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朗•斯通5月24日對香港有線娛樂電視發表「報應說」(截圖) |
網上流傳的由澳洲《太陽先驅報》PS出的「斯通道歉圖」 |
莎朗•斯通為迪奧所做的廣告近日在中國被撤下 ◎供圖/CFP |
■迪奧中國被指危機公關「穿幫」
■國內相關報導被疑「曲解原意」
莎朗「報應事件」四大疑問
■展江: 不能讓純粹煽情的觀點壟斷媒體
■網友: 她的冷漠沒有被任何人曲解
◎文/《青年周末》記者 馬軍
曾主演《本能》一片的好萊塢明星莎朗•斯通,近日陷入了被中國網民憤怒討伐的混戰中。她對此而做出的道歉聲明,從否認到重新發布,前後一波三折。她還辯稱,當初採訪自己的香港電視媒體斷章取義。
斯通的這些言行,被國內媒體認為是出爾反爾、尋找託辭。
「莎朗•斯通5月24日在坎城發表中國四川地震『很有趣』、『是報應』的冷血言論!」這一消息在國內迅速傳播後,在鋪天蓋地而來的斥責聲中,也發出了韓寒等少數人「詳解」莎朗•斯通如何被媒體掐頭去尾、曲解原意的聲音。孰是孰非?莎朗•斯通究竟有沒有道歉?媒體是否起到了尋章摘句、刻意塑造「惡人」的作用?
其代言公司迪奧中國在接受《青年周末》採訪時表示,當初在向媒體發布道歉聲明時,未跟斯通本人溝通。新聞學教授展江則對記者表示,由於國內許多媒體的做法不夠職業,該事件還有一些問題不清楚,但在類似爭議性事件中,更重要的,首先是讓不同聲音能夠發出來。而眾多網友則堅持認為,斯通對中國政治情況的了解可謂無知,將政治、奧運和地震扯到一起說事,始終讓人無法原諒。
莎朗•斯通「道歉」為何數次反覆?
莎朗•斯通否認自己委託迪奧進行道歉,並稱迪奧發布的道歉聲明歪曲了她的原意。一個道歉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數次反覆?我們首先需要理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輕言「報應」引發國內抗議浪潮
法國當地時間5月24日,莎朗•斯通在出席坎城電影節一個有關愛滋病募捐的公益活動中,被在場的香港有線電視記者問及是否了解中國四川地震。
對她當初的回答,國內眾多媒體的報導基本如下:莎朗•斯通將中國5•12四川大地震形容為一起「有趣的事情」,並別有用心地把四川地震和「藏獨」聯繫起來,說「地震是中國人的因果報應」。
此言論在第二天就被傳到國內,引發中國各界聲討。相關視頻隨即在各大門戶網站和音視頻網站被大量上傳和轉貼,據稱一天之內某網站的點擊率就達20多萬。成千上萬的網民「深感震驚和憤怒」,留言痛批莎朗•斯通。不少國內演藝界人士也表態斥責莎朗•斯通,更有香港藝人譴責她是「中國人的公敵」。
有關報導稱,騰訊的新聞跟貼短短幾天內達到11萬條,搜狐和天涯社區已各有上萬名網友籤名,強烈抗議斯通不當言論,要求她道歉。網易甚至迅速推出了一款用臭雞蛋砸莎朗•斯通的小遊戲,得分高低代表著玩這款遊戲的網民的「憤怒指數」。
莎朗•斯通的言論在境外媒體也引發了很大關注。5月27日,有報導稱中美合拍魔幻大片《人魚帝國》已決定放棄莎朗•斯通。美聯社稱莎朗•斯通在2010年之前至少有4部新片要上映,很明顯它們將無緣中國市場。法新社、《洛杉磯時報》、英國《每日電訊》、BBC、FOX等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導。
■迪奧中國危機公關
莎朗•斯通的言論讓她代言的商家,其中以高端品牌法國迪奧為主,在中國市場陷入尷尬的境地。
隨著該事件的逐步升級,越來越多的國內民眾希望迪奧法國總部能夠對此事有明確的處理方式。在此背景下,北京時間5月28日晚,一封以莎朗•斯通名義發表、籤名為其經紀人Karen的中文道歉聲明,通過迪奧中國向國內媒體發布。此信以莎朗•斯通的口吻稱,她為自己在受訪中的不當言行感到難過和抱歉。
