎麼著也和「老北京」氛圍聯繫不到一塊兒。

據史料記載民國時期老北京傳統小吃有600種之多而目前北京市面上能見到的才幾十種,這是讓老北京人非常鬱悶和痛心的狀況,好多老北京小吃品種像:蒸而炸、水烏塌、炮糊、羊霜霜(羊霜腸)、雲豆餅、炸回頭、蘇造肉、鍋餅、馬蹄燒餅等等都早已失傳絕跡了,眼下年輕人以為吃到的北京小吃就是現在這個味道呢,對消失的老北京小吃沒聽說過更沒見過,對老北京傳統小吃更不了解。

比如「羊霜腸」這個吃食好多老年人也弄不清楚都以為是回民吃食呢,「羊霜腸」是用羊腸子灌上羊血然後放五香調料燉煮而成和滷煮火燒做法相似,是純粹的漢民小吃,要說是回民小吃可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您稍微了解一些伊斯蘭教義就會知道回族兄弟是絕對不吃任何帶血的東西的。

但老北京小吃「炸肉火燒」絕對是清真小吃,火燒用的是半發麵、牛肉餡加胡椒黃醬包好後炸制,炸好的肉火燒外焦裡軟、味美多汁、醬香濃鬱比「門丁肉餅」好吃多了,回族人擅長製作油炸食品除了炸肉火燒外還有炸松肉、炸回頭、炸油香、炸三角、炸餎餷等等,據說這和當時伊斯蘭教的安拉真主偏愛油炸食品有關,當年北京城的早點鋪分回民漢民兩種,要說早點味道正宗地道還得說是回民店鋪,這在歷史資料中都有記載,回想當年多少文人墨客筆下描寫的老北京小吃至今還是那麼令人垂涎和懷念。

本人是滿族人受家庭影響對老北京傳統小吃情有獨鍾,面對目前北京小吃行業的現狀我曾走訪過多位資深業內人士及行業專家他們除了對北京傳統小吃目前的窘境表示認可以外更多的是一種無奈,針對目前北京小吃行業的現狀我感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只注重經濟利益自己砸自己的牌子」。比如過去某個店鋪製作小吃每天只能供應一百人現在要供應上千人,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方式滿足不了飛速增長的人口需求,所以增加數量降低質量蘿蔔快了不洗泥,不能嚴把質量關任憑粗製濫造自毀老字號招牌和形象,比如製作某種小吃需要七八道工序,現在就是兩道工序做出來也是供不應求,就算味道再不正宗也不愁賣,就這種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慮老字號名聲形象的短視行為造成了這些經營者們誰還會花時間、精力、財力去研究探討如何挖掘、保護、振興老北京傳統小吃?比如有一種老北京傳統小吃叫「松肉」,製作松肉是用上好的牛肉餡加「咯吱」調好味道用「油皮兒」包裹炸制,您要說「拍松肉」那一準兒是行家,可現如今北京市面上賣的松肉都是用土豆泥或其它替代品製作,每家製作的松肉都是黑乎乎的又幹又硬完全失去了老北京「松肉」外焦裡嫩的口感和味道,這還能叫老北京的「松肉」嗎?同樣老北京最普通的豆汁也有講究,熬豆汁絕不能開鍋要隨時添加涼豆汁否則就容易懈,焦圈必須又酥又脆,鹹菜絲要用當年的新水疙瘩切成細絲,那白白的疙瘩絲再澆上紅紅的辣椒油漂亮極了光看著就是一種享受,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傳統豆汁最正宗的搭配吃法,可現如今所有賣豆汁的餐館包括那家老字號「某某寺」小吃店都是稀湯掛水兒的,更可氣的還有的店鋪加了澱粉喝到嘴裡粘乎乎的,焦圈是涼的又幹又硬,鹹菜都是商場裡出售的成品鹹菜絲,這還是老北京人愛喝的豆汁嗎?過去老北京傳統小吃賣的就是口碑和味道,現在這些經營者在注重商業利益和浮躁的社會大背景下有誰還去注重口碑?還去注重味道?這就叫自己砸自己的牌子自毀前程,要是老舍先生地下有知保證能把鼻子氣歪了。

