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 家長咄咄逼人批評不可取

2020-12-21 騰訊大閩網

你們家的寶貝撒謊嗎?或者,有時候還喜歡佔有別人的糖果或玩具?別著急,孩子撒謊都有他們的小小如意算盤,請不要急著將孩子的謊言與他們的品質畫上等號。

發現孩子撒謊,也未必要在第一時間「就地解決」,或許還有更有效的方式,能夠間接地讓孩子做出判斷,分清是非。

講述

女兒拿別人東西還撒謊

林女士(幼兒園中班寶寶家長)

女兒5歲,大概從4歲半開始會經常說一些謊話,我只要發現都會揭穿她,但並不嚴厲,她馬上就會改正。可最近3個月我發現她總喜歡偷偷拿走別人的東西,而且每次都很平靜地撒謊說她沒拿。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很不安,覺得這個孩子在佔有別人物品這方面有點太動腦筋了。

那天我帶女兒和她同學以及同學的媽媽一起出去吃晚飯。飯後我女兒向吧檯阿姨要了些口香糖,也分給她同學了。可過了一會兒,人家小女孩突然說我女兒拿走了她的糖很快跑了,小女孩的媽媽也看到她拿了。這時候我心裡就有數了,過了幾分鐘女兒回來了,她同學很生氣地跟她要糖,她一口咬定自己沒拿。

我問她,她也很鎮定地否認,僵持了十分鐘,我實在沒辦法了,就說服務員也看到她拿了,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終於鬆口說她拿了,可又開始編瞎話,說忘記把糖放哪了。又僵持了幾分鐘,她還是不說,我慢慢引導她,她才裝作突然想起來的樣子說她吃了又吐了。說是因為同學的糖比她多一塊她才拿的。

最後我還是表揚了她敢於認錯的態度,但我心裡真的很打鼓。5歲的孩子說起謊來怎麼那麼理直氣壯,而且偷偷拿走別人東西竟然還會毀滅證據。

我們家其實一直很少責備孩子,除非她說謊,她的其他行為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我一直以為這樣可以讓她感覺沒必要撒謊,讓她可以沒有負擔地說真話,可是這件事開始讓我感到害怕。

在物質上,我們都儘量滿足她,只要是她喜歡的東西沒等她開口要我們就已經準備好了,按理說這樣應該能抵住誘惑了,可為什麼她還會拿別人東西呢,而且屢教不改。我該怎麼應對這樣的事情?

點評

孩子撒謊背後隱藏種種原因

宋遠輝(西林幼兒園園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說謊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通常情況下,5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無法將現實與幻想區分開來,這時候說的「大話」與謊話不同。而5歲之後,孩子就基本不存在說「大話」的情況了,他們會有意識地因為種種原因撒謊。

這些原因有時候是為了逃避不愉快的現實,有時候是為了在小夥伴中提高自己的地位,或者有時候只是單純地模仿家長的說謊行為,又或者是為了逃避家長的一些要求等等。

案例中這位媽媽的潛意識裡最害怕的,可能是那個「偷」字,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類似的「事件」,並且也都有過這樣的心理反應。其實我們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看他們為什麼要佔有別人的東西。

對於5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可能對某件東西的歸屬沒有太清晰的界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單純地喜歡或想要這件東西,就將它收入囊中。5歲之後,孩子佔有別人的物品已大多屬於有意行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已經有了「物權」的概念,知道拿別人的東西不對,但他們會明知故犯,因為他們喜愛某件東西,卻很難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為,而將其拿走。而且因為是有意的,所以他們拿走的東西通常還會藏起來。

而當發現孩子犯錯撒謊時,很多家長選擇當眾揭發孩子的謊言,這樣做,家長是希望以此給予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但結果往往會給孩子又一次撒謊的機會。

