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優新品種】淡水鯊魚生活習性生長習性介紹

2020-12-19 水產養殖網

【名優新品種】淡水鯊魚生活習性生長習性介紹

2015-02-28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29514 次 我要評論

  ■&nbsp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畜牧獸醫水產局&nbsp賴春濤/文圖

  淡水鯊魚屬圓腹屬,是蘇氏圓腹的俗稱,因體型似鯊而被稱為「淡水鯊魚」,其實和鯊魚並無親緣關係。又稱虎頭鯊、巴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有黑、白、灰三種體色,分河系與海系生長。黑色的稱淡水黑鯊,原產於泰國,1978年引進我國;白色的稱淡水白鯊,原產於馬來西亞,1998年引入我國;灰色的稱馬來亞河系灰鯊,肉質較好,2000年引進我國。

  形態特徵

  魚體呈紡錘型,形長而側扁背鰭前方顯著隆起,後部漸側扁。頭較小且扁平呈圓錐形,其背部光滑,口亞下位,不能伸縮,橫裂,口裂略呈弧形,深度較大。上頜略長於下頜,上、下頜均密生具細絨毛的彎狀小齒,呈板帶狀,且中間不相連。唇薄,不發達,具兩對小須,常斷失。頜須一對,很短,可達眼的中部;頦須一對,略長於頜須,可達胸鰭基部。腹大而圓,沒有腹稜。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多作為食用&nbsp魚飼養,尤其是灰鯊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鯊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生活習性

  淡水鯊魚喜歡底棲生活,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性情活潑好動,遊動快捷,一旦受到外界驚擾即在水中不停地躥躍,這一點與白鰱相似。

  食性

  淡水鯊魚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十分貪食。幼魚階段以浮遊動物為主,主要以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也攝食一些綠藻和硅藻。稍長大後,攝食水生昆蟲幼蟲和水蚯蚓等。成魚階段食譜很廣,食有機碎屑、蚯蚓、水生昆蟲和野雜魚等動物性餌料。在養殖條件下,淡水鯊魚以有機碎屑、浮遊生物、人工餌料以及蚯蚓、小雜魚、螺肉、魚粉和蝦類為食。浮遊生物包括硅藻、綠藻、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

  繁殖

  淡水鯊魚性成熟年齡為3齡~4齡,體重3千克以上可繁殖。每年6月~9月為繁殖季節,每年產卵一次。可人工催產,卵小,呈粘性,黃綠色,呈透明狀。

  對環境的適應性

  淡水鯊魚體質健壯,對環境適應性強,無論適應力還是抗病力,皆較其他魚類強,耐低氧能力強。它的魚鰾為輔助呼吸器官,具有輔助呼吸作用,能遊上水面吸氣,當「四大家魚」因缺氧嚴重浮頭時,該魚仍能正常生活。

  適溫範圍

  溫水性魚類,抗低溫的能力較弱,在北方地區不能自然越冬。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可進行越冬,為防治寒流襲擊,最好採用溫室越冬。生長適宜水溫20℃~33℃,水溫下降至18℃時停食並減少活動,溫度14℃以下開始發生昏迷現象,12℃時開始出現死亡。

