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除了要學好母語外,還要學習英語,現在就連不少幼兒園就有要求要掌握英語口語了。
而很多人回想起學習英語的那段時間,真的是痛苦的回憶,明明會拼寫了單詞,但是就是表達不出一句話,聽不懂英語磁帶裡面講的是什麼內容。
說到底,外語不同母語,是從出生就一直接觸的,當然學習起來不會那麼輕鬆了!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了,不少外國人都想學習中文,以更好地與我國進行友好交流。
學習一門語言,尤其是在學校裡學習的,都是會有考試的。那麼美國高中學生,他們的中文試卷會考些什麼內容呢?關於這方面內容,不少網友表示感興趣。
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出題讓國人都不好理解
現在中文學習深受許多國家歡迎,不少的王室貴族會對中文感興趣,並且堅持學習中文,就拿西班牙王室的兩個公主也是中文學習的粉絲,英田王室的喬治王子也喜歡練習普通話。
學習中文,通過一些考核可以檢驗學習的水平。在一所美國高中學校,他們的中文考試試卷出題有些讓人看得懵。
拿出來和大家說一說,看整張試卷,有四個部分,分別是同義詞、反義詞、造句。可能大家也發現了,看上去有些簡單,不過要是細看,還真會讓人感覺到有些懵,不禁令人產生疑問,這個詞語真的會有同義詞嗎?
就看第一部分的同義詞中的第一個詞語是僦居,多數人是不認識,它屬於生僻字,平時日常用語也少用到這個詞語。
「僦居」這個詞語的意義就是租屋而居,要說近義詞,可以寫僦屋或者僦舍,不過,國人一般不會用這個詞,都會用租房子。看了這第一題就讓人感覺到頭大了,真不好理解。
再看到最後的作文題目,不少網友要說自己只會寫「永遠的昭君」,其它不敢寫,這也太不容易了。一些網友說,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外國人的中文試卷題目,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中國人了,這簡直是地獄級的試卷,被難倒了,還有部分網友感嘆,幸虧出生在中國,不然都不會寫。
還有些網友認為,這個總算給自己報了仇了,想想以前總是被那些英文的完形填空抓狂不會填。
聽力題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中文學習和英語學習一樣,會有聽力部分的練習。想想以前大家學習英語時,老師會在課堂上放一段課文朗讀,要是不看課本,根本不知道錄音帶裡讀的是什麼,看著書本,才跟上節奏吧。
發現外國的中文聽力考試有加入中文歌,這中文歌聽起來就如同中國人聽英語聽力一樣,聽到了熟悉的詞語了,聽到了主角的名字了,不過就是聽不出整段話表達什麼東西。
作為一個中國人,去聽外國人的那些中文歌曲考試題目,其實也不好聽不出來。一些網友就慶幸自己懂中文,是學中文長大的。
外國人學習中文,有不少的笑點。不過,大家平時也要多看看書,學習下知識,現在電腦和手機使用頻繁,對於不經常手寫字,時間久了也會變得生疏。
就連一些簡單的字有時候也會寫不出來,這種現象不少人也是經常遇到過,主要就是因為不常動筆寫,常常用手機或電腦打拼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還是要多多練字。
該如何去學習外語才能得到更快的進步
第一點:需要學生進行大範圍閱讀,積累單詞
任何一門語言學習,都需要一定量的積累,尤其是單詞、詞組這些平時就要多記多背,這樣用到時腦子裡就會浮現出來。
以及也要多看一下一些美文,來提高語感,自然在說和寫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可以看下英語報紙、原名著、課本等,只要看的東西多了,那麼寫作的靈感就會來得快。
第二點:需要學生來創造學習的氛圍
學習語言,就是要多說,多練習,只有多說,多練習,才能流暢地表達出來。一些跨國家庭的孩子,他們可以輕鬆掌握多門語言,就是因為有良好的語言環境。
當然並不是每個學習外語的人都會有這麼好的條件,但也不並代表著就不能學好外語。平時可以通過電影、電視劇、廣播、圖書等方式,或者是組織幾個人在一起對話練習,也能夠提高外語的水平。
第三點:一定是喜歡外語這門語言
對外語首先感興趣了,才會有動力學習下去。為此,打算讓孩子學習外語,家長不妨給孩子引導下,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方式促進孩子學習外語,並且,不斷鼓勵孩子堅持下去,這樣孩子學習外語遇到困難也能挺下去了。
第四點:可以選擇進行一些外語比賽
通過比賽,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接觸更多學習外語的朋友,可以向優秀的選手學習,向他們取金。
在比賽中,孩子也懂得了自己有哪些不足,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孩子對每次比賽訓練格外重視,會分析、總結,這對於他今後學習其它語言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比賽是可以很好地鍛鍊一個人膽量的方式,學外語就要大膽說才好,啞巴英語、考試英語,這些學習方式並不會讓人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而參加比賽就能達到了這個訓練膽量的目的。
國外越來越多的人對中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並且很多學校裡專門有學中文的課程,學好中文,也是為了能與我國有更好地交往,看到外國人學習我國的語言,很多網友表示很自豪。
【王老師心裡話】看到外國人學習外語,也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學習英語的種種艱難。學習外語,沒有良好的環境來學習是不好學的,為此,如果自家孩子現在有學習外語,那麼應儘量創造條件給孩子,以便讓孩子輕鬆地學,並且學得更快!#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