迪奧中國則反覆撇清自己跟斯通的關係,強調絕不認同斯通在坎城表述的個人觀點。5月29日,迪奧中國又向媒體發來一份正式的聲明書稱:「鑑於近期莎朗•斯通失當的言論所造成的社會不良反應,迪奧中國現已決定,立即撤銷並停止任何與莎朗•斯通有關的形象廣告、市場宣傳以及商業活動。」
記者6月2日在北京北辰商場的迪奧專櫃等處,皆未看到莎朗•斯通代言的廣告或宣傳冊。
■莎朗•斯通在《紐約時報》否認道歉
迪奧以莎朗•斯通的名義發表的這份道歉聲明,讓國內眾多網友們認為,她是為了拯救自己的電影生涯而卑躬屈膝,非常不真誠。在某網站做的網絡調查中,超過九成的網民拒絕接受其任何形式的道歉,並號召繼續抵制。
但事件在僅僅一天後就發生了轉折。人們都沒想到,莎朗•斯通道歉一事,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竟然一波三折。
美國時間5月29日,莎朗•斯通本人接受《紐約時報》長達45分鐘的電話採訪,否認自己委託迪奧進行過道歉,堅持說自己在坎城的言論被電視媒體斷章取義,並對迪奧的危機處理方式表示不滿。
莎朗•斯通強調說,她反對迪奧的危機處理方式,迪奧以她的名義發表的道歉歪曲了她的本意。此前她曾跟迪奧高層通過電話,表示「我不會道歉,我不會因為不實的、虛假的東西道歉。迪奧的聲明使得我好像承認自己幹了壞事」
不過,莎朗•斯通也宣稱,以後她說話會更注意:「我只說了4秒鐘錯話,而這就變成了一個國際事件。」她同時也透露,迪奧的負責人還沒有跟她討論是否要與她解除代言合同的問題。
■接受CNN採訪親自道歉
否認迪奧的道歉聲明後不到兩天時間,美國當地時間5月31日14點,莎朗•斯通又接受了CNN的專訪,「親自」為自己在坎城的言行道歉。
對著CNN的鏡頭,她說道:「近日有許多關於我在法國坎城電影節受訪的報導。我想直接表明我心中的感受,並終止所有一切的誤解。是的,我說錯了話。對於這個錯誤,我深感後悔。但這不是我的初衷。我道歉,我並不想傷害任何人。我的一時失言,引起了媒體的渲染,對於這次事件給中國地震受難者所造成的痛楚,我非常非常悲傷。」
據媒體報導,這次的道歉信由其本人親自起草。
但對莎朗•斯通的親自道歉,國內輿論基本上仍不買帳。網民發起的對斯通和其代言產品的抵制行動依然在繼續,一些音像店也紛紛撤下了她的作品。
上海某晨報的報導這樣寫到:到目前為止,莎朗•斯通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而安排這次面對CNN鏡頭的道歉聲明,無疑是她迫于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急於為自己撇清。
某晚報則報導說:斯通的電影事業已經每況愈下,可觀的代言費對她來說尤為重要,這也是她最後突然「變臉」、不得不親口道歉的原因之一。
迪奧中國危機公關是否穿幫?
6月2日國內有媒體稱,莎朗•斯通否認自己通過迪奧發表道歉信,「此舉令迪奧的危機公關徹底『穿幫』」。6月2日下午,迪奧中國總部(上海)公關部的李小姐接受了本報採訪,就近日迪奧與莎朗•斯通之間圍繞道歉聲明的爭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由於事件在近日的敏感性,李小姐說話時往往要先做一兩秒的斟酌,顯得相當謹慎,對個別問題則未直接回答。
■迪奧發道歉聲明 未徵求莎朗•斯通本人意見
青年周末: 現在圍繞你們發出的第一份道歉聲明,為什麼會出現一些爭議?
迪奧中國: 當時的那份道歉聲明是莎朗•斯通的經紀人Karen向我們出示的。至於此後莎朗•斯通本人又在CNN上親自發出新的道歉和解釋,我們也是從CNN上面看到的,裡面的來龍去脈我們也不了解。
青年周末: 就是說,你們當初跟經紀人Karen協商後而發出的這份道歉聲明,並沒有徵得莎朗•斯通本人的同意?
迪奧中國: 這個話就要去問Karen了,我們也不是很清楚。之前莎朗•斯通跟Karen怎麼溝通,我們不會參與進去。
青年周末: 但你們在向媒體公布這份道歉聲明之前,為什麼不先跟莎朗•斯通本人溝通一下呢?
