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進行商譽減值,卡夫亨氏還會炸巴菲特幾次?

2020-12-20 騰訊網

2019年8月8日美股盤前,讓股神巴菲特踩雷的卡夫亨氏發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123.65億美元,同比下滑4.8%,剔除併購及匯率等影響因素後的內生增長為-1.5%;營業利潤12.96億美元,同比下滑54.6%;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8.54億美元,同比下滑51.4%;每股攤薄收益0.70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3美元下滑51.0%;調整後的EBITDA(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30.31億美元,同比下滑19.3%;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調整後的每股收益1.44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9美元下滑23.8%。

從簡單的幾個財務指標中可以看出,本期卡夫亨氏業績是慘不忍睹。財報一出,卡夫亨氏盤前就開始大跳水,一度跌至歷史最低價,截至收盤跌8.58%,盤後股價繼續下滑,今天盤前股價繼續下挫。

卡夫亨氏股價分時走勢,來源:富途牛牛

本期財報結果市場應該是有所預期的,此前由於卡夫亨氏業績暴雷加上SEC的調查,今年的一季報都沒有按時發布。連續在卡夫亨氏上踩兩個雷,不知股神作何感想?

卡夫亨氏股價走勢,來源:富途牛牛

這種雷暴的公司不禁讓人奇怪當初股神是怎麼瞧上的?在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被股神眷顧的消費大白馬究竟是出了什麼狀況?

一、連續兩個雷,讓巴菲特損失50多億美元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上個季度卡夫亨氏的雷。

2019年2月21日,卡夫亨氏發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跟往常不同的是,市場對於一般的營收增速等數據並沒有太大關注,因為大家的焦點都放在卡夫亨氏的淨利潤上:全年淨虧損額高達102.29億美元。

身為一隻被股神巴菲特所眷顧的白馬消費股,到底發生了什麼?根據公司解釋,巨額虧損主要是由於些商譽和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低於帳面價值。因此公司計入了高達154億美元的非現金減值支出,以降低某些部門(主要是美國冷藏和加拿大零售部門)的商譽帳面價值,以及某些無形資產(主要是卡夫和Oscar Mayer商標)的商譽帳面價值,這直接導致股東的淨虧損達126億美元。

除了商譽減值帶來的巨額虧損外,卡夫亨氏還表示在2018年10月,受到了與內部採購調查相關的證監會SEC的傳票,要調查包括公司的會計政策、程序,以及與採購相關的內部控制流程。

雖然後面卡夫亨氏表示財報錯誤已經修正,不過難道不是巴菲特所說的蟑螂?「在一家困頓的企業中,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另一個又冒了出來——廚房裡絕對不會只有一隻蟑螂。」

兩個重磅炸彈砸下,直接導致卡夫亨氏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跌幅高達20%多,讓巴菲特損失40億美元左右,加上昨日暴跌,光是今年,巴菲特就在卡夫亨氏上損失了50多億。

此前在接受CNBC的採訪時,巴菲特提到」絕對不會在考慮加倉了……因為它不值這麼多錢,我們為卡夫亨氏已經支付了過高的價格。一項業務,如果沒有賺到錢就是因為支付的成本太高了。」

那麼這樣一隻股票,巴菲特當初是如何瞧上的呢?

二、巴菲特、3G資本與卡夫亨氏

按照巴菲特一貫的投資理念,像卡夫亨氏這種穿越牛熊又有大量分紅的消費股肯定深得股神喜愛,儘管股價一路下滑,巴菲特仍然認為卡夫亨氏是一家「很棒的企業」。

卡夫與亨氏原本是兩家單獨的食品公司,卡夫做的主要是生產咖啡、糖果、奶類製品等生意,而亨氏是世界最大的番茄醬製造商,除了生產番茄醬,亨氏還生產classico義大利粉醬、ore-Ida土豆和Smart Ones凍肉等產品。

2012年,卡夫將零食製造銷售業務拆分出去,成立了億滋國際,就是現在賣奧利奧小餅乾的公司,剩下的北美地區零售業務組成了卡夫食品集團。

2013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這一天,亨氏宣布,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與巴西私募巨頭3G資本將聯手億232億美元現金收購亨氏,包括亨氏的債務在內,交易價值在280億美元,創下了當時食品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併購案,交易在6月份完成。

