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半坐下一動沒動寫了倆小時,希望仙女們一定要看完哦(後文有減重14近的郭桑的每日早餐設計)!啾咪……
不給方法只講道理的「科普」都是耍流氓。大美姐姐的人設是「雙港鎮勵志女神」(鎮政府如果不同意我這麼說,請及時聯繫我,一定改),不允許自己出現低級錯誤。
告訴你不能吃什麼,必須吃什麼,就一定會把「可執行,能重複」的慄子準備充足。畢竟,「閆妮減重三十斤」和「臺灣四十歲童顏女神」之類的雞湯文,你就是一天拿它灌溉八遍心靈,下五百回決心,也並不能剜掉身上的一斤肉,素不素呀?
你說要打開熱量缺口,但是得吃夠三大宏養;你說食材應該多樣,但卻有很多「禁忌」必須執行;你說烹飪方式得足夠「乾淨(不是食品安全的意思哈)」,但需要盡最大努力保留吃飯的「美感」,提高咱們對「吃飯」這件事兒的興趣。
繞來繞去,把寶寶們繞得不敢動筷子,不知道到底要怎麼吃飯了,那可真就是我的罪過了。
嗯,我一點一點說,爭取把故事編圓咯。
啊,呸!
不是,是一定用「實例」把道理講清楚咯。
就先從上班族小仙女們都犯愁的「早餐」開始吧。
介於上一篇已經把「吃早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用恐嚇的方法跟大家說明白了,這裡就不再解決大家的起床困難症問題了。真「害怕」,真打算減重塑性,肯定能在六點半至八點半之間吃上早飯。建議還沒生娃的小仙女動用大型殺傷性核武器——母親。你跟阿姨安排工作,說:必須叫我七點起床。我覺得你六點五十就應該已經被「薅」起來洗臉了。生了娃的仙女們沒有起床困難症——畢竟咱們是全年365天,一天24小時超長待機噠。
很簡單,「主食」居多,且油脂豐富,屬於實打實的高熱量,低營養素的「增重豪華配置」。除了碳水,別的營養物質乏善可陳,比如煎餅餜子,熱乾麵,小面,拉麵,大餅夾一切炸物,麵包,炸糕,麥記肯記等等。你非說米/面有維生素、礦物質,我只能撅起小嘴表示:「那點少到可憐的營養素,真不值得你拿那麼多熱量攝入來換」。炸物不是有雞排之類的嗎?還有麥記肯記的肉餅,都有蛋白質吧?
這裡就涉及到另外一個知識點啦——吃食材,吃營養素,要吃「乾淨」的。不是說髒/淨,是指烹飪方式最好單純(但不是說只能吃水煮白菜)!比如你吃碳水,就吃乾淨的碳水,饅頭、米飯、發糕、發麵餅、窩頭,甚至拉麵、雲吞之類的也都不錯。麵包有啥?自己做過「烘焙小達人」的姑娘們肯定知道,除了麵粉、水,還得有蛋、得有黃油、得有糖(小山一般高的糖嘗起來也不甜),有的還得加芝士、果乾、奶油奶酪等等。你就是吃所謂的雜糧麵包,它的「熱量」值也超高。我個人不吃這種「混合型」選手的,也不建議處在「集中減重期」的你們吃。為啥?不好算啊!我這到底吃了多少碳水?多少油?多少熱量?我這一頓是吃多了?還是不夠數兒呢?
至於那些炸物,裹上厚厚的面衣,經過油炸,再加點甜辣醬,配點甜絲絲辣乎乎的芥菜鹹菜,肯定好吃啊!高油、高鹽,哪個都能拽住你的脂肪不撒手。
《摔跤吧,爸爸!》裡,男主人公讓倆閨女參加摔跤訓練前,讓她們敞開肚皮吃了最後一次碳水+油炸+辣椒的小吃。然後遺憾地宣布「摔跤選手不能碰這些食物,這是你們最後一次吃了!」
嗯,我們不和對手摔跤,我們只和自己的脂肪戰鬥。
人體的「基準體重值」,是只「走高」不「走低」的。年齡越大,越是如此。你看,馬路上的阿姨,稍微富態一點的哪裡肉肉多一些?肚子,大腿,為啥呢?因為「中心」可以保護「臟器」。
我們進化了千萬年的身體,現在仍在強調的是「生命安全」。因此不會無緣無故降低你的「基準體重」。她還沒有意識到,如今向心性肥胖也會給咱們的生命造成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機。我想,在如今大家自身耗能比較少已經成為常態的情況下,是不是再過一千年,身體就能夠自發性地預防中心肥胖了?就能主動地調低「基準體重」了呢?