迪奧中國: 她的經紀人Karen具體跟法國總部怎麼聯繫的,我們迪奧中國這邊不是很清楚。但是道歉這個話,也不光是Karen這樣講,後來斯通自己上CNN也是親口說了「道歉」一詞。
青年周末: 但現在莎朗•斯通指責說,你們發給媒體的那份道歉聲明歪曲了她的本意?
迪奧中國: 現在我們迪奧中國這邊已經宣布完全撤下她的廣告,取消與她有關的所有商業活動,所以基本上與她沒什麼關係了。這之後她說什麼話,那是她個人的自由,我們不會再評論。
至於她的本意究竟如何,既然她已經在CNN上親口做了聲明,那就應該以那個聲明為主吧。你可以參考她在CNN上發表的內容。
■迪奧中國稱已跟斯通沒任何關係
青年周末: 如果沒徵得莎朗•斯通的同意,你們就向公眾發出那份道歉聲明,豈不是在客觀上遮蔽了事情的本來面目,影響了大家對這件事的認知?
迪奧中國: 我們在此前發給媒體的公司聲明上已經寫得很清楚:我們既不認同也不支持她這樣的言行。我們一直在為地震受難者真誠哀悼。至於有人要以什麼樣的觀點來評價那個道歉聲明,那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事情。
青年周末: 有人說,你們當初迫不及待地發道歉聲明,只是危機公關的一招,著眼於自己在中國的市場利益而已。那麼,你們到底有沒有維護自己市場利益的考慮呢?
迪奧中國: 維護自己市場利益?呃……應該說是為了維護自己消費者感情的考慮吧。我們此前說過,我們不支持任何傷害自己消費者感情的言論。
青年周末: 你剛才說迪奧中國跟莎朗•斯通沒什麼關係了,是不是意味著迪奧將與她解除形象代言合同?
迪奧中國: 代言合同是法國總部那邊與她籤訂的,我們這邊尚未得到變動消息。如果有變動,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通知你。
青年周末: 有媒體說,在莎朗•斯通否認道歉後,你們的危機公關「穿幫」了,你對此說法怎麼評價?
迪奧中國: 對個別媒體的觀點我們不做評論。對這一事件,我們相信各方面都會有不同的說法。我們不認為存在危機公關「穿幫」。
媒體是否掐頭去尾、曲解原意?
■莎朗•斯通認為視頻被刻意剪輯
5月31日莎朗•斯通在寄給《紐約時報》的電郵聲明中還強調,那個被無數次播放的視頻新聞經過了編輯的剪輯,她的一些解釋性評論被剪掉了。
「我非常難過,一段10秒鐘的被剪輯得很糟糕的視頻,玷汙了我超過20年從事國際慈善事業的名聲,我原本是想幫助中國人民的。」她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有人認為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現得很開心,是因為她為橋梁基金的救災努力而感動。「這些其實是我想跟記者說的,但是都被剪掉了……現在看這段帶子,我好像是一個徹頭徹尾挑事的人。」
6月1日,對於斯通表示香港傳媒剪輯片段歪曲她本意,香港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強烈抗議,並於當晚將全程3分鐘的採訪錄像對外公開。
香港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小明在接受網易娛樂採訪時說:「莎朗的言論,傷害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也侮辱了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誰在乎她是否道歉,公道自在人心,有人不停講大話,去掩飾自己的過失,任何國家發生這種不幸的事,全人類都應該互相幫助,而不是落井下石。CEN(有線娛樂臺)所有報導都是播片形式,不可能歪曲。而且四川地震是整個中國人民的哀痛,我們絕不可能剪裁片段,去炒作新聞。」香港有線娛樂副總裁鄺偉茗也說:「如果莎朗所指的是CEN,我們會要求她公開道歉,否則會對她作公開譴責。」
而當時在場採訪並發問的CEN記者鄺凱亮,對莎朗•斯通的言行更是感到氣憤:「我當時問她對於四川地震的感受,她將事情拉到政治上,令人十分無奈,她的答案也令我很心痛。我覺得她是在為自己的言論找藉口。」
■媒體是否掐頭去尾、曲解原意?
