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為什麼要「鬧」?這樣的民俗文化真豐富!

2020-12-26 民俗大文化

元宵節為什麼要「鬧」?這樣的民俗文化真豐富!

中華民族傳承至今,流傳下來傳統習俗不計其數。但是每一項民俗節日都必不可少,因為它們都是蘊涵著我們古老民族的文化氣息。生活當中最為特別的年俗節日之一,除去春節之外,那就是元宵節啦。春節是一年之尾又是一年之初,而意味著辭舊迎新,而元宵節意味著整個春節的結束,為了慶祝,自然也是熱鬧非凡。

那麼大家知道元宵節怎麼來的嗎?為什麼叫做「元宵」?為什麼叫做「鬧元宵」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作為古老的節日之一元宵節,其中有不少民俗活動,比如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生活當中的元宵節,又被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者燈節,這一天的節日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又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上元節被稱作元宵節,其中是有一定的緣由的。古時候道教佛教非常的盛行。在道教裡更有三官之說。三官分別指三尊神氏,叫做天官、地官、水官。正月十五這天,天官掌管福澤,給人們賜福,被稱之為上元;七月十五這天,地官掌管災禍,給人們消災,稱之為中元;十月十五這天,水官掌管刑法,給人們赦罪,被稱下元。所以在道教裡,三元都是節日,都有相應的祀典活動。

元宵節那天,到處都會張燈結彩,燈火通明。元宵節張燈結彩更是別有一番深意了,傳說這是一種向神明表達感激,並且取悅神明的手段。話說天官比較喜歡娛樂,地官比較喜歡熱鬧,水官更是喜歡燈火,所以人們在元宵節這天掛花燈,猜燈謎,玩遊戲,實際上是為了同時讓三官高興。

元宵節燈火通明,一片祥和,煙花的瀰漫之間更是充滿了歡聲笑語。但是為什麼叫做「鬧」元宵呢?其實這裡面還是有故事的。俗話說的好叫做「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從古至今體現的就是一個「鬧」字,而且是晚上的「鬧」。在這一天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

這個「鬧」字的由來,有一段有趣的民間軼事。傳說,古代的元宵節,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橋鐵鎖開」 ,這句話是說皇帝開口這一夜沒有任何禁止。就算是被被鐵鏈鎖著也會打開。在這一夜,皇帝 「與民同樂」 ,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前三後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鬧元宵」 。

其實作為我們國家特有的年俗活動,同樣意義非凡,對於我們八零後九零後影響特別深刻,我們都十分的懷念。因為時代的變遷,科學時代的進步,很多民間所傳承的一些東西都慢慢的消失啦,民俗文化也是之一。有些東西,可能再年輕點的人,可能只能在書本上學到,但是生活當中根本看不到。對於這些特別有意義的年俗,我們懷念卻不想忘懷。