2015年3月,亨氏集團與卡夫食品宣布合併,組建成新公司「卡夫亨氏公司」,成為世界第五大、北美第三大的食品公司,其中伯克希爾公司持有新公司26.8%的股權,3G資本持有25.1%的股權,卡夫亨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不僅是在心裡非常支持卡夫亨氏,行動上也十分誠實,自從持有卡夫亨氏以後就再也沒有減持過,至今仍然是伯克希爾第六大重倉股。

伯克希爾持倉情況

雖然市場上大家重點關注的都是巴菲特,但是3G資本才是這齣戲裡面的主角。按照一貫整合食品行業公司的套路,3G資本整合了卡夫亨氏,並且也同樣將3G資本的作風帶到了卡夫亨氏,任命3G資本合伙人,當時年僅29歲的David Knopf出任CFO一職。當然3G資本的作風不僅僅是對管理層換血,也同樣地套用了之前的管理模式進行經營:削減成本,提升效率。在卡夫亨氏合併後,3G資本進行了大幅度裁員、關閉工廠、縮減廣告開支、研發投入等等手段,公司的營業利潤在16個月內由17%提升到了24.8%。

卡夫亨氏營業利潤率,由於2018年第四季度暴雷對數據影響較大,這裡選擇剔除。數據來源:公司財報、彭博

不過,這種成本的削減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雖然從營業淨利潤來看確實有提升,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在縮減廣告開支及研發投入後,公司的營收也出現了相對應的放緩,有市場分析直接指出,卡夫亨氏此前的增長並不是靠內生增長,而是通過併購等帶來的增長,屬於一次性增長。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來看看:

三、本季度財務情況:經營數據指標全線下滑

1、營收:各地區都出現不同程度放緩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9年第一、二季度情況並不樂觀,甚至出現大幅滑坡的情況。卡夫亨氏成立後,公司營收一直增長較慢,雖然3G資本在削減成本上有一套,但是對於如何拉動營收增長,尤其是在拉動內生增長(即剔除併購的影響的增長)上並沒有找到好方法,在縮減營銷費用及研發投入後,營收更難看,有些季度甚至出現負增長。

單獨看各地區的增長情況也是不容樂觀。從佔比情況來看,美國地區是主業務區,營收佔比高達71%,但是美國由於促銷時間以及降價的影響,銷售額同比下滑1.9%;營收佔比第二大區域的拉丁美洲及亞太地區佔比11%,但是營收增速緩慢,在剔除匯率及相關出售業務影響下增速也只有0.6%;歐洲中東及非洲同比下降10.2%,同樣受匯率及出售業務的影響,不過剔除相關因素後淨銷售額同比下降2.6%。

至於營收的大滑坡,電話會議上公司也稍有回應:在美國及加拿大,一些零售合作商為了減少庫存導致訂單減少,同時公司還進行了降價,以及減少促銷費用。不過,零售商清理庫存,是因為貨賣不動了還是其他情況?其他食品公司都在漲價的趨勢下,卡夫亨氏進行降價?而公司給出的各種賣貨量來看,銷量其實略有上漲。

而對於其他地區營收的放緩,公司並沒有解釋。我們來看看促銷費用的減少:

2、費用:繼續縮減開支

前面我們有提到過,為了削減開支,卡夫亨氏大幅減少廣告、研發及促銷投入。從公司財報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到整個2017年促銷費用都呈現負增長,這也意味著公司在削減開支上非常努力,不過2018年費用支出加大,但是到2019年前兩個季度費用支出繼續回落。

結合營收增速可以看出,當費用支出放緩後,營收也開始迅速回落。

由於財報並沒有詳細公布各項費用支出情況,我們從電話會議及各券商研報中公布的公開資料得知,從2015年底到2018年底,公司在研發成本、廣告成本和促銷費用上總共減少了8400萬美元,而研發投入更是大幅度減少,2017年研發投入同比下降22%,減至1.2億美元,佔銷售額的0.3%,而其競爭對手用於產品開發收入多在1%左右,就連規模小得多的卡夫公司在與亨氏合併前的研發投入一年也有1.49億美元。

