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商網)精緻、嫵媚,這大概是最能描述上海人的兩個詞語,對每處細節掌控的恰到好處,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在此文化薰陶下,上海人的味蕾也精細無比,無論湯汁還是味道,都不會浪費。
上海菜,取中餐之精髓:色、香、味、形俱全,融西餐之高雅:別致、品味,再加上老上海人獨有的精細,在大中華菜系中別具一格。
地方菜融入地方特色,吃出來的更多是一種文化、情調,比如老上海的弄堂,華燈初上,坐在客堂間用餐飲茶,小販叫賣聲回落在舊式裡弄……這是老上海弄堂最原始的味道。而在這樣一種上海弄堂文化裡,也誕生了一個叫做「上海老棧(需求面積:250-400平方米)」的品牌........贏商網獨家訪問了「上海老棧」的品牌負責人,由他來向我們講述這個發源於老上海弄堂裡的故事。
品牌起源:弄堂裡的味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1988年),素有十裡洋場之稱的南京西路靜安寺一條弄堂之內,外婆烹製的小吃、點心、小菜以選料精細,風味純正而著稱,吸引了不少名媛富貴及達官貴人驅車前去惠顧,使每日狹小的弄堂外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這就是「上海老棧」最初的發源地,原名「綠桂亭」,2000年8月,「綠桂亭」搬遷至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為了更好的拓展全國市場,精心打造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小菜、點心,公司於2009年在深圳南山京基百納廣場開出了第一家「上海老棧」,並將總部從上海浦東陸家嘴遷移至深圳羅湖世界金融中心。
贏商網小編走進位於深圳蛇口花園城的上海老棧門店,精緻的鏤花隔斷,天花板古樸的吊燈,吧檯老舊的二八自行車.......讓你很自然的就體會到了上海的味道。
呂博介紹,現在的上海老棧,以經典上海小菜、弄堂點心為主打產品,吸各幫之烹調技術,兼西菜、西點之法,擅長:「濃油赤醬、精緻細巧」及「紅燒、生煸」,代表菜有:「紅燒肉烤蛋、糖醋排骨、灶間燻魚、本幫油爆蝦、老棧松鼠、生煸酒香草頭」等;代表點心有「鮮肉小籠包、弄堂生煎包、菜肉大餛飩、鴨血粉絲雙檔湯」等。
用上海空運過來的特製陳醋燒制的糖醋排骨,沒有那種山西陳醋的酸爽,也沒有白醋的霸道,如同一個淑女,精緻、嫵媚、含蓄、甜美的望著你,那種酸,像極了張愛玲那伶俐中帶點吳儂的感覺。
「灶間燻魚」用正宗的上海話講應該是「灶偏間燻魚」,上海話講的「燥偏間」就是我們普通話的灶間,只是方言中的叫法有所區別罷了。但就是那帶著鼻音的強調,還有別致的名字這小小細節,讓菜的歷史味道更濃鬱了些。
堅持地道從原材料開始
每一個新興生品牌的誕生都是一本精彩的故事匯,創業者們也是幾多風雨幾多愁,餐飲品牌看似低門檻,但能經過市場檢驗活下來的品牌卻很少,上海老棧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上海老棧品牌運營部劉經理介紹,餐飲行業看似很火爆,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猶如大浪淘金,少之又少。這之中,還有品牌運營中常遇到的租金成本、原材料把控、出品、人員管理等各項問題。
作為餐飲品牌,如何做出地道味道,原材料很關鍵。當所有餐廳都會做紅燒肉的時候,餐廳比的就不僅僅是紅燒肉的手法,還要比誰的紅燒肉肉質好。
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跟質量,上海老棧的食材大多是從上海空運過來;在人員管理上,上海老棧有獨立的人員管理系統,每家店的廚師長都從上海本地派出,以保證做出地道的上海風味;新開門店店長都是從基層員工進行挖掘培養通過考核不斷晉升;在風味上,上海老棧堅持地道的上海風味,旨在為顧客提供最正宗的上海菜。
每年計劃開五店,走出國門
目前,上海老棧品牌歸屬於深圳永中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除了上海老棧外,旗下現有「嗨閨蜜」和「永三碗」兩個副線品牌。嗨閨蜜是以女性為主題的餐廳,還是以上海菜為特色,門店裝修跟上海老棧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在出品和檔次上比上海老棧要高,現已在深圳歡樂海岸開出了第一家門,永三碗目前還處於規劃階段,預計2016年推出第一家店。
上海老棧自2009年在深圳南山京基百納開出第一家門店後,現已在全國開出12家門店,分別位於深圳、廣州、珠海、福州、江西等地。
上海老棧品牌拓展負責人呂博表示,江西的門店開在吉安天虹購物中心,吉安雖然不是沿海城市,也不是一二線,但是在吉安有40%左右的上海知青,潛在消費人群比較大。所以公司在選擇開店時會做前期調研,包括周邊消費情況、潛在消費人群等。
在選址方面,呂博表示,上海老棧主要選址中高端購物中心,每年拓店目標是5家,拓展區域主要是沿海及一二線省會城市,現在已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未來會考慮進駐香港跟澳門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