  生長習性

  淡水鯊魚的生長主要在當年適溫範圍內,生長速度很快,最大個體27千克。當年150克的魚種可長到1.5千克~2千克,由於其價格較昂貴,一般以1.5千克的規格上市為宜。
  1.生長率。在餌料豐富、溫度和其他生態因子適宜時,淡水鯊魚生長比較迅速,體重、體長可成倍增長,生長主要受溫度、餌料、年齡和生理狀況等影響其生長規律是,幼魚時體長增加較快,體重增加相對較慢;當體長增加到某一長度以後,增長速度便開始減慢,而體重卻增加得很快。資料表明,在6月~10月間的適宜生長時間內,淡水鯊魚一般可按平均日增15克以上的速度生長。飼養2年的淡水鯊魚可長到2千克以上。
  2.溫度與生長。適宜生長水溫為20℃~33℃,以28℃~30℃最為適宜。因此,生長季節為4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我國南北約差20天左右。
  3.餌料與生長。在人工投餌情況下,餌料數量和種類都會直接影響淡水鯊魚的生長。在魚種規格、放養密度和環境條件都相似時,無論是個體生長還是群體產量,投餵精飼料都要優於粗飼養;精飼料中尤以含有一定數量的動物性蛋白,如魚粉、蠶蛹粉的混合飼料長得最快。因此在養殖中通過人工施肥培養浮遊生物來促其生長是可行的。在放養密度較大時須輔以一定的精飼料。
  4.密度與生長。與其他養殖魚類一樣,在一定的放養密度範圍內,放養密度越低,個體長得越大,而群體產量越低;相反,放養密度越高,個體長得越小,而群體產量越高。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放養密度的確定關鍵就在於處理好個體大小與群體產量這一矛盾。
  5.性別與生長。淡水鯊魚因性別不同而生長速度差異較大,在魚苗及幼魚時期,這種差異並不明顯。然而一旦性成熟並發生生殖行為,通常由於雌魚要經過懷卵、產卵、孵卵、護幼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使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故雄魚的生長速度明顯快於雌魚,且隨著生長延續而差距越來越大。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淡水鯊魚生活生長習性
    淡水鯊魚生活生長習性2015-03-27 09: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農業信息網        又稱虎頭鯊、巴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有黑、白、灰三種體色,分河系與海系生長。黑色的稱淡水黑鯊,原產於泰國,1978年引進我國;白色的稱淡水白鯊,原產於馬來西亞,1998年引入我國;灰色的稱馬來亞河系灰鯊,肉質較好,2000年引進我國。  生活習性淡水鯊魚喜歡底棲生活,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性情活潑好動,遊動快捷,一旦受到外界驚擾即在水中不停地躥躍,這一點與白鰱相似。
  • 【名優新品種推薦】澳洲淡水龍蝦
    【名優新品種推薦】澳洲淡水龍蝦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陳石娟 水產養殖網 2015-01-06 11:23:00外形酷似海中龍蝦,是世界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生活習性為雜食性淡水蝦類品種。在天然條件下主要攝食有機碎屑、著生藻類、絲狀藻類、水生植物的根、葉及碎片。動物性食物喜食水絲蚓、蚯蚓、水生昆蟲的卵、蛹、螺、蚌、魚肉等。紅螯螯蝦在河流、水庫、池塘都能生活,白天潛伏在水體中可隱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來覓食,喜夜晚活動,營底棲爬行生法。
  • 澳洲淡水小龍蝦生活習性怎樣?如何養殖
    昨晚有同事打電話問我澳洲淡水小龍蝦在我們這裡可不可以養,澳洲淡水小龍蝦有什麼生活習性?人工養殖如何養?因為我們這裡有人看到外地有人養,而且養殖效益還很好,所以就想把澳洲淡水小龍蝦引進過來養殖。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澳洲淡水小龍蝦的生活習性和養殖技術要點。
  • 水綿的生活習性及對淡水小龍蝦的危害性
    水綿的生活習性及對淡水小龍蝦的危害性鍾詩群[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青苔又名青泥苔,是部分絲狀綠藻的俗稱,其中主要種類是水綿。水綿經常在淡水小龍蝦養殖水體中,特別是養殖稻田中大量生長,嚴重影響小龍蝦的養殖產量和養成規格,甚至引發小龍蝦大量死亡。一、水綿的生活習性與危害性水綿為不分枝的絲狀綠藻,主要通過接合生殖方式產生大量的休眠孢子來增殖和傳播後代。