記得三十年前我在晚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介紹的是我國著名文學批評家、翻譯家、散文家「梁實秋」先生的女兒「梁文茜」女士到北京一家著名的老字號買「白水羊頭」(梁實秋先生也是美食家三十年代發表過多篇描寫老北京小吃、菜餚的文章,四九年客居臺灣)小夥計很麻利的把「白水羊頭」切好正要交給梁女士時梁文茜女士很不滿意的提出了質疑,弄得小夥計一臉懵懂忙把老闆叫出來了(這老闆就是這家老字號的技藝傳承人)問明原委後老闆心裡說今天是碰上行家了,於是馬上笑著一個勁兒的賠不是並親自為梁女士操刀切一盤「白水羊頭」,原來這「白水羊頭」切法大有講究,要用大片兒刀斜著片,要求每片兒都薄如紙每片兒拿起來都必須透亮兒,您瞧瞧,過去這老北京傳統小吃連刀功切法都這麼講究,現如今這操著外地口音的小夥計給「白水羊頭」切的跟非洲黑哥們兒嘴唇那麼厚您也沒處說理去,因為現在沒有人遵守和講究這些老北京傳統小吃的規矩了,這不正是老北京小吃行業的悲哀嗎?

第二方面:「固不自封、經營觀念陳舊」。

北京這些小吃行業的傳承人只有遇到重要人物來店或是電視臺錄製相關節目才會親自操作展示廚藝,平時除了涉及密方製作環節動手外其它環節都是夥計們操作,各家老字號店鋪常此以往就很難保證傳統小吃的質量和味道,另外目前經營老北京小吃的老字號商家仍然延續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家庭作坊式的經營理念和方式,仍然停留在原始積累階段,無法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像麥當勞、肯德基都有一整套科學嚴格的管理體系,統一標準統一品牌連鎖經營,而我們對老字號招牌的宣傳推廣和品牌影響力還處於原始落後階段,家庭作坊式的落後經營理念跟不上快速發展的時代步伐,觀念陳舊還依老賣老,守著烙餅挨餓,像這種固不自封狀況發展下去老北京傳統小吃逐漸消失只是時間的問題。

06年原宣武區成立了「老北京小吃協會」為振興老北京小吃做了很多工作,還制定出了北京民間傳統小吃行業標準,但是缺乏執行力和掌控力,要徹底改變北京傳統小吃目前的窘境靠一個區級民間組織根本不可能完成,比如面對全市小吃行業單打獨鬥散兵遊泳的狀況和落後的經營理念而且要建立一整套所有小吃行業科學的統一的先進管理體系、打造小吃行業高端的品牌形象等等問題,這一切沒有相關政府部門下大力氣大投入想振興保護傳承老北京傳統小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如同北京一直高喊保護老北京城、保護古都風貌一樣到頭來什麼也沒保護下來!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搶救振興發展和傳承好老北京傳統小吃?這個問題沒人能回答的出來!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