「莎朗•斯通在坎城接受採訪時將中國四川地震形容為一起『有趣的事情』,並稱這是中國的報應。」深圳某時報上的這兩句話,基本代表著絕大多數大陸媒體在報導此事時所使用的措辭和說法。至於莎朗•斯通接下來提到自己「報應」思想的轉變過程,以及對受災人群的同情話語,除個別網站外,大陸媒體一般都未作提及。這被一些質疑者認為未能完整傳達莎朗•斯通的表述。
而在MOP等少數全文照錄莎朗•斯通原文的網站上,也特地在她所說的「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後,用小括號的方式標註為「指地震」。
這一做法被一些質疑者認為是媒體曲解了莎朗•斯通的原意。6月1日,韓寒在其博客上發表《她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媒體說……》,引用莎朗•斯通原話和網友的翻譯,詳細分析了莎朗•斯通那番話的是與非,認為莎朗•斯通所說的「有趣的事情」並非指大地震,而是指她本人自己的思想變化過程。韓寒認為,斯通表述自己的思想轉變過程被概括成了「地震很有趣,中國遭報應」。但實際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沒看過原話。」韓寒得出結論稱:「我認為莎朗•斯通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媒體說了一場錯誤的表白。其中關鍵是錯誤的媒體。」
一篇名為《香港傳媒的英文水平》的帖子,指出香港有線娛樂新聞臺的字幕翻譯存在嚴重問題。比如,斯通所說的「我之前想:這是報應嗎?」被譯成了肯定句「這該是報應吧!」該帖指出了有線電視翻譯的多處錯誤。(參見A12版莎朗•斯通發言原文)
但也有網友跟帖認為:「翻譯有傾向性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莎朗斯通言辭和表情裡的冷漠和惡毒沒有被任何人曲解。」
無嚴肅媒體「糾偏」,爭議報導該信誰?
如何看待莎朗•斯通事件中的諸多爭議,以及如何評價遭到質疑的報導媒體,《青年周末》記者採訪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展江教授,他認為中國媒體的市場化,已經發展到了迎合和討好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程度,對此如不加以克制,會出問題。
■沒必要為個別人的話興師動眾
青年周末: 莎朗•斯通只是一個娛樂明星,並不是一個政治家,媒體有必要對她的這番言論如此關注,以至於長篇累牘地加以報導嗎?
展江: 這個比較難說。她在國內的名氣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她確實侮辱了中國人,那麼幾乎必然就會激起中國人的憤怒,媒體肯定會一擁而上。
某個人的言論激怒一群人,這種事情在中國已經發生多次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應該有越來越大的氣量,但現在卻老是被個別人的話攪個翻天覆地,上次是卡弗蒂,這次是莎朗•斯通。為什麼我們會因為這麼一個很個體的表達,就會如此大動肝火?我的意見是,對一些言論可以做一些澄清,也可以做一些批評,但沒必要排山倒海地去聲討。
■對爭議性話語不能掐頭去尾
青年周末: 有人認為,這次事件是媒體在尋章摘句,誤導讀者,你對此怎麼看?
展江: 莎朗•斯通這件事,目前感覺還有一些問題沒說清楚。但如果有人認為,莎朗•斯通的那番話可能還有別的解釋,那就應該讓這種不同聲音發出來。即便拋開這個具體事件,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在話語方面我們應該有一個公共空間,各種話語都能表達,不能只讓那種純粹煽情的觀點壟斷了媒體。
對待這種爭議性話語,尤其不能掐頭去尾。再比如,莎朗•斯通說了這些話,是否引起了不同意見和評論?媒體可以提供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從這一點出發,我覺得香港最初報導此事的那個電視媒體肯定是有問題的。公眾被誘導就不可避免。
特別是莎朗•斯通這件事還涉及翻譯中的問題,需要對照原文,對她表述的話語進行準確理解和詮釋。有些語言是不好翻譯的,容易轉義,把握不好就會犯錯。比如說,Karma是一個佛教術語,除了「報應」之外,它是不是還有別的含義?我沒查過詞典,不是很了解。
■媒體要講新聞專業主義
青年周末: 那麼,對媒體在這件事中的表現我們能反思些什麼?
展江: 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新聞專業主義。新聞專業主義指什麼呢?具體就是:事實和意見分開,即報導和評論分離;對待基本的新聞事實要反覆考證;平衡處理資訊。
這些都牽涉到一些具體的操作方式。但目前國內大多數媒體都不職業,不能平衡處理資訊,不能認真、完整地敘述別人表達的意思。
此外,中國人一向有「家國」的概念,習慣於把家和國聯繫在一起,而國外往往認為政府是政府,民間是民間,不該混同起來。西方國家有些人,一向喜歡批評政府,不管是哪國政府。但國內媒體卻把他們對官方的批評演繹為對整個國家和人民的批評,這本身是有問題的。
再說,對這種有上下文的話語,媒體常常只攻其一點,也就是抓住一句話放大、搓火,媒體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很低級的行為。但是往往能獲利,通過刺激公眾的民族心理來增大發行量,屬於一種眼球經濟。中國已經有媒體在這方面獲得了成功,依靠炒作民族主義,不斷製造一些對手。
這些年媒體在市場化之後,比較注重受眾的反應情緒,這種做法本來沒有錯,但現在發展到媒體迎合和討好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如果不加以克制,確實會有問題。
■需要嚴肅媒體「糾偏」
青年周末: 媒體不專業,在中國是一種普遍狀況嗎?
