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
【編者按】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非數字貨幣莫屬。從頂層設計到各地試點,過去一年來,數字人民幣進展如何?用戶認知度有多少?如何影響市場機構?存在何種難點與挑戰?在12月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布,從地方試點篇、監管篇、個人篇、支付篇、機構篇、場景篇、資本市場篇、清算篇、跨境篇、全球篇等10個維度出發,全景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並對後續走向進行分析預測。
」
隨著京東數科、滴滴、美團等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生態建設,數字人民幣未來的落地應用場景逐漸清晰。業內人士指出,數字人民幣將首先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在高頻使用環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意味著,數字人民幣與網際網路場景方要將用戶體驗、用戶隱私、安全性等各個落地必備要素把握得更全面。而隨著「牽手」網際網路企業的想像空間被打開,在數字人民幣推廣過程中,如何影響網際網路巨頭和居民生活?如何保證契合生活等高頻場景的需要?這些都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點。
頻頻「牽手」網際網路巨頭
近月來,數字人民幣頻繁「互動」網際網路巨頭,在高頻場景率先研究測試,朝著數字人民幣的廣泛普及邁出重大一步。
今年9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數科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以數字人民幣項目為基礎,共同推動移動基礎技術平臺、區塊鏈技術平臺等研發建設;並結合京東集團現有場景,共同促進數字人民幣的移動應用功能創新及線上、線下場景的落地應用,推進數字人民幣錢包生態建設。
再早之前的今年7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滴滴出行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究探索數字人民幣在智慧出行領域的場景創新和應用。雙方期望通過建立合作關係,促進數字人民幣在多元化出行場景中的平臺生態建設。彼時同時有消息顯示,美團點評也已和多家參與數字人民幣項目的銀行展開合作,嘗試拓展如美團單車等使用場景;視頻播放網站嗶哩嗶哩參與銀行的合作也已經進入技術開發階段;字節跳動等公司也在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數字人民幣在高頻場景的應用進展其實超出了市場預期。有業內人士指出,之前沒有預料到,數字人民幣可以這麼快就應用到如此高頻的場景中進行測試。
對此,券商投行人士何南野指出,對數字人民幣而言,在前期試驗階段,還是希望能在一些頭部的網際網路企業裡進行測試。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是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電子支付清算體系相對完整,具有較好的交易系統支持,可以為數字人民幣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二是要對數字人民幣的可靠性進行充分的測試,交易的頻次要高,交易的人群要廣,交易的場景要更加日常化,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明顯更加符合條件。
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君表示,滴滴、美團等都是消費端的場景,數字人民幣與這些網際網路獨角獸合作,在特定的場景當中落地數字人民幣想像的空間是很豐富的,比如消費者在嗶哩嗶哩的音樂下載,可以用數字人民幣付費,並將費用精準分潤給智慧財產權人;疫情後滴滴、美團的消費補貼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精準分配給消費者,並由各個政府節點、第三方節點進行監督。
攪動支付清算體系
伴隨著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入局數字人民幣生態建設,數字人民幣未來的應用場景也被打開更多想像空間。
「未來數字人民幣與網際網路巨頭的合作將會越來越多,數字人民幣一定會實驗更多樣化的場景,會積極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以融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孫揚如是說。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網際網路企業與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更加「適配」?
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指出,帶有明確消費場景的網際網路巨頭,更受數字人民幣的青睞,因為數字人民幣目前是M0替代,促進消費。雙方合作可以在數字人民幣發行渠道、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等方面進行合作。這個意義重大,讓數字人民幣一開始就具備實體經濟的特徵,讓老百姓也更有獲得感,也能提升這些網際網路平臺面向老百姓支付的方便程度,因為數字人民幣不需要老百姓開立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帳戶,方便許多。
由此,隨著落地場景被打通,數字人民幣「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對網際網路企業帶來的影響也意義深遠。
「數字人民幣可以作為在滴滴、美團、嗶哩嗶哩等場景的線上支付方式,如果數字人民幣是從數字政務等渠道下發的,比如補助、補貼等,會將這些資金帶入從而增加網際網路巨頭的交易增量,促進客戶消費。」孫揚如是說。
談及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影響,何南野進一步指出,數字人民幣的產生,對網際網路巨頭的支付清算體系將造成重大影響。一是進一步加快網際網路巨頭交易支付的便利性;二是有利於網際網路巨頭進一步降低支付清算的成本;三是實現貨幣的可追溯性,可以更好地對消費者的消費偏好、收入來源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有利於作出更好的營銷選擇和風險控制。
「數字人民幣未來將逐步替代目前的電子貨幣,即便電子貨幣支付清算已經相當便捷,但數字人民幣依舊會是首選,這也是支付清算體系非常完整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紛紛要參加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根本原因。」何南野如是說。
需注意體驗、安全性問題
當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曾介紹,截至2020年8月底,全國共落地試點場景6700多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人民幣將首先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在高頻使用環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意味著,數字人民幣與網際網路場景方要將用戶體驗、用戶隱私、技術、風控等各個落地必備要素把握得更全面。
針對「牽手」網際網路企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陳文君指出,聯合網際網路企業過程中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數字人民幣的落地應用問題,要結合具體的場景、消費者的反饋,對數字人民幣落地的方案進行進一步修正,並以此推廣到其他網際網路消費場景中。而在數字人民幣推行之初,網際網路企業應作為具體實施部門為數字人民幣具體的應用方案改進建言獻策、教育引導消費者,為數字人民幣正式上線奠定基礎。
在孫揚看來,首先需要注意客戶體驗問題,確保客戶使用數字人民幣和傳統第三方支付體驗相差不大,甚至可以做到最好;其次要注意保護客戶的隱私,確保用戶敏感個人信息不洩露;再次,需要保護好數字人民幣支付過程中的安全和風險問題,確保數字人民幣帳戶的安全性及數字人民幣交易時候的安全性。
何南野也表示,雙方合作過程當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數據的報送和系統運行穩定性的監控。數據報送的實時與充分,可以讓央行更好地評判數字人民幣的特性。同時,要密切監控運行的穩定性,優化改善數字人民幣的運行系統,使之更加契合生活等高頻場景的需要。
記者丨嶽品瑜 馬嫡
編輯丨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