  • 海南淡水魚千姿百態的生活習性
    海南淡水魚千姿百態的生活習性2012-03-26 16: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日報        它的生活習性、食性均和白鰱相似,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由於它生長快、肥滿度大、質量高等優點,以前曾是松濤水庫的重要養殖和捕撈對象,但如今已不見蹤跡。&nbsp&nbsp&nbsp&nbsp&nbsp海南島上的淡水魚類還有很多具有非常吸引人的特性。
  • 資深釣友為你解答困惑:淡水白鯧的生活習性,你都了解了嗎?
    你是不是想要釣獲淡水白鯧?那就先從了解它的生活習性開始吧。小編覺得更加了解它的習性以後,釣獲它的可能性也會變大。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習性吧!淡水白鯧生活在水的中下層,喜歡扎堆,有很強的聚群性。淡水白鯧的成魚食性很雜,葷的素的來者不拒。北京地區的白鯧,主要是池養,而池養又大多是以顆粒飼料為主。所以到這些地方釣白鯧,以顆粒為餌即可,既可用幹顆粒套上氣門心圈,也可將顆粒用水泡化,使之成為軟食,這種軟食的效果比用幹顆粒好。白鯧還特愛吃葷食,垂釣者多以豬羊肝及羊肉為餌,上魚速度不錯。在我們實釣中覺得它最愛吃蚯蚓。
  • 羅非魚的生活習性是這樣的
    羅非魚的生活習性是這樣的羅非魚一般棲息於池塘底層。其活動情況晝夜有所不同:白天多在水的中上層活動覓食,中午能接近水面上層,但發現聲響便會立即下沉躲避。下午則漸漸由水體上中層往下層活動,夜間則沉降到池底休息,一直到天明。尼羅羅非魚和福壽魚、奧尼魚多在水體中上層活動,所以捕撈比莫三比克羅非魚容易得多。
  • 鱖魚的生活習性
    鱖魚僅分布於中國東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冬季在水深處越冬,春季遊向淺水區,晝伏夜出,性兇猛,幼魚喜食魚蝦,成魚以吃魚類為主,冬季停止攝食,是很多釣魚者的最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鱖魚的生活習性吧!鱖魚的生活環境鱖魚為底層魚類,生活在靜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庫中,尤以水草豐盛的淺水湖泊為多。
  • 吊竹梅的生長習性
    莖柔弱質脆,葡匐地面呈蔓性生長。因其葉形似竹、葉片美麗常以盆栽懸掛室內,觀賞其四散柔垂的莖葉,故名之吊竹梅。 據記載吊竹梅屬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的墨西哥,傳播到日本後,吊竹梅1909年從日本引種到中國,由於華南地區氣候條件與其原產熱帶的氣候相近。故而在華南種植繁殖很快,不僅園林、校園、機關綠地、居民住宅周圍隨處可見,有些已蔓廷生長成為野生、半野生狀態。
  • 應該怎樣垂釣淡水鯧,淺談淡水白鯧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淡水白鯧是我國八十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此魚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是著名的食人魚的近親。淡水白鯧的生活習性和特點。1,淡水白鯧肉的刺少,味道鮮美,膽固醇含量很低,非常適合老人兒童食用。3,此魚是熱帶魚種,對溫度要求比較高,因此只在我國南方可以養殖,此魚生長速度超快,經濟收益高。4,此魚雖然吃水生植物但主要食肉,消化系統極為發達,如果沒有充足的食物會自相殘殺,食物季度缺乏時就變成什麼都吃,非常兇猛。垂釣淡水白鯧時的注意事項。1,此魚十分貪吃,食量很大,尤其對鮮活的食物很是喜歡,對商品餌也是很感興趣。
  • 比較名貴的淡水魚種鱖魚,養殖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鱖魚是一種比較名貴的淡水魚種,鱖魚也被叫做桂花魚、桂魚等,鱖魚的肉質非常鮮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現在也早就實現了人工養殖,隨著鱖魚在市場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鱖魚,而且也有很多的人開始進行人工養殖,那麼鱖魚的養殖條件是什麼呢?
  • 紅薯的生長習性 你知道嗎