沒來之前,跟那些熱量高營養低的食物說byebye吧!不吃難受是吧?脫了衣服在廁所照五分鐘鏡子。兩種難受比較一下。你說,我還是覺的得吃。那就吃!但是不用在這裡爭論。
沒有對錯!
只有選擇!
都應受到尊重!
我說過:吃飽有三層概念,一是填充胃口的物理空間,這叫——體積飽!二是熱量能夠滿足你的日常消耗,這叫——支出飽!三是三大宏養均衡(碳水,蛋白質,脂肪),這叫——營養飽!
熱量必須達到1500千卡(可以下載可以應用軟體自己算算)
食材必須包括200克碳水化合物,
1隻全蛋,
1杯脫脂奶,
75克肉類(雞鴨魚豬牛羊水產品,但是不吃肥肉哈,豬蹄也不遲哈),
生重500克蔬菜,
生重200克水果。
糖、油、鹽的事兒咱們以後再說。
這是你一日全部餐食的標準(為啥不說一日三餐,你要是能做到少食多餐,同樣這堆食物一天分五次吃掉,那麼恭喜了我的寶貝,你離提高基礎代謝就不遠了)。
這些食物,我建議你最好平均安排到三餐(或五餐)裡。為啥呢?一是減輕午餐和晚餐的「體積飽」負擔。早飯午飯都沒菜,晚餐想把500克蔬菜吃掉,那不是一般人兒能完成的。
二是提高三餐營養飽的水平。這頓都是碳水,下頓都是蔬菜,你自己吃得也難受,不是嗎?
我們經常能見到的雲吞(碳水,蛋白質,脂肪都有了,但是肉的品質你需要甄別),豆腐腦(高蛋白),鍋巴菜(不錯的雜糧),都有自己的優勢。
一般店家會宣稱自己的湯底是自己熬製的。湯中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沒有營養,可能好喝,但是沒有啥營養,有啥呢?脂肪。所以,你把雲吞吃了,把紫菜吃了,把蝦皮撈撈就可以把勺子放下了。吃雲吞你會配啥呢?大餅餜子?no、no、no!為啥好多伯伯大爺一直吃也不發胖?性別差異,基因差異,既然你想減脂了就肯定得有捨棄!
餜子不行,糖餅行嗎?大美表示你們舉一反三的能力用的不是地方了啦!早點鋪會有餑餑,窩頭,用那個當主食。但如果十粒雲吞都吃了,碳水可能會超(具體看雲吞大小),所以主食可以吃半個。
不夠的蔬菜咋辦呢?回民早點鋪肯定不允許自己帶外食。那就比往常固定的早餐時間提前十分鐘,坐到辦公室吃半個黃瓜或者一個小型西紅柿(咱不爭論柿子屬於水果還是蔬菜哈!)或者六根白灼秋葵或者五分之一個去皮的白蘿蔔(去了皮就不辣了)。
你說我根本沒時間準備咋辦呢?那只能中午晚上補齊。但是不能吃的那個紅線,你肯定不能越過。
這倆其實成分差別很大,一個算碳水一個算優質蛋白。兩個的共同問題是滷子——高油高鹽。咋辦呢?撇「幹的」吃,儘量少吃滷子。都不能配餜子。鍋巴菜如果再加主食,那你這頓的碳水就超標了。還極有可能中午「不餓」,三點來包餅乾。得,一天又吃完蛋了!早點鋪一般賣茶葉蛋,可以吃一個,雖然有鹽,但是碳水配優質蛋白也是不錯的選擇。蔬菜參照上文。
包子鋪是個好地方。為啥呢?因為食物重量可以計算,一兩(50克)包子3個,其中60%可以算碳水(包子因為是「發麵」的,都面厚,餃子的皮兒重我覺得算30%就可以了),剩下的份額40%,可能是肉,可能是肉配菜。然後來碗豆漿,點個涼菜(素什錦,海帶絲都行,不吃泡菜)。也是很完美的一餐。
大餅本身就有油。所以你能選的也就只有炒雞蛋了。素卷圈是豆芽菜行嗎?——不行!囑咐老闆少放油,一個蛋。多給點海帶絲,不要辣子不要面醬,撒點孜然就得了。不要土豆絲不要土豆絲不要土豆絲,土豆絲是好東西,但是再加餅碳水就超了。
掛一漏萬,例子不多,道理都一樣。歡迎大家就自己的那份早餐能不能吃,怎樣吃的問題私信大美美。
我有個便利的條件,單位提供早餐,葷素搭配,食材比較豐富。但是,食堂提供的那些油條、糖餜子、炸糕、炸包子、重油重鹽滷子的鍋巴菜、火腿我是不吃的。我只吃乾淨的碳水,雞蛋(煮蛋或者煎蛋),各種涼拌菜(涼拌黃瓜,熗拌木耳,豆瓣醬油麥菜等等),毛豆,豆漿,自己帶的脫脂奶和黑咖啡。有點無聊嗎?也還可以,我覺得口味也不錯。偶爾吃豆腐腦,少吃滷子。偶爾吃雲吞,不喝湯。偶爾吃半個燒餅醬牛肉,記得中午運動十五分鐘以上。
通過三周飲食計劃,已減重14斤!