展江: 中國媒體應該有一種分化,某些媒體可以做得不那麼專業,但同時應該有一些公信力較高的嚴肅媒體。前一種媒體影響大眾,後一種媒體影響精英。大眾人數雖多,但不影響社會決策。英國太陽報煽乎什麼事情,輿論就不會太在意,因為他們會去看嚴肅大報怎麼說。
但問題在於,中國媒體目前還沒有明顯出現這種分化,因此在某些曲解誘導的新聞報導之後,很少有嚴肅媒體加以糾偏。這表明我們的媒介生態還不夠健康,再加上網絡一傳播,就很少有人知道真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中國媒體如何運用自己的話語權,不同媒體差別特別大。個別智商較高、新聞專業主義運用得較好的媒體,反而還可能受到別人的圍剿。這就是目前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狀。
北京的主流報紙多是一些煽情報紙,讓它們轉變觀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媒體獲得了報導某些事件的空間,但它們能不能認真負責呢,不知道。這是中國走向國際社會中必須要付出的學費。
網友:她對中國情況相當無知
■「莎朗•斯通,請不要滿嘴跑火車」
在網友憤怒的聲討聲中,為莎朗•斯通辯護的言論寥寥無幾。此前,一篇名為《媒體不能尋章摘句 故意將莎朗•斯通塑造成惡人》的評論文章,在中華網同樣也遭到網友怒斥。該文認為,莎朗•斯通的回答被媒體惡意裁剪了;而莎朗•斯通本人則被故意地塑造成了惡人。截至6月3日,對此文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呈現1:10的懸殊比例,標誌著部分中華網網友對此事件的態度。
西祠胡同網友質問莎朗•斯通:「關於西藏問題,請問你了解了多少?這些年我們的政府對西藏做出的貢獻,全世界有目共睹!你說達賴是你的朋友,你就可以將個人的感情肆意添加到對這場災難的評論中來嗎?你真是無知膚淺得可笑! 莎朗•斯通,雖然你已經是過氣影星,但也要請你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還有網友表示:「就算國內媒體對莎朗•斯通的本意進行了曲解,但她這樣隨意將政治、奧運、地震等幾個不相干問題拉扯到一起的言論,實在是滿嘴跑火車。」
■外交部: 注意到她的道歉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5月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注意到了莎朗•斯通女士日前所發表的言論,同時我們今天也注意到她28日通過她的代理人向中國人民致歉。
有記者問:「美國女演員莎朗•斯通24日在法國坎城電影節上發表了關於中國四川地震是一次『報應』的言論。請問中方有何評論?」
秦剛回答說:「我們希望中國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災的努力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同時我們也希望,作為一個藝人,應多做有利於增進國與國之間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的事情。」
莎朗•斯通接受CNN採訪時的發言
"Yes, I misspoke," said the statement released by Stone's publicist and entitled "In my own words by Sharon Stone."
"I could not be more regretful of that mistake. It was unintentional. I apologize. Those words were never meant to be hurtful to anyone," Stone said. "They were an accident of my distraction and a product of news sensationalism."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ports about what I said in
"We absolutely disagree with her hasty comments, and we are also deeply sorry about them," Dior said in a statement from its
But Stone said she was "deeply saddened by the pain that this whole situation has caused the victims of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in
莎朗·斯通在坎城的「報應」言論
記者: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earthquake in
莎朗·斯通: Of Course I have.
記者: How you feel about it?
莎朗·斯通: Well you know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at first, you know, I am not happy about the ways the Chinese were treating the Tibetans because I don』t think anyone should be unkind to anyone else. And so I have been very concerned about how to think and what to do about that because I don’t like that. And I had been this, you know, concerned about, oh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Olympics because they are not being nice to the Dalai Lama, who is a good friend of mine. And all these earthquake and stuff happened and I thought: Is that karma, when you are not nice that bad things happen to you? And then I got a letter, from the Tibetan Foundation that they want to go and be helpful. And that made me cry. And they ask me if I would write a quote about that and I said, 「I would.」 And it was a big lesson to me, that some times you have to learn to put your head down and be of service even to people who are not nice to you. And that’s a big lesson for me.
(責任編輯:張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