    它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那大家知道紅薯的生長習性嗎?下面就由尋醫問藥網為大家介紹紅薯的生長習性。 紅薯的生長習性 生長時期 春薯生長期為160-200天,夏薯約為110-120天,根據紅春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係,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 (一)前期(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
  • 這些淡水魚的生活習性,了解之後幫助你更容易的釣魚,快來看看吧
    每個新手想要釣魚之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學習了解魚,因為只有知道不同種類的魚的習性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曲迎合它,才能釣到很多的魚。因此,我們一直都在說釣魚是我們去適應魚而不是魚去適應我們。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幾種生活在淡水裡面的魚的習性,幫助你們更好的釣到魚。
  • 刀魚的生活習性、食性、及魚群分布
    關於刀魚的標誌寄生蟲、生活習性、食性、魚群組成、繁殖和生長、地理分布等,下面都有詳細介紹,這裡就不多寫了。一般分類學工作者都把湖濟統稱為刀魚,而廣大漁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明確指出湖筋和刀魚有明顯不同的地方,如生產刀魚有季節性,而在一些湖泊裡可以四季生產湖筋。經過反覆調查,湖和刀筋確實有不少差別。從生產角度來看,不能混為一談。
  • 文蛤的生態習性和文蛤的繁殖與生長周期
    2.楊息地及生活方式文蛤是埋棲型貝類,多分布在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內灣的潮間帶,以及淺海區域的細沙、泥沙灘中,含沙量一般為50%~90%(60%~80%)。幼貝分布在高潮區下部,隨著生長逐漸向中低潮區移動,成貝分布於低潮線至中潮區。文蛤靠斧足的鑽掘作用潛沙,棲息深度隨水溫和個體大小而異。
  • 【名優新品種推薦】美國銀斑魚成本十三塊,售價四十多
    【名優新品種推薦】美國銀斑魚成本十三塊,售價四十多2016-07-22 15: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3871 次二、生活習性美國銀斑是偏肉食性的雜食性魚類,性情溫馴,食量小,以動物性餌料為主。該魚早、中、晚均能攝食,春夏秋冬全年都可攝食。三、生長特性美國銀斑魚的適應性較強,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都能生長。
  • 種植波斯菊的生長習性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波斯菊的生長習性吧。1、移植:等到幼苗生長出來5片葉子時,進行移植,同時進行摘心,也可以吧種植進行播撒,等到幼苗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行間苗。種植之前,在土壤如果放入了足夠的基肥,那麼在以後舊可以不用在進行追肥了,如果土壤的肥料過於豐富,就會出現徒長,並且不會開花的現象。
  • 北海道黃楊觀賞價值及生長習性
    北海道黃楊樹苗北海道黃楊生長習性習性喜光,較耐陰,適應肥沃、疏鬆、溼潤地,酸性土、中性土或微鹼性土均能適應;生長速度較快,年高生長量可達170cm
  • 金絲猴的生活習性
    食物習性金絲猴群棲高山密林中。主要在樹上生活,也在地面找東西吃。以野果、嫩芽、竹筍、苔蘚植物為食。主食有樹葉、嫩樹枝、花、果,也吃樹皮和樹根,愛吃昆蟲、鳥和鳥蛋。群居習性金絲猴具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員之間相互關照,一起覓食、一起玩耍休息。
  • 梭魚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分布地區
    梭魚的形態特徵梭魚的生活習性以及垂釣方法梭魚一年四季都在近海徘徊。在北方大約到了11月梭魚就很少咬餌上鉤了,梭魚在冬季基本不吃食。抓取梭魚梭魚的分布近海的魚類喜歡棲息於江河口以及海灣內,或進入淡水。梭魚的性格活潑,喜歡跳躍,在逆流中常常成群溯遊,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