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小夥加班時胸痛 入院10分鐘後發生心源性猝死·杭州日報

2020-12-21 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徐尤佳)「太驚險了,連續加班工作中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入院10分鐘心跳驟停,10個醫護人員輪流胸外按壓15分鐘、電擊除顫2次才恢復心跳。」上周五,市中醫院急診室,吳先生被醫護人員救了回來,他今年33歲,是一位年輕爸爸。

市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葉遠玲說,最近一兩個月,已經搶救了三位突發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都是男性,另兩位只有20多歲。

身體很好的他突然發生心源性猝死

上周五下午,吳先生突感胸口不舒服。下午3點,在同事的陪同下,吳先生走進了市中醫院急診室,「胸悶、胸痛」,他這樣告訴醫生。

「聽到病人說胸痛,我們都很警惕,懷疑是急性心肌梗死,馬上扶他進了搶救室做心電圖。」葉遠玲回憶,也就10分鐘的工夫,病床上的吳先生突然失去意識,心電監護儀顯示室顫,接著就心跳驟停。

「心源性猝死!」醫護人員立即上陣進行胸外按壓、電擊除顫,15分鐘後,吳先生的心跳恢復了。心內科導管團隊的醫生們,冒著風險為他做了急診介入手術。原來,吳先生心臟上的兩根大血管都堵了,一根完全閉塞,另一根堵了40%。

命救回來了,但急性心梗造成部分心肌壞死,今後,吳先生的心臟功能可能會受影響,活動耐力也會變差,還可能再次發生心律失常。

二三十歲猝死的年輕人在增多

「最近幾個月,我們已接連搶救了好幾位心梗猝死患者,除了吳先生外,還有兩位是20多歲的留學生,都是男性。」葉遠玲說,他們有個共同特點:熬夜、壓力大、喜葷、運動少、抽菸、喝酒,「而且都是入院後突發心律失常。」

吳先生身高1米78,體重80公斤,稍胖,但另兩位心梗患者身材並不胖。葉遠玲說,心梗與胖瘦沒有必然聯繫,最大的原因還是熬夜,「熬夜後代謝功能差了,血液黏稠度增加,代謝產物容易在血管裡沉積。以前七八十歲得冠心病的多,現在許多年輕人也有,嚴重起來就會引起心源性猝死。」

為什麼猝死的都是年輕人?葉遠玲說,老年人的血管狹窄都有三四十年的病變過程,這時血管的側支循環已建立代償功能,不太會發生猝死。年輕人不同,心肌活躍,出現狹窄後,因為喝酒、抽菸等刺激,血管一下子痙攣收縮,就會發生急性心梗,病程往往很短。

左胸、左肩持續性壓迫感要重視

心梗猝死,有個黃金8分鐘。葉遠玲說,心跳驟停以後,在1分鐘內馬上開始心肺復甦、除顫,90%可復甦成功。時間一久,心肌壞死破裂的可能就越高。如果吳先生是在單位發生猝死,超過5分鐘,幾乎就沒有救回來的可能。

「天氣一冷,心梗的患者會越來越多,平時心臟就不太好的人,身邊應該常備硝酸甘油、救心丸等。」葉遠玲提醒,心梗猝死前也會有徵兆,比如胸口正中偏左一個手掌的位置出現持續性的壓迫感,左肩、左手臂內側出現疼痛感等。

如果這種疼痛持續5到10分鐘以上,就要注意,最好到醫院做個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一般休息以後能緩解,說明是心絞痛;無法緩解的很可能是心梗。需要注意的是,長期心絞痛不重視,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

