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尹智君:老舍茶館的前世今生
在當初賣方市場的年代,由2分錢一碗的青年茶社大碗茶起家,到1985年,尹盛喜老先生創辦的大碗茶商貿集團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擁有2個分公司,14家門店,600萬元固定資產,年營業額5000餘萬元的一家北京市中型企業,經營範圍包括食品、生活用品、家用電器、手工藝品、珠寶玉器等等,共涉及19類3000多個品種。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日漸繁榮,商品市場由賣方市場改為買方市場,眼看過去的多元經營方式不再適合市場需要,1988年,尹盛喜決定收縮經營戰線,專注於文化茶館的經營。
「我的父親總想在茶上做點文章。他想起了老舍先生的劇作《茶館》,能不能把茶館的雅俗共賞和時代特色聯繫起來呢?父親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清女士的支持。於是,父親決心開辦茶館,既能品茶,又能觀賞到中國的戲曲藝術,要讓茶館每個角落都散發出我們祖國傳統的文化氣息。」尹智君對記者說。
這時候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西方文化正風靡一時。面對傳統藝術日漸衰退,尹盛喜十分痛心,尹盛喜酷愛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會畫畫、曾經拜齊白石的兒子齊良遲為師,會唱京戲、能登臺表演,還會拉胡琴,尹盛喜用文化人超前的意識、敏銳的眼光、擔當的氣魄,毅然決定做一個文化茶館。
他提出「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的文化理念,請來駱玉笙、馬三立、侯寶林、關學曾、孫書筠等老藝術家,以及馬季、姜昆、李文華、馮鞏等優秀曲藝演員。一度低迷的北京曲藝在老舍茶館重新煥發了生機。
老舍茶館不僅吸引了一大批曲藝名家,還吸引了京劇界的名角梅葆玖、袁世海、杜近芳、譚元壽、馬長禮、李世濟、李維康,京昆名角洪雪飛,演藝名家謝添、于是之、評劇藝術家新鳳霞等,就這樣,老舍茶館被尹盛喜一手打造成京城最具魅力的文化舞臺之一。
1992年12月,遠在深圳的尹盛喜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裡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可能會造訪老舍茶館。聽到這個消息,尹盛喜喜出望外,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將是老舍茶館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尹盛喜第一時間飛回北京,做好接待貴賓的準備。這天晚上,基辛格在老舍茶館端起細瓷蓋碗,愜意地欣賞充滿中國韻味的表演,這一幕成為他出訪中國的美好記憶。在基辛格的推薦下,1994年1月15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先生也光臨了老舍茶館。
由此為開端,在尹盛喜先生經營期間,共有70多位各國元首政要光臨過老舍茶館,老舍茶館作為北京文化地標的影響力初步奠定。(本文摘編自《經理人》雜誌283期,文 / 楊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