相關焦點

  • 您喜歡老北京的這幾樣冷飲小吃嗎?
    原標題:您喜歡老北京的這幾樣冷飲小吃嗎?暑熱難耐,整天貓在空凋屋裡不出來那也不現實,再說老吹那玩意也容易落病不是。早年間沒有空凋電扇人們也得避暑,除了手裡的芭蕉扇和西瓜、冰棍汽水那就是冷飲小吃了。
  • 這些老北京特色小吃,哪個是您最愛的呢?
    其實, 能代表一座城市特色也讓您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特色小吃提到小吃北京的小吃可是數不勝數上有「宮廷的御用糕點」下有「民間百姓的特色小吃「那麼今天就帶您來看看「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驢打滾麵茶麵茶是個老北京傳統風味了。說是叫茶,但它是呈糊狀物,是由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表面再淋上芝麻醬。 老北京人喝麵茶從不用勺筷,而是拿手端著碗,吸溜著喝。要的就是這種每喝一口都是醇醇的麻醬香味和麵茶味的感覺。
  • 老北京小吃
    每次有朋友到北京來,要我帶他們去吃老北京傳統小吃,我就已經預料到他們吃完以後的反應。「就這?」這是輕的。「別讓我喝了,再聞一下我都要吐了。」這是喝完豆汁以後的真實反應。我也承認,老北京小吃裡,讓人一吃就喜歡的不多。不過,這些接地氣的美食,吃多了還是挺習慣的。有一點要誇的是,平民老北京小吃店,價格是真的實惠。
  • 老北京人最喜歡的特色小吃排行榜,這些美味的小吃你都吃過哪些?
    麵茶,麵茶是一種老北京特色傳統小吃,老北京人和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一隻手拿著碗轉著圈喝,麵茶也是老北京人最愛的早餐之一。炒肝,炒肝是以豬的肝臟、大腸為主料做的小吃,這種小吃早在清代便已經流行於北京城,是北京地區的傳統名吃,最好是搭配著小包子一起吃。
  • 這些地道北京小吃,許多老北京都沒嘗過
    清明節小長假剛過去,您都吃了什麼美食?在北京的朋友,有沒有在沙子口的趙記吃炒肝?在北新橋的滷煮老店吃滷煮?在磁器口的錦芳小吃喝豆汁兒?今兒,阿遠可不是來介紹這些小吃的,畢竟大伙兒都聽得多了。除了滷煮、炒肝、豆汁兒、焦圈,咱老北京可還有許多美味小吃,可惜是越來越少見到了。
  • 這些老北京小吃,連北京人都不一定全吃過!
    愛它的人愛得要死,受不了的人,連聞都聞不下去。豆汁兒不能凉著喝,凉豆汁兒有一股泔水味兒,加熱以後才能品味出甜中帶酸,酸中帶澀的獨特滋味。如果就著鹹菜和焦圈,那滋味簡直絕了。喝豆汁,如果第一口就受不了了,也許這一輩子對它就趨之若鶩了,但如果能喝上這第二口第三口。我就保證您,從今往後這心裡心心念念的都是它了。
  • 探店中華老字號錦芳小吃,幾十種的特色老北京小吃,物美價廉
    隨著疫情的緩解,磁器口旁的錦芳小吃店也開始營業了,記得小時候在錦芳小吃買元宵永遠是排隊等候,不等個把小時根本買不到。我出生在東城區北新橋。小時家境不富裕,沒下過飯館,五花八門的小吃是那時解饞的唯一選擇,因此我對老北京的小吃和當年百姓享用各種小吃的情景記憶猶新。
  • 北京8大特色美食,全吃過的是地道老北京人,你吃過哪些?
    北京人對吃更是講究,哪怕是一片炸窩頭,抹上臭豆腐都能吃出儀式感。本期老王就給大家推薦北京8大特色美食,全吃過的是地道老北京人。焦圈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大部分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北京人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由於焦圈是高熱量、高油脂類食物, 所以還是適量食用為佳。
  • 老北京胡同裡的的美食,您吃過幾個?
    能讓老北京人津津樂道的小吃,一般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北京除了故宮、頤和園這樣的人文建築瑰寶外,最能吸引中外遊客的就是老北京的那些特色小吃了。老北京小吃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作為都城,由於朝代的更迭,因此北京小吃也融入了眾多其他民族的特點,並且承襲了宮廷風味特色,在眾多小吃中獨樹一幟。
  • 正宗老北京小吃,北京人都不一定都吃過!
    今天小齋給大家介紹下咱老北京人常吃的幾種美食,您看看你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首先咱們要知道京菜又稱京幫菜,它是以北方菜為基礎,兼收各地風味後形成的。還有人說,日本天皇曾經專門派人到北京同和居購買"三不粘",然後坐飛機帶回東京給他品嘗,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看來,美食的誘惑力有時候也是十分巨大的,美食也常常會讓人日思夜想,那種牽掛的情懷,可以和熱戀中情人的相思之情相媲美。