相關焦點

  • 把時間拉住,當發生校園心源性猝死,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生命無法重來,尤其當了媽媽後更是不敢看校園心源性猝死的新聞,太讓人揪心了。前段時間網上看到一個14歲的初中生跑步時突然倒地猝死,一個鮮活稚嫩的生命瞬間即逝。父母該是怎樣的心痛!一個孩子沒了,崩潰的是兩個家庭。 隨著現代社會壓力的加大,猝死不僅危害著「過勞」人群,也逐漸發生在孩子身上。
  • 怎樣遠離心源性猝死?益心舒膠囊提醒關鍵環節
    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的報導可謂屢見不鮮,而這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壓力大、負擔重的中年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10萬人中就有41.84人因此病而喪命,因此,能夠益心氣、養心陰、活血化瘀以預防心源性猝死發生的益心舒膠囊,不止老年人需要,中年人同樣需要。
  • 「心源性猝死」低齡化,身體上並非沒有徵兆,該怎樣預防?
    而絕大部分的猝死都屬於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大多是外表健康無徵兆的人,少數伴有胸痛史,或者家族猝死史。危險信號其實心源性猝死並非沒有徵兆,如果身體出現了以下幾個危險信號就要注意了:1. 發病前身上如頸部、後背、頭皮、手腳心會大量出汗,此時應提高警惕,小心猝死的發生,最好及時停止工作服用藥物,必要時應撥打120。
  • 老人感冒醫院輸液時身亡是怎麼回事 院方:疑心源性猝死
    1月12日,一名67歲老人在華陰市人民醫院輸液時出現不適後不治身亡。無獨有偶,2017年12月2日,一名9歲男孩也在該院輸液時突然不適後身亡。家屬:只是治感冒人卻沒了  1月29日,華陰市民馬先生介紹,母親突然身故讓他無法接受。
  • 51歲,突發胸痛猝死,提醒:猝死前常有3個信號,早察覺或能保命
    近期有位51歲的患者,因為胸悶、胸痛入院就診。在發現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徵,病因是由於心源性猝死。猝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生死幾乎就在一瞬間。其實對於猝死而言,在出現之前身體是會有預兆的,早發現可會保住性命,下面來跟大家談一談。
  •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02 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發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30歲~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時期,加上社會中又正值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嗜煙好酒,容易產生「三高」,導致冠心病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 而這些用生命總結出的規律,也告誡我們——
  • 27歲小夥打籃球猝死,出現這幾種現象,是身體給你發出的警告信號
    7月22日晚,浙江嘉興的27歲小夥正和朋友們在籃球場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汗水,他的母親、姐姐也在一旁為他加油助威。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場上的小夥子們也更加投入地進行著攻防的博弈。只見小夥正目不轉睛地盯防著身前的一名球員,可是對方一個晃身越過了他,將球投入了籃筐。
  •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什麼?禍根找到了,多和3個因素離不開關係
    生活中,有不少人出現了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指的是急性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出現的意識突然喪失,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現象。在發病的時候會有一些特點,例如死亡出乎意料、死亡速度非常快,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這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特徵。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意味著本身心臟可能已經受到損傷。那麼,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呢?
  • 47歲男子在健身房外猝死!了解運動性猝死,拒絕意外發生!
    運動性猝死是指因為過量的運動導致的死亡,是一種急性症狀,對運動性猝死的定義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即刻出現症狀,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有的學者也認為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
  • 青島一女子心源性猝死 疑生前從微商購買含禁藥咖啡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王月丹告訴新京報記者,西布曲明有誘發心源性猝死的潛在風險,在我國已被禁止使用。5月14日上午,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這款名為「DL SLIMMING COFFEE」(以下簡稱「DL咖啡」)的咖啡仍在售,並且價格比一般的咖啡高出數倍。
  • 杭州36歲小夥面試時突然趴了下去……他有血壓高,上一份工作幹這些
    11月26日上午10點左右,一名36歲的年輕男子,在參加面試時,突然心臟驟停,由120救護車送至樹蘭(杭州)醫院急診科。「最近單位招聘,這個小夥子來參加面試,當時沒有什麼預兆,他正講話呢,說著說著,突然頭趴了下去,聽著像是開始打呼嚕了。
  • 男子被捕關進拘留所7天後死亡,屍檢鑑定「心源性猝死」
    屍檢報告上顯示,李強死於心源性猝死,也就是俗稱「心臟病」,家屬得知這一消息,難以接受。「從來沒聽過他有心臟病史,進拘留所體檢時一切正常,怎麼就突然得病死了。」妹妹李女士很不解,事發後,她和親人9次前往五寨縣看守所,委託律師調取監控、查看醫院接診記錄等,發現三大「死亡疑點」。
  • 吃完夜宵後胸痛 杭州21歲小夥緊急送醫確診心肌梗死!他的生活習慣...
    都市快報訊 7月20日清晨5點多,剛剛出梅的杭城還尚未從漫長的黑夜中甦醒,尖銳的「嘀嗚嘀嗚」鳴笛聲打破了街道的寧靜,一輛救護車從冷清的大街上急馳而過,21歲小夥小方(化名)被送入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抬上胸痛患者專用救護床位。
  • 我國每分鐘就有3人喪命心臟性猝死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的人數近50~100萬,平均每分鐘就有3人因心臟疾病在發病1小時內死亡,而搶救成功率卻不到10%。近年來,猝死現象越來越頻繁,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而其罪魁禍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暴飲暴食、吃得太油膩、經常喝飲料、長時間不喝水、抽菸等等,這些都是猝死的誘因。媒體、IT、醫生、警察、明星、網絡店主等一些高壓力行業的從業者,也成為猝死的高危人群。
  • 年輕小夥打球猝死,是怎麼回事?醫生:猝死前信號,要多留意
    可能在生活中,經常加班工作的時候,還會開玩笑的說到猝死的話題。猝死與其他的疾病不同,在很短時間內就可能會發生,它的發生是難以預料的,如果能預料得到也就不屬於猝死了。關於猝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有位年輕小夥打球後竟然猝死了,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