身為一個消費品公司,營銷支出非常關鍵,用廣告將品牌及商品信息傳送給消費者,形成品牌效應,提高商品銷量;而不斷地根據消費環境研發新品,抓住新消費者的口味也是食品公司要做的事。這些關鍵費用的減少也是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3、風險:繼續商譽減值&高資產負債率

公司表示,2019年上半年繼續進行商譽減值。在第一季度減值6.2億美元,在第二季度繼續減值1.24億美元,2018年,公司已經進行了154億美元的商譽減值,但是帳面上的商譽資產仍然高達360億美元,而電話會議上也提示,不排除未來繼續減值的可能性。

從卡夫亨氏的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商譽及無形資產的佔比非常高,即使是進行了160多億的商譽減值後,商譽及無形資產佔比仍然高達80%以上,這也意味著公司的未來進行資產減值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此之外,管理層還提到,未來的優先事項還包括優化資產負債表。如果不計商譽及無形資產佔比,卡夫亨氏的資產負債率非常高,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總債務是有形資產的兩倍多。為了縮減債務,最近卡夫亨氏也在陸續出售一些業務,2017年卡夫亨氏宣布出售旗下加拿大天然芝士品牌Cracker Barrel和aMOOza!等,還出售了印度兒童飲料品牌Complan等;今年2月,有消息傳出卡夫亨氏將出售麥斯威爾業務,8月,公司擬出售旗下Breakstone's奶製品業務……這劇本走得跟百威英博一模一樣。儘管已經出售了一些業務,2019年上半年,卡夫亨氏的長期負債還是高達298.3億美元。

從基本的財務數據上看,卡夫亨氏的情況並不樂觀。儘管3G資本在卡夫亨氏的成本縮減上頗有成效,但是對於如何促進營收增長方面我們還未看到良策,從百威英博高額的負債及卡夫亨氏目前的情況來看,3G資本的套路可能不再適用了,併購的確擴大了規模,整合了資源,但是併購帶來的高額債務問題又得通過變賣資產、出售業務來償還,而且當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增速放緩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放緩並不等於下滑,如何保持穩定的增速也是很重要的問題。

總結

既然卡夫亨氏的情況如此糟糕,為何巴菲特還不減持?伯克希爾在卡夫亨氏上投資了近100億美元,

合併後的卡夫亨氏在納斯達克上市時,估值達到890億美元,而現在卡夫亨氏的市值在340億左右,按照伯克希爾持股比例26.8%算,巴菲特持有卡夫亨氏的市值還不到100億。

儘管讓股神做了賠本的生意,巴菲特仍然認為卡夫亨氏是一家「很棒的企業」,卡夫亨氏電話會議也表示,公司的規模在美國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本季度亨氏的番茄醬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70%,公司還表示,今年是亨氏的150周年,會加大廣告投入宣傳……而且從經營層面上看,營收下滑並不是因為公司的貨賣不動了,財報中表示,旗下奶酪及香腸等產品銷量都有增加,公司的短期負債情況也還好。

所以現在是不是一個抄底的好時機呢?從財務數據上看,公司的營收增長還是缺乏動力的,而營銷費用仍然是推動營收的重要因素,若公司能加大在營銷上的投入,或許未來能實現穩步增長。不過卡夫亨氏潛在的風險也不小,目前仍然高達360億美元的商譽就是一個大問題。