支招

嘗試間接引導孩子明辨是非

孩子也要面子,也有自尊,若家長發現孩子的錯誤時,總是咄咄逼人,硬要他們當眾承認撒謊,這對孩子的心理是一種傷害。

其實,如果父母已經知道了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未必一定要在當下就將事情解決掉。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硬逼著孩子馬上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可以借別人的例子來「間接」地引導孩子。比如在吃飯時,爸爸媽媽之間可以有類似的對話:「隔壁某某小孩沒有告訴別人就自作主張拿走別人的東西,可能他也不是故意的,而且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但後來大家都不喜歡他,他的爸爸媽媽也不愛帶他出去玩了,還有人說他偷東西呢!這不是一個好孩子會做的事情。」

要注意,大人之間在對話時,可以嘗試不要對著孩子講,而是讓孩子在一旁靜靜地聆聽,通常聽到這些對話的孩子,都能慢慢做出分析判斷,理清是非,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能避免傷害到孩子脆弱的心靈。

案例中,林女士此前幾乎只有在孩子撒謊時才責備孩子,其實這樣做也是欠妥的。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家庭內部的「約定」很重要,即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定下規矩,並按規矩辦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要給他劃一個清楚的界限。這樣孩子長大了就能自律,就不會隨著性子「明知故犯」。

而當遇到孩子喜歡佔有別人物品的時候,除了將東西還回去,還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東西不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就一定不能拿」,同時還要告知孩子擅自佔有別人物品的後果。(海峽導報(微博))

