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
喝黑茶的朋友常常會有一個疑問----這個黑茶怎麼這麼多茶梗?
今天就來說說黑茶的茶梗。
黑茶可以被歸類到粗茶裡面,以前也叫「邊(銷)茶」。以前主要是供應新疆、內蒙古、西藏、青海、甘肅等邊疆地區,當地的少數民族同胞,飲食上以牛羊肉極其乳製品為主,比較葷腥油膩,而黑茶有解油膩、助消化的功效,當地盛傳「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
所以,黑茶是當地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之一。
我們經常接觸的茶葉,如綠茶、紅茶這一類,都是比較精細的茶葉,其精細程度,主要體現在原料的細嫩上。這一類茶葉,大多都採用級別較高,十分細嫩的鮮葉作為原料,基本上都不含茶梗。
不同於其他種類茶葉,黑茶用料不追求細嫩、新鮮。黑茶用料較為粗老,除了個別品種(天尖茶一類),大體上黑茶的原料都是採用喬木種茶樹的粗老葉片製作。所以,「粗茶」這個詞用在黑茶身上是十分貼切的。
之所以採用如此粗老的原料,主要原因在於,邊(銷)茶的價格低廉,相對粗老的原料有利於控制成本。而且,相對粗老的原料,內涵物質比較豐富,做成的茶葉滋味更加濃鬱。
而「原料粗老」不僅體現在葉片粗大上面,在含梗量上也是比較高的。
就如同上面所說,綠茶、紅茶這一類用料細嫩的茶葉,基本都不含茶梗。與之相反,用料粗老的黑茶,卻是含有很高含量的茶梗。
根據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和湖南省地方標準,對黑茶之中的含梗量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黑茶茶梗為木質化的茶樹麻梗、紅梗,不包括節間嫩莖。
1.千兩茶:含梗≤5%;
2.天尖,含梗≤5%;
3.貢尖,含梗≤8%;
4.生尖,含梗≤15%;
5.黑磚:含梗8%至18%;
6.花磚:含梗8%至18%;
7.茯磚:含梗15%至18%.
由以上標準我們可以看出幾個要點:
1.黑茶允許添加一定量茶梗,且這個茶梗還不包括葉片節間連接的嫩莖。
2.黑茶根據品種不同,含梗量也不同,最少5%,最多可以含有18%.
所以,因為有這麼個標準的存在,黑茶中含有茶梗就很正常了。但是,為什麼非要弄這麼多茶梗進去呢?這個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茶梗並不是毫無作用的東西,相反,在黑茶之中的茶梗,還有很多特殊的作用,是不得不添加的東西。
一、採摘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採集到茶梗
黑茶對於原料的要求相對粗老,所以在採摘鮮葉的時候,是不可避免地將一部分茶梗一起採集下來。綠茶一類原料細嫩,鮮葉採用芽頭、一芽一葉等級別的原料。這種細嫩的原葉在採集過程中只需要掐斷茶葉頂端部分就行,頂端以下部分相對粗老,不會採集。
而黑茶卻不同,原料本就粗老。鮮葉採用一芽三、四葉級別的成熟粗老原料。採集的時候,會採集原葉頂端以及中上部分。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將芽頭到第三、四片原葉之間的梗莖一起採集下來。
二、利於茶葉乾燥以及後期發酵轉化
黑茶是後發酵茶,茶葉大多被壓製成相對緊密的磚頭形和圓柱形。茶梗和茶葉是兩種東西,即使被壓制在一起,由於兩者不是同一種物質,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縫隙的。這一些縫隙就如一個個通道一般,起到了兩個作用
1.利於散發內部水分
黑茶由於成品大都是經過壓制的(天尖茶一類散茶除外)。所以,內部其實被壓制的十分緊密。這種緊密的結構是不利於茶葉內部水分散發的。如果內部水分不能散發出來,那麼會造成內部發酵活動快速進行,從而產生一定熱量將茶葉「燒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燒心」。或者,由於沒有及時乾燥下來,而被黴菌感染,出現發黴現象。
這個時候,茶梗的通道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有著茶梗於茶葉之間的間隙作為通道,內部的水分能夠及時的排出散發,這樣有助於茶葉及時乾燥,避免造成「燒心」或者發黴。
2.利於空氣的流通
茶梗和茶葉之間的縫隙,不僅是散發水分的通道,同樣,也能利於空氣的流通。由於黑茶是後發酵茶,在成品存儲過程中,在適宜的溫度、溼度、空氣參與下,會進行緩慢而持續的發酵轉化行為。不斷的轉化茶葉,改善口感,這也是後發酵茶葉的特殊魅力之一。
而這種後發酵行為,離不開空氣的參與。一些微生物和有益菌種(金花)在黑茶之中的發酵,需要一定量的氧氣參與進來。所以,如果含梗量太低了,壓制緊密的黑茶,內部就很難有空氣能夠流通進來。
為了後發酵行為能夠持續良好的進行,黑茶必須添加一定量的茶梗來製造出一些空氣流通的縫隙。
三、改善口感
沒錯,茶梗也是有味道的。茶梗之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類物質,這一類物質易溶於水,我們泡茶的時候比較容易將茶梗內部所含的這一類物質泡出。
而這一類物質會帶來甜潤的口感,這也是黑茶口感甜度比較高的原因之一。
換句話說,從某個方面來說,含梗量越高的黑茶,口感越甜。
總結
黑茶含有一定茶梗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黑茶不僅必須添加一定量的茶梗,而且茶梗還能改善黑茶成品的口感。
黑茶,沒了茶梗可不行!
. 完
茶葉的工藝瑕疵該不該被忽視?
煙燻的黑茶?你喝過嗎?
泡茶的時候,那一層層泡沫是啥?
茶葉有假貨?別說,還真有!
寫作不易,如果喜歡的話,請點個讚,加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