相關焦點

  • 天津舉辦多種文化民俗展演活動歡慶元宵節
    佟玉峰 攝中新網天津2月19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9日從天津市河西區委獲悉,臨近正月十五傳統節日,為進一步扮美節日津城,豐富市民文化生活,該區按照天津市委相關工作要求,組織「讚美家鄉,歌唱祖國」元宵節大聯歡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間,每天下午組織動態藝術展演、靜態非遺項目展示以及專業文藝演出,供廣大市民觀賞和參與。
  • 廈門舉行元宵民俗文化節 非遺民俗文化鬧元宵
    2月11日,由廈門市委宣傳部,湖裡區委、區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十三屆廈門元宵民俗文化節,在五緣灣「海天愛家·紅星美凱龍廣場」掀起高潮,非遺民俗文化節目來助陣,本土文藝薈萃爭奇鬥豔,還有花燈展、猜燈謎、搬金磚大比拼……吸引了廣大市民來湊熱鬧、鬧元宵。
  • 元宵節:福州民俗文化唱大戲
    元宵前後,一場民俗文化節使福州的元宵節籠罩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  從臺灣臺中市來的陳先生今天帶著一家老小趕到福州,他說:「聽朋友說今年福州的民俗文化節很精彩,所以幾天前就計劃好了要來看看,同時也讓孩子們了解福州民俗,了解中華文化。」  自從第二屆閩都民俗文化節1月26日開幕以來,每天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福州市民,以及像陳先生這樣跨海而來的臺灣同胞前來觀看。
  • 愛申活 暖新春|元宵節鬧花燈,上海文廟還有手工體驗活動
    2月19日,「濃情元宵節·和諧一家親」活動將在上海文廟明倫堂、明倫堂廣場及其周邊場所舉行。圖片來自「上海文廟」微信公眾號元宵節,去上海文廟逛吃逛吃。2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文廟獲悉,上海文廟將舉辦元宵節文化活動,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活動時間段觀眾免費入園。
  • 安徽馬鞍山:民俗文化唱大戲 歡歡喜喜鬧元宵
    今日是農曆正月十五,也是傳統節日元宵節。為歡慶元宵佳節,連日來,馬鞍山市各縣區紛紛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為基層群眾送去元宵節祝福。 2月28日,由馬鞍山市政府辦主辦,雨山區半山花園社區承辦,市公安局、雨山區殘聯、雨山區市場監管局、雨山區文旅體局、大潤發雨山店、安徽交控集團馬鞍山中心協辦的元宵節民俗文化活動在社區廣場舉行。
  • 臨沂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 起源撲朔迷離卻寓意吉祥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是春節後第一個節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這天有很多習俗流傳至今,比如掛燈籠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要說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其中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中國,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民俗,每到元宵佳節,不但家家戶戶掛著喜慶的大紅燈籠,就連大街小巷都張燈結彩,人們賞燈遊園,一片祥和的景象。
  •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由來及吃湯圓寓意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猜燈謎。這種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可是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和寓意有哪些?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
  • 正月十五鬧花燈,為什麼?
    鬧花燈是元宵節眾多習俗中最為主要的一個,何時開始,說法不一,但一般認為始於西漢,興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故元宵節也叫燈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紅燈高掛,張燈結彩,遊人如織、熙來攘往,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南京的秦淮河燈會、上海的豫園燈會等都是元宵節燈會中的典範。
  • 元宵節的由來,為什么元宵節要吃元宵呢?
    元宵節的由來,為什么元宵節要吃元宵呢?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要來臨了,那麼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大家都會逛廟會,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那麼大家在歡度,元宵節再吃元宵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元宵節的由來呢?為什麼在元宵節要吃元宵呢?
  • 湘西民俗文化豐富多元—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風情
    一、湘西民俗風情概述  湘西州民俗風情濃鬱。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等等,是文化部2010年5月授予的湖南唯一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2014年3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實施。
  • 捏面屬 猜燈謎……社區元宵節的味道「鬧」出來
    捏面屬寓意幸福生活 猜燈謎圖個新春好彩頭社區元宵節的味道「鬧」出來2月24日正月初九,環翠樓街道同德、布穀夼、鴻武、石河四社區聯合舉辦「慶元宵 傳承民俗文化當日下午2時許,鴻武社區活動室裡歡聲笑語,這是市「慶元宵 傳承民俗文化」活動猜燈謎現場,室內掛滿了各種造型的紅燈籠,這些紅燈籠大多用紅紙剪出,造型別致,十分喜慶。每個燈籠底下掛有一個氣球,燈謎藏在其中。「這個燈謎我猜出來了!是缺衣少食!」
  • 元宵節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吃湯圓?
    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馬上又是元宵節了,你家湯圓準備好了嗎?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很多做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從宋末元初時,湯圓就已成為元宵節重要的應節食品。那麼,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農曆正月十五吃元宵,全國各地都有一個共同的風俗,幾乎家家都要吃元宵,也就是湯圓。
  • 元宵節的來曆元名字由來介紹 元宵節習俗及民俗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
  • 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吃湯圓寓意來歷介紹
    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這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吃湯圓的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 元宵節活動:元宵節文化活動方案
    元宵節也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節日,查字典範文大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元宵節活動方案範文的相關材料,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幫助。  金蛇吐信送吉祥,歡天喜地迎新春。2013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體現「友善、包容、誠信、守法」的靜安人價值取向,靜安區組織發動區、街道公共文化場館、小區居委和文化社會組織,在2013年新春、元宵佳節期間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市民百姓的節日生活再添一份快樂!
  • 元宵節傳統體育項目日趨復興,漸成體育旅遊萬億規模新載體
    因為元宵節往往與立春時節前後相接,所以僵臥一冬的世人往往選擇在元宵節期間舉行各種集競技與觀賞於一體的大眾健身活動來舒活筋骨,經過歷代演變,最終形成了了一批以舞龍、舞獅、鬧社火、扭秧歌、蕩鞦韆、拔河、劃旱船、踩高蹺、走百病等元宵節獨有的民俗體育活動,此外有些地方孕育了諸如撓羊賽、倒燈、龍燈噓花等區域性的元宵節民俗體育活動,並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化活動鬧新春 威海傳統民俗大活報舞出幸福年味兒
    27日,威海市環翠區張村鎮的鬧新春文化活動營造出濃濃的歡樂氛圍  大活報裡的喜慶年  鑼鼓喧天鬧新春。「以前接觸這種傳統民俗的機會很少,通過參加大活報表演,才發現原來這麼喜慶、有趣,以後會堅持參加。」董玉說。  演員們表演得開心,觀眾看得也投入。大活報所到之處,現場皆人山人海。「特別好看,特別有趣,比動畫片還好玩,以後我也要參加。」12歲的小觀眾王婧茹說。
  • 元宵節活動方案:歡歡喜喜鬧元宵
    >元宵節活動方案:歡歡喜喜鬧元宵2016-02-03 09:55:0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一、活動實施概況  活動名稱:歡歡喜喜鬧元宵(賞燈、猜燈謎)  組織形式:親子形式(分年級組開展)  活動時間:2014年3月5日下午 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動準備: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各種小禮物  活動建議:  1.參觀花燈展,欣賞花燈的外形、色彩、圖案。
  • 涉縣傳統民俗文化
    女媧祭典,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的媧皇宮,是我國建築規模最大、肇建時間最早的祀奉人類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築群。傳說農曆三月十八日是女媧的生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來自四面八方的民眾來此朝拜女媧,由此形成影響深遠的媧皇宮廟會。
  • 正月十五元宵節,民俗活動有哪些,你們家鄉吃什麼?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是春節過後最為盛大的節日之一。俗話說「五裡不通風,十裡不同俗」全國各地人民均有多種多樣的慶祝方式,每當元宵節到來,每條大街小街都張燈結採,喜氣洋洋鬧元宵,一副美不勝收的場面。那么正月十五元宵節吃什麼?都有哪些民俗活動呢?下面就來了解下。