  • 四種出名卻不好吃的小吃,胡辣湯上榜,你吃過幾樣?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當地特色的小吃,喜歡旅遊喜歡美食的人,都會去到不同的地方去品嘗不同的美食,領略不一樣的風景。但是,由於每個地方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導致在當地非常出名的小吃,外地人反而覺得並沒有很好吃。今天給大家介紹四種出名卻不好吃的小吃,胡辣湯上榜,你吃過幾樣?
  • 這些老北京特色的好喝的,您都喝過了嗎?
    豆汁兒沒有哪種飲品比豆汁兒更讓人又愛又恨了,不光外來人難以接受,本地人也不敢說個個都好這一口如果您沒喝過想嘗試的話,別嫌棄也別著急,先嘬一小口,在嘴裡回味一下,愛或不愛您自然就決定了。炸過的豆腐加湯熬煮,撒上些香菜葉,您要是喜歡可以再來點兒蒜汁兒,味道簡單卻不一般。
  • 麵茶——老北京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
    麵茶是一種老北京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天津、山西晉中、太原等地,也流行一種麵茶。麵茶不是茶湯,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
  • 老北京小吃,傳統佳餚製作之焦圈
    北京小吃,俗稱"老北京人"都知道。"焦圈"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早餐要有特色北京人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
  • 老北京這些有名小吃,只吃過最後一個,一般人吃不慣
    老北京這些有名小吃,只吃過最後一個,一般人吃不慣。 驢打滾:用黃米麵做的傳統小吃,製作時把黃米麵擀成片,然後把紅豆沙鋪在面片上,捲成卷,切成小塊,表面粘上黃豆粉。成品呈黃色的外表,白色的面片和紅色的豆沙三色。口感香甜有點粘,具有濃鬱的黃豆粉香味。
  • 老北京人最愛的「五大傳統美食」,本地人吃不膩,外地人不可錯過
    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小吃,今天要介紹的城市是北京,北京除了有長城、故宮等旅行景點,還有不少傳統小吃等著你。一、糖火燒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也是滿族的傳統小吃,它是將燒餅生胚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的,這道小吃歷史悠久,已經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糖火燒的外皮焦脆,內裡香甜綿軟,很受老年人的歡迎。因為製作糖火燒的燒餅生胚是用小麥粉製作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維生素,吃起來比較健康。
  • 9種讓人一看,就特別想吃的老北京特色小吃,你全部吃過了嗎
    北京也成為了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大城市,機會多。於是,抱有夢想的人紛紛選擇了北漂。想要在北京闖出一片天地!北京,不愧是我國的大首都,不僅舉辦過奧運會,還成功地獲得了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如此優秀的北京。給你一個大寫的贊。其實,北京不僅有諸多的名勝古蹟和歷史文化遺產,還有許許多多的特色小吃。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9種讓人一看,就特別想吃的老北京特色小吃。
  • 您吃了嗎?老北京「小吃的娘家」(一)
    這些老字號一直在沿用傳統的技法,可能無法滿足當下尋求新鮮口味的年輕朋友。而我打小兒就吃這口,自然有感情,您要是初來乍到或者偶爾去嘗嘗,沒準就喜歡上了。有人說「老北京的小吃,吃的不是味道,是歷史」。我看是打小吃習慣了,天下的美食哪的都好,您說我說的對嗎?
  • 讓人又愛又恨的民間小吃 滬上臭豆腐地圖
    臭豆腐是讓人又恨又愛的食物之一,愛是因為它酥脆鮮香,裹上甜辣醬味道一絕,恨是因為它臭氣燻天,捏著鼻子才能下咽,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超級美食之一。臭豆腐,又叫「千裡香」,有人避之唯恐不及,有人卻是越吃越吃歡喜。這種聞著臭吃著香的傳統小吃。經過油炸之後的臭豆腐更是讓人慾罷不能。
  • 傳統的天津風味小吃,你都吃過幾樣
    傳統的天津風味小吃,你都吃過幾樣1 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可是著名的天津小吃,位於天津三絕之首,幾乎每一位到天津遊玩的人都想去嘗試一下狗不理包子的滋味,可見其名氣之高。狗不理包子的創始人叫高貴有,是道光十一年出生的也就是1858年,原本是武清人,他的父親因為年老得子,為了好養活給他取了個乳名叫做狗子,最開始高貴有是在包子鋪裡面做學徒,年僅十四歲的他心靈手巧,吃了苦耐勞,深得老闆的喜愛,做了幾年學徒工之後,高貴有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包子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