我給他做!
因為已經胖到了再胖下去就成死胖子的地步,所以,我給他做,配合每天四十分鐘左右的運動(不跑死馬)。Ps姑娘們只要看種類配置,做法就好,男性食量和熱量需求跟咱們不一樣。
早餐一:油菜梗兒炒雞蛋,死麵餅,西瓜,還有一隻糯玉米。
油菜葉子給小郭包餃子了。借小郭的燜燒罐給爸爸用下啦!
早餐二:黑蒜子豆角炒雞蛋,一盒脫脂奶,半張白面黃豆麵餅,一小節香蕉。
豆角炒蛋:一頭蒜,150克豆角,一隻全蛋一個蛋白,蛋黃就是徒手撈出來的。蒜子已經煸炒到軟糯,不會有口氣的。看著挺麻煩,其實一刻鐘搞定。前一天晚上豆角擇洗好,放乾淨廚房巾上晾乾,裹上廚房紙放食品袋進冰箱。大蒜包好,包廚房紙進冰箱。雞蛋拿出來放至常溫。大餅是周末烙好的。半張一個兜進冷凍。炒菜同時電餅鐺一熱跟新出鍋的一樣。
早餐三:蔬菜炒蝦,紅豆薏米大米粥,兩隻芋頭。
紫甘藍洋白菜和木耳都切絲絲,焯一下,大家進冰箱。早晨起來剪兩片姜(我懶得再刷菜板子所以不切了),熗鍋,大家和蝦抄一抄,點點醬油放點辣子。紅豆薏米大米粥提前定時,早晨不用管直接盛就好。所以,十分鐘很快。當然芋頭要蒸二十分鐘,不過洗漱都不耽誤。
早餐四:洋白菜炒雞蛋,南瓜發糕,西瓜,脫脂奶。
洋白菜炒雞蛋:一個全蛋一個蛋白,花椒熗鍋。南瓜發糕是提前做好的,你們需要方子我再說,冷凍保存,吃的時候熱一下,跟新出鍋的一樣。米麵都不要冷藏保存,損失口感。
早餐五:西紅柿炒蛋配大米飯,哈哈哈哈哈。
都是新出鍋的,午餐已經吃二次加熱的啦,早餐就吃熱乎乎的吧。西紅柿炒蛋,一個全蛋一個蛋白(蛋黃扔了),兩個小個頭的西紅柿。無糖少鹽,我嘗著有點酸,不過很下飯的樣子。米飯前一天定時好的,小米電飯鍋的量杯多半勺那麼多。早晨切西紅柿和蔥花,扒拉抄下,刷鍋,盛飯,一刻鐘搞定。
好啦,寫了兩個小時的早餐,也並不全面。可見,吃飯是個技術活兒。二道販子科學家+雙港鎮廚神將不定期奉上減重美味餐食做法,覺得好就關注轉發下唄!
下期預告:Keep大法好,為啥我做就沒效果呢?
作者簡介:怡然,健身公益微信群「小白健身」主理人,新聞學出身,偏愛做一名嚴謹的「科學二道販子」。
﹡愛好:碼字、做飯與健身,業餘時間不是在學習運動營養知識就是在寫文,不是在買菜就是在做飯,不是在吃飯就是在健身。發誓讓減重期的「肉肉們」吃飽吃好、不挨餓,並與大家一起「變瘦」「變漂亮」。
﹡目標:2017年3月12日,結束哺乳期,開始有計劃地進行身體管理。身高175,截至2017年6月24日,體重從141斤降至125斤,體脂比從30 %降至27%。
目前依舊在路上,希望體脂比達到23%,四十歲那年能陪讀小學的女兒一起打籃球,五十歲那年能和老公重回蜜月地,穿上比基尼拍出「女神照」。
﹡分享:「管住嘴」「邁開腿」,講究方法事半功倍。做得不對,累死牛也沒效果。以一個平凡如我,普通如我的「勵志故事」告訴你,減重需要的合理膳食(不挨餓),科學運動(不跑斷腿兒),親愛的你也可以做到。願與一起在路上的姑娘們分享減重心得。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分享,謝絕暴力轉載。版權事宜請聯繫393708712@qq.com。
長按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