相關焦點

  • 卡夫亨氏去年商譽減值154億美元,曾收到監管部門傳票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2月21日,世界第五大食品飲料公司卡夫亨氏發布2018年財報顯示,受旗下資產卡夫公司等業務154億美元商譽減值的拖累,其第四季度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收益為-126.08億美元,下降幅度達257.6%。
  • 可口可樂之後 卡夫亨氏1000億商譽減值
    周四美股盤後,美國第三大食品巨頭卡夫亨氏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同時還披露對旗下卡夫(Kraft)和Oscar Mayer兩個知名品牌進行了高達15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34億元)的大手筆商譽減值。受其商譽減值的拖累,其第四季度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收益為-126.08億美元,下降幅度達257.6%。
  • 老虎證券:巴菲特重倉股暴雷 卡夫亨氏商譽減值影響究竟有多大?
    財報季過得差不多了,以為平平淡淡不再會有太大意外,沒想到卡夫亨氏給市場一顆雷——第四季度EPS和營收雙雙不及預期,同時公布150億美元的商譽減值損失,還收到了SEC的傳票。盤後下跌20%!沒想到商譽減值的地雷在美股也爆了,還是巴菲特重倉股。
  • 商譽減值154億美元 巴菲特「踩雷」 卡夫亨氏遇中年危機?
    卡夫亨氏作為巴菲特的重倉股之一,在公司發布業績巨虧財報後,公司股價大跌,致使股神巴菲特的帳面上少了40多億美元。  昔日的食品行業巨頭,卡夫亨氏的表現讓業內人士擔憂:「卡夫也遇到了中年危機。」  一年時間,公司業績遭遇變臉,卡夫亨氏這是怎麼了?  對於公司業績巨虧的原因,卡夫亨氏在財報中表示,是因為公司第四季度計入了150多億美元的商譽減值,直接導致淨利潤由正轉負。  在上述財務數據發布後,資本市場有了反應。
  • 卡夫亨氏旗下更多品牌或面臨減值風險
    老舊食品品牌受到的衝擊可能剛開始在卡夫亨氏公司(Kraft Heinz Co., KHC)的身上體現。今年2月,這家食品巨頭因對卡夫和Oscar Mayer品牌的價值進行154億美元的減記而受到了媒體關注。在上周晚些時候提交的監管備案文件中,卡夫亨氏警告稱,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此類減記。
  • 股神巴菲特「看走眼」卡夫亨氏全年虧損102億美元 斷臂瘦身計劃失效?
    股神巴菲特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其重倉的卡夫亨氏近日面臨了一次重大商譽減值145億美元,同時在卡夫亨氏發布業績巨虧財報後,
  • 卡夫亨氏斷臂 成本壓縮法失效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求證亨氏中國,但截至發稿前,對方並未對此進行回復。據了解,2012年卡夫食品將其國際業務分拆為億滋國際,三年後,卡夫又在巴西私募巨頭3G資本和巴菲特的促成下與3G資本收購的亨氏進行了合併。卡夫亨氏也順利成為了全球第五大食品巨頭,旗下品牌包括奧利奧、麥斯威爾、果珍等。但現在,麥斯威爾顯然已不如從前了。
  • 卡夫亨氏市值一天蒸發160億美元
    全球食品巨頭卡夫亨氏(KRAFT HEINZ.NYSE)剛剛經歷了一個黑色星期五,當地時間周五開盤後不久,股市暴跌27%以上,刷新紀錄低點,市值蒸發逾160億美元。損失巨大的不止卡夫亨氏,截至2018年底,持有卡夫亨氏3.25億股股票的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也在一天之內損失了40多億美元。
  • 食品巨頭卡夫亨氏業績不達標股價暴跌 股神巴菲特虧慘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美國第三大食品巨頭卡夫亨氏因上半年業績不達標而暴跌,股東巴菲特踩雷!周四,卡夫亨氏盤前發布了2019年上半財年財報。財報顯示,卡夫亨氏上半年淨營收為123.65億美元,同比下滑4.8%;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8.45億美元,同比下滑51.4%。
  • 奧利奧母公司曝千億商譽天雷秒殺一眾A股公司
    日前,奧利奧餅乾的母公司卡夫亨氏公司發布財報,2018年全年巨虧102.29億美元,該公司計提的減值規模高達154億美元,按目前的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超過1000億元。重倉卡夫亨氏的巴菲特,被這個天雷「炸」到重傷。卡夫亨氏曝千億大雷日前, 卡夫亨氏公司發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