>

相關焦點

  • 孩子「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
    但曉麗並不同意,在她的再三引導下,豆豆還了玩具。孩子為什麼喜歡「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有的家長在家裡發現了多餘的玩具、零食等,總會找孩子問清楚。如果確定孩子是拿的別人的,就會生氣,甚至打罵孩子,往往忽視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1.家長過分溺愛誰家的孩子都是寶,家長溺愛孩子並不少見。有的家長甚至是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除了丟東西,有時候她的書包裡,還會多出一些我沒見過的文具。為此,我很困惑。不得已給她買文具都是成盒子的批發,才夠她丟的。一開始,我以為就我家女兒這樣,還狠狠地批評過她。沒想到,一和家長們交流,發現大多數孩子,都經常丟三落四。
  • 孩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家長發現這種情況時會有什麼反應呢?  1、極為敏感。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立即視為孩子有了「偷摸」行為,於是嚴加審問,嚴厲處罰。  2、滿不在乎。認為孩子乖巧,拿了別人的東西是佔到了便宜,因而不作任何處置。  3、認真謹慎對待。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父母的正確教育方法應該是什麼?
    最近我的朋友,就接二連三的朋友一些事情,說到底,性質也都差不太多,都是和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關的。隨禮老師就和家長溝通了,可是沒想到萌萌的家長,聽到老師說自己的孩子拿了幼兒園的玩具,反而不高興了,還指責老師誣陷自己的孩子,在這件事上,家長是極力的偏袒自己的孩子,最後也沒有教育孩子,到現在,萌萌這孩子,還是時不時的會出現這種行為。
  • 孩子拿原子筆把同學衣服弄髒,媽媽主動賠償,對方家長:賠得起嗎
    這部分人往往是沒有寬容之心,不能包涵原諒別人的過錯。而且還咄咄逼人。孩子拿原子筆把同學衣服弄髒,媽媽主動賠償,對方家長:賠得起嗎劉女士的兒子小傑讀一年級,平常比較調皮搗蛋所以經常會被媽媽或者老師批評。一天,劉女士來學校接孩子回家時被告知:小傑拿原子筆把同學衣服給弄髒了。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
    核心提示:<P>孩子總是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不少家長很頭疼,因為孩子還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對此,專家表示,當眾斥責孩子是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問清原因,然後向孩子明確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體意識。
  •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
    作者: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接受別人給的東西,怎麼辦?
  • 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
    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立,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做法都是沒有意識的去做,比如看見同學的鉛筆好看,就偷偷的把鉛筆放到了自己的包裡面,或者看到好玩的玩具,偷偷的把玩具給拿回來。總之孩子的這些表現讓很多父母都非常的發愁,因為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肯定是不對的,有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打罵怒吼,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是是對的嗎?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大家一起來看看正確的教導方式吧。首先孩子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千萬不要說孩子偷東西,因為孩子的性格比較頑皮,他們只是對這個東西喜歡,而自己又沒有,他們想要把它佔用了。
  • 【素養】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12月17日兒童)
    【素養】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12月17日兒童)   作品名稱:助人為樂  作者:懷寧縣實驗小學404班 付雨欣  供稿單位:安慶文明網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懵懂感知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小林很鬱悶也很生氣,問孩子為什麼要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來呢?孩子說,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就拿回來了。小林就問孩子,小朋友同意送給你了嗎?小朋友知道你拿了他的玩具嗎?孩子看到小林接二連三地問自己後,感覺到媽媽生氣了,就開始不知所措的哇哇大哭起來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可能不免會遇到像小林家孩子的情況,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情況呢?
  • 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改正?
    很多小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去別人家順手拿的玩具,或者身邊小夥伴的零食等等,都是他們的物權意識不足所產生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所以貼標籤並不能解決問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引導孩子認錯,及時改正,而不要想著批評孩子。
  • 孩子總偷拿別人家物品?不想孩子變「小偷」,家長應注意以下4點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類似笑笑這樣的行為,是由兩種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具有強烈的佔有欲,面對喜歡的東西希望馬上能夠得到;二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冒險和不成熟的行為,他們認為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傾聽孩子的心聲家長不要把孩子當作犯罪嫌疑人進行審問,應注意態度和口吻,以親和的口吻與孩子溝通,儘可能引導孩子說實話。比如可以這樣問,「你是不是很喜歡這些東西?」,「你是不是喜歡和果果玩?」,「你是不是因為不開心才這樣做的?」。
  • 家境很好,孩子卻總是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曾經有幾位家長向我抱怨說:「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不錯,其他小朋友有的玩具、零食、文具,我們家都會給孩子準備,但是孩子到了學校之後,還是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每隔幾天,我們就要被請到學校。」還要一位家長反映的情況震驚到了我。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 孩子為什麼喜歡佔小便宜、偷拿別人的東西?
    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毛病,比如說喜歡貪便宜、隨便拿別人東西等,也就是別人常罵的「你的手怎麼這麼長」。由於小孩子沒有物權觀念,也有可能是家長疏忽教導,那麼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這樣去做的呢?
  • 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怎麼制止孩子?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而且孩子的大腦反應非常的快,有的時候家長還來不及阻止,自家的孩子就已經把別人家寶寶的玩具搶到了手,家長對此也是十分的無奈。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爸媽很頭疼閨蜜家的寶寶瑤瑤性格非常的活潑,一點也不怕生,走到哪裡都好像是自己家一樣。前兩天閨蜜帶著瑤瑤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拿出來很多的玩具給她。
  • 孩子愛佔小便宜、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還有些時候,媽媽們會感覺到,當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不想還給人家的時候,卻絲毫不會產生出任何的不安和愧疚,這是怎麼回事呢孩子為什麼要拿別人東西?1、沒有所有權的概念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們的腦海當中,並沒有形成「你的」,「我的」這樣的概念。所以,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希望能夠據為己有。同時,孩子也根本沒有「所有權的概念」,當他們玩別人的東西時,會覺得很理所當然,就像是在玩自己的一樣,所以不會產生出任何的不安。
  • 孩子把別人東西弄壞,多數家長選擇道歉和責罵,聰明的家長怎麼做
    現在有很多熊孩子,一到別人家裡就會亂跑亂撞,看到吃的就直接拿起來吃,這些孩子也經常闖禍,是大人們眼裡的「闖禍精」。有的家長千萬別認為這些孩子是簡單的調皮搗蛋,正所謂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而這些孩子正是沒有遵循相處間的規矩。
  • 越撒謊的孩子越聰明?為什麼說孩子撒謊是好事?如何正確引導?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你們的無奈和焦慮,我也有小時候撒謊被家長拆穿的經歷,也有過大亨向我撒謊手足無措的瞬間。但我想跟你們說的是——先別急著焦慮,你要知道,說謊越早說謊越好的孩子,情商越高!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非常低,對於很多事情自己記不清楚,對於時間、空間、順序等認知能力很弱,對幻想與真實也不太能區分得開,也不能理解謊言和真相之間的區別,或者是還不能意識到家長不希望他們說謊。這種情況經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