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五大食品飲料巨頭卡夫亨氏(Kraft Heinz)於8月26日周一發布聲明稱,前任財務長、現年44歲的Paulo Basilio將取代現任CFO、現年31歲的David Knopf,任命將於9月1日生效,Knopf將重返巴西私募股權巨頭3G資本擔任合伙人。
公開資料顯示,Paulo Basilio在2013年就擔任亨氏公司的財務長。2015年3G資本與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聯手收購了卡夫食品,並將其與亨氏合併後,Basilio還一直擔任新公司的CFO直到2017年10月。他隨後擔任卡夫亨氏美國商業業務的總裁,今年7月剛被任命為公司的首席商業規劃與發展官。
卡夫亨氏發言人Michael Mullen在聲明中表示,更換CFO是公司戰略轉型的一部分,在引入「有經驗的財務方面老兵」後,這些舉措旨在重建公司的業務發展勢頭,焦點是推動長期可盈利的增長。同時,公司加拿大地區與數位化增長計劃總裁Nina Barton將升職為首席增長官,這是個新創設的職位。分析稱,卡夫亨氏此舉意在彰顯重回營收增長路徑的決心。
8月初公布的財報顯示,卡夫亨氏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近乎「腰斬」,主要是因採購行為違規而進行減記和計入費用的金額合計超過12億美元,上半年公司的淨銷售額也同比下降約5%。當時剛上任40多天的新任CEO、全球最大釀酒商百威英博的前任市場營銷主管Miguel Patricio表示,卡夫亨氏在轉型期間不再提供業績指引,未來焦點將從削減成本轉移至增加旗下知名品牌的價值。
過去一年,卡夫亨氏股價折價了57%,深陷增長停滯和會計行為失當的醜聞中。
2月公司發布2018年財報稱,受旗下卡夫等資產154億美元商譽減值的拖累,去年四季度歸屬普通股股東淨收益為-126.08億美元,降幅達257.6%。去年10月,卡夫亨氏因逾期披露數據而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傳票,要求配合調查是否存在內部採購操作失當行為,並削減了1/3的股息。
5月上旬,卡夫亨氏發布公告稱,經過一系列內部調查後,公司需要重新發布2016和2017年的年報,以及2018年首三季的季報,以糾正部分員工採購過程不當行為所造成的財務錯誤。公司預計,此前三年的財務數據中少報了產品銷售的成本共計2.08億美元,同時將推遲發布2019年一季報。
與財務有關的諸多負面消息曝光後,至少六家華爾街投行下調了公司評級。卡夫亨氏首席市場官Eduardo Luz在5月底離職,執行長Bernardo Hees隨後也離開公司。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惠譽、穆迪和標普均將卡夫亨氏的債務評級設定在可投資級最低檔,與垃圾級一步之遙。
上周五標普警告稱,如果該公司不能減少債務水平,可能在2021年中旬將卡夫亨氏評級下調至垃圾級。最新季報顯示,截至6月底,公司債務規模為298億美元,而目前市值接近310億美元。
分析稱,3G資本的戰略核心是通過高槓桿收購與削減成本來推動併購標的增長,並擅長於「零基預算」,但這種策略導致卡夫亨氏對旗下多個知名子品牌缺乏投資。隨著外延交易的機會逐漸枯竭,內部動力不足的卡夫亨氏銷售額也停滯不前。業界普遍認為,現在是時候按下「重置」鍵。
卡夫亨氏周一在美股盤中最高漲1.3%,收漲0.99%,報收25.58美元,接近五日高位,但距離8月15日所創不足25美元的上市以來新低並不遙遠,表明了投資者對轉型計劃的觀望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