  • 食品巨頭卡夫亨氏迄今未給疫情捐款 羅志國只口頭加油打氣
    「堅信」疫情防控會勝利 但似乎與他無關據了解,卡夫亨氏亞洲區總部遷址中國後,還宣布了一項高層人事任命,羅志國(Rodrigo Wickbold)將繼續擔任卡夫亨氏亞洲區主席併兼任中國董事總經理一職。所以羅志國僅是用言語表示,疫情的防控與卡夫亨氏無關,而疫情結束之後可以再繼續賺中國業務的錢?
  • 卡夫亨氏上半年利潤腰斬 股價暴跌
    財報數據顯示,卡夫亨氏上半年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跌至8.5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7.6億美元,跌幅多達51.4%,每股盈利跌至0.7美分。不過,剔除一次性損益等項目,卡夫亨氏上半年調整後每股盈利為1.44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9美元跌約24%。二季度調整後EPS為0.37美元。
  • 股價半年跌了50%,卡夫亨氏「渡劫」不再靠控成本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卡夫曾經的重要品牌身上,諸如Jell-O甜點和Kool-Aid調飲產品等銷量不佳。除此之外,2018年財報顯示,亨氏旗下Oscar Mayer的熱狗腸和卡夫旗下的Mac&Cheese的產品利潤率極低,未完成預期的售賣,由此引發的商譽減值154億美元(約合1034億人民幣),直接導致了當年第四季度淨虧損126.1億美元。
  • 欲出售麥斯威爾咖啡,巴菲特和3G資本都救不了卡夫亨氏?
    卡夫亨氏發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受旗下卡夫、Oscar Mayerd等品牌154億美元商譽減值的拖累,其第四季度歸屬淨利潤為-126.08億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257.6%。受此消息影響,卡夫亨氏股價周五下跌近27.5%,創下歷史新低,市值蒸發逾160億美元。
  • 卡夫亨氏業績不佳,正考慮出售麥斯威爾咖啡業務
    隸屬於3G資本的卡夫亨氏是2015年正式成立的公司,2013年3G資本買入亨氏,兩年後將卡夫與亨氏合併為新公司。3G資本旗下還擁有百威集團、漢堡王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等集團,其商業發展邏輯與許多大公司的邏輯一樣——集團規模越大越好,並以頻繁收購、降低成本,來維持集團的體量與經營。
  • 卡夫亨氏公布財報,盤後大跌20%,巴菲特市值蒸發逾30億美元
    作者: 格隆匯·鹿米舛兒2月21日美股盤後,食品巨頭卡夫亨氏(usKHC)發布了2018年四季度和全年業績顯示疲軟,包括減記154億美元商譽資產,大幅下調股息,並披露因採購會計行為和內控問題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傳票。
  • 卡夫亨氏迎回併購前的CFO
    公開資料顯示,Paulo Basilio在2013年就擔任亨氏公司的財務長。2015年3G資本與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聯手收購了卡夫食品,並將其與亨氏合併後,Basilio還一直擔任新公司的CFO直到2017年10月。他隨後擔任卡夫亨氏美國商業業務的總裁,今年7月剛被任命為公司的首席商業規劃與發展官。
  • 卡夫亨氏換帥 去年股價累跌43%
    長江商報消息 食品巨頭卡夫亨氏(KHC.US)在股票經歷了長期的動蕩後,迎來了換帥的時刻。4月22日,卡夫亨氏宣布執行長(CEO)伯納多·希斯(Bernardo Hees)將於6月30日辭職,接替他的將是百威英博(AB InBev)前首席營銷官傅玫凱(Miguel Patricio)。
  • 「卡夫亨氏們」苦惱背後:科技企業闖入食品業
    今年以來,食品巨頭卡夫亨氏的業績困境一直被業內廣為討論,作為全球500強、美國第三大食品公司,卡夫亨氏(Kraft Heinz)今年給旗下兩大品牌——亨氏(醬料品牌)和 Oscar Mayer (加工肉品牌)的商譽減值 154 億美元,這直接使其第四季度淨虧損了 126.1 億美元。目前,卡夫亨氏不僅品牌價值回到了四年前的數字,股價也比高峰時期跌去三分之二。
  • 卡夫亨氏整合戰略
    摘要 【卡夫亨氏整合戰略】在股神沃倫·巴菲特的撮合下,HJ亨氏和卡夫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去年達成合併協議,成立卡夫亨氏公司,從而組建北美第三大、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飲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